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书屋 > 其他 > 牺牲全文阅读 > 第5章

第5章


  张自忠办公的地方,就是今天的北京市东城区张自忠路3号,原名铁狮子胡同,现在是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和清史档案馆。门前立着北京市政府所立的“三一八惨案发生地”纪念石碑。陈旧的门廊,影壁远远望去也显得斑驳,漆红的大门敞开,几百年的石阶坑坑洼洼。旁边的门房是一个叫“愚公移山”的酒吧。每每周末,着装波西米亚风格的女郎的歌声隐约可以传出。这里最早是清王朝和硕公主府。辛亥革命之后,袁世凯邀孙中山到北京共商国是,就是在这个院子里,梁启超、张謇、宋教仁等中国当时的名流微笑着交流,期待着袁大总统和先行者孙文先生能共同领导中国走向民主共和。然而他们都失望了,袁大总统所思所想的,和孙先生南辕北辙。为了当皇帝,镇压南方的革命党,袁大总统和日本特使签订了“二十一条”。因为这二十一条,顾维钧在第一次世界大战胜利后的巴黎和会上慷慨陈词。也因为这二十一条,北京数十万学生走上街头,抗议政府,痛打他们眼中的卖国贼,即使这个所谓的卖国贼之前被日本人用武力威逼得潸然泪下。因为支持学生,全国工人表示支持,新文化运动如鱼得水,共产主义思想引入中国。也因为共产主义引入中国,才有了“新三民主义”,才有了北伐,才有了蒋委员长的反戈一击,才有了红军,才有了长征,才有了“攘外必先安内”,才有了1937年逼到家门口的日军。

  张自忠在和日本人谈,谈什么呢?

  他有什么可谈的呢?蒋委员长已经把话说出去了,不可能再让了。

  张自忠伏在案头,愁眉苦脸。他想到,几个月前,日本人力邀宋哲元军长去日本考察。这个棘手的邀请让宋哲元左右为难。自己要装作和日本人很有感情,但是他心里还要保持着中国人的坚贞。笑着脸陪着恨不得一口咬下去连骨头都不想吐出来的敌人,这种演技,实在是为难宋哲元了。张自忠知道,宋哲元不能离开,否则军队失去首长,战时指挥难以为继。张自忠说:军长,还是我去日本考察吧。

  于是这一路,东京、大阪、京都,张自忠表演得兴高采烈。一路笑着接受着日本政府的接待。一张张照片传到国内,街头巷尾指着照片说:他娘的吃中国的饭,拉日本人的狗屎。国内舆论对张自忠的评价也急转直下。想当年喜峰口抗战的英雄,被日本人一趟考察就打点得趋炎附势的嘴脸。这一切,都是国人不能理解的。

  7月10日,日本驻北平特务机关长松井太久郎到铁狮子胡同和张自忠谈判,要求惩治肇事的中国军人,中国军队从卢沟桥撤防。张自忠说:肇事的是日本军人,撤防嘛,没必要,换个部队驻防不就完了?这样也能避免摩擦。

  日本人气的牙根疼,心说:带你去东京玩了一趟,还以为把毛捋顺了呢,原来还是个刺头。

  基层的军官找到张自忠要主动出击,张自忠说:现在看来还有谈判的可能,能不大打还是不要大打。日本人来进攻,只许抵抗,不能出击。

  一言一行,流传到坊间,平头百姓就不信这个理了。当时的一家报纸刊登了一篇题为《要对得起民众》的短文,说:张自忠在津宣言‘我姓张的决不做对不起民众的事。’我们闻其‘声’,如见其人。拍着胸膛硬碰,好像不失‘英雄’本色。这样并无用处,事在做给人看。

  张自忠看罢:我倒是同意他的观点,谁是民族英雄,谁是混账王八蛋,将来看事实吧!

  这只是破题,正文还在后头呢。全国各大报刊紧接着大篇幅报道平津抗战,歌颂二十九军的英雄事迹,只是提到张自忠,再也没有了四年前长城抗战时候的热情,对张自忠的称谓,也变成了冰冷刺骨的——张逆自忠。

  有多少个炮声隆隆的危城之夜,张自忠在用一种坚强的意志在对抗绝望的孤独。《风声》里的顾小梦遗言里写道:我不怕死,我只怕爱我之人不知我为何而死。

  张自忠被全国人民唾弃,被所有华夏儿女误会,这种至高无上的忠诚被曲解之后,我们还有多少人能坚守我们的信念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