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书屋 > 其他 > 心理学与情商、气场、影响力全文阅读 > 第12章 搞好人际,放大个人魅力(2)

第12章 搞好人际,放大个人魅力(2)


  龙虎寺禅院中的学僧在寺前的围墙上创作一副龙争虎斗的壁画。图中龙在云端盘旋将下,虎踞山头,作势欲扑,虽然多次修改,但大家总觉得其中动态不足。适巧无德禅师从外面回来,学僧就请禅师评鉴一下。

  无德禅师看后说道:“龙和虎的外形画得不坏,但龙与虎的特性你们知道多少?现在应该要明白的是龙在攻击之前,头必须向后退缩;虎要上扑时,头必然向下压低。龙颈向后的屈度愈大,虎头愈贴近地面,他们也就能冲得更快,跳得更高。”

  学僧们非常欢喜地受教道:“老师真是一语道破,我们不仅将龙头画得太向前,虎头也画得太高了,怪不得总觉得动态不足。”无德禅师借机说教道:“为人处世,参禅修道的道理也是一样,退一步的准备之后,才能取得更大的超越,谦卑地反省之后会让我们成就更高。”

  学僧不解地问道:“师父,退步的人怎能向前,谦卑的人怎能更高?”无德禅师严肃地说:“你们且听禅诗——手把青秧插满田,低头便见水中天。身心清净方为道,退步原来是向前。诸位能明白其中的妙理吗?”

  众学僧至此就完全明白了。

  在人生的道路上,我们有时会迷失方向,高昂着头,其结果是输掉了自己。低头不是妥协,它是战胜困难的一种理智忍让。低头也不是倒下,而是为了更坚定地站立。其实,低头需要勇气。低头的人生,蕴含着无限微妙的道理。这次的低头意味着下次的昂首。

  古语说得好:“登高自卑,行远自迩。”这是大智慧的人,不一味地争强好胜,咄咄逼人,而是在必要的时候宁肯后退一步,做出必要的自我牺牲。退让或低头,常使人生道路变得海阔天空。

  该说“不”时就说“不”

  很多时候,我们会遇到他人的无理要求,或者是自己难以答应的事情。但是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很难开口加以拒绝,但是如果不拒绝则会对自己产生不利的影响,或者难以达到他人的要求。这时就需要敢于说不,不要打肿脸充胖子。

  拒绝他人,敢于说不,是对自己的负责。如果每次对于别人的无理要求都默默忍受,那么时间一久,别人会认为你帮他做事是应该的,是一种必须履行的义务。这样就会浪费自己的时间,甚至有时会对自己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不利的影响。

  拒绝他人也是对他人的负责。如果一个人长期让他人为自己做一些事情,久而久之就会形成一种坏习惯,一遇到同样的事情可能就会不自觉地去寻求他人的帮助,这样往往会使自己失去了学习的机会。倘若对方一旦拒绝你的帮助请求,很有可能会因为自己没有这方面的能力而不知所措。所以,勇于拒绝别人的要求,也是对被拒者负责。

  无论出于何种原因,我们都要学会说不,养成敢于拒绝别人无理要求的好习惯。那么应当如何养成这样的习惯呢,一般说来,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尝试。

  1.听清楚,辨明哪些是应该拒绝的

  一个人如果对你提出要求,一定会有他的理由和动机,所以我们应该在倾听了他的理由,了解了他的动机之后,再作出分析。如果觉得自己的确是有不得已的苦衷,爱莫能助时,再做出拒绝。而拒绝的时候也要根据对方的性格特点,以及对方所要求的事情的特点,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地加以拒绝,这样虽然别人遭到拒绝,也会被你的诚恳所感动,而不会觉得你是一个自私而又冷漠的人。

  2.掌握好拒绝他人的原则

  对给自己带来重大影响与不便的事情要明确加以拒绝。如果被要求的事情对自己非常不利,严重影响到自己的工作和生活,就应该明确地加以拒绝。

  拒绝的态度要明确。对他人提出的请求与帮助在进行拒绝时,一定要有一个明确拒绝的态度,不要模棱两可,以免造成误会。

  拒绝他人时要言简意赅,不要找一些牵强的理由,做到要言不烦。

  既然已经对他人表示了拒绝,就不要过于歉疚,要考虑到自己也是迫于无奈的选择,最好让对方理解自己。

  3.拒绝他人时,态度要温和

  在拒绝他人时,要顾及到他人的自尊心,特别是那些曾经帮助过你的人。本来对此类人加以拒绝就会让对方感觉有些不近人情,如果再贸然直接地加以拒绝,就一定会对他人造成伤害。所以在拒绝他人时,要用一种比较委婉的语气,温和的态度来说出自己的难处,使他人能够理解你拒绝他是出于无奈之举。

  人都是有自尊心的,一个人有求于别人时,往往都带着惴惴不安的心理。如果一开始就说不行,势必会伤害对方的自尊心。因此,不宜一开口就说不行,应该尊重对方的愿望,先说让人听了能够产生共鸣的话,再解释理由。

  4.让对方明白自己的处境

  一般来说一个人有事求别人帮忙时,总是希望别人能满足自己的要求,却往往不考虑给他人带来的麻烦和风险。如果实事求是地讲清利害关系和可能产生的不良后果,把对方也拉进来,共同承担风险,即让对方设身处地去判断,这样会使提出要求的人望而止步,放弃自己的要求。

  在人际交往中,只要还有一线希望达到目的,谁也不愿意轻易地接受拒绝,究其原因是完美心理在起作用。俗话说:“不撞南墙不回头。”在拒绝别人的要求时,铁一样的事实摆在眼前,无论怎样坚持意见的人,也不能不放弃自己的要求。

  5.不要伤了未来的和气

  拒绝好朋友或者重要的亲戚时要尽量委婉、平和,说明你要说“不”的原因,让对方有台阶下,而不致伤了和气。如果可能,迂回一点讲也可以,而不直接说“不”,对方如果有一定情商,就应该可以听懂你的弦外之音。

  成功点睛

  我们往往会认为既然对他人表示了拒绝,双方的关系可能就会因此而中断,不再来往。但是事实并非如此,对他人的某一个要求,或者某一件事情表示了拒绝并不是说拒绝了这个人的全部,在其他方面也可以继续保持联系,甚至还可以增进彼此之间的感情。

  适当的礼仪要遵守

  人与人之间的接触越来越密切,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就越来越重要,好人缘和气场强的人往往要比一个有较强个人能力的人更容易取得成功。但是好人缘和强气场也不是凭空而来的,而是通过良好的礼仪习惯,在各种场合下规范自己的礼仪行为获得的。

  战国时期,燕国国君想要招揽人才大力发展燕国势力,于是他亲自向老臣郭隗请教。郭隗给他讲了一个国王求千里马的故事:有一个国君,非常喜爱千里马,但是派人四处寻找了三年都没找到。有个大臣说,只要给他千金,就能把千里马找到。于是国君给他千金命他去寻找。这个大臣找了好久终于找到了千里马,但是千里马已经死了,于是他便花了五百金将死马买了回来。国君大怒:“我要你买的是活马,谁让你花钱买匹死马回来?”大臣回答说:“只要人家听说你连死马都肯花钱买回来,就会有很多人把活马送来的。”果然,消息一传开,大家都认为那位国君真爱惜千里马。不出一年,许多人从四面八方送来了好几匹千里马。

  郭隗给燕王讲完这个故事之后又说,“如果大王一定要征召贤才,那就要礼贤下士,优厚地对待臣下,不妨把我当成死马来看。”于是燕王听了他的意见,非常优厚地对待郭隗,不仅给他建起黄金台,还以老师之礼对待他。果然许多贤能人士如乐毅、邹衍、剧辛等人闻此之后纷纷来归。在他们的努力之下,燕国很快便强大起来。

  古人早就非常明白并注重良好礼仪的作用。现在对我们个人来说,礼仪同样是非常重要的。凡是那些待人接物礼貌周全的人,很容易就会得到他人的好感与帮助,而那些自以为是,对人态度恶劣的人往往很难得到他人的青睐,也不会有人愿意真心地对其施以帮助。

  礼仪是社会个体的生活行为规范与待人处世的准则,是个人仪表、仪容、言谈、举止、待人、接物等方面的个体规则。一个懂得礼貌的人很容易在同类人中脱颖而出。在礼仪越来越表现一个人品质的时代里,养成一个懂礼节的好习惯是非常重要的。那么如何养成礼貌待人的好习惯呢?

  1.要提高个人素养

  个人礼仪首先要以个人品格修养、文化素养为基础。因为一个人要养成良好的礼仪习惯首先要懂得什么样的举止动作是合乎礼仪的。这就需要一个人通过各方面的努力来提高个人素养。一个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和较高的文化水平的人,自然地就会尊重他人,礼貌地对待他人。所以,在生活中,要不断提升自我。

  2.言为心声,行为意表

  一个人说什么样的话,做出什么样的举动都是他内心对人对事的真正态度。那些故作姿态和附庸风雅的行为,或人前人后两副面孔的假文明、假斯文行径,虽然表面看起来非常的彬彬有礼,但是都逃不过他人的眼睛,这些行为也只会遭到他人的嗤笑。而如果一个人以真诚的面目对待他人,哪怕在言语上有所冲动,举止上稍嫌不雅,也不会给人造成不好的印象,相反地,你的真诚态度会打动他人。

  3.学会尊重他人

  尊重别人会给人以巨大的力量,而被尊重者自然也就会获得他人的鼓励,所以我们要学会尊重他人。

  尊重他人是懂得礼节的最基本要求。一个人也只有在尊重他人的基础上才能自如地展开社交活动,建立广泛的社会关系,为自己的事业成功创造良好的人际关系环境。

  4.不同场合不同表现

  社交活动往往会在不同的场合下进行。所以一个懂得礼节的人还需要懂得不同的场合应该有不同的礼仪动作和语言。比如,在别人的婚礼上不要将自己不愉快的心事表现在脸上,而在参加葬礼时则必须要表情严肃,切记在不同的场合下所必须要遵守的原则。

  成功点睛

  一个人还要会讲一些必要的场面话。在任何场合都需要说一些无关紧要但又必需的场面话,只有这样才能使社交活动得以继续进行下去,或者缓和一下场面上的气氛等。因为人是群体的,必要的礼仪是群体能够和谐的条件,情商高的人都是尊重礼仪的人。

  站在对方立场思考

  每个人在社会中都充当着不同的角色。在人际交往中,大家都习惯从自己所扮演的角色出发看待问题,喜欢对别人的观点和行为做出主观的判断。如果我们都能站在对方的角度,进行换位思考,很多复杂的矛盾就能够迎刃而解。

  其实这种方式就是俗话常说的“将心比心”,心理学上称之为“换位思考定律”,它指的就是站在对方的立场上理解对方的想法、感受,从对方的立场来看事情,以对方的心境来思考问题。通过换位思考,设身处地地理解别人,不仅能够给对方留下好感,对方也会感到自己被尊重,从而也能有效回馈你的理解。

  美国的一次经济大萧条中,一位叫做克林顿的人开的齿轮厂的订单日渐减少。他平时对人友好,交了很多朋友,这次他想写信给这些人,讨教主意,希望大家能帮帮他。后来,写完信之后,发现自己连买邮票的钱都不够了。

  这个时候,他又想到自己都没钱买邮票,别人的日子估计也好不到哪里。于是,他卖了家里所有值钱的东西,用其中的一部分钱买了一大堆邮票,寄信的时候,在每一封信里寄2美元,作为回信的邮票钱。他的朋友和客户们收到信之后很吃惊,2美元远远超出了邮票的价钱。后来,他的订单逐渐变得多了起来,在这次经济萧条中,他是为数不多的能够站住脚而且有所成就的企业家。

  这就是站在对方立场想问题得到的回馈。汽车大王亨利·福特也曾说过这样的至理名言:“如果成功有什么秘诀的话,那就是站在对方的立场来看问题,并满足对方的需要。”创建了着名的松下电器公司的松下幸之助先生也说过类似的话:“站在对方的立场看问题。”

  真正的换位思考需要从内心深处站到对方的立场上,像感受自己一般地去感受对方的快乐与哀愁。然而,我们因为长期生活在自己熟悉的圈子中,形成了一种定性的思维方式,习惯站在自己的角度去猜测别人的感受,判断事情的对错是非,常常会得出主观的错误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