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书屋 > 其他 > 消失的帝国:匈奴帝国全文阅读 > 第29章 上帝摧毁了皈依自己的狼之子孙:基督教的发展与罗马帝国的分裂(2)

第29章 上帝摧毁了皈依自己的狼之子孙:基督教的发展与罗马帝国的分裂(2)


  如果克莱门斯等人确实是基督徒,反而说明了当时基督教已经摆脱低级宗教的地位,开始向社会中上层渗透。此时的罗马社会正处在一个百年和平阶段,经济繁荣,文化兴盛,基督教徒期盼的末日审判似乎越来越渺茫。作为领导者的主教和长老们顺应形势,开始淡化千年王国、末日审判的观念,更多地强调爱心和遵从,原来的秘密传教也已经变成公开地修建教堂、欢迎参观,并接受教徒的捐献。随着财富的增加,腐败现象开始露头,很多教会职位被公开出售。像安条克大主教保罗不仅拥有豪华气派的议事厅、大量地产,还把一个年轻美貌的妇女接进主教宫,做他的伴侣。教会的腐败堕落尽管“辜负”了耶稣的重托,但很对富人的胃口,对于吸收上流人士入教很有帮助。

  在大多数时间里,重视法治精神的罗马人对诬告基督徒的行为会慎重对待,不会被法庭外暴怒的人群不懈的吼叫声干扰。

  不过,当时的基督教和传统的罗马多神崇拜之间有很深的矛盾,相当多的罗马公民视基督教为邪教,很多教会职员的腐败堕落更加深了他们的看法。而善良的基督徒信守圣洁、仁爱、和平和公义,拒绝进入竞技场观看角斗,无条件释放自己的奴隶,批评罗马人奢华逸乐的生活方式等行为,和主流社会格格不入,也引起了很多人的不满。为了缓和社会压力,罗马帝国确实制定过取缔基督教的法律,但是,只要基督徒在法庭上否认自己是上帝子民,法庭一般会给个顺水人情,释放了事。

  例如在图拉真时期,本都总督普林尼曾这样向皇帝汇报:“任何被控为基督徒的,我都要审问他们是否真是基督徒,如果他们承认,我便以刑罚警吓他们,并再次审问。假若他们仍然坚持承认自己是基督徒,我便(只好)下令将他们处决。”图拉真的批复是:“你这样处理被控诉为基督徒的案件,做得非常正确。”

  但是,在早期基督教的信徒中,很多人宁可牺牲,也不愿意违心地说自己不是基督徒。他们甚至渴望成为被人敬仰的殉教者。亚细亚行省总督安托尼努斯为此大叫:“不幸的人们!不幸的人们!如果你们真要是对生活如此厌倦了,找一根绳子或一处悬崖不是再容易不过吗?”为了不流太多的血,他只好挑出几个人定罪处决,对大多数教徒则轰走了事。可就是这为数不多的几个殉教者也被教会大肆渲染,从而使许多人“出于怜悯,由于敬佩,最后皈依了基督教”。基督教在政权的“帮助”下反而日渐发展壮大。

  康茂德时期,他的情人马西娅宣布自己是基督徒,让“基督教徒安然度过了残酷暴政的统治下的13年”;卡拉卡拉的乳母、老师也是基督徒,亚历山大母子干脆异想天开地给亚伯拉罕、基督等人塑了像,供在宫里的小教堂。尽管他们没有接受洗礼,也违反了基督教严禁偶像崇拜的禁令。后来的阿拉伯人菲利普则是基督教地道的保护人。不过,这些皇帝们大多是出于好奇,并没有真心信教。所谓的菲利普向上帝忏悔的故事,不过是教会人士一厢情愿的杜撰。就像黎明前必然要有一段黑暗一样,基督教必须遭受一次真正的严重打击才能浴火重生。这次,对他们“帮助”最大的是戴克里先皇帝。

  戴克里先本人对基督教并没有仇恨,他的妻子普里斯卡、女儿瓦勒里娅对基督教有深厚的感情。备受恩宠的大太监琉善、多罗西斯、戈尼乌斯等人则是纯粹的基督徒。这些人都公开进行着基督教活动,尽管他们还要经常陪皇帝到神庙里给罗马神灵敬献礼品。但是戴克里先的两位伙伴、另外两个皇帝——马克西米安和加勒里乌斯却对基督教有深仇大恨。他们仇恨基督教,除了信仰上的冲突外,还有两个原因。一是基督教会组织机构严密,而且占有大量财富,却不向政府纳税。对于需要大量金钱养活庞大军队的帝国统帅而言,这是无法容忍的。二是很多基督徒拒绝参军报国。百人队队长马塞鲁斯由于信仰了基督教,在一个公共节日里,竟然脱掉军装、丢下武器,高声大叫他除了伟大的耶稣基督之外,谁的命令也不服从,“他永远不再使用杀人的武器,不再为偶像崇拜的主子效命”。类似的事例还有很多。对于军队来讲,无条件服从命令、勇敢战斗是维持战斗力的一个基本条件。现在基督教居然直接动摇了士兵们的服从精神,统帅怎能忍受?

  加勒里乌斯提出:凡是拒绝接受罗马神灵的人一律烧死。戴克里先没有接受这么残酷的建议,而是下令拆毁所有基督教堂;严禁举行秘密宗教活动,否则杀无赦;烧毁所有基督教作品;拒绝信仰罗马神灵的自由民永远不能获得荣誉职务和称号,奴隶永远不能自由。

  不久,戴克里先居住的皇宫两次离奇失火,纵火者很自然地由基督徒充当。原本态度温和的戴克里先这下变得怒不可遏,严令全国各地要彻底、坚决地执行自己的禁教令。于是,一场轰轰烈烈的护教斗争开始了。

  成千上万的教堂被平毁,大批护教群众因为拒绝离开教堂被士兵们一把火烧成灰烬,大批阻碍法令执行的教众被处决。

  马克西米安皇帝处死了大批拒绝称他是神的基督徒,连他的表弟一家也没有幸免。加勒里乌斯在军队了展开“清肃”,大批信仰基督教的军官被解职或者干脆投进监狱。帝国境内一片“白色”恐怖。

  不过,这场被教会人士大肆渲染的迫害并没有持续多久,还不到两年,戴克里先就拉着老战友马克西米安,遵守自己做皇帝不超过20年的誓言,宣布引退。他们的继任者在是否继续迫害基督徒的问题上发生了严重分歧。刚刚经历一场浩劫的基督教,奇迹般地时来运转,不仅不再受压迫,还迅速成为皇帝的宠儿。

  三、才下眉头、又上心头的帝国之愁:教会分家背景下的帝国分裂

  基督教终于登上大雅之堂,但它才取得合法地位就开始吵架分家。热心扶持基督徒的君士坦丁大帝主动出头召开尼西亚会议,希望他们言归于好,结果反而把自己卷进了神学论争。经过一番“努力”,主教们终于把他们大恩人的帝国分成了两半。

  戴克里先退位后,加勒里乌斯、君士坦提乌斯分别继承了他和马克西米安的奥古斯都称号。君士坦提乌斯才当了一年皇帝就死掉了,他的儿子君士坦丁成为帝国西部的皇帝。马克西米安的儿子马克森提乌斯占据了非洲和西班牙,是另一个西方皇帝。君士坦丁可不愿意继续这种四帝共治的局面,于是他首先娶了马克西米安的女儿,稳住部分军队,随后大肆招募日耳曼人参军,依靠这支以日耳曼人为主的嫡系部队消灭了大舅子,成为唯一的西方皇帝。与此同时,东方的李锡尼也击败了自己的对手,统一了帝国东部,罗马帝国重新回到二帝共治局面。

  两个人似乎都不想让对方占便宜,心照不宣地又打了起来。战争断断续续地打了十年,君士坦丁终于取得了唯我独尊的地位。

  君士坦丁的母亲海伦娜是一位十分虔诚的基督徒,曾经于公元327年在希伯来人犹大的指点下去以色列寻找钉死过耶稣的“十字架”,而且居然让她找到了,和另外两个据说钉过盗贼的十字架埋在一起。因为海伦娜的原因,基督教士们频繁地在君士坦丁家里出出进进,给他的事业以很大的支持。不过他从来不是一个合格的基督徒,而是一个十分迷信的人,对希腊多神教和叙利亚太阳神同样地支持。出于这一原因,君士坦丁对于戴克里先时期执行的反基督教政策并不感冒,他更希望维护帝国原有的宗教宽容政策。在他即位的第五年——公元311年,隐居乡下的戴克里先刚死,他就和另外尚存的两个皇帝联合颁布法令,给予所有基督徒信仰自由的权利。这是基督徒第一次获得合法地位。公元313年,他又和李锡尼一起颁布了著名的“米兰敕令”,再次肯定基督教徒和其他异教徒一样拥有信仰自由的权利。

  君士坦丁是罗马史上第一位被封为“大帝”的君主,在他之前,无论是屋大维还是图拉真,都没有享用过“大”字。因为这个“大”字,是当时主要的知识分子集团——基督教会赐予的。不管多么杰出的君主,只要他没有为教会的传播事业作出过贡献,就没有资格享有这个称号。

  君士坦丁很早就宣布皈依基督教,但是他一直没有接受洗礼。只是到了临死前,大概是因为做过的亏心事太多,害怕受到末日审判,他才决定在病榻上虚伪地接受了洗礼,改名为奎利亚库斯。

  为了显示自己的诚心,君士坦丁下令取消十字架这一残酷的刑具,把它挪到了士兵的头盔和盾牌上。他还亲自为军队设计了新的军旗:拉波兰旗。拉波兰旗由50名骁勇的战士负责保卫,据说举着它可以刀枪不入。在基督徒们卖力的宣传下,拉波兰旗果然发挥了作用。内战中的君士坦丁士兵一看到大旗马上精神鼓舞,敌人的士兵则为之惊恐万分。以后的信基督教的皇帝们纷纷效法,每次大战必然把拉波兰旗带在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