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书屋 > 其他 > 消失的帝国:匈奴帝国全文阅读 > 第39章 “撒旦”降生:阿提拉的早年事迹(2)

第39章 “撒旦”降生:阿提拉的早年事迹(2)


  提奥多西二世眼看统一的希望化为泡影,只好退而求其次,于公元424年派兵护送瓦伦蒂尼安母子回国争夺皇位。约翰纯粹是个篡权的“僭主”,真正支持他的人很少,所以很快被击败。等埃提乌斯率领6万匈奴铁骑赶到的时候,约翰已经被处决3天了。第一次参与宫廷斗争就站错了队,埃提乌斯感到很尴尬,现在摆在自己面前只有两条路:一是指挥6万大军大干一场,干脆自己做皇帝;二是和新皇帝合作。埃提乌斯选择了后者,6万匈奴铁骑眨眼间变成了瓦伦蒂尼安的支持者。后人为此把瓦伦蒂尼安视为“匈奴铁骑的受惠者”。不过普拉西迪娅不想在身边留一个定时炸弹,立了“大功”的埃提乌斯被发配到高卢做了总督。不料,这反而给了埃提乌斯丰满羽翼的机会。

  霍诺留死后,西哥特王国的国王提奥多里克认为机会来了,开始向高卢南部用兵。埃提乌斯虽然已经把匈奴大军送回多瑙河北岸,可手里还有一支人数不少的匈奴雇佣军。依靠这支雇佣军和自己的智慧,提奥多里克被赶回西班牙,重新做起了西罗马的“忠实”盟友。在解决了西哥特人的威胁后,埃提乌斯开始精心对付那些定居在高卢的日耳曼人。经过一番努力,以强悍的法兰克人为首的“野蛮人”都服从了埃提乌斯的领导,并为他制造出一支精干的日耳曼军团。埃提乌斯至此成了又一个“朱里斯·恺撒”。

  约翰倒台后,卡斯提努斯被处决,菲利克斯接替了他的职务。菲利克斯和卡斯提努斯原本是一派,这让普拉西迪娅很不爽。她心仪的人选是卜尼法斯。可卜尼法斯正被北非蓬勃兴起的奴隶起义搅得焦头烂额,无力北上。为了帮助主子争夺大权,卜尼法斯不顾一切后果,主动邀请正被西哥特人赶得四处逃跑的汪达尔人到北非帮他平叛。汪达尔人到达后,卜尼法斯马上北上和菲利克斯打起了内战。由于哥特人卷了进来,卜尼法斯先胜后败,双方处于胶着状态。远在高卢的埃提乌斯则乐得坐山观虎斗,耐心等待机会。

  公元430年,菲利克斯在拉文纳的一个教堂的台阶上被人刺杀,人们无一例外地把普拉西迪娅当成幕后的主使。埃提乌斯迅速南下,轻而易举地拿到了帝国总司令的头衔。在匈奴铁骑的大力支持下,埃提乌斯迅速平定了高卢新发生的叛乱,并恢复了罗马帝国在雷西亚(今奥地利南部)和诺里康省的统治。

  埃提乌斯的成功让普拉西迪娅更加不安。她吹毛求疵地找出一个罪状,免去了埃提乌斯的职务,然后命令卜尼法斯火速北上,接任总司令。

  公元430年,在瑞迷尼附近,埃提乌斯和卜尼法斯——被爱德华·吉本称为“最后的罗马人”的两位英雄,展开了一场决定命运的大战。糟糕的是,埃提乌斯输了!可还没等他缓过劲来,又传来天大的喜讯:在战斗中被刺了一剑的卜尼法斯死了!

  卜尼法斯临死前预感到自己的家人要倒霉,于是嘱咐妻子——一个西班牙富翁的唯一继承人,让她嫁给埃提乌斯。埃提乌斯欣喜若狂,连夜向拉文纳赶去。可上帝似乎有意戏弄他。还没赶到首都,埃提乌斯就得到消息:卜尼法斯的女婿塞巴斯蒂安接任了岳父的总司令一职。不仅如此,自己还被安上一大堆罪名,普拉西迪娅明确宣布他是帝国的叛徒,命令没收了他的全部财产,并派军队捉拿他。埃提乌斯无奈,只好又跑到路加王庭求助。在那里,埃提乌斯受到热烈欢迎。路加拨给他大批军队,支持他回国争夺权力。

  公元433年,埃提乌斯带领大军回到意大利。普拉西迪娅虽然未雨绸缪,招来大批和她保持密切联系的西哥特军助阵,可一点用都没有。在匈奴人面前,原本强悍无比的西哥特人顿时矮了半截,几乎没有真正开战,埃提乌斯就雄赳赳地进入了拉文纳。普拉西迪娅没有办法,只好罢免了塞巴斯蒂安,把他丢进监狱。埃提乌斯不仅收回了总司令职位,还获得了一大堆荣誉头衔。从此,埃提乌斯成了西罗马帝国的太上皇,普拉西迪娅和她可怜的儿子瓦伦蒂尼安成了傀儡。为了感谢匈奴人的帮助,埃提乌斯把潘诺尼亚省正式送给了匈奴。通过埃提乌斯,匈奴间接控制了西罗马,大王路加成了西罗马帝国的实际主宰。

  17年后,一生坎坷的普拉西迪娅皇太后病死在罗马。她坐在柏木椅子上的贵体被埋葬在拉文纳,她的坟墓保持了几代人的时间。因为在失去权力后,她只好用支持天主教来打发时光,并赢得了教士们的百般赞扬和爱戴,所以为了感谢她,教士们认真地埋葬了她,并为她的墓派了专职看守。

  二、“战神”出世:辉煌的布列达、阿提拉共治时代

  就在匈奴人成为最主要的敌人的时刻,东罗马人却在两个错误的时间、错误的地点和两个错误的敌人打了两场错误的战争。匈奴人毫不客气,一张嘴把贡金提高了三倍。

  为了弥补军事才能的不足,上天及时地“赐予”阿提拉一柄战神之剑,倒霉的东罗马帝国因此成为战神的第一个祭品。

  公元434年,路加去世,他的侄子布列达和阿提拉继承了王位,分别统率东、西匈奴。和以往不同,东匈奴的战略中心已经严重向西倾斜,进入多瑙河下游地区,正对着南面的东罗马帝国。西部广阔的乌克兰草原和顿河附近的广大地区已经不再是匈奴帝国的根据地,居住在那里的很多匈奴部落在事实上已经独立。在不远的将来,阿提拉需要重新挥舞战神之剑来收服这些“无政府主义者”。

  布列达性如烈火,动辄诉诸武力,是典型的草原儿女。他的弟弟阿提拉则比较沉稳,不急不躁,擅长运用外交手腕来解决问题,不过军事才能并不高,两人正好优势互补,相得益彰。在外交策略上,乌尔丁创造的远交近攻,胡萝卜加大棒政策被继续使用。倒霉的东罗马帝国刚刚还在为路加被上帝降下的闪电劈死而欢呼,现在又要哀叹自己距离上帝太远了。

  在公元434年路加准备大举南下的时候,软弱的提奥多西二世曾经派使者前往匈奴议和。路加死后,布列达和阿提拉联合举兵南下,在现在塞尔维亚和黑山共和国境内的马尔库斯碰到了这群使者。布列达和阿提拉按照匈奴人的习惯,骑在马上接见了他们。东罗马使者为了不丢面子,也只好颤颤巍巍地骑上马。后来的西方史学家为了挽回面子,别有用心地编造说布列达兄弟之所以要在马上谈判,是因为自己个子太矮,坐下来太丢人,只有骑在马上才能掩盖先天的缺陷。

  谈判高手阿提拉提出下列条件:匈奴现在有两个国王,所以每年的贡金要翻番,增加到700磅黄金,不得拖欠;立即归还逃到东罗马的匈奴子民;释放所有匈奴俘虏,东罗马战俘则由匈奴自行处理,除非东罗马政府愿意为他们支付赎金;废除东罗马政府与多瑙河北岸的日耳曼部落签订的所有条约;在边境设立市场必须征得匈奴政府同意,等等。东罗马使者知道只要有和平,提奥多西二世什么条件都会答应,也懒得再费唇舌,对阿提拉的条件满口应承,全盘接受。公元435年,东罗马政府梦寐以求的和平协定、丧权辱国的《马尔库斯条约》终于签订了!

  《马尔库斯条约》的签订,对匈奴则有着划时代的意义。它意味着罗马帝国以外的整个东欧、中欧都变成了匈奴人的天下。匈奴帝国的领土从多瑙河一直延伸到莱茵河,在莱茵河对岸则是匈奴帝国的亲密朋友——埃提乌斯治下的高卢。

  罗马人为了表示诚意,很快把两个逃到君士坦丁堡政治避难的匈奴年轻贵族引渡给匈奴大王,性如烈火的布列达当即下令当着东罗马使者的面把他们酷刑处死。

  收拾了东罗马后,布列达兄弟开始分头行动,向东西两线发起进攻。在东线,乌克兰草原上的匈奴索拉斯奇部于公元435年重新回到阿提拉的统治下;若干年后,另一个强大的、原本和阿提拉平起平坐的匈奴部落——阿卡吉里人也接受了帝国的统一领导,阿提拉的儿子埃拉克成了他们的主宰。在乌克兰草原以北的森林地带生活的斯拉夫人和芬人在这一时期也屈服于匈奴的统治,其中部分斯拉夫人以“匈奴人的仆役”身份进入东、中欧,后来成为当地的主体民族。

  在西线,埃提乌斯再次帮了他们。在埃提乌斯眼中,北非已经无足轻重,纯粹是一块鸡肋,高卢的日耳曼人才是西罗马帝国的心腹之患。为此,他主动和汪达尔国王盖塞里克签订条约,把北非彻底让给他,交换条件是汪达尔人做西罗马帝国的盟友,每年缴纳一定的贡赋,特别是罗马人急需的粮食。

  在北非实现和平以后,埃提乌斯集中精力对付高卢蓬勃发展的“巴高达”奴隶起义和不听话的伯艮第人和西哥特人。布列达派遣的大军成了埃提乌斯的依靠力量,里特洛斯是这支匈奴雇佣军的领导人。大约在公元436年,活动在沃尔姆斯和美茵茨一带的伯艮第人遭到布列达和埃提乌斯的联合打击,伯艮第人被杀得“只剩下两个人”,国王贡特阵亡。布列达终于为伯父奥克塔报了仇。不过伯艮第人的灭亡在日耳曼民族的心中留下了深深的创伤,在罗马人的长期熏陶下,文化已经大大发展的日耳曼人用民间传说记载了这段历史,几百年后演变为伟大的史诗《尼伯龙根之歌》。

  除了伯艮第人,西哥特人也遭到沉重打击。在德涅斯特河领教过匈奴厉害的西哥特人这次碰到了另一个灾星:里特洛斯。公元439年,里特洛斯率领匈奴铁骑严重摧残了西哥特王国的首都图卢兹。西哥特人被迫和埃提乌斯签订城下之盟,重新做起西罗马的顺民。原来被西哥特人驱赶的阿兰人借助外力迁居到奥尔良,在西哥特王国和高卢行省之间充当起缓冲器。实现了高卢和平的埃提乌斯志得意满地回到意大利。

  就在布列达兄弟东征西讨的时候,东罗马帝国却开始拖欠贡金。东罗马的马尔库斯主教也来凑热闹。不知道出于什么目的,他居然偷偷渡过多瑙河,扒了匈奴王室的坟墓,偷走了里面的珍贵祭品。扒坟掘墓是匈奴人绝对不能容忍的事,何况还是自己的祖先墓穴。阿提拉大怒,联合布列达于公元440年大举南下,兴师问罪。整个巴尔干半岛北部,包括名城辛基度姆(今贝尔格莱德)都被匈奴大军踏在脚下。东罗马政府连忙道歉,补交贡金,交出罪魁祸首马尔库斯主教。

  不过和平维持不到一年,匈奴大军又一次蹂躏了东罗马。这回拖欠倒不是主要原因,而是东罗马人在两个错误的时间、错误的地点和两个错误的敌人打了两场错误的战争。在东方,提奥多西二世政府不想放弃亚美尼亚,于是向有意西进的波斯萨珊帝国派出了最后一支远征军。在南方,提奥多西二世为了帮助新女婿瓦伦蒂尼安,联合出兵北非,进攻汪达尔王国。汪达尔王盖塞里克马上派人出使匈奴,希望联合对两个罗马帝国开战。匈奴人当然希望罗马帝国越软弱越好,万一他们在北非打了胜仗,腰杆又硬起来怎么办?于是,匈奴大军趁着东罗马国内无兵可用的机会,再次举起了屠刀。于是游戏又一次开始,东罗马使者又来谈判,这回是在当年瓦伦斯皇帝以身殉国的阿德里亚堡。

  匈奴提出的条件差点把使者吓死:立即支付战争赔款6000磅黄金,同时每年的贡金增加到2100磅,交还所有的匈奴叛逃民众。无兵可用的东罗马只好又一次采用拖延的手段,先答应下来再说。公元443年,《阿德里亚堡条约》正式签订,匈奴人满载着黄金和大批战利品回到了多瑙河北岸。

  前面说过,阿提拉的军事才能并不怎么样,主要靠军事威慑解决问题。真正冲锋陷阵的往往是大哥布列达。在草原民族眼中,会不会打仗是能否被视为英雄的前提。布列达的成功让阿提拉非常嫉妒,两人的关系开始恶化。因为一件小事,两人发生了激烈的冲突。阿提拉获得了一个著名的罗马喜剧演员,是个侏儒,后来还娶了位匈奴妻子。布列达听说后去向阿提拉要人,结果遭到了无情的拒绝。阿提拉决定最后摊牌。

  公元445年,另一只神鹿适时地出现了。这只神鹿没有带给匈奴人另一条通往乐土的道路,而是把能征善战的布列达给顶死了!当时阿提拉的部队莫名其妙地出现在蒂萨河下游的布列达的营地。有人怀疑是阿提拉害死了兄长,可没有证据。为了表示对兄长的怀念,阿提拉为他举行了盛大的安葬仪式,几乎所有的匈奴贵族都参加了葬礼。阿提拉给予了他们大量的赏赐,希望以此来安抚人心。对那些不服从的人,则在暗中处死。

  为了弥补自己军事才能不足的缺陷,阿提拉制造了一个美妙的谎言:

  在葬礼举行的当天夜里,阿提拉做了一个梦:一个白须飘飘的老人把传说中的战神马尔斯之剑赐给了他,阿提拉拿着宝剑随风飞舞,征服了所有他经过的地方。

  第二天早上,美梦变成了现实。一个牧羊人发现一头小母羊的脚受伤了,而且伤口笔直,像被刀砍了一样。他很奇怪,便沿着血迹寻找,血迹在草丛中的一个尖东西上停住了。牧羊人挖开泥土,赫然发现那居然是一把古剑。由于剑尖朝上露出地面,所以划伤了羊蹄子。牧羊人连忙把古剑呈献给了阿提拉。阿提拉认为这就是梦中的战神之剑,非常高兴,马上下令在草原上垒起祭坛,把古剑垂直插在祭坛顶上,大规模地祭奠。杜撰出的另一个神话是:得到战神之剑的阿提拉大王拥有了一股奇怪的力量,可以从眼睛里射出来。觐见他的人不能直视他的眼睛,否则自己的眼睛会被神力烧伤!

  阿提拉成为继路加之后匈奴帝国的唯一主宰者,成了欧洲最有实力的人。他的领土西起莱茵河,东至里海,北达波罗的海南岸,南抵多瑙河、高加索山脉,是当之无愧的欧洲第一强国。

  战神出世了,谁会成为战神的第一个牺牲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