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书屋 > 其他 > FBI行为识别术全文阅读 > 第5章 在危险面前你是不是羔羊?(4)

第5章 在危险面前你是不是羔羊?(4)


  我们先来说说开奔驰车的这位女士。姑且不论如果发生交通事故车子的表现如何,一般情况下,车型好坏和个人的安全关系不大。儿童座椅的存在也是一样。

  女性司机与男性司机相比,安全性确实要稍微高一些,但却并不是你或案例中拉里想象的那个方面。如果他自恃身体健壮,认为一个女人很容易对付,那就错了。万一她有枪呢?在枪口面前,身体和力量的优势就荡然无存了。女性比男性安全的原因在于女性驾驶员出车祸的概率比男性低三倍。根据2009年的交通安全文明索引,男性司机超速、闯红灯、追尾和疲劳驾驶的比例远远高于女性司机。

  但这些理由都不足以证明搭她的车子就是安全的,我将分几个段落详细阐述。

  我们来看看另一辆车。以为人多就安全的想法问题在于:你可能无法确定其他乘客是不是和拉里一样拼车的上班族,也许他们是司机的同伙,一旦拉里上了他们的车,他们就会伺机偷窃、抢劫甚至谋杀。即使司机不是坏人,你却无法保证那几个乘客就是好人,反过来也一样。

  拉里的判断最大的失误在于:他以为自己只要看一眼司机就能知道对方是不是坏人。而实际上,他根本做不到。就连我也做不到,而我还是专业的呢!

  我想你可能不太相信我的话,让我给你讲个故事好了。考琳·斯坦同样认为她能看出哪些人值得信赖,哪些人有坏心眼儿。她从俄勒冈州的尤金出发,准备一路搭顺风车前往加利福尼亚州洛杉矶的西木区。她留心观察每一个让她搭便车的司机,推断对方是否可靠,会不会有危险。她甚至拒绝了两个司机的好意,因为觉得对方有些可疑。

  不过,当一辆道奇科尔特牌小轿车在她跟前停下,她看到车上有一男一女,还有一个婴儿时,便放下心来。他们看上去像是本分、友善的一家人。

  于是考琳便上了他们的车。

  这辆车的司机名叫卡梅隆·胡克。他把车开到了一处偏僻地带,猛然掏出一把刀架在考琳的脖子上,并威胁她如果不乖乖就范就割开她的喉咙。

  随后他铐住了考琳的双手,蒙住她的眼睛,用绳子捆住她的身体并塞住她的嘴巴。在接下来的七年中,考琳不幸沦为卡梅隆的性奴,经常遭受虐待,平时就被锁在一个小箱子里,藏在卡梅隆的床底下。所以说,仅从人的外表、所驾车辆的类型或者车上的东西是无法判断一个人是不是具有危险性的。

  当然,我们可以排除拉里遭遇性变态者的可能性,但是他有没有可能遇上一个极度危险的菜鸟司机呢?从外表是看不出一个人驾驶技术是否熟练的。同时,仅从外表你也无法得到下列相关信息:

  ·对方是否会边开车边发短信,或有其他危险的、容易分散注意力的驾驶行为。

  ·对方车辆是否购买了有效的保险。

  ·对方车内是否藏有毒品,一旦被警察发现,很可能会给你带来麻烦。

  ·对方的车辆是否可靠,有无防撞气囊、安全带及其他安全设备。

  ·对方是否患有精神疾病,例如老年痴呆症,因为这类疾病会影响他们刹车的反应时间,降低规避意外的成功率,或使他们缺乏安全驾驶所需的随机应变能力。

  ·当日是否饮酒或服用药物——不管非法或合法药物。

  ·对方是否拥有不良驾驶记录,有没有因为攻击性驾驶导致过交通事故,是否多次受到警方处罚或警告。

  ·对方驾驶的车辆是否属于其个人所有。

  不管拉里的身体多么健壮,如果他碰巧上了一辆蹩脚司机的车,又不幸遭遇了严重的交通事故,那么拉里很可能会受伤。拼车出了意外,这种事不会引起多少人的关注,但对当事人的人生和他们的家庭将会带来严重且长久的不良影响。

  以上关于司机的这些信息,拉里根本不清楚,他甚至从来都没有考虑过。

  也就是说,要想做出稳妥的决定,拉里所掌握的信息还远远不够。更何况,他在公车换乘点拦车时基本上是没有机会弄清这些问题的。所以拉里妻子的担忧是有道理的:拼车有风险,上车需谨慎。俗话说,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如果拉里不听劝告,终有一天会遇上麻烦的。

  情境案例6:“受害者”真实性分析

  玛丽在一家大银行从事安保工作。他们银行里有一个21岁的年轻出纳员,名叫卡罗琳·米勒,在银行已经工作1年。玛丽目前正在考虑银行应该如何妥善解决卡罗琳遇到的问题。据卡罗琳的上级主管和人事部的一位顾问反映,他们怀疑卡罗琳的丈夫吉姆·米勒——一个24岁的小伙子——很可能会到银行威胁或伤害他的妻子。

  以前,卡罗琳身上曾经带着青肿和伤痕来上班,当有人问起时她就以跌倒或出了场小车祸为由搪塞过去。不过,现在她已经申请离婚,而且她告诉人事部的顾问说她的丈夫有暴力倾向。

  根据卡罗琳的说法,吉姆曾扬言要到银行找另一位职员彼得·琼斯算账,因为他认为妻子卡罗琳和他有染。他们夫妻分居之后,卡罗琳的一位同事曾经见过她和吉姆坐在他们的车里争吵。

  上个月,卡罗琳向银行申请贷款购买一辆新的摩托车。但由于她的信用等级不够,申请被银行拒绝了。

  当初卡罗琳到银行应聘时,吉姆也曾向银行递交过求职申请,而且经历过银行面试,但最终未被录用。他的工作履历不够完整,而且在面试中他承认自己曾因私藏毒品和非法持有枪支被定过罪。但他辩解说法院的定罪是个天大的误会,他正采取法律手段为自己讨回公道,洗清冤屈。当天面试吉姆的那位女性工作人员谈起对他的印象时说,吉姆是个风度翩翩的小伙子,但就是有些自我。面试过程中吉姆盯着她看的眼神让她觉得很不舒服,不得不扭头回避他的目光。吉姆有双毒蛇一般的眼睛,让她直起鸡皮疙瘩。

  大概9个月前,一个身份不明的男子曾抢劫了卡罗琳所在的银行支行,该男子用枪指着卡罗琳并命令她交出抽屉里所有的钱。她照做了。据说该区域内至少有两起发生在其他银行的抢劫案都可能是这名男子所为。

  你觉得是怎么回事呢?应对这样的状况,玛丽还需要掌握哪些信息?

  这些都是孤立的事件吗?或者它们之间是否有内在联系?

  我在给安保和人事部门的工作人员上培训课时曾经以这个情境为例启发过他们,不过听者中通常大部分人都不知道该如何应对。

  有些人可能会根据吉姆的翩翩风度、他不完整的工作履历以及他试图用“误会”推翻自己犯罪记录的动机来推断,从而得出吉姆可能是个精神变态者的结论。

  当然,通常也会有几个人怀疑吉姆就是那个银行抢劫犯。可是,从来没有人提出过玛丽应该考虑以下方面的问题:

  ·卡罗琳是否真的是家庭暴力的受害者?那些家庭暴力的痕迹会不会是用来转移银行工作人员注意力的苦肉计呢?

  ·如果抢劫银行的是吉姆,那么卡罗琳乖乖交出钱的时候,是出于恐惧呢,还是他们早有预谋,串通一气?

  ·银行同事看到吉姆和卡罗琳在车内争吵,真实的情况是什么?他们真的在为离婚争吵吗?会不会是吉姆在威胁卡罗琳,而卡罗琳向银行隐瞒了真相?吉姆的暴力行为有所升级吗?

  ·吉姆会不会因为他的妄想、嫉妒以及对卡罗琳出轨的猜疑,就到银行报复他的妻子和其他人呢?

  我们习惯了对受害者抱以同情和信任,而往往不去追究其受害的真实性。比如几年前,有位女子曾指控杜克大学f 的三名长曲棍球队员强奸,丑闻爆出后,多数人都毫不犹豫地站到了所谓的受害者一边。可是当我听说了案情的详细情况后,我便很肯定那名女子所说的强奸之事纯属捏造。捏造假强奸的案例极为罕见,但是这名女子说过的话以及她做过的几件事,让我对她的故事的真实性产生了怀疑。

  当我和家人或朋友提到这一点时,他们认为是我疯了。有些人甚至义愤填膺,说:“谁会撒这样的谎啊?”然而最终,事实证明那名所谓受害女子的故事实际上纯属捏造,三名长曲棍球队员是无辜的。

  我们的情不自禁总会迫使我们站在别人的角度去想问题。但是我们忘了,别人却不一定和我们站在同一个角度。他们用不着理会我们的行为、人格和价值观。就像我们不会无缘无故地指控别人对自己犯下例如强奸这样的罪行,但这不代表别人不会这么做。在银行这个情境中也是同样的道理。

  眼见不一定为实,表象很容易欺骗人。如果玛丽仅凭自己的直觉去保护卡罗琳,而没有对各种情况进行深入分析,那么她和她的同事,包括银行里的顾客,最终很可能都会沦为受害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