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场四面平坦,方便部队登陆集结,但也为防守造成了极大困难。陆战队员们被迫在四个方向上分兵把守。每个排都要面对近十倍兵力优势的半生化人部队。
杨文亦少尉是第三名接过全连指挥权的军官。连长以及另两个排长先后阵亡。他这个排算是伤亡最小的部队了。
同在轨舰队的联系依旧畅通,除了指挥排上士兵们不断用火箭弹对付那些难缠的家伙,杨文亦少尉唯一做的事情就是不停向舰队指挥官要求一切可以给予的支援。不管是火力支援还是兵力支援。
当然得到的答复都是兵力增援正在筹备,火力增援正在途中。风伯运兵船已经充当起临时的前线支援战斗机。但毕竟体型相对较大,而且火力较为薄弱,很容易就成为悬停在空中的巨大靶子。
敌军半生化人虽然行动较笨拙,可脑子不会蠢到连防空导弹都不会使用的地步。多艘风伯运兵船被防空导弹击中造成严重损伤,虽没有被击落,但只能返回太空中的战舰进行维修。
“呼叫过江罗汉!登陆场需要支援!火力支援或者兵力支援什么都可以!我们兵力太过分散,敌人随时可能突破防线!”
杨文亦半小时内已经第三次扯嗓子喊着要支援,可得到的答复都是千篇一律的。
“固守待援,增援正在途中!”
风伯运兵船一艘艘的来,可一个兵没有给他,只是悬停在空中,倾泻一阵机关炮炮弹,然后遇到敌方防空导弹来袭,抛下密集的干扰弹就逃之夭夭。确实拖慢了敌人推进速度,可一点没有改变战场上的不利局面。
陆战队没有足够的重装备。诸如年兽级重装坦克愣是一辆也没有。仅有大量配备电磁枪等轻武器的磁感应驱动的轻型车辆。而陆战队员们就是依靠车上的500克电磁枪穿甲弹配合火箭弹的攻击才勉强压制敌人进攻速度。
如果不击中敌人身上为数不多的要害部位。单兵的电磁步枪发射的细小弹丸打在敌人身上也无异于隔靴搔痒,几乎没有任何效果。
那些被生物机械工程改造过的半生化人因为本体的生理特征并不完全一样,因而其命门弱点也不在同一个地方。因而除非用火箭弹将其完全摧毁,否则哪怕被打的肢体残缺仍能够继续爬行战斗。
EMP火箭弹瘫痪半生化人机械部分功能的尝试也宣告失败。似乎敌人早已掌握共和国陆战队普遍装备的单兵EMP脉冲波频。
唯一值得庆幸的就是登陆场弹药供给还算充足,有足够多的火箭弹可供陆战队员们使用。但没人敢用爆炸威力惊人的热核火箭弹。即便当量仅有数吨,在敌人已经相当接近登陆场的情况下使用,无异于同归于尽。
在没有有效的制衡办法和外来援助下,976团3连的官兵只能冒着枪林弹雨利用有限的间歇发射一枚枚火箭弹来迟滞敌人进攻。
至于攻入矿业基地的976团5连和7连,以及战略先遣营的部队,情况比登陆场的3连好不到哪去。
矿业基地外部看去非常普通,甚至有些寒酸。但内部,尤其是地下部分简直是另一幅景象。
雪白洁净的现代化的加固通道和明亮的照明设施,让人无法将这里跟满是灰尘肮脏黑暗的地下矿井联系到一起。
通道并不复杂,但是机关重重。不单有自动机枪塔不时冒出来射击,更有高能激光障碍。不断有陆战队员的士兵被打死打伤,甚至烧成灰烬。这些障碍设施自然无法阻挡部队的前进,而这也并不是这座矿业基地全部的防御设施。
陆战队员们终于通过重重机关,抵达了一处金属大门。依照情报,大门的另一边就是矿业基地内存放着所谓“货物”的地方。陆战队员们不清楚那是什么货物,也不会去在意,只要能活着完成任务,就是他们最开心的事了。
最初打开金属大门时,内部空间几乎是一片漆黑。仅有这处设施深处有一个硕大的圆形台座被深蓝色灯光笼罩着。那是一个有机玻璃制成的容器,因为隔得较远并不能看清楚内部究竟是什么东西。根据这个台座同金属大门之间的距离就可以判断,内部空间绝对不小。
当后续部队陆续进入,小心翼翼的向中央那个台座靠近时,却突然遭遇了敌人猛烈的火力袭击!
进入金属大门内的一个连陆战队士兵被四面八方突如其来的火力压得抬不起头。而这个关键时刻,金属大门更是脱离战略先遣营的技术士官控制而缓缓关上。陆战队5连和在门外外部的7连与战略先遣营小队被分割。进入神秘大厅的5连更是处在覆灭边缘!
大厅天花板上突然弹出整整五十部自动武器站!四周墙壁上更是弹出不下于百部的自动武器站,它们形成的交叉火力顷刻间就造成二十多名陆战队士兵伤亡。好在大厅内面积很大,而且并不空旷。借助夜视仪的帮助,陆战队员们很快利用大厅内的各类工业机械设备、货箱货柜作为依托躲避密集的弹雨,并尝试着对那些自动武器站射击,只是数量实在太多,僵持中陆战队员的伤亡开始增加。
陆战队员探出头超过两秒钟就必然会遭到密集的弹雨,有不少士兵就是在用火箭弹瞄准射击时被击中头部阵亡。可见这些自动武器站的观瞄系统相当先进。
在大厅内的陆战队员们遭遇伏击的同时,被金属大门挡在外边的陆战队员和战略先遣营小队同样遭遇到伏击!
五十多个半生化人士兵不断从翻转的墙壁内走出来,对着陆战队员们火力全开!
较为狭窄的廊道内,十多名陆战队员来不及卧倒就被被敌人密集火力击中打成筛子。
战略先遣营小队不愧是海军的精锐。他们立即以受伤或者阵亡的陆战队士兵身体为掩体,开始对半生化人士兵展开反击。
对于海军的战略先遣营,竟然以自己的陆战队袍泽的身体做掩体的行为,陆战队员们一瞬间都红了眼睛。如果不是有更危险的敌人在眼前,他们恨不得直接干掉这些海军的杂碎。
陆战队员们不会用自己战友的身体作为掩体。他们只会勇往直前!
不顾敌人的密集火力,在先后付出多达七名扛着火箭筒的陆战队员牺牲的代价后,五名成功发射火箭弹的陆战队员们取得了扭转战局的结果!
狭窄的廊道导致陆战队员在敌人火力下无处可躲伤亡惨重,同时也造成火箭弹的打击效果远超开阔地带!
聚能装药形成的高速金属射流能够连续贯穿多达三个半生化人!爆炸的强大冲击波和破片也对半生化人的身体造成严重伤害。
仅仅一轮五枚火箭弹,就造成多达十七个半生化人失去战斗能力。也为后续陆战队员的火力打击提供了时间!
更多的火箭弹和战略先遣营精准的电磁步枪击中半生化人的要害。五十多个半生化人士兵终于被消灭。陆战队员们为此付出了多达三十人阵亡,二十人受伤的代价!战略先遣营也有两人阵亡,七人受伤。
结束战斗,精通电脑系统破解的战略先遣营士官抓紧时间破解自动关闭的大门响应程序。
新太平洋智能工业联合体对人工智能的应用规模和标准远超共和国法律限制。主要原因就是他们的人力资源极度缺乏。这也是为什么基地内有如此多的自动武器站的原因。不过再厉害的人工智能总是有弊端可以突破。即便是对人工智能极为仰仗的新太平洋智能工业联合体也会对自己的人工智能技术留下后门,避免遭受三百年前的惨剧。
而只要存在后门,战略先遣营那帮无所不能的家伙总是能搞到破解的方式。几名挂着上士军衔的先遣营士官仅仅用了半分钟时间就再度破解了金属大门的安全密码。大门再度被开启,后续队员的加入避免了更多陆战队员被宰杀的命运。
可大厅内不仅有自动武器站,同样出现数量不明的半生化人士兵!战斗再度陷入僵持!
但仅仅形成僵持对于共和国军队而言等于是失败!他们必须迅速拿下这里,取得情报局需要的“货物”,然后再尽快撤离。拖延的越久,新太平洋智能工业联合体自治政府如果长时间联系不到石巣比売神星,必然会派遣舰队一探究竟。
但那时轨道上的共和国海军舰队肯定不会管他们这些陆战队员的死活,而战略先遣营不少士兵随身携带的热核炸弹,就是用来保证一旦无法脱离,就引爆确保消灭一切可以指向共和国的不利证据。当然,陆战队员们也携带着用来毁灭证据的热核炸弹作为双保险。
虽然有觉悟,但任何有理智的人都不会放弃希望而去自我毁灭。他们首先寻求的就是支援兵力,希望将留守登陆场的3连调派至少一半兵力来支援。
可陷入苦战的3连别说支援了,能够自保并维持住防线完整就已经烧高香了。情报局低估了半生化人部队的作战能力,也低估了矿业基地内可能存在的防御火力。书面报告上几个字的差异,就造成地面上近百人死伤的惨剧。
基地内陷入苦战的部队终于等到一个好消息。956团9连的部队已经登上风伯运兵船,直接杀向矿业基地入口,而不是在登陆场着陆投送兵力。
这是一次战术冒险行动。戴卓天就是这次行动的直接策划人。他意图将全连一百多名陆战队员分成两个战斗单位分别行动。表面上看来,这犯了兵力分散的大忌。然而这却是在目前局面下扭转整个不利战局的关键一步。
在完成货运飞船夺取任务后,戴卓天中尉就登陆支援的进入方式和作战计划同郑宇天中尉发生激烈的争执。他们争执的焦点不是部队登陆位置,而是登陆部队投入战斗的人数和方式。
郑宇天的意见是部队在主战场外围登陆后主力直接支援登陆场的976团1营3连,扭转不利局面,进而集中两个连的有生力量支援矿业基地内部陷入僵局的部队。
战术看似稳妥,而且顾及到势如危卵的坚守登陆场的部队。但戴卓天仅提出一个反对意见就让郑宇天最终不得不同意戴卓天分兵行动的计划。
“我们没有时间!”戴卓天非常清楚行动要迅速。情报局需要的货物确实重要,不然新太平洋智能工业联合体不会在这里增设如此之多的兵力,而且对方肯定还会不定时同这里联系以确保没有意外发生。说不定此时敌方已经发觉异常,正在集结部队赶来!
行动如果失败,那些身陷基地内部的人员显然无法逃脱,最终都是以身殉国。情报局的人不会在意为了任务死多少人。在他们眼中那些不过是毫无意义的数字而已。但戴卓天不能无视陆战队员们的生命。
根据郑宇天提供的情况,戴卓天分析出打破矿业基地内部的僵局其实非常容易。他只要投入两个携带使用500克重型弹丸的单兵电磁枪,以及多联装火箭发射器的加强型重型单兵动力装甲的战斗排,就能改变僵持局面并完成主要任务。
另外两个同样重型装备的战斗排足以压制围攻登陆场的半生化人部队。能够分担陆战队3连的压力就可以。主要任务完成后,他们随时可以搭乘风伯运兵飞船撤离。地面上的半生化人部队就交给轨道舰队用重炮来对付。
戴卓天所做的一切,都只是为了让更多的陆战队员能活着回来。秦风与戴卓天抱着同样的想法。陆战队勇于牺牲!但弟兄们的生命是无价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