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书屋 > 其他 > 寻龙点穴:中国古代堪舆术全文阅读 > 第26章 堪舆人物(3)

第26章 堪舆人物(3)


  据《春渚纪闻》,有个叫张鬼灵的人,他父亲让他跟随同乡的风水先生学相墓术,很有禀性,善悟其道。出师后,他在钱塘江一带挂牌行术,请他相地的人络绎不绝。县官在衙门宴请他,问是否可以依据绘图相地,鬼灵回答只要把方位山势绘准,就可把地相准。县官于是指着墙上的一幅图请相之,鬼灵端视揣摩了一会儿,说:“据此图,墓前午上有一潭水甚佳,但如果家中有人乘马坠于此潭,几至不救,才是吉地,就会发祥。”县官非常吃惊,握住鬼灵的手说:“你正说中了我家的情况,你真是青乌子、郭璞再世呀!”过了不久,又有官人蔡宏请鬼灵相其先人墓,鬼灵在墓前看了一会儿,说:“这是吉墓,不过,要等你家装食物的罐子中飞出鹌鹑,才有可贺的事情。”蔡宏回答:“前几天正有一只野鸟飞进卧房的米瓮中。”鬼灵说:“那正好,你家有人要中科举了。”这年秋天,蔡宏的弟弟蔡安果然成为国学魁选。

  张鬼灵是个年轻的相地术家,正因为他年轻,所以思维灵活,善于应对。他没有著书立说,也没有传术给弟子。他二十三岁时曾预测:“我的寿命很短,这个世上还没有合适的人能当我的弟子。”果然,他二十五岁就死了。

  17.蔡元定

  蔡元定,南宋人,人称西山先生,他博通八阵图、洪范、太玄。《委巷丛谈》说“朱文公(朱熹)得友人蔡元定而后大明天地之数,精诣钟律之学,又纬之以阴阳风水之书,乃信用蔡说,上书建议,乞以武林山为孝宗皇堂,且谓会稽之穴浅粗而不利,愿博访草泽以决大议”。可见,朱熹是从蔡元定处传得风水知识。

  18.厉伯韶

  这是福建的一位相地术大师。宋刘克庄《后村大全集》卷一〇五《跋蔡公杂帖》云:“莆人重黄涅槃、厉伯韶两墓师如神,其所点穴,或在高峰,或在旷野,有凤凰展翅、玉带出匣之说。”

  厉伯韶的事迹,在明代叶盛《水东日记》卷十四有记载:“东广人言其地有宋坟,无唐坟。相传嘉定中有厉布衣者,自江右来广,精地理之学,名倾一时。有经其葬,至今故老,犹能言其处。广州林某者,宋元富家,永乐初中衰,以术者言,祖穴向稍偏所致,因发地而得石,书云:‘布衣厉伯韶为林某葬此,千载谷食之地,后学浅识,不许轻改。’广人土音,称赖布衣云。”另外,明陈弟《世善堂书目》卷下记载“厉伯韶《地理钩元博山经抄》二卷”。

  黄涅槃,事迹不详,《地理口诀》记载十大相地术家,其中有黄禅师,或许即黄涅槃。

  19.孙晤

  孙晤,据《闻奇录》,孙晤善于葬法,得青乌子之术,尤妙相坟,能够知道贵贱、贫富、官禄、人口,还能知道穴中男女老少因某病而卒。当时朝廷想请他出山当官,他却隐居为渔翁。

  看坟的外形能够判断死者生前得过的疾病,这是没有任何科学依据的,也是不可能的。

  20.胡舜申

  胡舜申,据《苏州府志》,他在绍兴年间由安徽的绩溪移居江苏。他把江西的地理新法传播到苏州一带,撰有《吴门忠告》一书。此书流传有限,胡舜申的事迹不详。鉴于胡是江苏的风水术肇始者之一,故志于此。

  21.达僧

  达僧,据《吉安府志》,达僧姓刘,江西安福县人,师从司马陀,精通地理之术,著有《撼龙经》、《天元一炁》传世。

  达僧不去潜心于教义,而是干一些风水勾当,是个不安分的僧人。《撼龙经》世传是杨筠松所撰,不知怎么达僧贪为己功?或许是为之作注。

  22.刘潜

  刘潜,据《江西通志》,潜是宋哲宗时人,祖籍江西南康。著有《地理诸说》行世。此书于明永乐二年(公元1404年)得于佛像中。

  把风水书籍藏于佛像中,说明时人很看重风水术:用“地理”一词代指相地,说明古代没有真正的地理科学。

  23.朱彦修

  明初名医。撰《风水问答》,主张上观天文,下察地理,反对溺于形家之说。又主张葬不择地,而居必度室。认为先王辨方正位,体国经野,土宜之法用之以相民宅;土圭之法用之以求地中,皆为部邑宫室设也,人死之后,白骨一堆,安知祸福、贵贱、寿夭。《风水问答》已不得见,仅从明人胡翰的《序》中略知一二,胡肯定了朱“相阳宅,不必相阴宅”的主张。而胡翰也懂风水,《明史·胡翰传》记胡“爱北山泉石,卜筑其下,徜徉十数年而终,年七十有五”。

  朱、胡在明初就指出风水术中的阳宅有合理性,阴宅不可信,这无疑是独到的见解。

  24.张宗

  据《池州府志》,张宗是汉代天师张道陵的后裔,精通青囊之术,明初避陈友谅乱,改名隐居于安徽青阳。洪武十二年应诏,为朝廷相山川形势。

  朱明政权之所以要请风水师相地,是为了在心理上求得平衡和安慰,为了进一步巩固帝业。张宗沾上了老祖宗的光,受到朝廷宠信。由于张宗的本领并不真,也不大,所以事迹不显于世。

  25.目(幕)讲僧

  据《浙江通志》,目讲僧于明初来到浙江鄞县,善堪舆术,无不奇验。邑中大家宦族的先世坟墓,未有不出其手。他没有著书传世,但后来的风水师纷纷托言目讲僧曾传秘风水书给自己,作为炫耀。传闻目讲僧是元末进士,为陈友谅部当过参谋,兵败而为僧。他自称要以目讲天下,故人称目讲僧。其真实姓名及籍贯都不详。

  26.非幻和尚

  据《衢州府志》,非幻和尚是宝陀庵住僧,谙熟儒典,精通地理,曾应诏相天寿山,皇帝赐以金紫。明成祖在永乐十八年派遣使者祭其墓,赠五官灵台郎僧。

  和尚相地,最具有神秘性。自命清高的和尚不甘寂寞,积极勾搭世俗。朝廷请和尚相地,加强了与宗教势力的联系。双方配合默契,从而达到各自的目的。

  27.周仲高

  据《苏州府志》,周仲高精天文地理之学,足迹半天下。明洪武初,郡邑建署及神宅宇相方定位、卜日选辰,皆出其手。

  28.杨宗敏

  据《绍兴府志》,杨宗敏得异僧秘传,能在十里外点穴而不差毫厘,时人称为杨地仙。

  29.裴士杰

  据《江南通志》,裴士杰通阴阳术,明永乐年间负责修纂《大典》的阴阳家类。裴士杰是率先整理风水书籍的学者,必然精通相地术,故志于此。

  30.骆用卿

  据《浙江通志》,骆用卿,浙江余姚人。明正德三年进士,历官兵部员外郎。嘉靖年间建初陵,大学士张孚敬、尚书汪綋交相举荐他,他择吉地,具图说以进,后来按照他的规划,修建了永陵。骆用卿一辈子怀才不遇,曾叹曰:天生骆某,乃以地师终也。

  人不能尽其才,作为堂堂进士,只以地师扬名,这是骆用卿所抱憾的。

  31.曾易明

  据《金溪县志》,曾易明在明代景泰年间得异僧真传,以相地为职业,言多奇中。凡是有权贵的人请他,他辄拂衣不顾,置之不理。他终生不娶妻,渐能辟谷,后不知所终。

  32.徐善继

  据《江西通志》,徐善继本是读书人,后因父母的棺椁一直找不到吉地,就潜心研究堪舆之学,自称得到风水宗师吴景鸾的遗书,得其奥旨,于是在闽越间为人相地,迁县治,移学基,名振一时。

  33.江仲京

  据《婺源县志》,江仲京与其兄抱日、东白,为当时“婺东三仙”,专替人相地。传说他卜地葬祖,预测地下有灵物,掘地时果然发观有一对金鱼,后来得到大贵。

  34.李景溪

  据《婺源县志》,李景溪精通阳宅星日,为人择地建房,有奇应。撰有《阳宅秘诀》、《雷霆心法》行于世。

  35.徐懋荣

  据《苏州府志》,徐懋荣,明万历时人,他出身世家,从小聪慧过人,但长相太丑,人们都鄙视他,他就放弃了科举之途,在家里潜心研习先人传下来的堪舆书。听说堪舆名师黄冠桑前来,赶去拜访,一见如故,相与讨论剖析,颇有新见。为当时的堪舆家张凤翼、彭文嘉等人所推崇。万历三十三年卒,终年七十七岁。他的长子徐大衍受其业,精通堪舆,季子徐永镇以相地为职业,撰有《堪舆汇纂》八卷。

  徐氏父子世代以风水为业,作为生计。其传授途径限于家庭之内,反映了小生产者的文化生活方式。从这段材料还可以看出,明代中期风水盛行,操守风水之人有增无减。以家庭为单位传播风水,说明了社会风气的衰微。

  (三)人物派别

  1.历代堪舆师一览表

  商

  盘庚相殷地

  周

  公刘相豳地

  周

  古公亶父 相岐地

  周

  周公相洛邑

  战国

  樗里子《史记》说他能预测生前生后事

  秦

  朱仙桃作《搜山记》

  汉

  青乌子作《葬经》

  三国

  管辂《三国志》说他善卜地

  晋

  郭璞作《葬书》、《锦囊经》等

  晋

  陶侃作《捉脉赋》

  晋

  韩友能图宅相冢

  隋

  萧吉作《宅经》等

  隋

  舒绰为宰相杨恭仁卜葬地

  隋

  临孝恭作《九官五墓》

  唐

  李淳风作《阴阳正要》

  唐

  张燕公注《葬书》

  唐

  司马头陀 作《水法》,为同庆寺择地

  唐

  刘白头作《海底眼》

  唐

  浮屠泓 为张说卜宅

  唐

  陈亚和湖广黄州人,作《拨沙经》

  唐

  杨筠松作《疑龙经》等

  唐

  曾文遄雩都人,作《阴阳问对》等

  唐

  范越凤缙云人,作《寻龙人式歌》

  唐

  刘淼传倒杖法

  唐

  丘延翰闻喜人,传《海角经》

  唐

  廖瑀宁都人,作《穴法》等

  唐

  孙世南宁都人

  唐

  卜则巍作《雪心赋》

  南唐

  何溥 作《灵城精义》

  宋

  唐九仙会昌人

  宋

  陈抟在华山传术

  宋

  胡矮仙作《至宝经》等

  宋

  张子微作《玉髓经》

  宋

  谢子逸作《三宝经》

  宋

  蔡元定作《发微论》

  宋

  刘七碗会昌人

  宋

  丁应之宁都人

  宋

  丘公亮南丰人

  宋

  刘景清兴国人

  宋

  刘应宝兴国人

  宋

  刘谦上牢人,作《囊金最宝经》

  宋

  刘见道云都人,作《乘生秘宝经》

  宋

  谢和卿作《神宝经》等

  宋

  吴景鸾德兴人,作《理气心印吴公新解》

  宋

  张鬼灵在钱塘江一带相地

  宋

  冯怀古遂宁人,善辨山水

  宋

  孙伯刚宁都人

  宋

  傅伯通德兴人,相临安

  宋

  邹宽属于寥金精学派

  宋

  徐仁旺白云山人,奏请迁定陵

  宋

  王伋作《心经》等

  宋

  孙晤善于相墓

  宋

  达僧吉安人,作《天元一炁》

  宋

  胡舜申 作《地理新法》

  宋

  刘子仙云都人

  宋

  萧才清云都人

  宋

  廖信甫吉州人

  宋

  刘云上上牢人

  宋

  厉伯韶在福建相地

  宋

  刘潜南康人,作《地理诸说》

  元

  郑谧作《地理葬书集注》

  元

  赵汸作《葬书问对》

  元

  朱震亨作《风水问答》

  元

  梁绕 德兴人

  明

  张宗洪武年间为朝廷相地

  明

  目讲僧在鄞县一带卜墓,创元运说

  明

  非幻和尚宝陀庵住僧,相天寿山

  明

  周仲高洪武年间相城邑庙宇

  明

  刘用寅金溪人,为自己卜墓

  明

  梁仲宁腾县人,为成祖相地

  明

  杨宗敏新昌人,隔十里便能点穴

  明

  廖均卿卜建天寿山

  明

  游朝宗婺源人,卜建天寿山

  明

  裴士杰

  永乐年间参与修纂《大典》,负责术数类

  明

  徐拱钦天监监正

  明

  卜梦龙为人相地不受谢

  明

  杨院使金溪人,精研相地

  明

  吴仲宽江西人,卜地如神

  明

  骆用卿

  余姚人,相永陵

  明

  曾明易

  不为权贵相地

  明

  谷宗纲精青乌家言

  明

  陈后钦天监博士

  明

  徐善继

  德兴人,作《人子须知》

  明

  汪朝邦给自己相墓

  明

  江仲京

  婺源人,与兄抱日、东白为“婺东三仙”

  明

  江立本婺源人

  明

  奚月州太平府人,乡民推为张宗道之亚

  明

  周诏上饶人,轻财好义,精通脉络

  明

  李邦祥婺源人,精通阳宅

  明

  李景溪婺源人,作《阳宅秘诀》等

  明

  洪善祖桂林人,自营吉地

  明

  徐懋荣作《堪舆汇纂》

  明

  毕宗义能相地下之物

  明

  陈复心作《阳明按索》

  明

  甘霖作《地理秘窍》等

  明

  蒋平阶作《水龙经》等

  明

  黄复初作《穴部》等

  明

  朱权作《地理正言》等

  明

  李预亨作《青乌绪言》

  明

  萧克作《山水忠肝集摘要》

  明

  赖从谦作《石函平沙玉尺经纂》

  明

  罗明祖作《地理微绪》

  明

  李国木作《搜玄旷览》

  明

  朱彦修作《风水问答》

  清

  赵榆森作《罗盘解》

  清

  君有本作《征验图考》等

  清

  箬冠道士 作《八宅明镜》

  清

  魏青江作《宅谱指要》等

  清

  吴鼒作《阳宅撮要》

  清

  姚文田作《田宅辟谬》

  清

  张惠言作《青囊天玉通义》

  清

  陈确作《葬书》

  清

  张法作《地理骊珠》

  清

  戴鸿作《翻卦挨星图诀考》

  清

  邵嗣宗作《葬考》

  清

  纪大奎作《地理末学》等

  清

  端木国瑚 作《周易葬说》

  清

  黄锡绂作《地理真踪》

  清

  丁芮朴

  作《风水祛惑》

  清

  王戴宣作《慎终录要》

  清

  寇宗作《菊逸山房山法备收》

  清

  张桂林作《堪舆谱概》

  清

  孟超然作《诚是录》

  清

  许楹作《罔极录》

  清

  范鲲作《蜀山葬书》

  清

  张朝晋作《丧葬杂说》

  清

  洪枰作《地理枝言》

  清

  徐迪惠作《地理辩证图说》

  民国

  廖平作《地学答问》等

  2.师承图

  这些资料主要引自《江西通志》、《浙江通志》、《地理正宗》等文献,人名没有收集完整,也不可能收集完整,许多人名不见记载,有些人以字号行世,或隐姓埋名,收集十分困难。

  有关历代相地师的传记资料十分混乱,相互抵牾,无法考证清楚。如廖瑀,一说是唐人,一说是宋人。或说他是吴景鸾的老师,又说是吴景鸾的弟子。吴景鸾的情况也很复杂,一说他是王禄道的弟子,又说他是吴克诚的弟子,还说他是吴颖的弟子。又有孙世南,或说是谢世南,连姓名都很难搞清。因此,所列表图是草稿,不能作为准确的依据。

  从传记资料看,相地师的活动地域比较集中,庸宋以江西宁都最多,如曾文遄、赖文俊、廖瑀、孙世南、厉伯韶、赖白发、李鸦鹊、钟可朝等都是宁都人。德兴其次,有吴景鸾、傅伯通、邹宽,明代以婺源为多,有游朝宗、江仲京、江立本、李邦祥、李景溪。此外,兴国、上牢、云都、会昌、金华、赣县、南丰、吉州、南康、吉安、太平、上饶、新昌、巢县等地也出了不少名师。可见,主要活动区域是江西,波及浙江、安徽等处。

  3.两大流派

  唐宋以来,风水术大抵可分为两派。

  一是形派。形派讲形势、形法、峦体,主要活动在江西。

  一是理派。理派讲理气、方位、卦义、宗庙,以福建为活动区域,

  两派不能截然分开,形派也讲方位,理派也讲形势,侧重点不同而已。有的风水师是将两派的理论混杂在一起运用。

  尽管两派中,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但两派仍然互相攻击,各说各有理,都自吹为正宗。

  (l)形派

  形派由江西人杨筠松、曾文遄、赖大有、谢子逸等人创立。

  形派注重龙穴砂水和定向,俗称地理五诀。

  杨筠松是形派宗师,撰有《三龙经》(即《龙髓经》、《疑龙经》)、《辨龙经》),又有《撼龙经》,都是讲龙脉、述形势之书。形派认为:崇冈复岭,伤于太急;平原旷野,则病于散。观其变化,审其融结。意则取其静,势则取其和。

  形派没有多少忌讳,人们容易理解和接受,所以流传较广。

  (2)理派

  理派是宋代王伋、陈抟等人创立,在福建、四川、浙江都有传播。经典有《青囊海角经》等。

  理派以八卦、十二支、天星、五行为四纲,讲究方位,有许多“煞”忌,理论十分复杂。如“宗庙”之名,有人认为是五行,有人认为是宗庙水,很难说清。

  理派特别重视罗盘定向,阳山阳向,阴山阴向,不相乖错,以定生克。理派借鉴了形派的理论,在形派的基础上糅杂《周易》学说和占星学说,这样,理派的理论很少有人能搞懂,因此,它的流传范围有限。

  理派为了扩大影响,也推崇杨筠松为宗师。如《青囊奥语》本是理派的一部代表作,却托名杨筠松、曾文遄撰。

  现在,理派和形派已很准分清楚了。

  有必要说明的是,这种划分仅仅局限于南方,对北方的流派还可以作进一步探讨。新西兰学者尹弘基通过对我国黄土高原的考察,认为中国风水首先是由在黄土高原上的窑洞居住者所发展起来,风水的基本原则都指明了寒冷多风的窑洞的理想位置。理想的土壤是质地坚硬而又细腻的黄土。又据高国藩在《中国民俗探微》一书介绍,唐代敦煌民间有许多风水先生,他们能说出许多建筑道理,并且著书立说,倡导石镇宅法。到底西北的风水术与东南的风水术有什么区别?西北风水术有哪些流派?西北风水术的盛衰如何?由于缺乏研究资料,一时还不能得到确切的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