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书屋 > 其他 > 消失的帝国:匈奴帝国全文阅读 > 第34章 神鹿指路:突然出现在东欧平原上的骑马民族(2)

第34章 神鹿指路:突然出现在东欧平原上的骑马民族(2)


  在以往与罗马帝国的斗争中,一部分基督徒作为俘虏进入西哥特人的领地。忠于上帝的他们决定把福音传给这些野蛮人。基督教开始在西哥特人中间传播。公元341年,阿里乌斯教派的乌尔菲拉斯被任命为西哥特主教。“通过他的无瑕的生活和不倦的热情获得了他们的爱戴和尊敬,他们对他所宣讲的并身体力行的包含真理和美德的教义由衷地深信不疑”。乌尔菲拉斯的传教取得很大成功。为了传教,他还在希腊字母的基础上编订了包含24个字符的字母表,其中4个是他首创。在这一基础上,他成功地创造出符合哥特人语言习惯的哥特文字。哥特文成为日耳曼人中第一种可以书写的文字。在创制文字后,乌尔菲拉斯开始翻译《圣经》。为了削弱哥特人的凶猛、好斗精神,乌尔菲拉斯在翻译过程中故意省略了《旧约》中的血腥内容。

  乌尔菲拉斯的传教改变了大批西哥特人的信仰,无形中也在西哥特人中埋下了分裂的种子。国王阿纳塔里克坚信原始的多神教,大贵族弗里提格等人则接受了基督教。在对待匈奴人的问题上,两方再次发生分歧。阿纳塔里克主张坚决抵抗,保卫家园;弗里提格等人则认为靠自己的力量绝对不是匈奴人的对手,要生存必须南下,迁居土地肥沃的色雷斯,向与自己有着同样信仰的罗马帝国求助,凭借多瑙河天险抵御匈奴人的入侵。

  在意见始终无法统一的情况下,弗里提格等人决定独立行动,带领大队人马浩浩荡荡地来到多瑙河边。弗里提格和另一位贵族阿拉维夫派代表前去面见罗马皇帝瓦伦斯,请求收容,表示愿意遵守帝国法律,并出兵参加罗马的军事行动。瓦伦斯等人并没有意识到匈奴人和日耳曼人的区别,还暗自庆幸日耳曼人终于有了死对头,自己有了帮手。“有些惯于谄佞之徒,遂向皇帝道贺,说什么他的洪福使得壮丁自远方而来,这些壮丁加上罗马自己的军队足以构成一支无敌的队伍;同时,这样还可以减轻各省征兵的负担,给国库省下大笔开支。”昏庸的瓦伦斯信以为真,于是下令接受西哥特人的条件,允许他们定居色雷斯,并派遣官吏负责运送西哥特人过河。但是西哥特人必须答应一个条件:交出武器,同时把老婆孩子作为人质集中安置。急于逃命的西哥特人只好答应了这样苛刻的条件。瓦伦斯没有想到,匈奴人的胃口大得很,草原英雄们绝不允许有人和他们平起平坐。匈奴现在需要稳定、整合内部力量,对罗马帝国暂时不会自己动手。但是,他们可以委托代理人,先行试探一下罗马军团的能力。西哥特人即将在未来主动充当一次匈奴人的卓越代理人。

  不知道是出于什么目的,或许是宗教原因,或许是害怕招来匈奴人的攻击,总之,罗马政府拒绝了东哥特王子维德瑞克及其部众过河。无奈之下,他们只好投奔藏匿在深山密林中的阿纳塔里克。

  究竟有多少西哥特人进入罗马领土,当时的史学家也无法知晓。他们只知道西哥特人被用船只、木筏、独木舟不分昼夜地运过河。当时正值雨季,多瑙河水猛涨,许多急于过河又没机会登船的西哥特人试图游过多瑙河,结果很多在激流中丧生。“负责渡运蛮族的这些倒霉的官吏们最初试图记下蛮人的数目,但因人数太多,只好放弃了。”无奈的阿米亚诺斯只好引用了一段大诗人维吉尔的诗句:

  试图知道这个数目的人,

  正如要知道多少沙粒在利比亚平原上,

  被塞非罗斯(希腊神话中的西风之神)吹进大海。

  在对待西哥特人的问题上,瓦伦斯的政策和汉朝对付南匈奴的方针基本一样,都是放在边境安置,都为其提供了物质上的援助。但效果却截然相反。因为瓦伦斯任命镇守色雷斯的地方官员吕皮西努斯和马克西慕斯并不稳重,更没有智谋;相反,他们不仅是典型的酒囊饭袋,而且极富贪欲。他们不仅扣下了政府拨给西哥特人的救济粮,还想出一个馊主意:他们抓来很多条自己从来不吃的狗和西哥特人交换,一只狗换一个奴隶,许多西哥特人为了生存只好同意交换,许多酋长的儿子也被换了狗肉。上行下效,罗马士兵也跟着主子作恶,利用西哥特人缺吃少穿的机会,逼迫西哥特战士的妻女卖淫,或者驱使他们的儿子做娈童。

  这样羞辱的遭遇,当然会在哥特民族中间引发深仇大恨。吕皮西努斯知道被压迫的西哥特人可能会野性大发,起来造反,于是决定先下手为强。擒贼先擒王,吕皮西努斯主动设宴,邀请弗里提格等人前来。但是,他只允许弗里提格等几个贵族进城,其他人只能站在城外等候。饥肠辘辘的西哥特民众恳求罗马士兵允许他们进城购买食物。罗马士兵们蛮横不讲理,不可避免地和性格粗犷的西哥特人发生了冲突。

  当一些西哥特人被逮捕后,其他族众终于开始大规模暴动,杀死士兵,抢夺食物。“此时的吕皮西努斯还在倚靠着菜馔丰富的饭桌,听着嘈杂不堪的娱乐,他已经半醉欲睡了。”这时,有人来汇报城外的骚乱,吕皮西努斯认为形势危急,下令处死随首领进城的弗里提格等人的卫兵。这些卫兵一看罗马人气势汹汹地杀过来,以为头领已经被杀死,大为震怒,呼喊着为首领报仇的口号,奋勇冲杀。吕皮西努斯一看大事不妙,害怕担上引起暴动的责任,连忙放出弗里提格等人。众人一见首领还活着,非常高兴,大呼小叫着,一哄而去。吕皮西努斯不仅没能擒贼擒王,反而放虎归山。等待他们的将是大规模的哥特起义。

  吕皮西努斯放走了弗里提格等人以后,又后悔了,赶紧又整顿兵马追击。由于没有仔细地规划,出城9里即与西哥特人遭遇。西哥特人见敌军追来,奋不顾身地还击。罗马人大败,几乎全军覆没,连军旗也丢失了,“只有那位瘟神将军当别人酣战的时候,急忙逃回城中,救出了自己的性命”。

  此时,瓦伦斯皇帝正在安条克指挥和波斯的战争。听说西哥特难民造反,连忙下令把色雷斯地区尚未参加起义的西哥特人迁往他处。在阿德里亚堡附近居住的西哥特酋长苏里达斯等人被要求前往小亚细亚。苏里达斯等部本来不愿意参加暴动,影响刚刚安定下来的生活。对于迁移命令,他们愿意执行,只是希望能有两天时间做准备,同时希望政府提供一些旅费和食物。但是,阿德里亚堡的长官正在恼怒暴动的西哥特人毁了自己的农庄,严词拒绝了他们的合理要求,还自作主张地召集军队、武装普通市民,准备消灭本地的西哥特人。官逼民反,西哥特人只好反抗。弗里提格等部趁机前来会合,大举进攻阿德里亚堡。

  由于不善于攻城,西哥特人在付出惨重代价后放弃攻城,转而劫掠城外富庶的农庄。整个巴尔干半岛北部的原野都成了西哥特人的天下。越来越多的西哥特人投身起义,在色雷斯金矿里劳动的奴隶和矿工也纷纷揭竿而起,加入西哥特人的起义队伍。许多以前被卖身为奴隶的西哥特人乘机回到本民族的怀抱。罗马人只能龟缩在为数不多的几个城市里,眼巴巴地等待救援。

  更让罗马人揪心的是,原本被拒绝入境的东哥特人在阿拉修斯和沙福拉克斯将军的领导下也渡过多瑙河,加入西哥特人的暴乱阵营。一小部分匈奴人和阿兰人也出现在帝国境内。从色雷斯传来的消息让瓦伦斯非常忧虑,他急忙离开安条克,赶往首都君士坦丁堡。普鲁夫图鲁斯等人作为先锋,火速回师救援色雷斯的残兵败将。援兵一度把哥特人压缩到希姆斯山峰以外的荒凉山麓,但不久又让他们逃了出来。要扑灭西哥特人的暴乱,看来非集中全国精兵不可,无奈之下,瓦伦斯只好暂时抛弃即将到手的东方领地,亲自领兵回来灭火。

  公元378年8月9日,两军在色雷斯重镇阿德里亚堡城西相遇。当天天气很好,能见度相当高,战场是一片较为平坦的丘陵地带,西北高,东南低。罗马人在东面列阵,西哥特人在西面列阵。瓦伦斯下令立即开始进攻。

  战斗一开始,双方势均力敌,装备精良的罗马人逐渐占据了优势。按照瓦伦斯在战前的部署,他的左翼突然出击,连续攻下了西面的好几个山丘高地,并绕到西哥特军的背后,准备截断敌人的退路。正在此时,北方突然传来一声炸雷般的巨响,无数长箭雨点般地倾泻在罗马军的阵地上。原来这里埋伏着西哥特人的盟友:东哥特人和阿兰人。其中还有不少匈奴雇佣兵。遭到突袭的罗马军阵脚大乱。哥特联军乘机扑向落在后面的罗马步兵。被骑兵抛弃的步兵抵挡不住哥特骑兵的冲击,很快被切成数段,分割包围。在包围圈里的罗马人被挤得密不透风,相互践踏,哥特联军的武器每击必中。原本势均力敌的场面变成了单方面的大屠杀。罗马军队阵亡4万余人,帝国十几年来积攒的野战精锐,在一天里拼个精光。罗马帝国从此一蹶不振,西哥特人成功地完成了代理战争的任务。

  瓦伦斯腰上也中了一箭,在卫兵的护卫下仓皇逃进一间破旧的茅屋里。倒霉的是,追击的西哥特人发现屋里有人,为了减少伤亡,干脆放了一把火,茅屋坍塌时正好砸在瓦伦斯头上。堂堂罗马帝国皇帝就这样变成了一把灰烬。因为瓦伦斯当政时曾经迫害尼斯教派基督徒,幸灾乐祸的主教们乘机给他扣了一顶帽子,说他没有得到善终的原因是“由于他杀害圣徒而终于落到自己身上的天谴的报复”。

  弗里提格在大胜后马上率领西哥特人进围阿德里亚堡,但因为缺乏攻城器械,连续受挫。弗里提格此时的行动表明他缺乏政治眼光:此时君士坦丁堡极其空虚,若绕过阿德里亚堡,引兵直趋君士坦丁堡,说不定有机会当上罗马皇帝。

  屯兵坚城几个月,给西班牙人提奥多西将军创造了机会。在提奥多西的努力下,罗马军团的战斗力逐渐恢复,在战争中逐渐找回了平衡。为了提高士气,提奥多西严令在任何场所,如果罗马军队没有占据地利和兵力上的优势,绝对不允许和哥特人交锋。从此以后,罗马军团接连打了几个大胜仗,把战争包袱甩给了哥特人。

  提奥多西心里清楚,要想把哥特人重新赶到多瑙河以北显然不现实,唯一的可能是停止战争,把他们尽可能地约束在一片便于监视的土地上。

  历史善待了这位有远见的政治家。西哥特人的领袖弗里提格等人先后死掉,为他排除了谈判的最大障碍。提奥多西抓住机会,主动向西哥特老王阿纳塔里克示好,邀请他到君士坦丁堡谈判。阿纳塔里克欣然赴约。宾主经过愉快的讨论,于公元382年达成如下协议:

  (1)维德瑞克手下的东哥特人以及一起侵入罗马帝国的阿兰人、匈奴人,可以居住在潘诺尼亚和上莫西亚地区;西哥特人居住在下莫西亚。

  (2)所有这些人都是帝国的同盟者,继续按照本民族的风俗和法律统治自己的国中之国。免除哥特人土地上的所有租税。

  (3)哥特人保证为帝国提供军队,并保证边境的安全;罗马政府每年给予哥特人一定数量的金钱补贴。

  阿纳塔里克和少年阿拉里克被封为贵族,可以随时出现在皇帝面前。有感于提奥多西的恩惠,西哥特人主动出兵帮助提奥多西消灭了西罗马境内的叛乱者尤金努斯,使之重新统一了罗马帝国。

  阿纳塔里克不久去世,提奥多西也在统一了帝国五个月后,撒手西去。

  公元382年谈判的条款和以往的条约区别不大,唯一的区别是哥特人及其盟友可以合法地在帝国境内生活。虽然因为阿纳塔里克去世,阿拉里克年幼,西哥特人暂时还没有一个强有力的领导人可以挑战皇帝的权威,但“哥特人的毒素”深深地植根于帝国境内。随着提奥多西大帝的去世,阿拉里克的成长,哥特人再次显出他们叛服无常的本性,罗马帝国的掘墓人又要行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