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书屋 > 其他 > 牺牲全文阅读 > 第4章

第4章


  蒋介石在整个1937年都保持着抗战到底的高调,但是他又很害怕战争升级。德国驻华大使陶德曼是蒋介石中日问题上的顾问和调解员。但是当蒋介石发现,三十年早期和德国建立的农产品换工业品贸易并没有维系住和希特勒的友谊。在希特勒看来,中国人在他亚洲战略里,是可有可无的。给希特勒最大的理由就是张学良在九一八事变前和苏联的一次边境冲突,东北军面对苏联边防军简直不堪一击。他能指望中国人北伐苏联和他的党卫军在中东会师吗?这是一个没有实力,既而没有侵略野心的国家,所以,他决定撤销和中国的军火交易,完全站在了日本一边。蒋介石不可能再向日本人让步了,这是北平,不是沈阳,如果说沈阳三百年前还是满清统治,如今变成满洲国,自己骗自己还能骗过去的话,北京则是自己骗自己都说不过去的。日本人对华北的要求是华北五省自治,中国军队撤出华北,交由日本人授意建立的冀东自治政府统治。在行政上分裂华北,然后在经济上设立代理,在事实上殖民地化,把拳头掰开,一个一个把手指头咬掉。

  此时此刻,一位中国将军正在和日本人艰苦谈判。蒋委员长在7月17日已经在庐山演讲,绝对不会放弃北平。而二十九军军长宋哲元则认为日本人暂无条件在华北达成战略部署,所以华北的问题仅仅是冲突,委员长不是也说了,偶然性的军事冲突。大家已经明白了日本军部的套路。基层热血参谋完成设计,中层长官力主执行,高级将领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成了,顺水推舟,不成,杀鸡儆猴,给国际上一个交代——我们家的狗没拴住,不好意思。从东北到热河,再到华北,日本人都是这么干的。

  这位将军在谈判桌上表情沉重。日军已经三面包围北平,只有将二十九军撤往保定,才能跳出包围圈,来日方长。几天前,宋哲元召开的军事会议上,对大家说:这一次,要有一位同仁,负责和日本人谈判,争取时间,以求我二十九军十万将士得以保全。既然委员长认定日本人仅仅是通过军事冲突威逼我国,那谈判也是一种外交手段,无论是对中央,还是华北局势,都是有利的。谁愿意去?

  将领们都沉默无语。如果中央决定坚守华北,不放弃一寸土地,那么此去就是凶多吉少。如果中央决定放弃华北,那么这次谈判无疑就会把中国与会者钉上万年不变的汉奸罪名,国人共骂之,国人共讨之。

  这时候,一位将军低眉不语,少许,操着一口山东口音说:还是我去和日本人谈判吧。

  宋哲元看看他,半晌不语。这是他的爱将,他最不希望的人选择了这个无可回头的选项。第二天,这位将军被任命为冀察政务委员会代理,北平代市长,全权负责和日本人周旋。由于二十九军高层一直认为,日军没有准备充足,所以一直认为政治解决时可行的。撤离北平只不过是在战略上跳出包围。实际上,日军也确实没有准备好全面战争。7月20日之后,日军的增援部队才在北平外围展开。7月29日,二十九军撤离北平。

  那位在谈判桌上拖住日军的将军,长舒了口气。

  他的名字叫张自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