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书屋 > 其他 > 消失的帝国:匈奴帝国全文阅读 > 第20章 最后一个匈奴:留在中原之匈奴民族的最后下落(2)

第20章 最后一个匈奴:留在中原之匈奴民族的最后下落(2)


  由于刘乂有大单于的名头,平时在京中的氐族和羌族贵族名义上都是他的部属。靳准抓住这一突破口,逮捕了10多位正在京中居住或做人质的氐、羌贵族,严刑拷打,百般苦毒。这些人屈打成招,纷纷自诬说与皇太弟一直在密谋准备造反。刘聪信以为真,下令杀光东宫僚属,刘乂的部卒15000多人也被处死,京城一片血海。刘乂本人后来被刘粲秘密刺杀。

  由于留侍平阳的质子无故被杀,氐、羌等部数十万众相继造反,后来大多投入正在酝酿分裂自立的羯族大将石勒怀抱。

  公元318年,喜酒好色的刘聪终于被掏空了身子,刘粲即位。刘粲同他父亲一样是个狼崽子,上台第一件事就是把刘聪留下的貌美如花的后宫嫔妃们收归己有,昼夜宣淫,没一点哀痛的意思。靳准的三个女儿也被临幸,贵宠无比。

  这个靳准不知道出于什么心理,明明女婿刘粲是个好靠山,他偏偏不用。靳准首先让女儿说服刘粲,让他相信有人要造反,下令把一帮兄弟杀个精光,然后又亲领精兵,冲入光极殿,把刘粲当场处死。

  杀掉刘粲后,靳准下令,“刘氏男女,无少长皆斩东市”。凡是在平阳的屠各匈奴刘姓宗亲,成族斩杀,一个不留。靳准又下令发掘刘渊、刘聪的陵墓,并把刘聪的尸体令人扶跪于地,大刀砍下这位死皇帝的脑袋。接着,靳准又命人一把火把刘氏宗庙烧个干净。

  如果说靳准造反是为了自己当皇帝,倒也合情合理,可他偏偏又把刘聪从晋朝缴获的玉玺找出来,对汉人胡嵩说:“自古无胡人为天子者,今以传国玉玺付汝,还如晋家。”看来靳准也是深受汉族文化教导,颇有些正统观念。可这个胡嵩却是个胆小鬼,迟迟不敢接受玉玺,气得靳准一剑砍了他。靳准随后派出使臣,对晋朝的司州刺史李矩说:“刘渊乃屠各小丑,因晋之乱,矫称天命,使二帝幽没。我欲还二帝梓宫,请以上闻。”公开尊奉东晋皇帝为自己的皇帝。远在江东的东晋元帝接信后,尽管摸不着头脑,不过还是赶忙派太常韩胤等人迎还怀、愍二帝灵柩,归于晋土落葬。

  眼见匈奴刘氏大半被诛,天下乱起,一直觊觎汉国、企图自立的石勒马上发精兵5万,打着兴复汉室的旗号,亲自征伐靳准。驻扎在长安的大司马、相国刘曜也率兵赴难。

  公元318年冬十月,刘曜大军行至赤水川,太保呼延晏等人从平阳城中逃出,与太傅朱纪等人共劝刘曜称帝。刘曜也不客气,马上称帝,改元光初。刘曜以朱纪为司徒,呼延晏领司空,以石勒为大司马、大将军,加九锡,晋爵赵公。

  石勒很快攻入平阳。这位羯族领袖可是一天汉文化都没学过,进了平阳城,不仅大肆抢掳,还一把火烧了汉国宫室。

  刘曜知道石勒此时羽翼已丰,不好斥责他,派人加授石勒太宰、大将军,晋爵赵王。由于平阳城宫室尽毁,周围又被石勒力量占据,刘曜只好迁都长安。公元319年夏天,刘曜在长安立宗庙、社稷,公开把国号改成“赵”,以冒顿单于配天,刘渊配上帝,完全以单于后人自居,连羊皮也不要了,彻底恢复了草原狼的身份。为了和石勒的赵国相区别,刘曜的赵国被称为“前赵”。同年冬,石勒也自称赵王,史称“后赵”。

  尽管放弃恢复汉朝的旗号,但刘曜知道汉人人心向背的重要性,于是在长安设立了太学和小学,挑选了13~25岁之间的青少年入学,并从中挑选成绩优秀者授以官职,从而安抚了汉族知识分子。同时他又装模作样地学习汉族皇帝纳谏,朝中大臣有规谏不要大兴宫室的,他马上下诏褒扬。至于是否接受,另当别论。

  刘曜登基后,石勒屡次前来挑战,双方战事不断。

  公元328年,石勒派大将石虎带领4万大军从轵关(今河南济源)西入,进攻前赵河东地区,一时之间,有50多县起来响应,后赵军势如破竹,直攻蒲坂(今山西永济县)。刘曜御驾亲征,从卫关渡过黄河,大败石虎。随后又进攻守卫洛阳金墉城的后赵大将石生,并掘河水猛灌后赵守军,同时分遣诸将进攻后赵的汲郡、河内等地,后赵荥阳太守尹矩、野王太守张进先后出降,一时间形势对刘曜非常有利。但是,刘曜没有集中兵力进攻后赵国都襄国,而是把兵锋指向了洛阳。

  石勒集中近10万大军前来援救,刘曜闻之变色,马上下令从金墉撤围,在洛西布阵,以迎石勒大军。石勒不予理睬,而是率4万步骑进入被围数月的洛阳城中。

  刘曜正犹豫间,忽然发现石虎率3万步兵自洛阳城北向西而来;石堪、石聪两人各将精骑8000自城西疾驰向北,合军进攻刘曜的前锋军,双方大战于西阳门。石勒本人亲率大军从洛阳阊阖门冲出,形成对刘曜大军的夹击之势。

  刘曜是个酒坛子,嗜酒如命,大敌当前还不忘先喝上几斗,倒霉的是,刚要出战,自己的战马突然倒地。刘曜还真是个明君,到这时候都没想过从臣子胯下讨一匹骏马换上,而是临时找了一匹拉货的小马,然后醉醺醺地冲了出去。结果可想而知,不仅大军溃败,阵亡5万多人,自己还被俘虏,送给石勒。

  毕竟曾经同殿称臣,石勒也没难为他,而且给他治伤,要求他给长安城内的皇太子刘熙写信,让他们投降。刘曜不愧是狼的后人,算条汉子,他只写了几个字给刘熙:“与诸大臣匡维社稷,勿以吾易意也!”石勒大怒,一刀结果了他。

  公元329年年初,听说石勒要进攻长安,太子刘熙和南阳王刘胤吓破了胆,居然主动放弃了铜墙铁壁的长安,逃往上邽(今甘肃天水)。大将蒋英、辛恕等人拥众数十万于长安,看到未来的主子实在不成气候,不愿再当炮灰,干脆投降了石勒。

  秋九月,在上邽喘过气的南阳王刘胤开始后悔当初撤出长安之举,于是又率兵数万反攻长安,后赵大将石生见敌人来势汹汹,坚壁清野,拥城固守。任凭刘胤等人百般辱骂,就是不出来。

  石勒派石虎率精骑2万飞奔救助。十月,双方大战于义渠,刘胤大败,奔还上邽。石虎沿途追杀,一直追至上邽。刘胤溃兵入城后未及关城门,石虎骑兵蜂拥而入,把前赵帝王将相一网打尽,俘虏了太子刘熙、南阳王刘胤及其王公卿校3000多人。石虎是十六国时期出了名的暴徒,当即下令全部屠杀,前赵至此灭亡。从刘渊即位起,汉(前赵)共立国26年。居于中原的匈奴屠各部以及山西的南匈奴后裔被石勒的兵将大批屠杀,剩下的纷纷远徙,再也没有能以国家主人身份出现在历史的记录中。

  二、残暴的野狼:赫连勃勃和他的大夏国

  和刘渊一家相比,刘勃勃是典型的野狼,为了宣示自己的雄心,他给自己起了一个很大气的姓氏:赫连。表示自己的功业要显赫无比,连接天地。这个残暴的家伙确实很会打仗,把东晋的北上王师打得落花流水,狼狈而归。

  不过,在赫连氏北面有一个更厉害的家伙在等着他们。几经反抗,大夏国终于还是亡在鲜卑人手里。这个曾经赶走北匈奴的民族现在又在匈奴人身上欠下一笔血债。好在大夏国存在了26年,和汉国(前赵)一样,总算是没有输给这个亲戚,打了个平手。

  当屠各匈奴建立汉与前赵的时候,匈奴的铁弗部则在他们的首领刘虎和刘卫辰、刘屈孑几代人的领导下,在中国北部地区各族混战的恶劣环境中生存下来,并于匈奴前赵政权灭亡80余年后再次建国称帝,并入主关中,成为另一个占据昔日敌手——汉朝老窝的匈奴政权。

  前文说过,铁弗匈奴是匈奴和鲜卑族的混血儿,不像屠各匈奴血统那么纯正。不过他们攀亲的本事一点也不比屠各匈奴逊色。按照他们自己的说法,其祖先是南匈奴的于扶罗单于。于扶罗单于有两个儿子,次子刘去卑,南匈奴的右贤王,是他们的远祖。公元216年曹操把呼厨泉单于扣留在邺城,刘去卑曾经奉命回山西监管匈奴五部。

  刘去卑生二子:长子刘猛,次子诰升爰。刘猛曾任匈奴北部帅,晋武帝时因为叛乱出塞被处死。诰升爰因此接替了刘猛的职位。

  诰升爰又名训兜,生子乌路孤,也就是晋朝时著名的首领刘虎。

  刘虎早年一度依附于汉国刘聪。刘聪把他当成宗室成员,封他做了安北将军、监鲜卑诸军事、丁零中郎将、楼烦公。西晋灭亡后,并州刺史刘琨始终坚持在北方,和外族政权进行着不懈的斗争,幻想有朝一日王师还能北定中原。为了增加手里的筹码,刘琨联合鲜卑拓跋部,一起进攻刘虎。刘虎也想在刘聪面前露一手,于是联合另外一支鲜卑人——白部鲜卑进攻刘琨(白部鲜卑发源于长白山,和发源于大兴安岭的鲜卑部有很大差异,将其看成女真人的祖先似乎更合适)。刘琨的亲密战友拓跋猗卢马上出兵援救,大败刘虎。刘琨为了酬谢猗卢,经东晋政府批准,封猗卢做了大单于、代公。不久猗卢自称代王,在山西北部、内蒙古南部一带建立代国。

  公元341年,刘虎为了复仇,进攻代国,结果不仅战败,自己还受了伤,不久病死。从此铁弗匈奴部和拓跋鲜卑部成为世仇,连年征战,直到其中一个被彻底消灭。

  刘虎生二子:长子刘务桓、次子阏陋头。刘虎死后,刘务桓统帅部众。刘务桓为了自保,主动派出使者前往代国,表示臣服;暗中却又派人召集旧部,与后赵皇帝石虎取得联系,同样表示愿意归顺。不久,刘务桓就被石虎封为平北将军、左贤王。

  公元356年,刘务桓死,弟弟阏陋头代立。代国借机送质子悉勿祈回匈奴。悉勿祈回来后,大批部众抛弃阏陋头,投到悉勿祈麾下。阏陋头逃走。

  公元359年,悉勿祈去世,弟弟刘卫辰杀死诸位侄儿,自己做了主子。刘卫辰也没有能力自保,于是同样派儿子到鲜卑,向代国拓跋什翼犍称臣,并娶了什翼犍的女儿为妻;同时又暗中与苻坚的前秦政权联系。当时刘卫辰手下有1000多落,领地东西近千里,还有很大的利用价值,所以苻坚很快任命他作了左贤王。

  铁弗匈奴当时已经掌握了一定的农耕技术,为了获得稳定的食物来源,刘卫辰请求“入塞寄田(借地耕种),春来秋去”,获得苻坚批准。后来刘卫辰自认为羽翼已经丰满,开始对前秦用兵,结果一战即败,自己也做了俘虏。苻坚倒也宽宏大量,不但没收拾他,反而加封为夏阳公。

  代国得知刘卫辰换了主子,很生气,兴兵讨伐。刘卫辰无能,接连战败。苻坚看刘卫辰实在不中用,于是亲自出马,发幽、冀、并三州兵30万分道击代。什翼犍派匈奴部帅刘库仁领兵迎战。这个刘库仁同样是个废物,在石子岭惨败而归。什翼犍大出意外,仓促之中率部逃往大青山一带。不久代国发生内乱,拓跋鲜卑的第一次建国实践失败,被迫蛰伏,等待新的时机。

  苻坚因俗而治,把匈奴和代国遗民分成两部分,以黄河为界,东部交给刘库仁,西部划给刘卫辰。刘库仁虽然是匈奴后裔,但其母、妻都是拓跋鲜卑,自己甚至做了鲜卑的主人——南部大人,所以对拓跋部非常忠心,并悉心照顾什翼犍的后裔拓跋珪。刘卫辰则不然,只知道为自己争名逐利,还一度杀了前秦五原太守。刘库仁毫不客气,狠狠地教训了一下这个乱臣贼子。但苻坚却依旧不予计较,还加封他做了西单于,并给他修了座代来城,供其居住。

  后来前秦因为错误进攻东晋,在淝水惨败而归,不久瓦解。刘库仁部则遭到另外一支鲜卑部落——慕容部的进攻,陷入内乱。这个慕容部可以说是纯种的鲜卑人,在十六国时期曾经屡次兴风作浪,建立了若干个割据政权。大概就是因为其历史比较曲折,后来成了金庸先生笔下不可或缺的角色,屡次在其武侠名作中出现。

  刘库仁部内乱后,拓跋珪逃走,并于公元386年建立北魏政权。北魏建立后,很快消灭了刘库仁部的乱臣贼子,兼并其众。这时的刘卫辰则成了矮子里的将军,西燕、后秦政权都来向他示好。结果刘卫辰再次飘飘然,自不量力地向新兴的北魏发动进攻,准备替祖先报仇。结果不必说,又是大败。不仅大败,连刘卫辰自己也被部下一怒之下砍了脑袋。拓跋珪恼恨刘卫辰当年勾引前秦兵进攻代国,下令杀掉所有刘家宗亲,5000多人当即毙命。不过百密一疏,跑了一个儿子。这就是后来的大夏国君赫连勃勃。

  赫连勃勃当时名叫刘勃勃,字屈孑。刘勃勃身材魁梧,仪表俊美,是个美男子。当时他逃到了后秦高平公没弈干处。没弈干没有嫌弃他,还把女儿嫁给了他。后秦皇帝姚兴很喜欢他,不久封他做了安北将军、五原公。这个姚兴也糊涂,封他作了官也就罢了,居然还分配给他五部鲜卑和杂胡2万多落,把他重新武装了起来。

  刘勃勃投奔后秦,是想借后秦的力量为自己报仇。但后秦为了立足,和北魏建立了联系。对“国际”政治斗争一窍不通的刘勃勃大怒,马上起兵叛乱,而且袭击并杀死了老岳父没弈干,兼并了他的部众。

  因为《史记》中说匈奴是“夏后世之苗裔”,所以在公元407年建国的时候,刘勃勃自称是大夏国王、大单于。刘姓本是他的母姓,屈孑认为不合礼法,于是给自己定了个姓:赫连,表示自己的功业将显赫无比,上连天地。从此以赫连勃勃著称。其他旁支亲属,一概改姓为“铁伐”,意思是刚猛如铁,利能伐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