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书屋 > 其他 > 消失的帝国:契丹帝国全文阅读 > 第22章 萧家有女初长成——鼎盛帝国背后的女掌门(4)

第22章 萧家有女初长成——鼎盛帝国背后的女掌门(4)


  萧家有本难念的经:让人寒心的娘家人

  表面看起来,萧太后的日子过得很舒心。丈夫在世时,身体虽然不是很好,但是两人十分恩爱,甚至可以说到了专宠的地步。丈夫去世后,儿子耶律隆绪即位,小小年纪却已经十分懂事。朝中有一批贤能之士辅佐,对其他政权的战争也取得了开国以来最大、意义最为深远的胜利。不过,正所谓家家都有本难念的经,皇族的那本经,难念的程度更非同寻常。

  早在萧绰刚入宫时,景宗为了笼络当时手握兵权、同样是皇族血脉的太宗次子齐王罨撒葛,将萧绰的大姐萧胡辇嫁给了他。然而出嫁后的萧胡辇嫁鸡随鸡,转而为丈夫愤愤不平起来。下嫁不久,齐王便在景宗保宁四年的闰二月死去,被追封为皇太叔。寡居的萧胡辇因此成了皇太妃。她虽然怨恨这桩短命的婚姻,但也无可奈何。和妹妹一样,萧胡辇能征善战、敢爱敢恨。辽圣宗统和十二年(994)八月,她以“皇太妃”的身份率三万兵马屯驻西北,平定西北边境,并于十五年三月取得大捷。

  就在这个地方,萧胡辇在巡视马场时对一名相貌俊美的奴隶挞览阿钵一见钟情,立即召之侍寝。萧绰得知消息后大怒,她并不反对萧胡辇再嫁,只是堂堂皇太叔正妃与奴隶燕好,太失身份,于是下令将挞览阿钵施以刑罚,赶往远方。挞览阿钵离开之后,萧胡辇空闺寂寞,郁郁寡欢,一年后终于忍不住向萧绰提出请求,一定要嫁给挞览阿钵。萧绰这时气头已过,想想自己确实对姐姐不够体谅,便答应了她的要求。为使两人匹配,她将挞览阿钵封为将军,并令他带兵西征鞑靼为国立功,以平国人之口。然而姐妹之间的感情,至此却已完全破裂,萧胡辇对萧绰多年来妒恨交加,挞览阿钵更对那一场痛打牢记在心。经过一段时间的经营,萧胡辇决定为前夫报仇、为后夫出气。她计划带着自己的党羽,从原本由自己把守的西北边境出逃,与骨历札国联合举兵谋反。然而消息很快就走漏出去。萧绰闻讯,立即先发制人,于统和二十四年五月将萧胡辇夫妇一举擒拿,先后囚禁在幽州和怀州两地,并于次年六月将二人赐死,其余主要党羽全部活埋。

  除了萧胡辇,萧绰的二姐、赵王喜隐之妃也对萧绰妒恨入骨。当然,世上有权力欲望的男人都愿做皇帝,而有权力欲望的女人都愿做皇后、太后,赵王妃也不例外。在嫁给喜隐之后,她全力支持丈夫的谋反大业。谁知老天不佑,喜隐虽有锲而不舍的毅力,却屡叛屡败,终于使自己饶无可饶,于景宗乾亨四年七月被赐死。世人皆知,景宗朝的内外政务,都决于皇后萧绰一人之手,赵王妃因此对自己的妹妹刻骨痛恨。后来她试图以宴饮为名毒死萧绰,却被婢女告发。萧绰不得不对二姐“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用毒酒鸠杀。

  除了两个姐姐与自己不齐心之外,萧绰的一位女婿也让她伤心透顶。

  萧绰共有四子三女,儿子是:辽圣宗耶律隆绪、梁王耶律隆庆、楚王耶律隆祐、早夭的耶律郑哥;女儿是:齐国公主耶律燕哥、卫国公主耶律长寿奴、越国公主耶律延寿奴。萧绰对儿女们倾注了母亲的全部爱惜,既对他们百般疼爱,也对他们严格要求。在她的全力培养下,除了出色的圣宗,隆庆也是一个战功赫赫的将才,隆祐虽然体弱多病,但相貌俊美、喜好文学道教,也算是出色的人才。萧绰将大女儿嫁给了自己的弟弟萧继先,二女儿嫁给了国舅少父房之后萧排押,这两个女婿都战功卓著、为人谦虚宽仁,很让萧绰喜爱。然而三女婿萧恒德(二女婿之弟)却狠狠地伤害了萧绰的爱女之心。

  萧恒德本来也是一位能征善战的将军,为辽国立下了不少功劳,他作战之时身先士卒,非常英勇,还因此负过重伤。然而战场上骁勇善战,并不意味着他不会做害人害己的蠢事。在公元996年,越国公主延寿奴因为生育而患病,心疼女儿的萧绰便将自己宫中的女官贤释派去侍候。谁知萧恒德竟然见色起意,不等妻子病好便迫不及待地与贤释勾搭成奸,甚至当着公主的面眉目传情。越国公主被气得病势越发严重,终于不治身亡。

  作为一个母亲,萧太后在得知女儿身亡的底细之后,顿时怒不可遏,一面将女儿出生未满月的儿子养在自己身边,一面立即将驸马萧恒德赐死,为公主殉葬。在家事国事的纷扰中,其他的儿女还是让萧绰很省心的。他们对母亲都发自内心地敬爱,一切都以萧绰的心愿归属为自己的意志转移。

  在统和二十七年(1009)的十一月,享受着儿女孝顺的承天皇太后萧绰为儿子举行了契丹传统的“柴册礼”,将皇权交还给了耶律隆绪。决定从此结束她在景宗、圣宗年间40年有余的“摄政女皇”生涯,去南京(今北京)安享晚年。不幸的是,就在南行的途中,萧绰染上了疾病,十二月初,她逝于行宫,终年57岁。

  萧绰的死令圣宗悲哀异常,寝食俱废,一直哭到呕血。圣宗为母亲上谥号为“圣神宣献皇后”,隆重安葬于乾陵。

  有人称萧太后是一个可以媲美武则天的女子。比较起来,不得不承认,萧太后的功勋并不下于武则天,但是却拥有比武则天更多的幸福。

  北国“小尧舜”:圣宗亲政后的全盛帝国

  “澶渊之盟”后,当年那个跟在母亲后面的小男孩慢慢长大,到了可以亲政的时候,从母亲手中接过的,是一个和平、稳定、国力上升中的契丹帝国。多年在母亲身边耳濡目染,圣宗极为重视汉文化,还精射法,晓音律,好绘画,崇信佛教和道教。他契丹文、汉文兼通,推崇诗人白居易,以契丹文翻译《白居易讽谏集》,所作曲达百余首。他十分推崇《贞观政要》,并认为唐太宗是“五百年来中国之英主”。

  统和二十七年(1009),承天太后死,圣宗开始亲政。在位期间,修订法律,减少契丹族人特权;释放奴隶,设置三十四部,户籍属有司;召汉族工匠,依汉制修建中京城。

  自辽统和二十二年与宋缔结“澶渊之盟”后,主要向西部民族用兵。

  开泰元年(1012),沿边诸部皆叛,阻卜(鞑靼)国兵进围镇州。开泰二年(1013),乌古、敌烈部叛。开泰六年(1017),契丹军远征喀什噶尔,声威远播于中亚。开泰七年(1018)大败于荼、陀二河之间。太平六年(1026),契丹军征甘州回鹘,失利,阻卜诸部复叛,寻被平复。西部数年的用兵,使契丹帝国在中亚的影响逐渐增强。百年后,耶律大石远走中亚,之所以能够立住脚跟,与此时开始的声名远扬是分不开的。

  圣宗时期,帝国内部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首先是刑法和科举等方面出现了重大的变革。圣宗下令修改了民族间的“同罪异论”法、“贵贱异法”法、奴主关系法并废除兄弟连坐法。兄弟连坐法的废除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公开明文废除连坐。奴主关系法的废除涉及家奴犯罪要送官府论处,主人不得擅杀。圣宗诏契丹族人犯十恶者依汉律论处。早先契丹族人与汉人相殴致死,判罪轻重不同;在圣宗和承天皇太后的主持下,改为同等科罚,一依汉律论处。

  贡举取士制度在辽统和六年(988)开始实行,初行时每一年或二年举行一次,取录进士一至二名,统和后期至十多人,开泰元年(1012)以后则增至四五十人。

  圣宗注重大力选拔人才,知人善任,使统治集团内部相对稳定。他尤其注意重用有才干的汉族官员,并吸收更多的汉族知识分子进入政权。在他们的帮助下,进行了许多封建化改革,如提高奴隶的地位,使他们和平民相似,禁止残杀奴婢。统和十三年(995),辽圣宗诏诸道民户,辽应历以来胁从为部曲者,仍籍州县。开泰元年(1012),诏诸道水灾饥民,质男女者,自来年农历一月起,日计佣钱十文,价满则尽遣还其家。

  统和六年,一位公主杀死了一个无辜的奴婢,公主被依法降为县主,驸马也受到处分。这些都是奴隶制因素削弱的证明。在辽圣宗所新增置的三十四部中,撒里葛、窈瓜、讹仆括、稍瓦、曷术等部,都是取诸宫及横帐大族所有的官私奴隶改置的。他们改隶各部之后,设节度使管理,籍属有司,其身份已不再是奴隶。封建化因素的增强与汉化的加深说明封建制的统治在逐渐确立。

  圣宗又改革赋税制度,让农业奴隶一方面按田亩向主人交租;另一方面向政府纳税,税钱可以折成粟稻交纳,称为“二税法”,使农业奴隶成为封建生产关系中的农奴,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在圣宗统治时期,帝国的国力达到全盛。

  圣宗亲政后,在对内对外方面都做了不少重要的事情。他在位的40年时间里,契丹帝国进入鼎盛时期,因此被称为“小尧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