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书屋 > 其他 > 学问与人生:胡适四十自述:评注本全文阅读 > 第20章 附录 一个最低限度的国学书目(2)

第20章 附录 一个最低限度的国学书目(2)


  清代诗也很难选择。我选梅村代表初期,瓯北与仲则代表乾隆一朝;郑子尹与金亚匏代表道咸同三朝;黄公度代表末年的过渡时期。

  明清两朝小说:

  《水浒传》亚东图书馆三版本。

  《西游记》(吴承恩)亚东图书馆再版本。

  《三国志》亚东图书馆本。

  《儒林外传》(吴敬梓)亚东图书馆四版本。

  《红楼梦》(曹沾)亚东图书馆三版本。

  《水浒后传》(陈忱,自署古宋遗民)此书借宋徽、钦二帝事来写明末遗民的感慨,是一部极有意义的小说。亚东图书馆《水浒续集》本。

  《镜花缘》(李汝珍)此书虽有“掉书袋”的毛病,但全篇为女子争平等的待遇,确是一部很难得的书。亚东图书馆本。

  以上各种,均有胡适的考证或序,搜集了文学史的材料不少。

  《今古奇观》,通行本。可代表明代的短篇。

  《三侠五义》,此书后经俞樾修改,改名《七侠五义》。此书可代表北方的义侠小说。旧刻本。《七侠五义》流通本较多。亚东图书馆不久将有重印本。

  《儿女英雄传》(文康)蜚英馆石印本最佳;流通本甚多。

  《九命奇冤》(吴沃尧)广智书局铅印本。

  《恨海》(吴沃尧)通行本甚多。

  《老残游记》(刘鹗)商务印书馆铅印本。

  以上略举十三种,代表四五百年的小说。

  《五十年来的中国文学》(胡适)本书卷二。

  (跋)文学史一部,注重总集;无总集的时代,或总集不能包括的文人,始举别集。因为文集太多,不易收买,尤不易遍览,故为初学人及小图书馆计,皆宜先从总集下手。

  (原载1923年2月25日《东方杂志》第20卷第4号,又载1923年3月4日《读书杂志》第7期)

  《清华周刊》记者来书

  适之先生:

  在《努力周刊》的增刊、《读书杂志》第七期上,我们看见先生为清华同学们拟的一个最低限度的国学书目。我们看完以后,心中便起了若干问题,现在愿说给先生听听,请先生赐教。

  第一,我们以为先生这次所说的国学范围太窄了。先生在文中并未下国学的定义,但由先生所拟的书目推测起来,似乎只指中国思想史及文学史而言。思想史与文学史便是代表国学么?先生在《国学季刊》的发刊宣言里,拟了一个中国文化史的系统,其中包括(一)民族史,(二)语言文字史,(三)经济史,(四)政治史,(五)国际交通史,(六)思想学术史,(七)宗教史,(八)文艺史,(九)风俗史,(十)制度史。中国文化史的研究,便是国学研究,这是先生在该宣言里指示我们的。既然如此,为什么先生不在国学书目文学史之部之后,加民族史之部,语言文学史之部,经济史之部……呢?

  第二,我们一方面嫌先生所拟的书目范围不广;一方面又以为先生所谈的方面——思想史与文学史——谈得太深了,不合于“最低限度”四字,我们以为定清华学生的国学最低限度,应该顾到两种事实:第一是我们的时间,第二是我们的地位。我们清华学生,从中等科一年起,到大学一年止,求学的时间共八年。八年之内一个普通学生,于他必读的西文课程之外,如肯切实的去研究国学,可以达到一个什么程度,这是第一件应该考虑的。第二,清华学生都有留美的可能。教育家对于一班留学生,要求一个什么样的国学程度,这是第二件应该考虑的。先生现在所拟的书目,我们是无论如何读不完的,因是书目太多,时间太少。而且做留学生的,如没有读过《大方广圆觉了义经》或《元曲选一百种》,当代的教育家,不见得会非难他们,以为未满足国学最低的限度。

  因此,我们希望先生替我们另外拟一个书目,一个实在最低的国学书目。那个书目中的书,无论学机械工程的,学应用化学的,学哲学文学的,学政治经济的,都应该念,都应该知道。我们希望读过那书目中所列的书籍以后,对于中国文化,能粗知大略。至于先生在《读书杂志》第七期所列的书目,似乎是为有志专攻哲学或文学的人作参考之用的,我们希望先生将来能继续发表民族史之部、制度史之部等的书目,让有志于该种学科的青年,有一个深造的途径。

  敬祝先生康健。

  《清华周刊》记者

  十二年,三月,十一日。

  胡适答《清华周刊》记者书

  记者先生:

  关于第一点,我要说,我暂认思想与文学两部为国学最低限度;其余民族史经济史等等,此时更无从下手,连这样一个门径书目都无法可拟。

  第二,关于程度方面和时间方面,我也曾想过,这个书目动机虽是为清华的同学,但我动手之后就不知不觉地放高了,放宽了。我的意思是要用这书目的人,从这书目里自己去选择;有力的,多买些;有时间的,多读些;否则先买二三十部力所能及的,也不妨;以后还可以自己随时添备。若我此时先定一个最狭义的最低限度,那就太没有伸缩的余地。先生以为是吗?

  先生说:“做留学生的,如没有读过《圆觉经》或《元曲选》,当代教育家不见得非难他们。”这一层,倒有讨论的余地。正因为当代教育家不非难留学生的国学程度,所以留学生也太自菲薄,不肯多读点国学书,所以他们在国外既不能代表中国,回国后也没有多大影响。我们这个书目的意思,一部分正是要一班留学生或候补留学生知道《元曲选》等是应该知道的书。

  如果先生们执意要我再拟一个“实在的最低限度的书目”,我只好在原书目上加上一些圈;那些有圈的,真是不可少的了。此外还应加上一部《九种纪事本末》(铅印本)。

  以下是加圈的书:

  《书目答问》

  《中国人名大辞典》

  《九种纪事本末》

  《中国哲学史大纲》

  《老子》

  《四书》

  《墨子间诂》

  《荀子集注》

  《韩非子》

  《淮南鸿烈集解》

  《周礼》

  《论衡》

  《佛遗教经》

  《法华经》

  《阿弥陀经》

  《坛经》

  《宋元学案》

  《明儒学案》

  《王临川集》

  《朱子年谱》

  《王文成公全书》

  《清代学术概论》

  《章实斋年谱》

  《崔东壁遗书》

  《新学伪经考》

  《诗集传》

  《左传》

  《文选》

  《乐府诗集》

  《全唐诗》

  《宋诗钞》

  《宋六十家词》

  《元曲选一百种》

  《宋元戏曲史》

  《缀白裘》

  《水浒传》

  《西游记》

  《儒林外史》

  《红楼梦》

  国学入门书要目及其读法

  梁启超

  序

  两月前《清华周刊》记者以此题相属,蹉跎久未报命。顷独居翠微山中,行箧无一书,而记者督责甚急,乃竭三日之力,专凭忆想所及草斯篇。漏略自所不免,且容有并书名篇名亦忆错误者,他日当更补正也。

  中华民国十二年四月二十六日,启超作于碧摩岩揽翠山房。

  (甲)修养应用及思想史关系书类

  《论语》、《孟子》

  《论语》为二千年来国人思想之总源泉。《孟子》自宋以后势力亦与相埒。此二书可谓国人内的外的生活之支配者,故吾希望学者熟读成诵。即不能,亦须翻阅多次,务略举其辞,或摘记其身心践履之言以资修养。

  《论语》、《孟子》之文,并不艰深,宜专读正文,有不解处方看注释。注释之书,朱熹《四书集注》为其生平极矜慎之作,可读。但其中有堕入宋儒理障处,宜分别观之。清儒注本,《论语》则有戴望《论语注》,《孟子》则有焦循《孟子正义》最善。戴氏服膺颜习斋之学,最重实践,所注似近孔门真际,其训诂亦多较朱注为优,其书简洁易读。焦氏服膺戴东原之学,其《孟子正义》清儒诸经新疏中为最佳本,但文颇繁。宜备置案头,遇不解时或有所感时则取供参考。

  戴震《孟子字义疏证》,乃戴氏一家哲学,并非专为注释《孟子》而作。但其书极精辟,学者终须一读。最好是于读《孟子》时并读之,既知戴学纲领,亦可以助读《孟子》之兴味。

  焦循《论语通释》,乃摹仿《孟子字义疏证》而作,将全部《论语》拆散,标举重要诸义,如言仁,言忠恕……等,列为若干目通观而总诠之,可称治《论语》之一良法,且可应用其法以治他书。

  右(上)两书篇页皆甚少,易读。

  陈澧《东塾读书记》中读《孟子》之卷,取孟子学说分项爬梳,最为精切。其书不过二三十页,宜一读以观前辈治学方法,宜于修养亦有益。

  《易经》

  此书为孔子以前之哲学书。孔子为之注解,虽奥衍难究,然总须一读。吾希望学者将《系辞传》、《文言传》熟读成诵,其《卦象传》六十四条,则用别纸钞出,随时省览。

  后世说《易》者言人人殊。为修养有益起见,则程颐之《程氏易传》差可读。

  说《易》最近真者,吾独推焦循。其所着《雕菰楼易学》三书(《易通释》、《易图略》、《易章句》),皆称精诣。学者如欲深通此经,可取读之。否则可以不必。

  《礼记》

  此书为战国及西汉之“儒家言”丛编,内中有极精纯者,亦有极破碎者。吾希望学者将《中庸》、《大学》、《礼运》、《乐记》四篇熟读成诵。《曲礼》、《王制》、《檀弓》、《礼器》、《学记》、《坊记》、《表记》、《缁衣》、《儒衣》、《大传》、《祭义》、《祭法》、《乡饮酒义》诸篇多浏览数次,且摘录其精要语。若欲看注解,可看《十三经注疏》内郑注孔疏。《孝经》之性质与《礼记》同,可当《礼记》之一篇读。

  《老子》

  道家最精要之书。希望学者将此区区五千言熟读成诵。注释书未有极当意者。专读白文自行寻索为妙。

  《墨子》

  孔、墨在先秦时两圣并称,故此书非读不可。除《备城门》以下各篇外,余篇皆宜精读。注释书以孙诒让《墨子间诂》为最善,读《墨子》宜即读此本。《经上下》、《经说上下》四篇,有张惠言《墨子经说解》及梁启超《墨经》两书可参观,但皆有未精惬处。《小取篇》有胡适新诂可参观。梁启超《墨子学案》,属通释体裁,可参观助兴味;但其书为临时讲义,殊未精审。

  《庄子》

  《内篇》七篇及《杂篇》中之《天下篇》最当精读。注释书有郭庆藩之《庄子集释》差可。

  《荀子》

  《解蔽》、《正名》、《天论》、《正论》、《性恶》、《礼论》、《乐论》诸篇最当精读。余亦须全部浏览。注释书王先谦《荀子注》甚善。

  《尹文子》、《慎子》、《公孙龙子》

  今存者皆非完书。但三子皆为先秦大哲,虽断简亦宜一读;篇帙甚少,不费力也。《公孙龙子》之真伪尚有问题。三书皆无善注。《尹文子》、《慎子》易解。

  《韩非子》

  法家言之精华。须全部浏览。(其特别应精读之诸篇,因手边无原书,胪举恐遗漏,他日补列。)注释书王先慎《韩非子集释》差可。

  《管子》

  战国末年人所集着者,性质颇杂驳,然古代各家学说存其中者颇多,宜一浏览。注释书戴望《管子校正》甚好。

  《吕氏春秋》

  此为中国最古之类书。先秦学说存其中者颇多,宜浏览。

  《淮南子》

  此为秦汉间道家言荟萃之书,宜稍精读。注释书闻有刘文典《淮南鸿烈集解》颇好。

  《春秋繁露》

  此为西汉儒家代表的着作。宜稍精读。注释书有苏舆《春秋繁露义证》颇好。康有为之《春秋董氏学》,为通释体裁,宜参看。

  《盐铁论》

  此书为汉代儒家法家对于政治问题对垒抗辩之书,宜浏览。

  《论衡》

  此书为汉代怀疑派哲学,宜浏览。

  《抱朴子》

  此书为晋以后道家言代表作品,宜浏览。

  《列子》

  晋人伪书,可作魏晋间玄学书读。

  (上)所列为汉、晋以前思想界之重要着作。

  六朝、隋、唐间思想界着光采者为佛学,其书目当别述。

  以下举宋以后学术之代表书。便为一般学者节啬精力计,不愿多举也。

  《近思录》,朱熹着,江永注。

  读此书可见程朱一派之理学其内容何如。

  《朱子年谱》,附朱子《论学要语》,王懋竑着。

  此书叙述朱学全面目,最精要有条理。若欲研究程朱学派,宜读《二程遗书》及《朱子语类》。非专门斯业者可置之。南宋时与朱学对峙者尚有吕东莱之文献学一派,陈龙川、叶水心之功利主义一派,及陆象山之心学一派。欲知其详,宜读各人专集。若观大略,可求诸《宋元学案》中。

  《传习录》王守仁语,徐爱、钱德洪等记。

  读此可知王学梗概。欲知其详,宜读《王文成公全书》。因阳明以知行合一为教,要合观学问事功,方能看出其全部人格。而其事功之经过,具见集中各文。故《阳明集》之重要,过于朱、陆诸集。

  《明儒学案》,黄宗羲着。

  《宋元学案》,黄宗羲初稿,全祖望、王梓材两次续成。

  此二书为宋、元、明三朝理学之总记录,实为创作的学术史。《明儒学案》中姚江、江右、王门、泰州、东林、蕺山诸案最精善。《宋元学案》中象山案最精善,横渠、二程、东莱、龙川、水心诸案亦好。晦翁案不甚好。百源(邵雍)、涑水(司马光)诸案失之太繁,反不见其真相。末附(王安石)《荆公新学略》最坏。因有门户之见,故为排斥。欲知荆公学术,宜看《王临川集》。

  此二书卷帙虽繁,吾总望学者择要浏览,因其为六百年间学术之总汇,影响于近代甚深。且汇诸家为一编,读之不甚费力也。

  清代学术史可惜尚无此等佳着。唐鉴之《国朝案小识》以清代最不振之程朱学派为立脚点,褊狭固陋,万不可读。江藩之《国朝汉学师承记》、《国朝宋学渊源记》,亦学案体裁,较好。但江氏学识亦凡庸,殊不能叙出各家独到之处。万不得已,姑以备参考而已。启超方有事于《清儒学案》,汗青尚无期也。

  《日知录》、《亭林文集》,顾炎武着。

  顾亭林为清学开山第一人。其精力集注于《日知录》,宜一浏览。读文集中各信札,可见其立身治学大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