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七十八)
新兵连的故事二
新兵胜利是个明白人,细发人,他知道自己初小毕业,写封信都困难,所以文不能安邦;身材矮小瘦弱,一天两天的训练也不能使他早日“定国”。
他的优势在于勤奋懂事,不多话也不多事。
做了勤务兵,他腿脚勤快,起床号没响就起床给连长打好温度适宜的洗脸水,晚间睡前再端上烫烫的洗脚水;出操训练完毕,一搪瓷缸子的温水就放到了连长手里……
洗衣叠被,缝补衣裳袜子,胜利观察学习、边学边做,把个周连长伺候的周到极了。
周连长是甘肃人,五大三粗的西北汉子,一张嘴说话就声若洪钟,训起人来更是口沫横飞。连里没挨过他训斥的人数数,也就是胜利了。
渐渐的,胜利人长高了,变得白皙起来,脸上的两块腮红自然而精神。周连长啧啧称奇,常常感慨的说:“胜利啊,我要是有闺女,一定让她嫁给你做婆娘!”
胜利听了,每每羞涩的笑着,脸就变得更红了。
军营生活,一旦适应了,就会变得寂寞难耐,就会开始想家,想心里的那个“她”。
胜利晚间伺候好了连长,偷偷的钻到卫生间里,坐在马扎上,拿出个本子开始写“家书”。
他决定先给父母写,可是又一想,父母不识字;还是给秀儿写吧,让她读给他们听!
他写的特别认真,这是他平生第一次写信,而且前半部分还是情书!他字斟句酌,写一会歇一阵,遇到不会写的字就要想半天,至于措辞如何,只要不是太露骨,肯定能通过审查寄出去。
“李秀儿同志:
你好!安是胜利。家里人都好吗?安在这听好的。连长战友都对安好。
安想你了,”
写到这,胜利挠挠头,在“你”和“了”之间加了个“门”字,然后继续写:
“安吃得饱,穿得暖,学到了许多东西,下面安给你没写(默写)一段《***语录》……”
不知道什么时候,连长悄悄地走到了胜利的身后,他看着看着,哈哈大笑了起来。
“胜利啊胜利,信可不能这么写,要不你那小媳妇就跟人家跑喽!”
周连长帮着胜利写好了他人生中的第一封信,寄了出去。打那时起,有空周连长就开始教胜利认字,有次出发回来,还给他带回来一本《新华字典》。
太湖自古以来就是鱼米之乡,一首《太湖美》带给多少人无尽的向往。我也是受父亲的影响爱上《太湖美》这首民歌的,但我更喜欢的是苏州评弹《太湖美》,吴音演唱,抑扬顿挫,轻清柔缓,弦琶琮铮,十分悦耳。
开春了,日子随着湖边柳树的发荣一天天暖和起来。
在太湖边当兵的训练科目之一就是游泳。不要小看游泳,许多的北方兵在训练场上生龙活虎,一看到水就草鸡了。
清晨,太湖上的雾气还没有完全散尽,太阳已经把光芒撒向了人间。游泳技术班的战士反复讲解了技术要领,注意事项,开始动员战士们下水了。
看着明晃晃的水波,看着会水的南方兵在水里畅游,北方兵一个个缩头缩尾、畏缩不前,周连长发了火,把战士们骂的狗血临头。
临了,连长需要有人带个头,下下水,他的目光像激光一样扫过战士们。
战士们犹豫不决,你看我我看你。
“连长,我来!”一个不十分响亮,但是清晰无比的声音响起。
“嗯?胜利?”周连长犹豫了一下,“你会水吗?”
“老家有河,下水摸过鱼,俺会狗刨。”
“好!”
胜利的表现出人意料,他在水中自由游弋,还不时的冲大家摆手,示意没问题。大家伙受到了鼓舞,脱去衣裤,穿着小裤头,做好热身运动后,冒着冷风哆嗦着下水了。
胜利很快就学会了蝶泳和踩水,他能肩扛木箱,踩水游几百米!他也成了技术班的战士。
军民一家亲!收稻子了,战士们就挽起裤腿和老百姓一起在烈日下挥汗如雨。比烈日更灼热的是那些大姑娘小媳妇的目光,火辣辣的照在战士们的身上,让他们辗转难眠。
枯燥的军营生活会随着时光流转而不断发酵。一年后,胜利也把他人生的第一张照片寄回了家,照片上的他,面带微笑,精神爽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