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和国变成帝国后,这种社会风气有增无减,严重吞噬着罗马的民族精神。屋大维的继承人提比略军事才华不错,可为人残暴、多疑,还假模假式地宣布“退隐”到一个小岛上,害得大家要千里迢迢地去向他请示汇报国事。提比略一死,已经厌烦他的近卫军马上拥立卡里古拉即位,连元老院的象征性选举也免了。这是军人干政的第一次成功尝试。可惜军人们看走了眼,卡里古拉不仅是个精神病患者,还讨厌当皇帝。除了在娱乐圈里混日子,他什么也不想做。不过他对自己的姐姐兼情妇倒很重视,姐姐死后,马上把她尊为神。有一次,他居然封自己的马做了执政官!近卫军官们实在受不了,一刀砍下了他的脑袋。
天真的元老们以为机会来了,跑到朱庇特神庙开会,提出要争取自由,恢复共和制度。可近卫军们对屋大维家族还有一点感情,于是这个家族硕果仅存的男人——50岁的克劳狄被披上紫袍,推上皇帝宝座。元老们不想掉脑袋,只好投赞成票。
克劳狄是个有道明君,可他的妻子兼侄女阿格里皮娜权力欲极强(罗马人似乎没有什么乱伦的概念,经常把姐姐、侄女等直系亲属变成老婆或情妇),居然把近卫军拉到自己手里,还把自己与前夫生的儿子尼禄——同时也是克劳狄的女婿——推到继承人的位置,硬生生地挤走了克劳狄的亲生子。这还不够,阿格里皮娜觉得丈夫活得太长了,干脆毒死了他,自己掌了权。可儿子尼禄是个比老娘还狠的东西,上台一年后就剥夺了母亲的一切权力,随后又派人刺杀了她。
尼禄是有名的昏君。3岁时父亲死了,不久母亲又被流放。幼年的打击让他内心充满了对世界的仇恨。当政之后他能想到的只是纵情娱乐,补偿往日的损失。于是,除了天天埋在音乐、戏剧和女人中间,没做过什么好事。为了取乐,他天天向公民们抛洒各种赠品,包括各种小鸟、食品、粮票、衣服、珠宝、金银,甚至还有奴隶、船只和农田!
尼禄喜欢看角斗表演,但是他不让角斗士去表演,而是强迫400名元老和600名骑士去登台搏斗,让这些高高在上的贵族丢尽了脸面。罗马人对同性恋很热衷,流传下来的罗马情书都是写给面首的,没有一封写给女人。尼禄更不像话,最初是把一个小男孩阉割,当成自己的老婆,后来干脆披上新娘婚纱嫁给了自己的另一个同性恋伙伴。为了建造皇宫,尼禄居然让人纵火烧掉了大半个罗马!
不过尼禄对艺术确实很有造诣,曾经平等地和歌剧演员们同台竞争,并取得优胜。他喜欢演悲剧。一次,“一个正在门口站岗的新兵看见皇帝的打扮和用锁链锁着的样子,赶紧冲上前去救他”(《罗马十二帝王传》)。为了展示自己的歌喉,“任何人哪怕是有燃眉之急的理由也不准离开剧场。据说,因此一些妇女竟将孩子生在剧场里。许多人听腻了,不屑于鼓掌,偷偷跳过院墙,或者装死,让人把他们抬出去,像是送葬的样子,因为大门是关着的”。被军队逼得自杀时,他还念念不忘“你们杀了一位多么伟大的艺术家”。可见,皇帝也怕入错行,如果不是阿格里皮娜非要让他做皇帝,说不定他会成为历史上一位著名的戏剧大师。
不过这位昏庸无耻的皇帝确实很聪明,他发明了很多对付官场舞弊的方法,还暂停了角斗表演,等等。如果他的心理不是变态的话,应该是个很优秀的统治者。
尼禄死后,罗马陷入内战,各地军队纷纷给自己的统帅披上紫袍,直到公元70年韦伯芗登基。韦伯芗和他的儿子提图斯都是不错的皇帝,罗马在他们的统治下开始了另一个百年和平。可韦伯芗的另一个儿子图密善却难孚众望。图密善有个怪癖,“每天他都习惯深居简出,除了捕捉苍蝇,并用铁笔刺杀它们之外,什么事也不做”。图密善非常好色,自称擅长“床上格斗”,还和娼妓们一起游泳。为了取悦军队和争来荣誉,他发动了几次战争,结果却在多瑙河畔惨败,偷鸡不成反蚀把米。他的倒行逆施连老婆都看不下去了。她联合近卫军官,于公元96年发动政变,杀了他。罗马皇帝经常被自己最亲爱的妻子干掉也是历史上的一件奇事,背后原因很值得研究一下。
不过图密善同样做过很多好事。他对当时日趋奢侈、腐化的社会生活进行了大量的革新:取消无偿的食品分发、禁止举行奢华宴会、禁止演员出现在公共舞台上、严禁阉割男性、整顿司法,等等。为了提高粮食产量,他下令削减葡萄园的面积,最多只能保留一半。据说图密善曾经梦见自己后背上长出一个金瘤子,他认为这是一个好兆头,预示着自己死后国家会更加繁荣昌盛。他的这一愿望确实实现了。可惜的是,罗马的史学家们出于道德上的考虑,把功劳全记到了后来的皇帝头上,认为是“由于他的后继皇帝们的廉洁和节俭”,对图密善的功劳只字不提。
像图密善和尼禄这样的皇帝很大程度上是被别人逼到了皇位上的,他们的一些乖张举动可以理解为一种不满的发泄。所以,他们的劣迹更多的是得罪了统治阶级,在普通百姓那里,他们并没有那么可恶。这也是帝制所带来的必然后果。正是因为在他们身上善恶并存,罗马帝国的大厦才没有迅速垮塌。统治阶级的堕落是历史的大趋势,昏君只不过是他们的代表而已,用不着对他们的行为负责。
图密善死后,元老院终于扬了一回眉,吐了一口恶气,选举了前任执政官涅尔瓦做了皇帝。看来帝制观念斯时已经深入人心,连元老院也没兴趣恢复共和制度了。涅尔瓦没什么战功,在军队里威望很低,为了笼络军心,他作出一个明智决定:选择深孚众望的日耳曼总督图拉真做自己的养子和继承人。
图拉真是罗马历史上战功仅次于恺撒的皇帝,他不仅征服了屡次给罗马军团制造惨剧的达西亚,还把东方边境推到了波斯湾。罗马在他的统治下社会经济空前繁荣,国力异常强大,帝国版图达到了极限。
图拉真的继承人、他的远房亲戚哈德良和他一样出生在外省。哈德良也是个不错的皇帝,在他的治理下,罗马城与行省的差距在缩小,罗马文化在全帝国内推广,皇权进一步加强。不过犹太人对他恨之入骨,因为他曾经亲自率军镇压了犹太人大起义,屠杀了60余万人。犹太人被他永远地赶出了故乡耶路撒冷,成为第一个没有祖国的民族,在世界各地流浪了将近2000年。
图拉真父子统治期间,罗马公民的道德在财富的腐蚀下日渐堕落,同性恋成为时髦,妓女更是多得不可胜数。名目繁多的节日让罗马人享尽了美酒、美女和角斗的血腥。此时还兴起了另一个享受方式:洗澡。公共浴室遍布城乡,甚至前线士兵也不忘在驻地修一座豪华浴室。享受生活的军队是没有战斗力的,日耳曼人在不久后能够大举南下,和罗马人的腐化堕落是分不开的。
公元161年,奥雷利乌斯登上帝位。他制造了另一个政治怪胎:多个皇帝同时执政。皇帝是一国之主,处在万万人之上,是独裁的、唯一的。奥雷利乌斯偏偏不愿意独立执政,不知道他是对共和时代的两个执政官并存充满怀念,还是对自己的治国能力缺乏信心,反正他把维乌斯也推到了皇位上。元老院此时也没兴趣过问其中原因,随他们胡闹。因为开了这个先例,以后不仅多次出现了二帝共治,甚至还出现过四个皇帝同时当政。罗马帝国的最终分裂与此有直接关系。
奥雷利乌斯很勤快,还是个善于思考的哲学家。大概是想的问题太深了,他居然没有发现自己妻子的劣迹,在他眼里,妻子是一位圣洁的女性,足以母仪天下。元老院大概也不想刺激这位善良的丈夫,按照他的建议,把他死去的妻子、一个荡妇尊为女神,与天后朱诺、爱神维纳斯相提并论!
由于长期的奢侈生活,帝国的黄金白银大量外流,全进了西亚商人的腰包,帝国财政开始面临严重困难。为了抵御日耳曼人,奥雷利乌斯居然不得不卖掉了皇冠上的珠宝。为了满足军队的胃口,奥雷利乌斯只好把粮食作为军饷。在边境,粮食也不够用,只好分给士兵们每人一块土地。为了种地,士兵们纷纷结婚,并把家属接过来。带着家属打仗,战斗力可想而知。更糟糕的是,维乌斯在远征西亚时又带回了可怕的瘟疫,让帝国雪上加霜。维乌斯本人突然中风去世,和瘟疫似乎也逃不了干系。
维乌斯死后,奥雷利乌斯又把儿子康茂德立为皇帝凑数。公元180年,奥雷利乌斯去世,康茂德开始独立执政。没有老子监督,康茂德的本性彻底暴露。康茂德比花花公子还放荡,宫里养着300名美女、300名漂亮男孩供他淫乐,而且颇为自负,认为自己力大无穷,为了证明自己,竟然跑到竞技场和角斗士一决雌雄。他对政务毫无兴趣,全都推给宠臣和近卫军官,帝国在他的统治下乌烟瘴气,一片衰世的景象。他万般宠爱的情妇都被他的胡作非为气疯了,一杯毒酒要了他的命。
三、大棒底下出政权:为了取悦军人,不惜抛弃臣民的军阀
皇位被军人们公开拍卖,吓坏了想做皇帝的人们。为了防止自己的紫袍被转手卖给别人,皇帝们只好想方设法为军人们谋福利。直到有一天,聪明的戴克里先把军团编制大大缩小,才暂时压住了军人们的胡闹。
康茂德死后,近卫军官们不想再遇上一个昏庸皇帝,于是立了一个纯粹的傀儡:佩提尼那科斯。偏偏这个傀儡不识抬举,妄想整顿军纪,近卫军只好又废了他。大概是实在找不到合适的傀儡,近卫军们居然想把皇位拍卖!还真有捧场的,两个富翁真的来竞买了。最后,钱多一筹的尤利阿努斯买到了皇位。罗马臣民们感到莫大羞辱,纷纷造反。前面提到的北非人塞维鲁首先杀进罗马,处死了才过了两个月皇帝瘾的尤利阿努斯。精明的生意人尤利阿努斯破财又丢命,这下亏到家了。
塞维鲁和他的儿子只知道取悦军队,根本不懂得治国。军队的势力在他们的“鼓舞”下更加猖獗,在此后的50余年中,竟然出现了50多个各色各样的皇帝。帝国军队的本位思想彻底替代了爱国主义精神。在混乱的内战中,原本英勇善战的罗马军团变得不堪一击。罗马帝国陷入空前的混乱和分裂割据状态。直到公元282年,卡鲁斯皇帝即位后,帝国才重新得到统一。
两年后,戴克里先披上了紫袍。他的出身很低微,父亲居然是一个被恢复了自由的奴隶。一个奴隶的儿子当上了皇帝,向来骄傲自大的罗马公民们不知道会作何感想。不过他们也不用想了,因为戴克里先已经决定彻底抛弃虚伪的面纱,建立彻底的君主制度。他首先给自己取了个好名字:多米诺斯(Dominus),意思是“主子”,是所有人的主子。然后他给自己戴上了镶满宝石的令罗马人非常厌恶的皇冠,穿上了豪华装饰的皇袍,并像东方君主那样制定了烦琐复杂的礼仪。臣民要见皇帝必须匍匐在地,行跪拜大礼。
不过,共和的传统对他仍然有着很大的影响。在称帝的同年,他也像前人那样,选择了一个执政伙伴,只会打仗其他什么都不懂的马克西米安,和他一起做皇帝,执掌朝政。和工于心计、表面谦和的戴克里先相比,马克西米安粗鲁、野蛮,一正一邪,相映成趣,倒也配合默契。
大概是觉得帝国太大,治理起来实在劳神费力,戴克里先又给自己选了两个助手:加勒里乌斯、君士坦提乌斯。两个人分别做了戴克里先和马克西米安的养子,并被授予“恺撒”称号(皇储的代名词,权力仅次于奥古斯都),而且都被迫和前妻离婚,另外娶了戴克里先和马克西米安的女儿。四个人各自负责治理一块地方,罗马帝国历史上出现了罕见的四个皇帝(两个恺撒虽然没有奥古斯都的名分,但拥有同皇帝几乎一样的权力)共同执政的局面。
戴克里先还效法古人,宣布奥古斯都任满20年后,必须辞职,把权力交给自己的恺撒。他本人以身作则,于公元305年引退。但是,他的继承人们可没有这个兴趣,军人出身的皇帝们只继承了戴克里先的一项改革成果:极度强化的军队。
戴克里先为了防止再度出现地方叛乱,把军队扩充到50万人,但军团的编制则大为缩小。行省的数量也翻了一番,在若干个行省上面设一个大区,各区长官由近卫军的副司令兼任。他们上面的近卫军司令则直接听命于皇帝。地方叛乱的危险减少了,可庞大的军队对财政的压力太大了,苛捐杂税因此层出不穷。为了维护财税来源,戴克里先要求罗马人的职业要世代相传,不准改行。
戴克里先不想分割帝国,可他讨厌元老院,恨乌及屋,连帝国的首都罗马也成了他厌烦的对象。为了躲开讨厌的元老们,戴克里先很少到罗马,罗马的政治中心地位基本丧失。这对于帝国的未来有着深远的影响。丢掉了根据地,自然而然会丢掉帝国的灵魂。此后,日趋强大的基督教会成了罗马的主宰,罗马的大主教也逐渐取得了号令天下的地位。罗马后来成为教皇国的核心,至今仍然以梵蒂冈的名义占据罗马市中心地带,戴克里先应该是教会最大的功臣。
如果说罗马人对戴克里先带来的和平还心存感激的话,对他的继承人可就没有什么好感了。他们又没有什么功绩,凭什么奴役有着悠久历史传统的罗马公民?小规模的战乱再次出现在帝国境内,骄傲的罗马人忘了,在帝国的北方,虎视眈眈的日耳曼人在一刻不停地寻找着向罗马军团复仇的机会。现在,机会终于来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