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邱来得匆匆,去也匆匆,带着如雾霭一般的神秘,郑桐能够看得出来,这个大汉绝不是一个简单的人,很有故事。
一场冲突落下帷幕,接下来就是收拾残局,被古惑仔打倒的中年人已经被梅燕芳姐妹扶了起来,其他几个在酒吧唱歌跳舞的女孩子惊魂未定,纷纷用感激的目光看着郑桐,有一个女孩子甚至眼神之中闪过火辣的光芒,让郑桐有些心惊肉跳。
酒吧的老板就是那个中年人,姓袁,一般人都叫他袁叔。
因为他的儿子和荣添是哈佛大学同学,所以袁叔在香港兰桂坊开了这家“随缘酒吧”,荣添看在老同学的面子上,也一直对这里关照着,甚至免去这里的保护费,并知会其他角头势力不要伸手。
只是最近因为地盘争斗,14K与新义安斗争升级,所以才有了这一次的争斗,若是其他帮派势力,报上“荣添”的大名,一般都会给面子,不会当场动手。
酒吧后台,袁叔拉着郑桐的手不住感谢,他本是老实人,对人也比较和善,平时对梅燕芳姐妹都比较关照,虽然这一次受了梅燕芳的连累,却并没有怨忿的意思。
郑桐察言观色,对袁叔的性格也算是猜到了几分,便也就十分客气,两人说了几句话,由其他的几个女孩子陪着,袁叔去医院检查看看伤势。
袁叔走后,郑桐也准备起身告辞,旁边一直没有说话的梅燕芳突然说道:“桐哥,你能不能送我和姐姐回家?”
郑桐一愣,点头答应了。
梅燕芳立即高兴起来,和姐姐梅爱芳坐在镜子面前,用湿纸巾擦着脸上的浓妆。
不一会儿,一个清丽青涩的小佳人便出现在郑桐的面前。
卸去浓妆的梅燕芳皮肤白皙,一双大眼睛颇有灵气,琼鼻朱唇,微厚的樱唇带着些许青涩的诱惑。
郑桐不禁暗自赞叹,梅燕芳年轻的时候还真是清纯美丽,相对于她的真实年龄,此时的梅燕芳显得要大上一两岁,家庭的压力让这个坚强的女孩颇为早熟。
至于梅爱芳,两姐妹一起,面容虽然相似,但她却比妹妹缺少了一些灵气。
郑桐护送两姐妹回家,两姐妹在离此地不远的一个公寓楼租了一间单间,倒不需要打车,走个十几分钟就到了。
一路上,梅燕芳总是不停地打量着郑桐,梅爱芳则拉着妹妹的手,对郑桐似乎有些提防,凭郑桐的感觉,反倒是梅燕芳更像姐姐。
突然,梅燕芳打破了沉默,问道:“桐哥,我想跟你学功夫,可以吗?”
郑桐一怔,随即奇怪地问她:“你怎么会有这种想法?”
梅燕芳眼眶一红,“像我们这样东奔西走跑江湖唱歌的,很容易被坏人欺负,所以我想学功夫,然后保护妈妈和姐姐。”
郑桐沉吟了一下,随即说道:“就凭学两年功夫,恐怕改变不了什么。”
梅燕芳俏眉微微立起,眼神里面却带着些许嘲弄之色。
“你是嫌弃我们是‘歌女’?”
郑桐看着随时像一只小刺猬把自己保护起来,敏感的女孩,不由得头疼,只得耐心解释:“学功夫很苦很累,你又要求学,又要唱歌,根本没有太多精力。”
“我已经决定不上学了,就算读再多的书,也没有办法改变什么,我要去参加歌唱比赛,希望能出人头地。”
梅燕芳眼中泪水夺眶而出,“我妈的歌舞团最近遭遇火灾,我家里很困难,所以我只能辍学,到各个酒吧、歌舞厅卖唱。”
郑桐依稀记得,梅燕芳走上星光之路是在明年,有一个香港新秀歌唱大赛,她能有这种想法,想必已经是经过深思熟虑的。
“我不怕吃苦,大不了以后少睡觉,师傅,你收下我做徒弟吧。”
梅燕芳站定,看着郑桐,眼神带着期望地企求道。
郑桐考虑了一会,看着梅燕芳的眼睛,不由得叹了口气。
“好,你先跟我学两天功夫,等你坚持下来了,我再收你做记名弟子。我是国术界中人,注重规矩,如果一旦收了你,以后你借功夫来做坏事,不管你以后多有名,多么有后台,我一定会把你的功夫收回来,你记住了。”
梅燕芳脸上绽放出笑容,高兴地跳了起来,连忙答应。
一旁梅爱芳拉了拉她的手,她也全没在意。
郑桐看着她的笑容,不由得微微一笑,得,自己来了半年,又收了一个弟子,而且还是个漂亮的女弟子,实在是“艳福不浅”。
送梅氏姐妹回家之后,郑桐赶到家里已经接近凌晨,他在床上盘膝坐下,不住地呼吸吞咽,调整身体,恢复精神。
郑桐比一般人最大的长处就在于,他只要休息几个小时,就相当于别人睡八个小时,所以尽管每一天都工作辛苦,他仍能保持旺盛精力,他想在这个龙蛇起陆,百花争鸣的时代一鸣惊人,就要和时间赛跑,他的事业必须尽快铺开。
第二天,各大报纸发出特大新闻,“新艺城电影公司正式成立,开门作《滑稽时代》近期公映。”
虽然这个消息只是预示着又一家电影公司成立,在电影公司犹如过江之鲫此起彼伏的香港,很少有人会真正重视,但作为“过来人”的郑桐却知道,这一家电影公司,加上雷氏家族的金公主院线,未来十年将会一改邵氏、嘉禾两雄相争的局面,呈三足鼎立之势,迅速窜起。
1980年到1990年间,十年票房记录,这个电影公司就缔造了六部票房冠军,而且其中一部《最佳拍档》,更是创造了香港电影票房记录,势头无可阻挡。
“新艺城”背后的老板是“九龙建业”投资的“金公主公司”,雷觉坤财大气粗,成立之初,召开记者会和创业酒会,大肆宣传《滑稽时代》。
接下来的一周,报纸上包括《工商日报》、《华侨日报》、《星岛日报》在内的多家报纸全部捧场,连篇累牍地发出赞誉之声。
《星岛日报》称:“《滑稽时代》是‘新艺城’的开山之作,关注的是小市民阶层,延续了七十年代香港‘小市民喜剧’的热潮,反映了现实中艰难求生的小人物生存状态,立意高远。而且导演吴尚飞采取‘摩登喜剧’式的拍摄手法,让我们深刻地感受到电影大师卓别林《摩登时代》的影子,这绝对是一部既带有深刻思想内涵,又具备市场价值的优秀喜剧电影,远非一些挂羊头卖狗肉的功夫电影所能比。”
至于谁是“挂羊头卖狗肉”的功夫电影,明眼人一眼就能看出来,不就说的是思远影业最近投资拍摄的《黄飞鸿》吗?
《工商日报》则直接将《滑稽时代》和《黄飞鸿》相比较,称:“《滑稽时代》是一部投资不足两百万的制作,虽然比邵氏小成本电影投资要大得多,可是比较《黄飞鸿》的五百万投资,仍是小巫见大巫。我们来算一下,在本埠香港票房市场,至少要过千万,《黄飞鸿》才能收回本,即便是《黄飞鸿》票房超过千万,只要《滑稽时代》票房到七八百万,这一场票房之战,《黄飞鸿》仍算是输了。”
“再分析观众市场,自从一代功夫巨星李小龙逝世之后,功夫电影市场便走向末路,好在有成龙的诙谐功夫喜剧系列,电影《黄飞鸿》号称正统功夫巨制,在这一点上,其实已经走进了死胡同。除了李小龙,谁还能将功夫片深入观众影迷心中?”
“《黄飞鸿》面临的第二个难点就是,它还要打破影迷对关德兴老爷子的‘黄飞鸿’电影的既定形象影响,观众们有多少人认同一个初出茅庐的新演员扮演这样一位代表着粤港功夫一代宗师?”
“《滑稽时代》则不同,除了投资小,风险不高之外,无论是贴近受众——小市民群体,还是题材类型——喜剧,都具有极大的吸引力,两者如果档期碰撞,不出意外,《黄飞鸿》将会扑街到底,一败涂地。”
一面倒的悲观语气,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香港市民的认知,随着两部电影的公映临近,一股看不见硝烟的战争拉开了帷幕。
思远公司总经理办公室,吴思远面前堆满了报纸,他脸色却颇有兴奋。
办公室除了《黄飞鸿》剧组导演徐可、武术指导袁和平、执行监制施南笙之外,副武术执导、编剧、主演郑桐同志也赫然在座。
“一面倒的评论,一面倒!哼,到时候电影上映之后,我希望看到这些人自打脸面,是何等的模样!”
看着吴思远的脸色,郑桐心里升起了疑问,按理说这样的情况下,老板的心情应该不好才对,现在看他的样子,仿佛胸有成竹。
“院线方面我已经谈好了,这一次11月档期,邵氏有几部电影都会上映,不过对我们没有什么压力,六叔和方女士已经答应我,给出六间戏院,放映《黄飞鸿》。”
郑桐听到这话,心里松了口气,这已经是最好的结果了。
“那嘉禾呢?邹先生怎么说?”徐可急急地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