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书屋 > 其他 > 心理学与驭心术全文阅读 > 第55章 不值得定律:要让人觉得这是他值得做的事情

第55章 不值得定律:要让人觉得这是他值得做的事情


  杨明是一家大型软件公司的管理者,他最近看中了一个计算机专业毕业的硕士生,现任项目开发部的经理。于是,他准备着再次提拔这个年轻有为的小伙子。杨明之所以觉得他年轻有为,是因为这名计算机高手在公司仅工作了一年多,就为公司开发出了一套新的软件,并且凭借着扎实的专业知识和出色的工作能力,很快成为公司的骨干之一,以至于大家都对他这个刚毕业的硕士生另眼相看。

  此外,在开发部,他还深得领导的信赖,所以,杨明便想着把他提升到总经办,负责全公司的管理工作。开始的时候,这名硕士生一直推脱不肯做,并强调自己的特长和兴趣爱好是在技术上而不是管理上,不太适合做纯粹的管理工作。最重要的是,他觉得做管理工作体现不出自己的价值,觉得不值得做。听见硕士生这么说,杨明一直以为是对方谦虚,也没放在心上,硬是将对方拉到了管理者的行列。

  结果,半年后,令杨明失望的是,这名硕士研究生不仅没能把公司管理好,而且还遭到了下属的反对,其他管理层在很多事情上也和他的意见产生了分歧。无奈之下,这名硕士研究生干脆提出了辞职。尽管杨明想尽办法不想让他离开公司,但是对方去意已决。

  杨明之所以没能成功地掌控这名硕士研究生更好地为公司做贡献,关键不是对方的能力有限,而是他没能把这个人才放到对方觉得值得做的事情上,进而不能更好地发挥其特长和优点。

  从杨明在用人上的失误,我们不得不想到心理学中的“不值得定律”。所谓不值得定律,最直观的表达是:不值得做的事情,就不值得做好。后来,心理学家将其总结为:人们只有做符合自我价值观,适合自我的个性和气质,并自认为是值得或者意义深远的事情,才能驱使自己付诸双倍的努力将其做好,进而才能创造最大的价值。

  对于此定律,我们并不陌生,因为生活中经常会有这样的体会:当你让一个喜欢创作的人去搞指挥,对方不仅不会愿意,就是愿意了,做的时候也会情绪不高,甚至有些不耐烦,不能达到你的要求。你让一个志在写小说的人去搞数学研究,那么他不仅研究不出什么来,还可能因为自己觉得这是在浪费人才而产生破罐破摔的心理,进而让你的计划全部泡汤。

  不值得定律警示我们,在让他人做事情,或者让周围人顺从自己做事情的时候,首先就应让对方感觉到,他做这件事情是值得的。这样他才能更加努力地投入到这件事情上,而这无疑是你需要的。

  那么,为什么只要让对方觉得这是他值得做的事情,他就会做好呢?这是因为,当一个人觉得某件事情是他喜欢做的,是他愿意做的,并且他觉得这件事情值得他去努力、去奋斗的话,他在做事情的过程中,就会表现出更多的热情,行动上也会更加努力,而这无疑是有利于你的。

  相反,如果你让一个人从事一件他自认为不值得做的事情,那么他首先可能就会拒绝这件事情,拒绝你。即使不拒绝,碍于种种因素勉强答应了,在做的过程中,往往也会因为缺少奋斗的激情,产生敷衍了事的心态,降低了成功率。此外,即便成功了,也会因为感觉不到成就感而对此失去再去做的兴趣,进而不能更好地被你所用。

  有人说:“选择你所爱的,爱你所选择的。”的确,就是让别人顺从你,心甘情愿地为你做事情,也要秉承这样的道理:让对方觉得这是他爱做的值得做的事情,才能更好地激发对方的奋斗精神,提高工作效率,为你创造更多的价值。

  你需要让对方看到,这是他值得做的事情

  一个人心甘情愿地听从你的安排做一件事情,或者从心眼里愿意接受你的观点,有时候,并不是你的影响力有多大,而是对方觉得这件事情是他值得做的事情,这个观点是他值得接受的观点,进而才会全身心地投入到这件事情中。

  这就告诉我们,在让他们做一件事情的时候,首先就要让他们知道这是他们值得做的事情。例如,你可以提前和他们讲清,你们之间的利益分配,让他们觉得,就是为了利益也要做好这件事情。

  你要让对方觉得,这件事情很符合他的个性与气质每个人的性格特征、自身优缺点以及价值观不同,往往决定着他们认为值得做的事情也便不同。这就告诉我们,在让对方接受自己的观点以及为自己做事情的时候,一定要让你的观点和事情符合对方身上的某些特性。例如,让成就欲较强的人单独或牵头完成具有一定风险和难度的工作,并在其完成时给予及时的肯定和赞扬;让依附欲较强的人,更多地参加到某个团体中共同工作;让权力欲较强的人,担任一个与之能力相适应的主管……这些方法,事实上都能让员工感觉到自己所做的工作是值得的,进而激发出自身的激情与潜能。

  ·驭心术法则·

  当一个人觉得某件事情是他喜欢做的,是他愿意做的,并且他觉得这件事情值得他去努力、去奋斗的话,他在做事情的过程中就会表现出更多的热情,行动上也会更加努力,而这无疑是有利于你的。

  §§第 八 章 打好你的关系牌

  ◆为什么很多方面都很优秀的范秦,在公司不仅不受大家的“待见”,反而遭到人们的反感和排斥呢?

  ◆为什么曾老师在求助于曾经教过的学生时,只是提起了一件过往的事情,这名早已毕业多年的学生自己就会主动地要去帮他呢?

  ◆为什么采购部的任平总能拿到性价比很好的材料,从而为公司省去一部分开支?

  ◆为什么在好友婚姻中,口误的女士不仅能够成功地化险为夷,还博得满堂彩?

  ◆为什么同样是借钱,有的人就是人家不想借,听了他的阐述后,也会不好意思地借给他,而有的人就是人家本来想借给他,看到他的样子,干脆也不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