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书屋 > 其他 > 消失的帝国:匈奴帝国全文阅读 > 第37章 远交近攻:乌尔丁治下的匈奴帝国(3)

第37章 远交近攻:乌尔丁治下的匈奴帝国(3)


  “你们的生命。”

  使者被弄得灰头土脸,决定硬一回:“尊贵的国王,罗马城内还有很多士兵,大家每天都在操练,您的要求会让他们殊死抵抗!”

  阿拉里克哈哈大笑:“好啊!草长得越密,割起来越容易。”

  大概是西哥特人也需要补充给养,阿拉里克后来主动降低了条件:5000磅黄金、3万磅白银、4000件丝绸袍子、3000件上等红衣服和3000磅胡椒。罗马人千方百计凑够了贡品,赶紧送过去,生怕野蛮人改变主意。阿拉里克倒是恪守约定,及时解除了对罗马的包围。

  为了过冬,阿拉里克带着大批战利品南下来到温暖、富庶的托斯卡尼省。这里很快成了日耳曼籍奴隶的避难所。大约有4万多奴隶摆脱了罗马奴隶主的束缚,投到阿拉里克麾下。不久,他的内弟阿道法斯带着西哥特援兵历尽艰辛赶到这里。在援兵中间还有乌尔丁授意加盟的大批匈奴雇佣军。阿拉里克的实力得到进一步加强,于是,他决定卷土重来,再次发起对西罗马的进攻。

  不知道是出于什么目的,阿拉里克强迫罗马城的三位元老作为自己的使节,前往拉文纳,主动提出议和。他开出的条件是:任命他做西罗马军队总司令;每年给西哥特人一笔丰厚的贡赋;把诺里康省(大致相当于现在的瑞士)割让给他。阿拉里克的条件让罗马人怀疑他的诚意,因为以他的条件,做皇帝都够了,会委屈做一个司令?诺里康省虽然扼守从意大利到多瑙河的交通要道,可紧邻着匈奴人的老巢,阿拉里克不怕匈奴人收拾他?拉文纳的实际权力控制者奥林匹乌斯因此断然拒绝了这个建议。

  阿拉里克大怒,再次包围了罗马。罗马元老们纷纷谴责奥林匹乌斯祸国殃民。拉文纳很快发生内讧,奥林匹乌斯被赶下台,近卫军长官约夫乌斯、名将根涅里德掌权。可能是因为形势还不明朗,匈奴大王乌尔丁又给了根涅里德1万援兵。这1万援兵带来的辎重是如此地丰富,“还驱赶着大群的牛羊,其数量之大不仅足以供给一支部队的给养,而且也足够建立一个殖民地之用”。得到匈奴支援的霍诺留,不久又迎来东罗马帝国的救兵,自以为有了依靠,于是命令正和西哥特人谈判的约夫乌斯不得接受敌人任何傲慢无理的要求。糟糕的是,霍诺留给约夫乌斯的信被人冒失地交给了阿拉里克本人。阿拉里克大怒,再次断绝了罗马的物资供应。

  罗马元老们可不愿意再挨饿,他们迅速作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废黜霍诺留,另立和阿拉里克关系不错的阿塔卢斯做皇帝。阿塔卢斯披上紫袍后,马上宣布接受哥特人的所有条件。罗马的困局通过这一滑稽的方式得到缓解。

  元老院拥有选举皇帝的权力,这是当年屋大维留下的遗产。霍诺留大惊失色,赶紧派人去见阿塔卢斯,宣布接受他和自己共同治理西罗马。不过阿塔卢斯实在没用,根本笼不住手底下这帮人。阿拉里克一气之下,又废了他。霍诺留以为时来运转,又开始强硬,拒绝和阿拉里克讲和。阿拉里克终于下定决心:进攻罗马。

  公元410年8月24日午夜,罗马城里的奴隶们打开萨拉里亚城门,在兵器的撞击和战马的嘶鸣声中,西哥特人杀进罗马。这座罗马帝国的母亲之城终于在建立1163年后,被“野蛮人”攻破了。西哥特人在城中进行了残酷的报复,大批市民被杀戮、房屋被烧毁、妇女被奸污。只有教堂和躲在教堂里的民众幸免于难,因为西哥特人绝大部分是阿里乌斯派基督徒。跟随进城的匈奴雇佣军虽然不信教,但在哥特人的影响下,也放过了教堂。地狱般的罗马大大刺激了基督徒的心。在他们心中,罗马是神圣不可侵犯的,是世界的全部秩序的起点,是上帝最钟爱的地方,容不得半点兵祸。基督教里的世界末日观念首次占据基督徒们的心灵。一位叫卢姆的神甫哀叹:“这是世界末日,我说不出话来,我的喉咙哽咽了……这座曾经制服世界的城市,如今也轮到它倒塌了。”为了慰藉基督徒失望的心情,著名的基督教哲学家圣·奥古斯丁创作了《上帝之城》一书,企图告诉人们罗马只是地上之城,毁灭了也不要紧,但崇高的天国是巍然永存的。阿拉里克只是上帝用来惩罚犯了罪的罗马人的鞭子。

  经过持续6天的洗劫,罗马城变成了满目疮痍的废墟。阿拉里克也看不下去了,他决定率部离开罗马,到他心仪的地方去建立自己的独立王国。这回,他的目标指向了罗马帝国的粮仓——北非。临走前,阿拉里克顺手抢走了霍诺留的异母妹妹普拉西迪娅。

  西哥特大军一路杀到亚平宁半岛南端的墨西拿海湾。在这里,他们大造船只,准备渡海到西西里岛,然后前往北非,在那里建立他们梦想已久的西哥特王国。墨西拿海湾是古希腊史诗《奥德赛》中所说的三头女水怪斯库拉和漩涡女妖卡金布迪斯居住的地方。这回似乎女妖真的要发威了,西哥特人的舰队下水不久就遭遇一阵突如其来的风暴,船只大批损毁,人员损失惨重。阿拉里克本人也染上了疟疾,不久病故。

  西哥特人非常悲痛,他们命令罗马战俘排干一条河水,在河床下修建了大墓。然后又把河水引回故道,并杀死全部参与建设的战俘。一代枭雄阿拉里克就这样离开了他的亲族,他的墓究竟在哪里,至今仍是个谜。

  阿拉里克死后,他的儿子阿道夫斯继承了王位,并娶了普拉西迪娅。阿道夫斯不想去北非,他和霍诺留讲和,接受了将军头衔,然后率部离开意大利前往日耳曼人聚居的高卢。在那里,他碰到了世代仇敌、乌尔丁的另一个代理人——汪达尔人贡塔里克。

  四、截断粮道:避实击虚的汪达尔人

  汪达尔人比西哥特人聪明。西哥特人很像西楚霸王项羽,在正面战场上和秦朝大军拼个你死我活;汪达尔人更像刘邦,绕开敌人重兵把守的关口直取秦都咸阳,他们抢走了罗马帝国的粮仓——西班牙。项羽发怒了,大军直扑刘邦,上演了一出鸿门宴;西哥特人也不干了,抛开罗马,直奔西班牙。刘邦主动示弱,退守富庶的关中,养精蓄锐;汪达尔人放弃西班牙,杀向另一个更大的粮仓——北非。刘邦后来夺取天下,汪达尔人则杀进罗马再也不用到处流浪。

  和西哥特人从正面进攻西罗马帝国,消耗其有生力量不同,汪达尔人为匈奴作出的巨大贡献是从侧面袭击了西罗马最重要的两个行省:西班牙和北非。

  “汪达尔人”一词的原意是“流浪者”,大约在公元前2世纪上半叶,从波罗的海沿岸迁徙到今波兰西南部的西里西亚地区。汪达尔人的手工业比较发达,农业水平也不错。在历史上,汪达尔人并不以能征善战著称,大多数时间里他们都是附近强大民族的附庸或者罗马帝国的雇佣兵。他们的王子斯提里科能够成为提奥多西大帝的托孤重臣,与他们的历史传统有很大关系。

  和祖先不一样,公元3世纪初的汪达尔王戈德吉塞尔是个足智多谋的统帅,几次打得罗马人落花流水,弄得同胞斯提里科很没面子。戈德吉塞尔本人因此荣膺“上帝之鞭”的称号,比阿拉里克还要早一些得到这一殊荣。

  公元406年,受匈奴的挤压,汪达尔人、阿兰人和苏维汇人一起冲过形同虚设的莱茵河防线,进入高卢北部。开始,他们的行动非常顺利,美因茨、沃尔姆斯、斯特拉斯堡等名城先后落到他们手里。但是,现在高卢的主人是法兰克人。对于入侵者,法兰克人一直在寻找反击的机会。公元406年12月,法兰克人向因连续的胜利而趾高气扬、疏于防备的汪达尔军营发动了猛烈的袭击。戈德吉塞尔和2万多汪达尔勇士当场阵亡。如果不是阿兰国王雷斯彭迪亚尔从莱茵河一带撤回的军队及时赶到,汪达尔人只怕要从地球上彻底消失了。戈德吉塞尔的两个儿子——贡塔里克和盖塞里克被阿兰人救出来。贡塔里克成为新国王。

  当晚,贡塔里克率领汪达尔人和阿兰人、苏维汇人一起,摆脱法兰克人的追击,向高卢南部推进。在不到三年的时间里,他们从莱茵河一直杀到比利牛斯山。后来,罗马在高卢的军事力量有所加强,三族联军内部也出现了一些裂痕。阿兰人戈阿尔带领一部分士兵投靠了罗马。为了摆脱讨厌的罗马和法兰克人,三族联军决定翻越比利牛斯山脉,到伊比利亚半岛讨生活。伊比利亚半岛是西罗马帝国的西班牙行省所在地,是帝国重要的粮仓。当时,那里正发生大规模的奴隶反抗压迫的“巴高达”运动,闹得行省的统治者焦头烂额。三族联军到来后,迅速和巴高达运动结合在一起。不久,北部重镇巴塞罗那失陷。

  到公元411年,整个西班牙行省全部落入联军手里。三个民族瓜分了半岛,阿兰人占据了现在的葡萄牙,苏维汇人占据半岛北部的加泰罗尼亚地区,其他地方归了汪达尔人。后来汪达尔人和阿兰人联合成立了汪达尔—阿兰王国,苏维汇人则自己建立了国家。西罗马帝国的粮仓只剩下北非。

  公元415年,西哥特人在阿道夫斯大王的率领下来到高卢。受霍诺留皇帝的怂恿,阿道夫斯决定向汪达尔人开战,替自己的大舅子夺回西班牙。西哥特人兵多将广,国小力弱的苏维汇王国很快被灭亡。但是强悍的加泰罗尼亚人拒不接受哥特人的领导,阿道夫斯在这里被不明身份的刺客暗杀。此后,加泰罗尼亚人一直寻求独立,拒绝做后来拥有了整个西班牙的西哥特王国的臣民,独立情绪一直延续到现在。极端分离主义组织——埃塔,更是让西班牙政府绞尽了脑汁。

  在西哥特人的进攻下,汪达尔人和阿兰人在贡塔里克的带领下且战且退,历时7年多,才被挤压到半岛南端的塞维利亚附近。这时,西罗马皇帝霍诺留驾崩,各派势力又开始夺权斗争。北非总督卜尼法斯为了在竞争中占据优势地位,急于平定本地如火如荼的奴隶、农奴和破产农民大起义。于是,他向新近即位的汪达尔王盖塞里克发出邀请。

  盖塞里克抓住机会,于公元429年5月带领仅存的8万民众迅速渡过直布罗陀海峡,在北非登陆。彻底甩掉西哥特追兵的汪达尔人现在成了无人能敌的地头蛇。当地奴隶、农奴、破产农民纷纷加入他们的队伍,土著居民柏柏尔人也向他们伸出援助之手。到公元431年,除了迦太基、塞尔塔等少数大城市外,整个北非行省全部落入汪达尔人手中。北非是西罗马最后一个粮仓,为了维护后勤补给线,瓦伦蒂尼安三世皇帝被迫向盖塞里克求饶,双方于公元435年达成协议,除了迦太基,其他地区全部割让给汪达尔—阿兰王国。不过盖塞里克可没有那么仁慈,他在充分休整后,于公元439年对迦太基发出最后一击,10月19日,迦太基陷落,罗马帝国在北非500余年的统治宣告结束。最后一个粮仓也完蛋了,西罗马帝国只剩下唯一的依靠:东罗马的援助。靠别人施舍的国家是无法维持长远的,西罗马帝国的灭亡指日可待。

  在西哥特人、汪达尔人“卖力”地替匈奴人冲锋陷阵时,乌尔丁完成了对帝国内部的整合。罗马的史籍已经开始称他为“多瑙河以外一切蛮族之首领”。派往西罗马的支援部队反馈回来的信息不太好:罗马虽然陷落,罗马军队的实力并没有受到太大的损伤。没用的阿拉里克只知道进攻罗马,根本没去和罗马大军主力打过一次硬碰硬的战斗。乌尔丁决定继续维持同西罗马帝国的友好关系,耐心等待机会。而近在眼前的东罗马帝国,实在找不到可用的代理人,看来只有自己亲自动手了。

  公元408年,乌尔丁率领大军杀入东罗马,匈奴铁骑如入无人之境,战果丰硕。但是在他们带着大批战利品回国时,一部分日耳曼仆从军被东罗马政府诱惑,突然向匈奴人发起袭击。负责殿后的斯基尔部落几乎全军覆没,乌尔丁本人也受了重伤,后于公元411年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