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书屋 > 其他 > 性学三论与爱情心理学(世界心理学名著)全文阅读 > 第9章 幼儿性欲(1)

第9章 幼儿性欲(1)


  在一般人的心目中,幼儿是没有什么性行为的。性行为是在人的生活史上某一段被称为青春期的日子里突然冒出来的。这种普遍性的误解主要源于我们目前对性生活基本原则的无知,其后果是严重的。但是,只要对幼儿期的性征兆从不同角度作多方面的探讨,我们或许能对这花样繁多的性行动理出一个头绪,最终认识它的来源、构成和发展。

  然而令人奇怪的是,那些一向致力于解释成人性格与反应的学者们,总是致力于从人类祖先中发现解释的源泉。他们不了解个人发展史的重要性,总以为遗传比童年更具有影响力。

  事实又怎样呢?我们知道,童年的影响力要比遗传力量容易理解得多,而且更值得去用力追寻。(事实上,如果不了解童年的影响力,对遗传因素的了解也就无从谈起。)在有些医学杂志上,我们偶尔会读到有关幼儿性早熟的例子,如阳具勃起、手淫以及其他一些与性活动相近的动作。但这些都只被人们当作意外的事件、怪事或人之劣根性的提早发作,至今还没有一个学者悟出幼儿期性行动的正常性。在大量有关幼儿成长过程的著作里,有关“性的发展”的章节常被略过,或干脆就不提。

  忽视这一阶段的原因大约有以下两点:一是学者们受传统思维方式的限制和影响,不敢越出雷池半步;二是因为这种精神现象的意义迄今还模糊不清,这是一种全盘遗忘所致。对于多数人来说(并不是全部),对其童年期的最初几年(通常是六年到八年)的记忆几乎消失殆尽。这虽然是一个令人大惑不解的事情,但古往今来竟没有人对此表示怀疑。谁都知道,除了那些少数不可理解的记忆显示空白的年代之外,幼儿均能获取印象,而且能像成人一样表达痛苦、快乐及其他发自内心的情感。的确,成人们也时常在小孩言谈之中发现某种理解力和发展着的判断力。然而幼儿一旦长大,对这一切竟然会一无所忆。为什么比起其他精神活动来,我们的记忆如此落后?难道我们不应该相信,在生命的开端年代里,人类获取印象、保存记忆的能力原是最旺盛的吗?

  然而,在观察了许多人的心理之后,我不得不承认,这些我们原以为忘却的印象,在精神生活里却有着很深的印痕,而且会成为未来发展的基本因素之一。由此我们可以理解,所谓的遗忘,并不是指幼儿期印象的真正忘却,而是一种与成年心理症患者遗忘症十分近似的遗忘,它们都是因潜意识抑制(subconscious inhibitions)作用而远离了意识的结果。然而,究竟是什么力量造成这种幼年期印象的潜抑?如果能够解开这个谜,便可进一步解释歇斯底里式的遗忘症了。

  因此,我们完全可以肯定,这种幼儿期遗忘现象的存在,能使我们从另一个角度来比较儿童与心理症患者的精神状态。在前一篇里我们已认识了这样一个事实:心理症患者的性生活有的一直保存着一种幼儿状态,有的则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之后,又退化至幼儿状态。以此推断,对幼儿期的全盘遗忘,是否也同幼儿期的性行动有关?

  对幼儿期的全盘遗忘与歇斯底里式遗忘症之间联系的探索,并不是一种文字游戏。对歇斯底里式遗忘症的潜抑作用,我们可以作以下解释:患者内心早已存在着一段远离意识的往事,它们经由联想的关系,与当前意识领域中的某一行为相符,从而看上去似乎进入遗忘的境界,(除非注意到这两个同时出现的历程,否则就不容易明了潜抑作用的机制。这种情形犹如游客攀爬金字塔,必须一边推一边拉才能上去。)既然如此,我们完全可以这么说,没有幼儿期的遗忘现象,就没有所谓的歇斯底里式的遗忘症。

  我坚信,使人视自己的童年期恍如隔世,从而对自己童年期性生活的萌芽一无所忆的,就是这种童年期的遗忘现象。正是因为这个缘故,人们才不能理解幼儿期在性欲发展中所占的地位。我个人在单独致力于弥补这一知识的空缺时,常常感到力不从心。早在1896年,我就已经强调指出,童年在某些与性生活有关的现象里有着重要的意义。从那时起,我便致力于揭示幼年期性生活的重要性,而且从未停顿过这一探索。

  幼儿的性潜伏期及其中断

  根据童年期常见的性的异常表现,以及心理症患者潜意识中对幼儿期的朦胧回忆,我们便可以描绘出一幅童年期性行为的情景。(心理症患者童年的发展基本上与正常人没有什么差别,所不同的只是现象上的强度与明显性。)

  毫无疑问,幼儿性行动的胚基是与生俱来的,它持续发展了一段时间,然后又遭受较长一段时间的压抑,直至性发展达到旺盛的程度或个人体质极为强壮突出时,性的压抑才被突破。这种迂回曲折的发展过程的规律和周期究竟是怎样的,我们尚未得知。但通常情况下,儿童长到三四岁时,其性生活便已经很容易观察到了。

  (一)性抑制

  在这段完全的或部分的潜伏期内,精神力量的发展开始抑制性生活,它就像一道河堤,引导性本能走向狭窄的河床。这些精神力量包括了厌恶感、羞耻心以及道德的和审美上的理想化要求。我们或许认为,在文明世界中,为儿童设置的这些堤防,主要是教育的功劳。教育自然是有一定的贡献的,但实际上这也是机体自身发展注定要经历的途程。在某些情况下,即使未受任何教育,这一过程还是要发生的;而且教育必须服从机体本身的潜力,才能达到特定的功效——使抑制更加深沉,更加干净利落。

  (二)反向作用与升华作用

  个人在以后的素养以及对其常态的维持,是一个意义深远和规模巨大无比的工程。这一工程究竟是怎样完成的?它们有可能是受益于在潜伏期中一直持续和从未中断的幼儿期性欲——当然,它的能量已或多或少,甚至全部偏离了性的用途,而指向其他目的。研究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学家们一致认为,这种舍性目的而就新目的的性动机及其动力,即为升华作用。这种作用曾是文化成就的无穷源泉。我们在这里应加以补充的是,自性潜伏期开始之后,这同一种历程也深深地影响了每个个体的发展。

  关于升华作用的机制,我们还可以尝试用另一种观点来加以解释。由于生殖能力的后延,幼年的性冲动不可能有用——这是形成性潜伏期的主要原因。此外,幼儿期的性活动一般是令人失望的,而且这些来自快感区的行动,也只能给人带来极不愉快的感觉。久而久之,它们便逐渐激起一股相反的作用力(或反动情感),正是靠着这种不愉快感的帮助、精神上的堤防,如厌恶感、羞耻心及道德感等才得以建立起来。

  (三)潜伏期的中止

  让我们暂时离开这模糊不清的潜伏期以及幼年发展的过程,不再沉入这些模棱两可的假设,而回过头来讨论些实际的东西。这就是:幼儿期性欲的此种结局乃是在理想抚育之下获得的效果。然而人与人又不同,有时候一部分性症状会从升华之中再度返回,明显地表现出来;有时性活动在这潜伏期内依然会若隐若现,直至青春期性行动急剧增加时才爆发出来。教育家们在讨论到幼儿期性欲时,表面上似乎同意我们的看法,实际上仍然相信道德的防御力量须以牺牲性欲为代价,相信性的活动会使一个儿童不可教诲。只因为它们不可能有什么成就,教育家们才把儿童期一切性的表现都说成是“坏”的。我们的看法则与此相反,我们愿意花费力气去澄清他们所恐惧的东西。因为我们相信,从这里是可以真正发现性本能的真相的。

  幼儿期的性欲表现

  (一)拇指吸吮现象

  我们将以幼儿吸吮手指作为幼儿性活动的一种表现形式。我们这样说的理由将在以后加以讨论。有关这种习惯,匈牙利小儿科医师林达奈(Lindner)曾发表过一篇相当精彩的论文。

  吸吮手指的习惯多半发生在哺乳期中的小儿,但有时也可以持续到成熟期,甚至终生都保持着。这是一种嘴唇吸吮动作的规律性重复,以吸取营养为目的。但有时吸吮的不是手指,而是嘴唇的某一部分、舌头等容易达到的部位,还有大脚趾等不容易达到的部分。与此同时,一种想抓取东西的欲望也发展起来,表现为规律性地拉动自己的耳垂或拉扯别人身上的某一部分(通常是耳朵),其目的同前面的吸吮动作相同。吸吮的乐趣可以达到使人浑然忘我的地步,有时使人渐渐进入睡眠状态,有时又引发出一阵类似性高潮到达时的反应。这种吸吮之乐常常伴随着身体的其他敏感部位(如胸部和外生殖器)的接触摩擦,许多小儿常从吸吮指头过渡到手淫。

  林达奈本人对这种活动的性意味十分清楚,而且公然挑明了这种意味。在育婴室里小孩子因吸吮指头所受的惩罚,同别种“性”的顽皮行为一样严重。然而有很多小儿科和神经科医师们都强烈反对这种看法,因为他们弄不清“性”和“生殖器”二字的含义,以为这是同一件事情。这样的误解或混淆带来一个不可避免的难题,这就是:一种行为究竟具备怎样的特点才能算是性的表现?我相信,经由精神分析的研究之后,人们对这些行为的出现原因已有了较透彻的理解。将吸吮指头的习惯归并到性活动中,就是这种理解的结果。从这点出发,幼儿期性活动的基本性质才可得到直接研究的机会。

  (二)自体享乐

  我相信,对这一现象做出明确的交代乃是我们的责任,我们必须坚持这样一种看法:相信这种性活动的明显特征在于它的行动并非指向另一个人,而是在自己身上寻求满足,引用艾里斯(Eliss)发明的妙语,这是一种“自体享乐”(autoerotio)。(事实上,在艾里斯使用“自体享乐”这一词的时候,其中包含的意思与我的意思还是有一定差异的,它主要是指源自内部而不是外部的激动,而精神分析学却认为,重要的不在于激动的来源,而是它与对象的关系。)

  此外,我们还知道,当一个小孩吸吮指头时,这表明他正在追寻某种记忆犹新的愉快体验。反复地吸吮皮肤黏膜,原是一种最简单的性满足方式。我们不难理解,一个儿童在这种情况下所竭力追求的愉快体验,过去曾在什么样的场合体验过。吸吮母亲的乳汁(或乳汁的代用品),原是孩童生活中最早体验的一种愉快动作,也是最重要的愉快动作。这就是说,孩子的嘴唇是一种快感区,母亲乳汁的温暖之流的确能带来刺激。造成一种快感。快感区的满足在一开始时确实同获取营养时得到的满足密不可分,你只要看到一个心满意足的婴儿离开母亲的乳房,有粉红的脸蛋和在微笑中沉沉入睡,便很快想到成人性满足之后的那种表情,他们是何其相似!但是,这种想使性得到满足的欲望迟早要同摄取营养的欲望分家。在牙齿长出之后,进食便不再用吸吮的方式,而改用咀嚼的方式。从这个时候起,这两种活动便开始分道扬镳了。当然,这时的婴孩仍然不能自立,也不能适应外部世界。他只能用自己的皮肤来代替母亲的乳头。他之所以吸吮自己的指头,大约有两个原因:一是这样比较方便;二是指头可以成为另一个比较次要一些的快感区。正因为这个快感区比较微弱一些,所以会逼迫一个人弃之而另寻乐源——这就是另一个人的嘴唇(“真可惜!我不能吻自己!”这句话可以很好地作这一段文字的注释)。

  当然,并不是所有小孩都吸吮指头。但凡是吮吸指头的小孩,他们的嘴唇快感区都天生敏感,他们长大之后往往喜爱接吻,甚至会导致一种错乱性接吻的倾向——如果是男人,很可能会喜欢吸烟、喝酒。但是,假如潜意识抑制作用占了上风,他们反而会厌恶吃东西,发出歇斯底里式的呕吐。由于嘴唇是二者的共用地带,这种潜抑作用便很容易波及摄食行动。我所治疗的许多女人,她们的症状都与饮食有关,如歇斯底里性喉胀感、窒息感、呕吐等。她们在婴儿期均有过吮吸指头的习惯。

  从吮吸指头或这种“为愉快而吸吮”的活动中,我们看清了幼儿期性表现的三大特征:它的来源同身体中维持生命不可缺少的寻食功能密切相关;它尚不知有性的对象,是一种“自体享乐”;它的性目的受快感区的直接控制。我们相信,这些特征也通用于其他幼儿期的性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