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书屋 > 其他 > 消失的帝国:契丹帝国全文阅读 > 第27章 没有赢家的“海上之盟”——轰然崩塌的帝国大厦(2)

第27章 没有赢家的“海上之盟”——轰然崩塌的帝国大厦(2)


  在宁江州的契丹人和各族人,不但无意抵抗,反而对来攻的女真人表示欢迎,曾有人在市上狂声歌道:“辽国且亡!(辽国马上就要完蛋了!)”契丹官府派人追捕,此人连喊“且亡”,逃进山中不见踪影。

  在完颜阿骨打进军宁江州的途中,高仙寿所统的渤海军不幸与之遭遇,被阿骨打以佯退疲敌之计突然反击,契丹骁将耶律谢十被射杀。当时阿骨打下达的作战命令是:“尽敌而止!(斩尽杀绝!)”“众从之,勇气自倍。敌大奔,相蹂践死者十七八。”

  及至宁江州,女真人填堑攻城,十月攻下宁江州城,辽防御使大药师奴被俘获。阿骨打在军事进攻同时,还利用契丹、渤海人民反对统治者的情绪,把被俘的大药师奴,暗中放回招谕辽人;并召渤海梁福、斡答剌回去招谕其家乡的渤海人;还派遣完颜娄室去诏谕系辽籍女真人。完颜阿骨打战抚结合的策略相当奏效,有力地壮大了自己的力量。宁江州之战,是女真人起兵反辽的标志,首战获捷,使女真人抗辽的信心大增。因此宁江州成为女真族传颂的胜利战地,金世宗时曾在这里建“大金得胜陀颂碑”。

  当完颜阿骨打攻下宁江州时,腐败无能的天祚帝,正想从庆州秋山到显州冬山去狩猎。当辽军败北的消息传来后,他不得不中止去冬山狩猎的打算,派兵10万至鸭子河北对付阿骨打。当时女真的甲士才3000余人,且只有三分之一渡过鸭子河,力量相差极为悬殊。两军会于出河店(今黑龙江省肇源县西)。阿骨打利用风大尘埃蔽天的有利时机,挥军出击,契丹军队已经有百余年没打过仗了,疏于战阵,这时只会望风奔溃,最终惨败而归,史称鸭子河之战。这一战役,契丹被人数才刚满万人的女真军队“俘获甚众”。契丹帝国先前曾流行过一个传说:“女直(女真)兵若满万则不可敌。”历史的发展,真的验证了这个传说,女真人势如破竹,以摧枯拉朽之势推倒了契丹帝国。

  在进攻契丹的胜利中,完颜阿骨打称皇帝,建国号“金”,年号“收国”,设都上京,称会宁府(今哈尔滨东南郊阿城)。契丹为“镔铁”的意思,完颜阿骨打取国号为“金”是以金克铁之意,可见其灭契丹之决心。

  鸭子河一役的失败,使天祚帝恼羞成怒,他组织70万兵力,亲自带领到了黄龙府。金太祖命令将士筑好营垒,挖掘壕沟,准备抵抗。正在这个时候,耶律章奴在国中造反,拥立耶律淳为皇帝,契丹发生内乱。后院起火的天祚帝无心再战,下令撤兵。阿骨打趁机追击,几十万辽军一下垮了下来。辽天祚帝一天一夜逃了几百里,才算保住了一条命。

  大获全胜的完颜阿骨打没有被眼前的胜利冲昏头脑,他非常清楚,要真正推翻契丹帝国,必须速战速决,自己的军事实力和大金的国力,都无法与契丹帝国相抗衡,无法应付长期抗战。所以一鼓作气,在三年间,占领了辽上京、中京、西京等地,并于天辅七年(1123)攻破南京。

  躲在夹山的天祚皇帝终于厌倦了被金兵追着打的游戏,于公元1124年冬,在耶律大石等大臣的反对声中,率残军出夹山,南下武州(今山西省神池县)试图收复山西州县,又被金军击败,许多部下投降了金军。公元1125年正月,他经天德军(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东)过沙漠,向西逃窜,路上水粮断绝,只能吞冰咽雪以解饥止渴。这年的二月,好容易逃到应州新城(今山西省怀仁县西)东60里处的天祚皇帝,被金将完颜娄室追上俘获。金太祖降封他为海滨王,不久改封为豫王,自此,契丹帝国灭亡。

  孤注一掷的自救:短命的北辽政权

  北辽,于辽天辅六年(1122)三月立国。天祚帝被金兵所迫,流亡夹山,耶律淳在燕京被耶律大石等人拥立为君主,是为北辽的开始。同年六月,耶律淳病死,其后其妻萧德妃普贤女摄政。第二年,金朝攻占燕京,萧德妃和耶律大石投奔天祚帝,萧德妃因为谋反而被杀,耶律大石却被赦免。

  宣宗,名耶律淳(1063~1122),小字涅里。辽兴宗耶律宗真曾孙、宋魏王耶律和鲁斡子,封为郡王,后又晋封为郑王,又加越王。公元1106年为南府宰相,徙魏王。耶律和鲁斡死后,他继承父亲的职务,镇守南京。公元1115年,天祚帝东征兵败,大臣耶律章奴等图谋废黜天祚帝,立耶律淳为帝,并派耶律淳的妻弟萧敌里去南京通知他。耶律淳坚决拒绝,并斩杀萧敌里,亲自将阴谋报告天祚帝,因忠诚被晋封为秦晋国王。

  公元1122年,金军攻辽,天祚帝逃入夹山,消息不通。宰相李处温、宗室大臣耶律大石、奚王回离保等将皇袍披在耶律淳身上,推拥他为帝,号为天锡皇帝,建年号为“建福”,同时下诏降封天祚帝为湘阴王。耶律淳统治着燕、云、平州及辽西、上京、中京等路,成为辽的实际统治者,史称北辽。

  耶律淳称帝后,以回离保为北院枢密使,耶律大石统帅兵马。对外,他遣使赴北宋表示愿意免除岁币,缔结和约。北宋此时与金朝已经签订了“海上之盟”,坚决不同意和解并出兵攻讨。耶律淳转而遣使赴金,请求作为金国的附庸,以求得到金人的庇护。金国尚未答复,他就于天辅七年病死于燕。临死前吩咐迎立天祚帝次子、秦王耶律定继位,由李处温等大臣辅佐,萧德妃为太后,主持军国大事。耶律淳死后谥号为宣宗,在位3个月,终年60岁,葬于永安陵(今北京市香山附近)。

  宣宗病死后,由萧德妃主持国政,遥立天祚帝子耶律定为帝,改年号为“德兴”。萧德妃当政后,宋兵一度攻入燕京,后经军士奋勇抵抗,才将宋军逐出。不久,北辽大臣李处温秘密联络北宋大臣童贯,策划挟持萧德妃献地降宋。事情败露,萧德妃捕杀了李处温。公元1123年年初,金兵攻打北辽,萧德妃向金上表请求立秦王耶律定为帝,金兵不允,旋即攻陷燕京。

  燕京失陷后,仓皇逃走的萧德妃,正在不知该往何处时,耶律大石给她出了个主意,建议投奔天祚帝。当时他的想法是,已立耶律定为帝,天祚帝总不至于降罪。萧德妃听了他的建议出古北口,经天德军,投奔了天祚帝。可是,小心眼的天祚帝连自己的儿子都杀,怎么可能如此宽宏大量。果然,天祚帝因怨恨耶律淳自行称帝而废自己为湘阴王,当即命令左右将掌握两年北辽政权的萧德妃捆绑起来并杀死,还追废耶律淳为庶人。

  让人失望的趁火打劫:没有赢家的“海上之盟”

  契丹和大金两个帝国正打得轰轰烈烈,南方的北宋把这一切看在眼里,觉得这是个“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的好时机。这一年,太监童贯等使节前往辽中京,祝贺辽帝耶律延禧的生日,当他返回途经卢沟桥的时候,在驿馆接见了一个叫马植的来访者。这个人曾经在契丹做过一个小官,可是并不得志,他向童贯提出跟女真缔结军事同盟,东西夹攻,收回燕云十六州的建议。童贯把马植秘密带回晋见了宋徽宗赵佶,赵佶觉得他的建议很好,马上策划实施。北宋政府以购买马匹的名义,陆续派遣使节(包括马植在内),从山东半岛,渡海入金国,与完颜阿骨打联系。

  当马植找到完颜阿骨打时,大金的军队已经兵临辽上京城下了。上京被围时,天祚帝正在外围猎,完全没有回来救都城的意思。城中契丹军队登城拒守不降。完颜阿骨打告诉马植:“观战后再谈条件。”他随即下令攻城,从早晨开始,不到中午,这个闻名天下的契丹帝国的首都巨城即被攻陷。女真人的强悍震撼了观战的马植,不禁暗暗揣测,拥有如此巨大战斗力的金兵,完全可以不必依靠北宋的军事帮助推翻契丹帝国,这次与大金谈判能顺利完成么?

  出乎意料,攻城成功的完颜阿骨打依旧愿意与北宋结盟。合约包括三项内容:

  一、金负责攻取契丹的中京后南下,穿过松漠,直指长城古北口(北京密云东北)。宋负责攻取契丹的南京,然后北上,也直指长城古北口。两国即以古北口关隘为界,互不超越;

  二、完颜阿骨打同意宋收回燕云十六州;

  三、宋把进贡给辽的货物和银币,改为进贡给金。

  这个盟约,就是宋金之间著名的“海上之盟”。这个盟约,从内容上看,北宋实在是捡了一个大便宜。女真当时已经攻下了契丹帝国统治的大部分区域,北宋只要攻下南京府,就可以重新拥有对燕云十六州的统治权。在盟约签订后,北宋任命童贯任统帅,集结部队准备北伐,“刚好”南方睦州爆发民变。赵佶只得命童贯先去征讨,一直到方腊被杀,农民起义被镇压。此时距盟约签订时已经两年多了,童贯这才带着军队,慢悠悠地北上,陈兵在宋辽边境。此时的金国军队已经攻陷了契丹帝国的中京,天祚帝逃进了夹山。

  此刻统治南京的,是耶律淳建立的“北辽”政权。他派人晋见童贯,劝其不要“捐弃百年友谊。交结豺狼,只会种下将来无穷祸根。”这时的北宋,刚刚在自己的国内打了个胜仗,而在金军打击下的契丹帝国已经是穷途陌路了。在力量如此悬殊的情况下,童贯当然不会把这种请和看在眼里。就在这时,耶律淳去世,其妻萧皇后执政。驻扎在涿州、易州契丹帝国的“怨军”(由家乡沦于金的流亡青年组成,意谓专向金帝国报怨复仇)统领郭药师,跟萧皇后依旧意见不合,率众向宋帝国投降,献上两州土地。得知这个消息的宋徽宗龙颜大悦,马上敦促童贯向契丹军队进攻。已经被金兵打得焦头烂额的萧皇后,不想北宋从后面起兵,于是派遣使节韩昉晋见童贯,奉上降表,愿降为臣属,永为屏藩。童贯完全不顾韩昉“辽宋两国,和好百年。盟约誓书,字字俱在。你能欺国,不能欺天”的恳切之言,依旧按照宋徽宗的命令对南京发动突袭,但无论是领兵的童贯,还是在开封盼捷报的徽宗皇帝都没有想到,两万契丹军队面对攻击竟然奋勇反击。北宋军队被杀得溃退奔逃,一直逃到卢沟桥。将近二十万的宋军,被契丹帝国的铁骑冲散,尸横遍野,死伤殆尽。

  如果,只是如果,当年没有与大金缔结“海上之盟”,以北宋对契丹帝国的畏惧,不会贸然地挥军北上;如果童贯只是陈兵契丹南部,没有发动军事攻击。如果,如果这些如果成立的话,金国不会发现北宋军事实力上的衰弱,在契丹帝国被灭后,金国也不会立刻挥兵南下。

  完颜阿骨打没想到宋军会衰弱到这种地步,于是改变作战计划,在穿过平地松林后,放弃古北口,径直从居庸关南下,进攻燕京。那些把宋军打得落花流水的契丹兵团,跟金军一经交战即被击溃。萧皇后逃走,左企弓、虞仲文等汉臣开城门降金。完颜阿骨打进入燕京城。随后,宋派遣马植到燕京,仍向金索取燕云十六州。蔡京、王甫等更异想天开,命马植除了索取燕云十六州外,还要额外索取平州(河北卢龙)、滦州(河北滦县)、营州(河北昌黎)。这三州是唐朝末年卢龙节度使刘仁恭送给契丹部落的。完颜阿骨打告诉来者“临潢密约”作废,因为宋军并没有履行条约在古北口会师,更别提三州之事。但同意把山前(太行山以东)的七州交给宋帝国。附带条件是,燕京(北京)是金军攻陷的,所以燕京的赋税应缴纳给金帝国。马植向赵佶飞奏,赵佶全部接受。两国遂于1123年签订友好和约。

  金军撤退时,把燕京居民全部掳走,宣称这是宋的意思:只要土地,不要人民。宋得到的只是一座空城,还要千里运粮接济进驻的军队和救济漏网未走的贫苦居民。但无论如何,宋徽宗总算站在胜利的一边,收复了丧失188年之久的领土,童贯也被封王,全国狂欢庆祝。但是,阿骨打此次与宋合作,发现原来富庶的北宋作战能力如此低下。于是才有了后来金国挥师南下,直捣北宋王庭,擒徽、钦二帝的“靖康之变”。北宋发起的“海上之盟”,非但没有给自己带来好处,反而引来了灭顶之灾。

  回顾那段风云际会的历史,我们不禁要想,这个“海上之盟”到底给当时征战的三方带来了什么?

  表面看来,这个盟约是契丹帝国的两个敌人联盟的和约,那么这个盟约的签订应该是对契丹最为不利的,可事实却似乎并非如此。条约中对契丹影响最大的内容,就是约定北宋从南面攻击契丹,可实际上,被金兵打得难以招架的契丹军团还是轻松地解决了北宋的军队,最终攻下南京的,还是金兵。我们几乎可以认定,无论宋金有没有签订过这个海上盟约,契丹都会被金兵推翻,只是时间早晚而已。

  北宋,自是无须赘言,依据盟约,它出兵攻击契丹了,但是最后的结果竟然是暴露了自己兵残将弱的实际情况,最后在金灭了契丹之后,很快就南下把北宋王庭洗劫一空。

  看起来,似乎金才是这个盟约最大的受益人。北宋在南线牵制了北辽政权的军事力量,使之能够很快地攻下中京,进而南下攻入南京,而且还看清了貌似强大的北宋的真实实力,才敢于南下灭北宋。但从长远来看,金在如此快的时间内一举灭掉当时中国版图上的两大帝国,对于金并不是一件好事。女真族刚刚迈入文明社会,就摧枯拉朽般地把所有比自己发达的政权推翻了,拥有了两个帝国的广阔疆域和巨大的社会财富;但金王朝在自己并不具备统治辽阔领土的能力之前,先把可以学习和借鉴的榜样摧毁掉了。就像一个婴儿,还没长大,就给他一桌满汉全席,他吃不下,也消化不了。所以整个金朝,都在不断地摸索怎么消化这些庞大的“遗产”,还没来得及研究明白,蒙古大军的铁蹄就已经踏进国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