136书屋 > 穿越 > 杨妃传全文阅读 > 第219章 太子

第219章 太子


此后,原本就小心翼翼的李诵更加谨慎。唐德宗执政后期,整顿朝政的宏图大志已成泡影,只得步步妥协退让。政治上的失意,使唐德宗自甘堕落,朝廷上下奢侈享乐、得过且过的风气日盛一日。有一次,朝廷在鱼藻宫举办宴会,丝竹间发,莺歌燕舞,唐德宗欢喜异常,不禁回头问李诵“今日何如”,今天这气氛不错吧?对于唐德宗的荒淫行经,李诵引用《诗经》中“好乐无荒”一句来回答,虽未直言以对,却也暗露不满。

为太子期间,李诵亲身经历了藩镇叛乱的混乱和烽火,耳闻目睹了朝廷大臣的倾轧与攻讦,在政治上逐渐走上了成熟。二十六年中,李诵只对一件政事发表过意见,即阻止唐德宗任用奸猾之徒裴延龄、韦渠牟为宰相。李诵“每候颜色,陈其不可”,在唐德宗心情好的时候,从容论争,指出这二人不能重用。最终,裴、韦“二人者卒不得用”,故韩愈对李诵有“居储位二十(余)年,天下阴受其赐”之赞。

作为太子,作为大唐帝国的日后掌舵人,李诵对当时的国家、朝廷状况忧心如焚。李诵虽然暗中关注朝政,经常私下里与心腹之人谈论国事,但对诸多弊政却无能为力。有话不敢说,有抱负不能施展,多年提心吊胆的储君生活,使李诵精神压抑,心理忧郁,身体状况也很不乐观。贞元二十年(804)七月,忧国忧民的李诵突患中风病,瘫痪在床,口不能言,遍访名医无效。贞元二十一年(805)正月,唐德宗去世,李诵即位,是为唐顺宗。

李诵即位后,虽然卧病在床,但还是立即起用了王伾和王叔文,以及柳宗元、刘禹锡等人改革弊政。早在唐德宗时,宦官就常以皇宫采集物品为名,对人民进行掠夺,称为“宫市”;一些地方官员为了讨好皇帝,有的每月向皇帝进奉钱财,有的每日进奉一次,借以搜刮民脂民膏,民怨极大。李诵革新的第一把火,就是下令废除“宫市”,取消“月进”、“日进”,杜绝内外奢侈腐朽之风,并减免了两税之外的一切苛捐杂税,减轻人民负担。

早在做太子的时候,李诵对藩镇割据,特别是宦官专权的祸害已有深刻的认识。为此,李诵选拔老将范希朝、韩泰掌管禁军,并筹划夺取宦官的兵权。限制宦官、藩镇的措施,遭到了宦官集团和藩镇势力的联合反对。当时,李诵的中风病已经很严重,“疾久不愈”,而且“失音,不能决事,常居宫中施帘帏”(《资治通鉴》),许多革新的诏令都是通过内侍太监和后妃向外臣传达,然后再颁发。这样,就为俱文珍等权阉提供了****的借口。

当年八月,以俱文珍为首的宦官联合朝廷守旧派官员阴谋策动宫廷政变,打算拥立太子,废黜李诵,以打击革新派。与此同时,不少节度使也纷纷上表朝廷攻击王叔文等人,与俱文珍等宦官内外呼应,阴谋废立。在一片反对声中,李诵不得不让太子李纯监国,不久又被迫禅位太子,自称太上皇帝。元和元年(806)正月,李诵被李纯尊为“至德大圣大安孝皇帝”,成为第一个初次加七字尊号的唐朝皇帝。不久,李诵病死,享年四十六岁。

李诵做了二十六年太子,快熬出头时偏偏得了病,当皇帝不足八个月就被搞下台,可谓人生悲催,命运多舛。然而,李诵却是一个既有雄心又有才干的皇帝,在短短的八个月中,他贬斥贪官,废除宫市,停止盐铁进钱和地方进奉,并试图收回宦官兵权,对唐朝影响巨大,其政绩可圈可点,其胆略可歌可泣。韩愈称赞他“性宽仁有断,……寝疾践祚,……而能传政元良,克昌运祚”,并用一个“贤”概括了其短暂而伟大的执政生涯。

能做太子这么久,是要有多么隐忍和坚强的意志啊!皇帝想着唐顺宗的一生,不禁打了一个寒颤,深深看着杨瑜道:“瑜儿所说不错,朕春秋鼎盛,实在不宜这么早立太子!”

杨瑜见皇上良久不说话,也不曾打扰,如今见皇帝想通了,笑道:“皇上明白就好,只是王贵妃的话有一定的道理,臣妾看来,要让天下的臣民看见皇上驾驭朝廷的能力,不如将众位皇子都加封为王吧!一来彪炳我大唐皇室人丁兴旺,而来百姓也了解了皇上的爱子之心,如果太妃想以此来钻空子那是不能的了!就是雷姬的皇子也一同加封,看看那太妃还有什么说辞!皇帝的一视同仁必定会引起震动,若是太妃将来要拥立李侹也有不小的阻碍!”

皇帝颇有深意的看着杨瑜,道:“瑜儿!你的谋略当真是胜过朕啊!”杨瑜心里一震,急忙跪下,“臣妾无状,妄议国事,还请皇帝降罪!”

皇帝笑了,“朕不是那种疑心重的人,瑜儿的一片心意朕岂会不知,好!就听瑜儿的,一同加封!”杨瑜在皇帝的搀扶下起身,却明白皇帝的心里终究有些不舒服了,自己的妃嫔心机太深,自是皇帝最忌讳的,虽然杨瑜是为了他出谋划策,但也抵挡不住皇帝的忧心。

杨瑜黯然,知道自己的锋芒毕露终究不是好事,看来自己还是应该犯一些错误才好啊。

不多时,韦保衡就进宫了,将发生的事都一一告诉了皇帝。皇帝大喜过望,就想命人将那两个小太监救出,杨瑜欲要阻止,却想起刚才的事,便笑着道:“皇上,以臣妾所见,还是将他们救出,而后养在这飞霜殿才好!”

韦保衡却道:“楚国夫人此言差矣,若是和太妃一样,以此为要挟,他们又怎么会对皇上感恩戴德?以微臣所见,皇上不如将这解药命人送到刘行深和韩文约的手上,解救的事就交给他们自己去办!这样一来,他们对皇上的善心一定会愈加感恩,而皇上此时就表明立场,承诺用不追究,他们一定不会再起异心!”

皇帝连连点头,“不错!不错!还是驸马有远见!瑜儿,这你可不及驸马思量的周全!”

杨瑜笑道:“可知是臣妾鼠目寸光,就知道摆弄小聪明,这大事还是看不透啊!”皇帝笑道:“你也不用这么说,驸马,你去办吧!”

韦保衡低着头,道:“微臣有罪,微臣怕太妃得知这明净大师的消息会有所动作,故此早已经将那解药送给刘韩二位大人了!”

皇帝怔了一怔,复又笑道:“做的对!做的好!成大事者不拘小节,若是事事依照规矩,风声早已走漏了,朕要赏赐你!你说,你要什么!”

韦保衡愈加谦恭,道:“为皇上分忧,是微臣该做的,因为皇上不仅是同昌公主的父皇,也是微臣的父皇啊!”皇帝不禁感动不已,道:“好!说得好!朕一定会重用你的,你等着,前途不可限量!”

韦保衡道:“看来不多时这刘韩二位大人就会有所动作,皇上请放心!”皇帝欣慰的点点头。

韦保衡走出了飞霜殿,只觉得神清气爽,突然想着要去探望一下这郭淑妃。说实话,经过近日的相处,韦保衡发觉这郭淑妃是个十分妖冶的妇人,自己不过是言语上稍稍撩拨她一下,她便春心荡漾的模样。

韦保衡不禁对这郭淑妃十分有兴趣了,一来是猎奇,这郭淑妃虽然是他的岳母,但美艳异常,二来是报复,这鱼玄机的死就像一根刺一样,不时的扎着韦保衡的心,三来这郭淑妃在皇帝面前说得上话,有她的帮衬,自己的仕途会更顺畅一点。

这不,韦保衡就想去郭淑妃的鸣鸾殿坐一会了。

郭淑妃正百无聊奈地坐着,她喜欢一个人坐在窗前沉思,秋天的风总是来得很急,扑簌簌的,黄色红色,还有半绿未黄的叶子便落了一地。脚踩上去有些细碎的声音,像她逐渐衰老的年华。

这半辈子,就在这寂寥广阔的宫中慢慢的沉寂了么?她想起了当年的宠爱和风光,她是长安第一美女,拥有这无尽的追慕着,她的一笑能抵过千金!

那些飘散在风中的记忆,那么遥远又那么漫长——她记得小时候爱歌舞,爱打扮,那个时候愿望是希望能嫁入帝王之家,过上富贵华丽的生活。她的梦里也是一片灿烂的前景……

回忆一幕幕重演,想起当年和皇帝牵手的画面的,泪水化作云霞满天,一滴滴的滑落……

那时,她也是个梨花含露的美丽少女,也有着春心荡漾的恋情,心中有着最中意的人选。

她的那个他是远远坐在辇车上微笑如水的男子。她所以甘心为他。

那时,后宫妃嫔数人。独独她一个是那样的清雅脱俗,仪态万方,如清晨的百合花淡雅迷人。静静的依偎在他身边,笑容如诗。

那时,她以为只要自己的歌舞引得那个人的青睐,以为他永远懂得她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