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书屋 > 历史 > 夏徵商秋全文阅读 > 第70章 赢琬 王领之地(上)

第70章 赢琬 王领之地(上)


(一)

帝夏桀十六年,元旦。

依据夏历,每年的正月初一为夏朝最重要的节日,也是象征着新的一年开始的日子。这天夏朝的帝王要携临万民祭拜夏朝列位先祖先帝和守护这中土大地的天地仙灵。

夏都禹王庙内,圭璧币帛,五谷牺牲,琼浆珍果,悉数陈列在庙堂之内。夏桀身着黑色的礼袍,跪拜在灵台前,对着历代先祖的灵位叩首九次,接着起身接过一旁世室守正递上的檀木香柱,再次向着灵位三拜之后将香插在青铜香炉内。然后在几个术士和家臣的簇拥下走出了禹王庙。

庙堂外的禹王台。青铜制成的九个方鼎震慑在禹王台的四周;用各色美玉制做的六种礼器被摆放在祭台之上,以礼天地四方;上百个身着法衣的术士盘坐在禹王台的周围。

祭台之上,大祭司风须早已身着法衣,手执法扇,等候在那里。

三司、三辅、四令,五臣、六御、九正、十二部官的夏朝王庭大臣们悉数到场;拥护大夏朝的各个邦国和氏族也都派来了德高望重的族老或家臣世子参加祭祀,甚或一些邦国的君侯都不远千里亲自到场参加这大夏最重要的元旦祭典。

当年先帝大禹会诸侯于涂山,执玉帛者万国。历经百年后有些氏族邦国或人丁稀少没落破败,或在征战中被吞并灭国,或对夏朝心存不满拒绝朝贡,或早已四分五裂依附于氏族大国成为了属臣。现在虽然早已不复当年盛况,但是仍然是浩浩荡荡的足有上百个氏族方国前来参加这盛大的祭典。

诸侯和大臣们悉数跪拜在禹王台下;成千上万的百姓黎民也都跪拜在庙台的周围。

帝夏桀从禹王庙踱步出来,沿着由八十一张鹿皮铺就的灵台御道走向位于禹王台最高处的祭台。

待夏桀来到祭台前,大祭司风须口中便开始唱颂着敬奉仙灵神坻的祭词:

“乾坤朗兮,灾魂破;仙灵威仪兮,秽物锉;福泽苍生兮,子民同乐;山河恒宇兮,绵绵万世;经纬天地兮,造化万民……”

唱诵完毕后,风须拿起祭台上的酒樽交与夏帝。夏桀将酒樽中的祭酒向四方洒去,然后拿起火把点燃了青铜祭盆中用于焚烧的祭品。

燔祭的烟气升腾,直达高空。

“上灵万德,佑我大夏。”夏桀双膝跪地,接过风须递上的青玉礼剑,双手高举过头顶,用他那洪钟般高亢的声线,大声祭颂着。

台下那聚集的诸侯贵族和百官万民们也都随着夏帝齐声应和着,声音响彻大地,直达天宇。

赢成子的两个女儿也身着了庄重的冕服,跟着一班家臣聚集在人群当中。

对于赢琰来讲,这次随父亲来到夏都最大的收获之一便是见识到了诸多旷世奇景和庞大的场面。每一个都让她惊讶的张大了那只小嘴,快把下巴都惊掉了。

看着这庄重而庞大的祭典仪式,她满脑子都是好奇和疑问,但看看周围那些人,各各都是庄严肃穆的表情,让她望而生畏,不敢肆意而为。

终于她再也按捺不住自己内心的好奇心,拉了拉姐姐赢婉的衣袖。

“姐姐,你见过这么大场面的祭典吗?”她眨巴着那双水灵的眼睛,调皮的问赢婉。

赢婉自然知道这个妹妹生性乖戾,好奇心重,准是又有了一肚子的奇思怪念想要寻求答案,便扭头对她笑笑说道:“当然没有了,不过我曾跟鲁国师学过些祭典的礼仪,大概了解了一些。”

赢琰听了,暗自有些悔恨自己当初为何没有好好跟姐姐一起学习。若当初像姐姐那般用功就不会沦落到现在这步恍若无知的田地。

“姐姐,那台子上似乎摆着六件奇怪的礼器,你知道都是些什么吗?”赢琰低声询问着姐姐,期盼着得到满意的答案。

“台上那六件礼器分别为苍螭之壁,金蛇之圭、玄鸟之璋、白兽之琥、蟮麟之琮以及昆蠡之璜。乃是代表大夏王朝天地四方的礼器。天为苍螭,地为金蛇,东方玄鸟,北方白兽,西方蟮麟,南方昆蠡……”赢婉略带自豪的给妹妹讲述着那六件礼器的来由和喻意。

姐妹两人一问一答,聊的不亦乐乎,全然忘记了这是在祭典仪式中,直到坐在他们身后老管家赢祀再也看不下去了,沉沉的咳嗽了一声,并拉了拉赢婉的衣袖,两个姐妹才回过神来。赢琰顽皮的朝姐姐吐了吐舌头,做了个鬼脸,也模仿赢祀的样子咳嗽了一声。姐妹俩掩着小嘴相视一笑,便不再言语。老管家赢祀坐在两人身后无奈的摇了摇头。

(二)

整个祭典仪式共分为三大部分,祭祖,礼天和朝典。祭祖之事乃是从正月初一的前三天便开始了,到正月初一的当天结束,礼天则是整个祭典最隆重的阶段,也要持续三日。最后的程序便是朝典了,乃是由各大氏族诸侯邦国的代表齐聚朝堂,依次接受夏帝的召见和勉励,而夏朝王室则会在青台大宴三日,犒劳来自各大氏族邦国的王公贵族。

当然只要是来参加祭典的氏族邦国必然不会空手而来,都会向夏帝献上贡赋。这些贡赋,或是牲畜五谷,或是银锡贝币,或是绫罗绸缎,或是金铜美玉,或是瑰宝奇珍,都成为了夏朝王庭的重要收入。

整个祭典会持续九日,直到正月初六才告以段落。当然此时正值冬季,并非农忙时节,整个正月都会成为百姓黎民一年当中最为愉悦的日子。

礼天的仪式结束后,子履和几个属下正在为各各氏族邦国的贡赋登记造册。他现在已经正式上任,成为了夏朝的十二部官之一的度支,负责掌管夏朝国库的收支。这个职位可以说是他的父亲费尽心思为他争取而来的。

商国原本是东夷的偏僻小国,族人很少能够在夏朝担任什么朝臣大官。即便是现在国力日渐强盛,但是在朝中却没有一席之地,倘若一直如此,仍然是件尴尬的事情。

商伯示癸也是个颇有报负的君侯,在位期间承继了前几任商伯的遗志,励精图治,将商国治理的仅仅有条。在夏朝末年的时候已经成为了雄踞大夏东北方最为强盛的诸侯邦国之一,其势力甚至已经伸入了东海之滨。

示癸生有两位世子,子履又名汤,乃是商国的二世子。子履的有一个哥哥,名作子敖,生性勇猛,能征善战,带兵征伐了不少商国周围的蛮夷氏族,为商国开疆拓土立下了不少功劳,乃是商国的尉师将军,协助商伯执掌着商国的军政大权。

夏朝规定男子十五岁即成年,成年之后便可参军入仕,子履今年已经是十七岁。

安邑城,夏朝的国库内廷库府之内。七、八个管理朝廷国库的差官正在忙着把各个氏族邦国缴纳的贡赋登记造册。

“度支大人,您可真是智慧过人,帮了我们大忙。从前用竹片或丝帛作为库府档案存档,不出两年便有不少损耗,很难补救,现在您运来的龟甲和兽骨可真是帮了我们大忙了。这样一来,就不用发愁那些卷宗档案年久受潮腐败而损坏了。”一位差官高兴地冲着子履诉说着。

“这种甲骨文书乃是我们商人惯常用的材料,东北方气候寒冷不适宜那种丛生竹林的生长,因此便以辽海沼泽繁衍最为多的玄龟之甲做为制作档案的材料。那辽海沼泽乃是我族先人的祖地,只是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罢了,并算不上什么了不得的发明。只是还要幸苦大家将重要的文字纂刻上去。”子履对着属下笑笑说。

这时敬惠侯夏发却不知道何时跑到这内廷库府之地。

“世子可真是勤勤恳恳,为我大夏尽忠职守啊。”夏发满脸堆笑的走进了库府,边走边笑着说道,显然是特意冲着子履而来。

几个库府的差官自然认得这位夏帝的叔父夏发,赶忙停下手中的活计,给夏发施礼。

“敬惠侯大人过奖了,我们只是在尽自己的本分而已。”子履也恭敬地向夏发施礼答道。

“那里的话,早就听闻商国二世子天生灵慧,机智百变,那日朝堂之上仗义献策,更是让老夫刮目相看啊!”夏发此言一出,让子履顿时脸上泛出红晕之色,有些不好意思。

毕竟子履年纪还尚轻,如何经得起这番吹捧,虽然表面上仍然表现谦虚,但是他心中却有了几分得意,并且对眼前这个老人也有了几分好感。

子履安顿好了属下的工作,将夏发请到自己的待客厅。

夏发问道:“不知这今年的国库状况如何?”

子履就职这些日子早就将夏朝王室历年的国库收支情况了如指掌,随口便答道:“不瞒大人说,这些年王室虽然广开税源,使得税赋有所增加,但是此举却大大增加了百姓黎民劳作和经商的负担,使得这王领之地的盐业冶金等行业日渐衰微不振。加之夏帝连年征伐氏族方国,诸侯方国的贡赋逐减减少,远不及夏朝初年上千氏族方国争相朝贡的盛世。今年前来缴纳贡赋的诸侯方国更是目不及百国,而且贡赋的数量也大大减少。此消彼长,对我王室的库府而言并未真正起到什么好作用。”

“世子果然是仗义直言,直抒胸臆。可惜帝夏桀却没有世子如此的远见卓识啊!”夏发两眼直盯着子履点头说道。

两人如此攀谈了一阵,夏发才告辞离去,临走却又善意的叮嘱子履道:“世子入世未深,心无羁绊,今日之言辞未免有些激烈。咱们二人的谈话可千万不能泄露出去。还好你是和我这个老人讲这些话,倘若是别人恐怕难以保证不去告你一个诽谤夏帝,非议朝政之罪了。”

子履听到这些话才回忆起自己今天的言辞确实是有些不妥,对眼前这个老人更是感激中带着几分崇敬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