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书屋 > 穿越 > 杨妃传全文阅读 > 第185章 温庭筠

第185章 温庭筠


于是便笑道:“贵妃此言不错,只是这皇帝那里……”王贵妃忙道:“臣妾会先去探一探口风!”

太妃点点头,十分满意,近来她和皇帝有些疏远,虽然皇帝依然尊敬她,只是那份母子间的亲热劲却是荡然无存了,以前的皇帝每隔几日便会到太妃这里用膳,总是借口嘴馋,想吃这里的乳鸽了,其实却是为了陪陪太妃,联系一下母子的感情。

虽然太妃不是皇帝的亲生母亲,而且还有许多不为人知的秘事,但是她对皇帝却是不错的,从来不曾亏待于他,只是终究是隔了一层肚皮,总是有说不出的隔膜,一不留神就会变成疑心的种子。

太妃和王贵妃又聊了一阵,王贵妃这才告辞而去。王贵妃正欲往飞霜殿而去,却看见郭淑妃匆匆忙忙地走来,颇有些气急败坏的模样,王贵妃心里讶异,莫非是郭淑妃知道杨瑜的美貌更胜以往,心有不忿,想要一探究竟?

正想问一声,那郭淑妃却风风火火地往王贵妃的身边走过,既不行礼,也不打招呼,好像未曾见到王贵妃一般!王贵妃不禁有些目瞪口呆,虽然郭淑妃向来眼高于顶,自恃宠爱,未曾将其他人放在眼里,但也不会如今日一般不理不睬!王贵妃深恨不已,莫非是皇帝在她面前透露了什么?才会让她如此张狂?

其实是王贵妃多心了,郭淑妃是真的没有看见她,因为她的宝贝女儿同昌公主出事了!虽然郭淑妃之前就感觉到同昌公主和韦保衡之间有些不对,本来想在蹴鞠赛那天好好问一问,不想却出了杨瑜受伤的事,皇帝心急如焚,急忙回宫,她也只好陪同。想不到这才过了几日,照顾同昌公主的乳母就匆匆回宫禀告,同昌公主气病了,说是心痛不止,病得厉害。

这同昌公主到底怎么了?一切都要从鱼玄机说起,你道这鱼玄机为何无缘无故地和韦保衡厮混,原来是为了气那温庭筠!鱼玄机对着温庭筠有一份难以言喻的情愫,也深怪这温庭筠将她推给李亿,误了她的一生。就在这亦爱亦恨的纠结里思念着温庭筠。只是这温庭筠都不在京城之中,她也只是想念而已。

但是近来这温庭筠又回到了京城!

温庭筠也是命运坎坷之人,虽然才华横溢,却数举进士不第。今可考者,唐文宗开成四年(839年),温庭筠将近40岁时开始应举,未中,只在京兆府试以榜副得贡,连省试也未能参加。究其原因,大约是受宫中********之害。因为杨贤妃的谗害,庄恪太子李永左右数十人或被杀,或被逐,沙汰殆尽,随后庄恪太子不明不白地突然死去。

旁人避之不及,他还写了几首诗来悼念太子,温庭筠被卷进这起********中,没受灾祸已算不错了,哪还指望中进士。在他步入科场前,便注定了不能及第的命运。开成四年应举不第后,温庭筠在鄠郊住了两年,用他自己的话说,是“二年抱疾,不赴乡荐试有司”。当时是真病,还是畏祸待在家里,不得而知。

唐武宗会昌元年(841年),温庭筠41岁时,到淮南与李绅相见。早在温庭筠8岁时,便与李绅相识,可谓自幼为友。到唐懿宗大中九年(855年),温庭筠又去应试。这次应试是沈询主春闱,温庭筠却由于搅扰场屋,弄得满城风雨。事件的起因,是温庭筠有“救数人”的绰号,即在考场帮助左右的考生,因此这次沈询将温庭筠特别对待,特召温庭筠于帘前试之。

温庭筠因此大闹起来,扰乱了科场。据说这次虽有沈询严防,但温庭筠还是暗中帮了八个人的忙。当然,这次考试又没能中。从此之后,温庭筠便绝了这门心思,不再涉足名场。

就是在这时候他认识了鱼玄机,是以教学先生的名义,虽然年龄相差甚远,温庭筠又长相丑陋,但是鱼玄机还是拜服在他的才学之下,这种亦师亦友又是****的关系维持了很久,终于是温庭筠不能挣脱礼教的束缚而告终。

温庭筠为鱼玄机找了一个才貌双全的公子李亿,认为这是鱼玄机最好的归宿,却想不到这是她悲剧的开始。这李亿是有妻室的,他的夫人是士族裴家的小姐,这么容得下鱼玄机这样的女子?裴家的势力是李亿不敢开罪的,唯有将这鱼玄机送进了道观,鱼玄机苦等多年也不见这李亿来接她,就心灰意冷,放纵起来,打着以诗会友的名号终日里过着放荡的生活。

这温庭筠知道了鱼玄机的事,起初以为只是他们夫妻闹矛盾,自己插手恐怕不好。虽然有一次差一点就见到了鱼玄机,却因为鱼玄机有怨言避而不见而作罢。这段时候温庭筠还是留在京城中的。

想不到他后来又得罪了令狐陶!温庭筠和令狐滈的交情不错,出入令狐馆中,待遇甚厚。当时唐宣宗喜欢曲词《菩萨蛮》,令狐绹暗自请温庭筠代己新填《菩萨蛮》词以进,嘱咐温庭筠千万不要泄漏出去,而温庭筠却将此事传了开来,令狐绹大为不满。

温庭筠看不起令狐绹的才学。唐宣宗赋诗,上句有“金步摇”,未能对,让未第进士对之,温庭筠以“玉条脱”对之,宣宗很高兴,予以赏赐。令狐绹不知“玉条脱”之说,问温庭筠。温庭筠告他出自《南华经》,并且说,《南华经》并非僻书,相国公务之暇,也应看点书。言外之意说令狐绹不读书,又尝对人说“中书省内坐将军”,讥讽令狐绹无学。令狐绹因此更加恨他,奏他有才无行,不宜与第。

由此可知温庭筠一直未中第,非其才学不高,皆因当权者所嫉也。不仅才高不第,反倒落下了品行不好的坏名声。又相传温庭筠在传舍遇到微行至此的唐宣宗,因不识为皇帝,曾傲语诘之。

温庭筠搅扰场屋后,贬隋州隋县尉,当了一个小得不能再小的官。大中十一年(857年),徐商镇襄阳,辟为巡官,此时温庭筠已56岁。在襄阳,温庭筠与段成式、周繇等交游酬唱。在襄阳待了几年时间后。

咸通二年(861年),徐商诏征赴阙,温庭筠随后也离开襄阳,去了江东,此时已经61岁了,次年冬又回到了淮南。此时的温庭筠,虽诗名颇著,但已自潦倒,不检行迹,与贵胄裴诚、令狐滈等博饮狎昵。当时令狐绹出镇淮南,温庭筠因其在位时曾压制过自己,虽是老相识,也不去看他。

咸通四年(863年),温庭筠因穷迫乞于扬子院,醉而犯夜,竟被巡逻的兵丁打耳光,连牙齿也打折了。他将此诉于令狐绹,令狐绹并未处置无礼之兵丁。兵丁极言温庭筠狭邪丑迹。因此有关温庭筠品行极坏的话传了到京师。63岁老翁,被打折了牙齿,并且落了更坏的名声,温庭筠只好亲自到长安,致书公卿间,申说原委,为己雪冤。

随后即居于京师,虽然他回到了京城,但却未曾去探望过鱼玄机,也不知是因为对她有愧,还是对她如此放浪的行为感到羞耻。这让鱼玄机深受打击,于是便和这韦保衡厮混再在一起,一来她就是要弄得人尽皆知,而来这温庭筠出任国子助教,和韦保衡也算同僚,她倒是要看看这温庭筠如何看待这件事!

果不其然,这温庭筠屡次来咸宜观求见鱼玄机,都被她拒绝,温庭筠还在观外晓以大义,劝她要自重,切莫引火烧身。鱼玄机心里难受,哪里听得进?想不到这一次却是永别!

原来这温庭筠被皇帝授以国子助教主国子监试。曾在科场屡遭压制的温庭筠,主试与众不同,严格以文判等后,“乃榜三十篇以振公道”,并书榜文曰:“右,前件进士所纳诗篇等,识略精进,堪神教化,声调激切,曲备风谣,标题命篇,时所难著,灯烛之下,雄词卓然。诚宜榜示众人,不敢独断华藻。并仰榜出,以明无私。”将所试诗文公布于众,大有请群众监督的意思,杜绝了因人取士的不正之风,在当时传为美谈。

而此举又给温庭筠带来了不幸。他完全以文判等,且榜之于众,已遭权贵不满,又所榜诗文中有指斥时政,揭露腐败者,温庭筠称赞“声调激切,曲备风谣”,更为权贵所忌恨。所以,宰相杨收和于琮都非常恼怒,将温庭筠贬为方城尉。

遭受此次打击,再次被贬,年事已高的温庭筠在咸通七年(866年)冬抑郁而死。就是冬至那日死的!鱼玄机得知消息,已经太迟,赶到那里,温庭筠已经去了。听老奴说起,十一月冬至的凌晨时候,外面下着大雪,街上白茫茫一片,只有积雪反射着微弱的月光,一个人也没有。温庭筠正好一觉醒来,坐在床上,忽然依稀听到有人敲门的声音。他很惊讶这个时候还会有人来访,醒了醒神便起身走到门口,微弱的敲门声再次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