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书屋 > 推理 > 寻龙点穴全文阅读 > 第29章 一去二三里

第29章 一去二三里


“这老道洞也蛮好上来的嘛。”勺子说。

“是啊,老谭,我刚才也在想这个问题。既然咱们三个人都能上来,那古时候的人应该也能上来吧?”我说。

“呵呵,我就不说我自己了。你们二位可千万不要妄自菲薄啊。圣言,勺子你们是受过专业训练的。虽说这峭壁只有二十来米,可是要上来还真不是件容易的事。就你们用的这些攀岩的工具,在古代那可是没有的。没有这样的工具,就做不了万无一失的保护措施,没有必要的保护措施,谁也不敢拿自己的生命开玩笑。”谭老头儿说。

“可是如果咱上的来,这会攀岩的人都能上的来啊。”我说。

“关键就看是不是咱们先上来。哈哈,根据梁村长的介绍,这老道洞就没上去过人。而且,咱们一路走来,也不像是有前人来过的样子。再说了,这山下树林子里面有啥,你俩也都见了,要不是勺子那逆天的直觉,估计咱们也出不来。”谭老头儿说。

“这么看来的话,如果老道洞里有宝贝的话,咱岂不是垂手可得了?”勺子说。

“哈哈,那还不赶快进洞?“谭老头儿也有些兴奋。

老道洞口高约三米,宽约五米,半月形。门口有一块巨石,上面竟然有刻字,从右至左,竖着刻有八句话:

下有黄泉上有天,

人人许往百来年。

还知虚过死万遍,

都似不曾生一般。

要识明珠需入海,

如求良玉必名山。

先能了尽世间事,

然后方言出世间。

“好诗啊好诗。”我由衷地说。看了这八句话,我竟突然觉得自己这二十多年白活了。

“奇怪啊,你们看出来没?这边的人好像都喜欢吟诗啊!”勺子说。

“老谭,这八句话,你怎么看?”我问谭老头儿,谭老头儿此时还在盯着石头上的字,似乎陷入沉思。

“如果老头儿我没记错的话,这八句话出自北宋文人邵雍。”谭老头儿说。

“邵雍?邵雍是谁?”勺子很好奇。

“呵,你们不都是大学毕业吗?邵雍,你们都不知道?”谭老头儿反问。

“我们又不是学历史的。再说了,认识他能怎么着?能当饭吃不?”勺子反唇相讥。

“哦。你们。罢了,罢了。总之我告诉你们,这诗是出自北宋邵雍。哦,对了,他的另外一首诗,你们一定学过。”谭老头儿说。

“什么诗?”我问。

“一去二三里,

烟村四五家。

亭台六七座,

八九十枝花。”

“这个啊,这个知道,这个知道。”勺子哈哈乐起来了了。

“这邵雍啊,一生不求功名,喜欢过隐居生活。他既是文人,又是哲学家,思想家,易学家。他一生尊崇道家思想,曾创‘先天学’,并且重新排列过《周易》中的六十四卦。这个人绝对是历史上的一位奇才啊。”

“老谭,你好像知道的很多啊。”我问谭老头儿。

“呵呵,算你说对了。老头儿我可是一本活的历史书。一般人知道的,不知道的,我都知道一些。哈哈哈。”谭老头儿又开始有些得意。

“邵雍挺牛叉,我看你更牛叉。”勺子取笑谭老头儿。

“老头儿我算不了什么,但是这位邵雍可真的是位大牛。民间还有很多关于他的传说。要么我说一个?你们听完就知道他有多牛了。”谭老头儿说。

“好啊,正好咱也吃点东西在进洞。”我说。

“邵雍暮年时开始感觉身体不适。有一次跟司马光等人聊天,突然说他要观万物轮回去了。几个朋友都很担心他的身体,可也爱莫能助。程颐劝邵雍想办法调养,邵雍却非常坦然,视死如生。邵雍病危,终日卧床不起。司马光、富弼、程颐、程颢这几位朋友天天来看望他,伺候左右。邵雍虽然四肢不能动弹,但是头脑却十分清楚,谁来了就跟谁谈这谈那的,讲起学问来滔滔不绝。入冬,邵雍已经奄奄一息。亲戚朋友都赶来,开始给他准备后事。程氏二兄弟和司马光等人聚在外屋商量着如何办丧事,你一言,我一语,一时也难以定夺。邵雍把儿子伯温叫到床前,对他说:‘我有三个要求,一定要满足我。第一,我死后要葬回尹川;第二,墓志铭由程颢来写;第三,不要陪葬任何东西,头枕辘轳头,身穿粗布黑衣,衣服要抹上油。入殓的时候要把邻居李家的小秃闺女找来,让她看着。’说完,等伯温点头答应后,邵雍便闭上双眼,离开了人世。家人和朋友们按照邵雍的遗嘱,入殓的时候把李家的小秃闺女找了来,让她看着给邵雍穿上粗布黑衣,在衣服上抹上油,然后装进棺材,枕上辘轳头,又让小秃闺女看了看随葬的东西,才钉好棺盖,送回尹川先人祖坟。送葬路上,棺椁由八个小伙子抬着,起初他们觉着重的很,肩膀压的生疼,所以走的特别慢。可是出去十来里地以后,越往前走越轻巧,抬着一点也不费劲,觉着很奇怪。到后来,人们发现遇上山坡的时候,里面‘咕噜咕噜’地响,声音由前往后,下坡的时候,里面也‘咕噜咕噜’地响,声音由后往前。有人害怕起来,自言自语地说:‘啥在响?’一个人说:‘像是那辘轳头在来回滚动。’后来老人们都说,那是邵夫子得道升天了。棺材里没人了,空荡荡的,只剩下辘轳头。”

“真玄乎。”勺子一边吃一边说。

“还没说完呢,你听我说啊。”谭老头儿非常介意勺子的打断,“邵雍入葬六七十年后,那个小秃闺女也已经做了奶奶,她有个不成器的孙子,专干偷棺盗墓的勾当。有一天,她的孙子和别人嘀咕着要去偷邵雍的坟墓,被小秃闺女听见了,赶忙阻拦说:‘你们可千万别去,邵先生入殓的时候,我看的很清楚,里面什么东西都没装,连衣裳也不是好的,还抹了油。’孙子问:‘真的吗?’小秃闺女回答:‘千真万确,我亲眼看到的。’就这样,邵雍的坟墓便没有遭劫。原来,邵雍死前就料到,小秃闺女将来的孙子是个盗墓贼。”

“乖乖,这邵雍几十年后的事情都能知道啊?”勺子显然被震撼到了。

“恩,这邵夫子精通易学,能知未来事。不过史书上记载,他真的是葬回尹川了,至今尹川还有他的墓,为什么这里会出现他的诗呢?”谭老头儿很是费解。

“也许人家以前就来过宝象山呢,背不住这老头儿也喜欢旅游爬山什么的。”勺子说。

“不能。按说这老道洞里的道人为了去除痴情娘娘对他的念头,施法断了上山顶的山路,这邵雍也没比别人多几只手,他肯定也上不来。”谭老头儿说。

“你这老爷子,有时候挺聪明,有时候就糊涂。就不能是邵雍比那老道先上山吗?”勺子说。

“哦。你说的这种假设,似乎也能够成立。”谭老头儿说。

“也背不住以前在这里的人喜欢邵雍的诗,就将他的诗题在了石头上。”我说。

“圣言,你说的这种情况可能性比较小。古人都自视甚高,一般情况下不会题别人的诗。”谭老头儿说。

“呵,感情古时候的人们就比咱们更有知识产权观念了。”勺子说。

“不管怎么样,咱进洞看看吧,也许进了洞,这事就能搞明白了。”我说。

“老谭头儿,别跟这琢磨了,进洞看看。”勺子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