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书屋 > 其他 > FBI行为识别术全文阅读 > 第8章 直觉可靠还是理智可信?(2)

第8章 直觉可靠还是理智可信?(2)


  地震中最危险的莫过于建筑之外的物体,例如电线杆或其他可能会坠落的物体。如果你在室内,最好的做法可能不是向室外跑,而是尽快躲在比较坚固的东西下面,比如床或门框,以对掉落的碎片起到缓冲作用。

  ·想想当人们遇到激流时通常是怎么做的。多数人会迎着激流游,结果反被激流越冲越远,最终因体力不支而溺水身亡。正确的做法是顺着激流游,直到获得适当的机会逃生。然而求生的本能却让你的努力适得其反。

  ·很遗憾,我发现在不少校园暴力事件中,学生的本能反应不是逃出教室,而是躲到桌子底下。因为求生的本能只告诉他们两件事:躲起来和寻找结实的物体挡住自己。可是面对飞来的子弹,桌子并不能提供足够的保护,那些躲在桌子底下的学生就成了固定的活靶子。

  许多人告诉我,如果有人试图袭击或绑架他们,他们会大叫“杀人啦”。然而从我对许多暴力犯罪受害者进行的访谈中发现,人们面对威胁时的自然反应是很难提前预料到的。有些人在整个遭遇过程中都一声不吭。恐惧令他们不知所措,甚或呆若木鸡。又有其他人告诉我说他们当时又踢又叫、抑制不行为识别术人的生存本能与生俱来,不需要学习,它们从你出生的那一刻起就已经存在。

  然而,如果不断地重复某些行为,时间久了就会形成习惯,继而最终进化成一种接近本能的行为。例如,在FBI,我们在射击练习的过程当中从来都不去捡那些废弹壳,因为我们不希望自己在真实的枪战中开完枪就习惯性地弯腰捡弹壳,要知道,真实枪战中哪怕一秒钟的犹豫也会让我们送命。

  如果我们在练习的时候一次又一次地捡起弹壳,那么在真实的情况中我们很可能仍会照做。这就是为什么我们不断地练习练习再练习,以期获得我们希望自己在实战中具备的反应能力。

  我们还训练直接向目标的躯干和头部开枪,膝盖和胳膊不在我们的训练范围之内。所以你觉得在真实枪战中会出现什么样的情况呢?我们会直接瞄准目标的心脏或脑袋,根本连想都不用想。

  住地哭泣或者不停地问袭击者:“你是谁?你为什么要这样对我?”我发现不同的人面对恐惧时做出的反应也不一样,除非你经过事先的计划和演练,否则你的临危反应根本无法预料。在美国,有些人喜欢在家中放一把手枪以备自卫,这似乎是一个明智的决定。但如果你不进行针对性的枪械使用训练,那么当你面对突如其来的闯入者时,也许会慌得不知所措。而闯入者很有可能比你更善于使用枪械。如果以前你从来没有遇到过与歹徒狭路相逢的情况,也没有进行过模拟演练,那么你受到伤害的概率就非常高。因此如果你要在家中备枪的话,我极力建议你经常进行射击练习,以熟练掌握枪械的使用。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会下意识地做出我们曾经训练过无数次的动作,靠的就是这种近乎本能的习惯。

  令人欣慰的是,这些近乎本能的习惯是可以通过后天的学习和训练获得并强化的。问题是生活中我们可能会遇到各种各样意想不到的情况,而我们不可能针对每一种情况进行应急训练。在某些情形中,你或许可以依赖自己的职业本能。比如,如果你是个救生员,你也许就能够利用自己职业的本能拯救落水者的性命。如果你是一名律师,你就可以利用自己的职业本能与人谈判。而作为一个专门研究人类行为的分析专家,我利用职业本能做出决策的机会就更多了。

  这是因为,在每种情形中,当事人都曾针对这种情形进行过无数次的训练,一旦他们置身其中,他们的大脑与身体就会自动做出反应。

  人们严谨思考的能力也是他们针对某一类问题进行训练的结果。但是如果你碰到的情况是平时训练中从未接触过的,又该怎么办呢?如果你仅仅依赖既没有训练过也没有演习过的最原始的本能来应对一种完全陌生的情形,你又如何能做出正确的反应呢?

  决策不能依靠直觉或者本能

  如果你生活在一个犯罪率较高的城市或社区,那么你可能已经采取了一些策略来保证自己的安全。而且这些策略很可能还挺有效。大部分策略都包含尽量减少与不认识的人联系接触的机会。例如,当某个陌生人向你问问题或者对你表现出了不正常的关注,你可能就会变得警觉起来。

  但完全与陌生人隔绝实在称不上是一种策略。它只能算作一种生活方式,一种当人们在不知道如何进行风险评估的无奈情况下被迫选择的生活方式。但是要知道,并不是所有的陌生人都会对你构成威胁。你排斥一切陌生人,是因为你不懂得如何分辨哪些陌生人可能会有危险,哪些陌生人没有危险。因此你默认了这种待人冷漠、沉默寡言且与所有陌生人一概保持距离的人际交往方式。如果你只有这么一种自我保护的方法,那你很可能无时无刻不在使用它。

  举例来说,假如有人来敲你家的门。你如何判断要不要开门呢?也许你会说你有自己的原则:从不给意外的到访者开门。这个原则在过去可能一直没有给你带来过任何麻烦,而且还帮你挡住了不少让人讨厌的推销员。

  但是,万一敲门的人是你的邻居,而且敲门的目的是要提醒你你们家隔壁失火了呢?万一敲门的人是个过路的司机,他的车子不小心撞到了你家的小狗,小狗还活着,但是需要立即送到兽医处治疗呢?万一敲门的人是个警察,正打算通知你社区里发生了盗窃案并准备给你提些如何防范和自保的建议呢?难道这样的情况你还不开门吗?看,现在你该明白掌握一种有效的判断和评估方法,帮助你决定什么情况下能开门和什么情况下不能开门是多么有用处了吧?

  更重要的是,并非只有陌生人才会对你构成威胁。如果你的基本安全策略是避开所有的陌生人,而你的生活中还有很多你认识的人,在他们中间你该如何确保自己的安全呢?在工作、婚恋以及和雇佣对象(包括保姆、合同工、修剪草坪的人等等)打交道的时候,你该如何保护自己的最大利益呢?当你发现自己所处的情形超出了你那僵化的安全规则的范围,会发生什么事呢?此时你该如何保护自己呢?

  很快你就会发现,通常情况下,陌生人对你构成的威胁远远比不上那些与你关系更近,而且你对他们很可能已经不加防范的人。因此我们说,学会提防身边的人与学会提防陌生人至少也应该摆在同等重要的位置。

  鉴于所有这些原因以及其他更多的原因,掌握一种科学有效的评估方法,不管你身处何种情形,也不管与你打交道的是什么人,都能从身体上、感情上、心理上、经济上、事业上以及法律上保护你是很重要的。如果没有掌握一种久经考验且行之有效的评估方法,当遇到完全陌生的情况时,你就会发现自己只剩下依赖本能和直觉的份儿了。

  只要你掌握了风险评估的方法,你的生活就不再会有这么多的局限。

  相比生活在杞人忧天的妄想和过度的自我保护之中,你会发现你所拥有的能力将足以帮助你主导你的人生、你周围的环境和你的人际关系。做决定不再是如此为难、吃力和左右矛盾的事情。尽管生活仍将处处充满挑战,然而你却可以用一种更加有效的方法预知和应对它们了。

  在本书中你会学到一种不依靠本能或直觉的决策和风险评估方法,它靠的是经验、实践和训练。

  当你依赖本能或直觉做决策时,是在跟着感觉走,情感的影响很大;当你依赖“行为识别术”做决策时,是在跟着思维走。当然,这里面可能也会涉及情绪和感觉的因素。有些时候,即使你承受着巨大的恐惧、悲伤、绝望或任何其他情感,你仍然不得不做出决定,除此之外没有其他选择。

  但你不能受情绪的支配做出决策。你要学习如何控制无助、困惑和绝望的感觉,使它们不致干扰你的决策过程,以免导致不幸的结果。而你在做决策的时候将采用科学的分析和评估程序,因为这个程序不受任何情绪的左右。

  我把这种方法叫作“行为识别术”,即凭借提前识别和评估风险,及时采取应对措施,达到自我保护的一种做法。

  这种方法会帮你判断所做决策中存在多少风险,避免做出令你后悔的决定。它能帮你克服那些可能会对你的辨别力产生蒙蔽的弱点,例如内在的偏见、紧张的形势、强烈的情感、来自他人的压力或暂时缺乏的技能等。

  有多少次,你感到不知所措、绝望无助甚或失魂落魄,但你仍不得不面对现状做出决定?而越是在情感复杂的情形中,“行为识别术”的帮助就显得越发重要。

  它还能帮助你判断任何情形可能会给你带来的风险。基于“行为识别术”,不管你遇到的情形是安全的,还是潜藏着某些看不到的或无法预料的威胁,你都会知道自己不能掉以轻心。你还能评估出来将你的感情、金钱、孩子、生计、名誉或人生托付给他人会有多少风险。最后,“行为识别术”

  还会帮你确定与某人交谈的最佳方式,以便能说服他们提供你需要的信息用于做出决策,解决冲突或问题。

  无论何时,当你面对困境,我们希望你能问自己一个问题:“我的决定理智吗?”稍后你会学到一些相关的技巧。不过在接下来的几个章节中,我们还是先来了解一下这种防身术为什么如此重要吧!

  ·你大可不必认为自己是坏运气或偶然状况的受害者。学习如何使用主动防身术后,你可以改变所处的状况,使其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对于某些不由自主或一时冲动做出的决定你可能深感后悔。但你不会为那些经过深思熟虑和认真分析后做出的高瞻远瞩的决定感到后悔。

  ·许多人虽然笃信直觉,但当他们身处生死关头却从来不会依赖直觉,因为他们直觉地感到,直觉不可靠。

  ·生存本能可能会救你的命,但却同样可能让你送命。

  ·你可以训练自己的本能对某些情形做出反应,但你无法训练本能对所有情形都做出反应。

  ·行为识别术就是凭借提前识别和评估风险,及时采取应对措施,达到自我保护的目的。

  个性就像人的马达,驱使人们做出各种决定和选择。个性主导着你看待这个世界、看待他人的态度,也主导着你对别人怎么看你所持的态度;个性还影响着你的行为,你对周围环境做出的反应,以及你和其他人打交道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