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书屋 > 其他 > 消失的帝国:契丹帝国全文阅读 > 第25章 庸主佞臣交相映——疲态尽显的老大帝国(3)

第25章 庸主佞臣交相映——疲态尽显的老大帝国(3)


  《回心院词》共十首。

  第一首写萧观音督促宫人打扫宫殿:

  扫深殿,闭久金铺暗;游丝络网尘作堆,积岁青苔厚阶面。扫深殿,待君宴。

  第二首写擦拭象牙床:

  拂象床,凭梦借高塘;敲坏半边知妾卧,恰当天处少辉光。拂象床,待君王。

  第三首写更换香枕:

  换香枕,一半无云锦;为是秋来展转多,更有双双泪痕渗。换香枕,待君寝。

  第四首写铺陈锦被:

  铺翠被,羞杀鸳鸯对;犹忆当时叫合欢,而今独覆相思块。铺翠被,待君睡。

  第五首写张挂绣帐:

  装绣帐,金钩未敢上;解却四角夜光珠,不教照见愁模样。装绣帐,待君贶。

  第六首写整理床褥:

  叠锦茵,重重空自陈;只愿身当白玉体,不愿伊当薄命人。叠锦被,待君临。

  第七首写弛张瑶席:

  展瑶席,花笑三韩碧;笑妾新铺玉一床,从来妇欢不终夕。展瑶席,待君息。

  第八首写剔亮银灯:

  剔银灯,须知一样明;偏使君王生彩晕,对妾故作青荧荧。剔银灯,待君行。

  第九首写点燃香炉:

  热薰炉,能将孤闷苏;若道妾身多秽贱,自沾御香香彻肤。热薰炉,待君娱。

  第十首写弹奏鸣筝:

  张鸣筝,恰恰语娇鸯;一从弹作房中曲,常和窗前风雨声。张鸣筝,待君听。

  萧观音的《回心院词》,布置出一个豪奢华丽而又舒适温馨的场所,以等待夫君的到来,其良苦的用心,反映出她望幸的心情十分迫切。更为可贵的是,《回心院词》由萧观音独创句式,自填其词。词的音韵十分谐婉,曲子复杂而高妙,是流传千古的绝品。今人读后为之感叹,大漠之中,竟有如此才情女子!可是万万没有想到的是,这首在契丹诗词史上的精品之作,却给萧观音带来了杀身之祸。

  新作的《回心院词》,尽管没有唤回丈夫的宠幸,却是萧观音的得意之作。于是,她叫宫廷乐师赵惟一给《回心院词》谱上音乐。赵惟一殚精虑智,把《回心院词》发挥得淋漓尽致。一支玉笛,一曲琵琶,萧观音与赵惟一丝竹相合,每每使听者怦然心动。于是后宫开始盛传他们两人情投意合,一些别有用心的人纷纷恶意中伤,有意陷害萧观音。

  这对于耶律乙辛来说,简直是天赐的良机。当时宫中有一宫女单登,原为耶律重元帐下的奴婢,皇后曾劝道宗不可将她置于身边,因而引起了单登的忌恨。她的妹妹清子是教坊伶人朱顶鹤之妻,同时与乙辛关系暧昧。乙辛利用这层关系,编造了一个离奇的故事,诬陷皇后。他指使人仿《回心院词》,作了一首淫词《十香词》。

  第一香:发香。

  青丝七尺长,挽出内家装;

  不知眠枕上,倍觉绿云香。

  第二香:乳香。

  红绡一幅强,轻阑白玉光;

  试开胸探取,尤比颤酥香。

  第三香:腮香。

  芙蓉失新艳,莲花落故妆;

  两般总堪比,可似粉腮香。

  第四香:颈香。

  蝤蛴那足并,长须学凤凰;

  昨宵欢臂上,应惹领边香。

  第五香:吐气香。

  和羹好滋味,送语出宫商;

  定知郎口内,含有暖甘香。

  第六香:口脂香。

  非关兼酒气,不是口脂芳;

  却疑花解语,风送过来香。

  第七香:玉手香。

  既摘上林蕊,还亲御苑桑;

  归来便携手,纤纤春笋香。

  第八香:金莲香。

  凤靴抛合缝,罗袜卸轻霜;

  谁将暖白玉,雕出软钩香。

  第九香:裙内香。

  解带色已颤,触手心愈忙;

  那识罗裙内,消魂别有香。

  第十香:满身香。

  咳唾千花酿,肌肤百和装;

  无非啖沉水,生得满身香。

  《十香词》作好之后,耶律乙辛暗中嘱咐与他相好的清子,由清子转交给自己的姐姐单登,要单登相机行事,把《十香词》献给皇后,就说是宋国皇后所作,皇后若能把它抄下来并为之谱曲,便可称为二绝,也好为后世留一段佳话。

  《十香词》遣词用语都十分暧昧,多少有些难登大雅之堂,但这正合孤寂中萧皇后的心态。萧观音读后,深爱《十香词》,觉得它雅丽有致,除了亲手用彩绢抄写一遍外,还在末端又写了一首题为《怀古》的诗:“宫中只数赵家妆,败雨残云误汉王;惟有知情一片月,曾窥飞燕入昭阳。”

  到此,萧观音完全堕入了耶律乙辛所设的陷阱之中,耶律乙辛将萧观音亲手誊写的《十香词》送到了皇帝面前。有了这个“物证”,再加上过去的一些谣传,而耶律乙辛的走狗、宰相张孝杰乘机就《怀古》诗进行曲解,说道:“诗中‘宫中只数赵家妆’,‘惟有知情一片月’,正包含了‘赵惟一’三字,此正是皇后思念赵惟一的表现。”听罢此言,道宗立刻觉得绿帽盖顶,不由得勃然大怒,认定萧观音与伶官赵惟一私通,敕令萧观音自尽,赵惟一凌迟处死。

  萧观音自尽前,请求见道宗一面,但没有得到满足。于是,她望着道宗皇帝的住处而拜,写下血泪交迸、忧愤满纸的《绝命词》:

  ……岂祸生兮无朕,蒙秽恶兮宫闱。将剖心兮自陈,冀回照兮白日。宁庶女兮多惭,遏飞霜兮下击。顾子女兮哀顿,对左右兮摧伤。其西曜兮将坠,忽吾去兮椒房。呼天地兮惨悴,恨今古兮安极。知吾生兮必死,又焉爱兮旦夕!

  写罢,用白练自尽。然而,道宗还觉得不够,命裸观音尸体用苇席裹还其家,以为羞辱。这一年,萧观音才36岁。

  清代的朱彝尊和纳兰性德都对她的悲剧寄予了莫大的同情。朱彝尊在咏萧观音的《洗妆》中说:“细草含茸,圆荷倚盖,犹与舞衫相似。回心院子,问殿脚香泥,可留萧字?怀古情深,焚椒寻梦纸。”

  多情才子纳兰性德在《洗妆台怀旧》中也写道:

  六宫佳丽谁曾见,层台尚临芳渚。露脚斜飞,虹腰欲断,荷叶未收残雨。添妆何处,试问取雕笼,雪衣分付。一镜空,鸳鸯拂破白频去。相传内家结束,有帊装孤稳,靴缝女古。冷艳全消,苍苔玉匣,翻出十眉遗谱。人间朝暮。看胭粉亭西,几堆尘土。只有花铃,绾风深夜雨过天晴。

  乙辛的所作所为激起了朝中正直人士的普遍不满。诬陷皇后时,就遭到枢密使萧惟信的公开指责;护卫萧忽古则欲只身暗杀乙辛为国除害;林牙萧岩寿也向道宗揭露乙辛奸状。但是,乙辛及其党羽却扬言遭到了谗毁,争取道宗信任。

  为孤立太子,他们又将太子师友、客省使耶律引吉出为群牧林牙,使太子更加孤危。由于群臣不断揭露乙辛,大康二年(1076)六月,道宗将乙辛贬出京城,为中京留守。但乙辛的亲信不断在道宗面前为他辩解,结果,道宗反而将萧岩寿贬出京城,做了顺义军节度使,同年十月再令乙辛还朝,复为枢密使。二次掌权的乙辛加紧了陷害太子的行动。首先将打击的矛头指向那些揭露他阴谋的人,萧岩寿被流放乌隗路,终身拘役;萧岩寿之友、给事北院圣旨事萧铎卢斡谪戍西北;契丹行宫都部署耶律撒剌出为始平军节度使;知北院枢密使事萧速撒出为上京留守;只有耶律庶箴向乙辛认错才得以自安。

  相反,凡党附乙辛者,都得到了提升,张孝杰得赐国姓;耶律燕哥自北面林牙拜左夷离毕;萧十三由护卫迁殿前副点检;萧余里自宁远军节度使升任北府宰相兼知契丹行宫都部署事;耶律合鲁擢升南面林牙;萧得里特自宫分人累迁北面林牙、同知北院宣徽使事。

  当乙辛认为自己的势力足以抗衡太子时,他便开始对太子下毒手了。乙辛当然知道,最能击中皇帝心灵深处弱点并能置人于死地的罪行莫过于“谋废立”。在最高权力面前,父子、兄弟的亲情会变得异常的苍白无力。因而,他在成功地以“私通”罪谋害皇后之后,又以“谋废立”向她的儿子开刀了。

  大康三年(1077)五月,乙辛、萧十三、萧得里特等共同商议,令护卫太保耶律查剌首告耶律撒剌、萧速撒、萧忽古等谋废道宗,立太子浚为帝。道宗遣人查问,自然没有证据。但皇帝仍然重赏首告者,而出被告撒剌为始平军节度使,速撒为上京留守,护卫撒拨、萧忽古等流放边地。这样的处理,无异于对乙辛夺权活动的鼓励,于是,他采取了更大胆的行动。

  这一次,耶律乙辛不惜以自己的党羽作为告密的筹码,他派牌印郎君、驸马都尉萧讹都斡和祗候郎君耶律塔不也等“自首”,证实查剌所告为实,并开列了“谋逆”者的名单。乙辛的同党萧十三、耶律燕哥受诏审理处置。于是撒剌等被杀,太子被囚于上京。不久,耶律乙辛派人将太子害死在上京,却向道宗报告说太子死于急病。道宗当时还顾念一丝父子之情,欲召太子妃了解事实真相。耶律乙辛等人一不做二不休,又杀太子妃灭口,终使一桩莫须有的谋逆案作实,乙辛等也就成为破案的功臣。

  于是,乙辛同党次第擢升,那些不肯投靠他们或对其所作所为有看法、有异议的人相继被贬斥。除了前面说到的人外,夷离毕郎君耶律石柳,对乙辛“斥忠贤,进奸党”不满,被流放镇州;谪戍西北的萧锋卢斡再被治罪,“特恩减死,仍锢终身”;右夷离毕郎君耶律陈家奴,被疑为太子同党,免官。朝中正义之士被斥逐殆尽。

  大康五年(1079)三月,乙辛升任南院大王事,加于越。这一次,他又把坏心眼放到了设计谋害皇孙耶律延禧上。幸得北院宣徽使萧兀纳等的保护,耶律延禧才免遭毒手。道宗也因为此事开始对乙辛产生怀疑,大康七年(1081)年底,有点想明白的道宗皇帝将耶律乙辛拘捕。但是让一个皇帝承认自己杀妻害子,几乎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所以道宗不能以陷害皇后、太子为理由惩办耶律乙辛。后来,道宗终于找到一个理由,即耶律乙辛妄图逃亡到宋朝,然后顺势下令把他杀了。

  乙辛自咸雍元年(1065)年底排挤耶律仁先外任,至大康六年(1080)正月出知兴中府,专擅朝政达14年之久,兴起两次令朝野震惊的特大冤狱,不但残害了皇后、太子,而且杀害大批正直的契丹贵族、官僚,使统治集团元气大伤。致使天祚皇帝即位时,帝国已面临治国乏才的局面,加之天祚缺乏振兴的抱负和才干,契丹帝国的统治不可避免地走向了衰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