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书屋 > 其他 > 校企合作成人高等教育课程设计研究全文阅读 > 第24章 校企合作成人高等教育实践型课程设计(2)

第24章 校企合作成人高等教育实践型课程设计(2)


  (2)实践性原则。实践型课程的核心目标是培养学员“做事”的能力或完成工作任务的能力,“做事”要“手脑并用”,要开展具体的“行动”。因此,实践性是实践型课程设计必须遵循的重要原则。贯彻实践性原则必须树立“知识即行动,行动即知识”观念,在设计课程目标时,更关注“实践知识”的获得和运用;设计学习路径和方法时,引人工作实践过程,为学员创设真实的职业环境,来培养他们的职业能力;进行课程评价采用真实的工作成果而不仅仅是书面试卷。实践型课程设计强调课程目标的实用性,课程实施过程的活动性,以此赋予课程生动的活力。

  (3)综合性原则。实践型课程目标培养学员“做事”的能力,而实践能力的形成需要综合多学科的知识。实践型课程体系以及课程内容的逻辑不是遵循学科知识体系结构,而是按照职业岗位工作的逻辑顺序组织起来,以工作任务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整合相关知识,落实“够用即可”的学科知识选择原则。因此,实践型课程内容本质上具有综合性的特点。

  (4)衔接性原则。实践型课程设计要统筹兼顾同一专业各门课程之间的目标和内容的衔接,同一课程中各个单元之间的教学要求和内容的衔接,兼顾专业技能目标与通用能力目标在各门课程之间的衔接。实践型课程内容的综合性,使得各门课程内容安排上很容易出现互相交叉的情况,做好各门课程设计过程中的衔接工作,是提高课程教学效率的必要条件,并决定了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和课程评价之间的一贯性和有效性。

  (5)发展性原则。实践型课程设计从静态看,要求能够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紧密结合,适应行业企业对劳动者的需求;但是行业企业的需求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科学技术生产力的发展,会不断地提出新的行业标准来,因此,从动态看,实践型课程设计又应遵循发展性原则,具有一定的前瞻性,能够预测行业和技术发展的趋势。这两者存在一定的矛盾,设计时应把它们结合起来,在课程设计中综合考虑现实和未来,将稳定性和灵活性结合起来,注意沉淀行业基本技能,形成稳定的课程内容,同时紧密跟踪行业技术发展前沿,经常更新和充实课程内容,以使课程保持对变化着的岗位需求的适应性,这样才能有效地提高学员学习的时效性,提高在未来就业中的竞争力。

  (6)面向性原则。实践型课程设计的目标定位、内容选择,尤其是课程设计,应面向学员,结合学员实际水平,如他们的知识结构、学习能力、生活经验等各个方面。同时,在课程设计中,要求给学员较多的自主选择机会,提供多种学习路径和方法,以利于每个学员都有机会展示其特长,各种学习风格的学员其学习成果都能得到公正的评价。

  二、实践型课程目标设计

  1.实践型课程的目标结构设计

  (1)职业能力结构分析。实践型课程以培养学员的职业能力为目标,所谓职业能力是指胜任工作任务所需要的所有要素的综合,包括知识、技能、态度和价值观等。成人高等教育的培养目标,不是被动的“知识存储器”,也不是被动的“技能机器人”,而是能够在复杂社会生存并发展的职业人。这是因为,现代社会生产力以及生产方式发展变化对劳动者素质提出了新要求。这种变化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劳动分工由单一工种向复合工种转变。职业劳动中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蓝领阶层与白领阶层、动作技能与心智技能的界限模糊。二是技术进步导致简单职业向综合职业发展。职业劳动的职能结构出现跨专业技能(计算机、外语)、跨行业技术(工具、手段)、跨产业意识(环保、安全)三大复合态势,发展中的职业呈现边际职业的架构,要求劳动者具备跨职业的本领。三是知识经济促使一次性学习向终身学习转变。人们已经不可能通过一次性学习来掌握一生所需要的知识与技能,劳动者必须掌握学习,具备不断开发自身潜能的本领。四是竞争机制迫使终身职业向多种职业转变,现代社会中人们已经不可能一生维系一个职业岗位。因此现代职业人的能力结构,应是专业知识、技能与综合素质三者的结合体。作为实践型课程目标的职业能力可分为三个层面:

  具体职业岗位能力。这种能力直接由具体职业岗位的工艺流程、技术标准、劳动对象和生产工具的特点所决定,通常具有多样性和可变性的特点。不同岗位,有不同的技术要求。技术发展、工艺变革,会产生新的岗位,淘汰旧的岗位,同一岗位的能力要求也不相同。在某一专业能力培养目标中,岗位技能是学员贴近职场、直接适应企业需要的优势所在。

  专业基础能力。这种能力是某一职业所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通常体现该职业领域专门性知识、技术的特征。一种职业由许许多多岗位构成,专业基本技能是对许多具体岗位技能的抽象,也是岗位技能的基础。专业基本技能对于不同职业来说是千差万别的,但在同一职业领域,则是共通和相对稳定的。在一个专业的能力目标系统中,专业基本技能应具有相对稳定性,为学员将来在职业范围内的转岗以及专业技能的提升,提供一个知识和技能的基础平台。

  适用所有职业的一般性职业能力。除了体现特定职业能力的具体形式外,还存在不针对某一具体职业,从事任何工作的人要取得成功都必须掌握的技能,即所谓的通用能力,它具有在不同职业之间普遍的适用性和可迁移性的特点。由于这种能力适用于所有的职业生活,当职业岗位发生变更或者当劳动组织发生变化时,劳动者所具有的这一能力依然起作用,就能较快地适应新的职业岗位。其可迁移性的特点则有助于形成劳动个人独立的终身不断学习进步所必备的能力,使之在变化了的环境中不断自我充实、提高、发展,跟上技术进步、经济发展的步伐。因此,任何一种专业的培养计划,都应把通用能力要求列人其中,使学员具备一个现代职业人的基本素质。

  这三个层面缺一不可。其中通用能力处于核心地位,它与特定的职业能力紧密结合,形成多方位、多层次有机结合的能力结构体系。通用能力是职业能力体系中的核心要素,对其他两个能力层面具有辐射作用,同时也通过具体的职业能力来表现。具体职业岗位能力,一方面离不开专业能力和通用能力的支撑;另一方面使这些相对抽象的东西获得了看得见、摸得着的载体。

  职业能力结构,一般有三种模型:

  ①冰山层次模型。在这个模型里,水面上露出的层次为职业特定能力,在水面下直接支持这个特定能力的层次是通用能力,这个通用能力的层次比较容易观察到,然而在更深层次的能力,就不太容易观察到,它就是核心能力。核心能力是隐形的,却是最宽厚的,承载着整个能力体系,是所有能力结构的基础。水下基础层次越宽厚,水面上显露的层次就越强大。

  ②模块集合模型。每个职业包含三种类型能力模块:首先是特定能力模块,其次是可以和其他职业通用的基本能力模块,再次是与所有职业基本要求相一致的核心能力模块,其中,核心能力模块为所有职业所共有。

  ③树干支撑模型。职业能力结构各层次之间的关系好比一棵大树,核心能力是大树的主干,通用能力是主干上的分支,特殊职业能力是分支上的树叶。天下没有一片相同的树叶,特殊职业能力种类繁多,但属性相似的职业能力可归属于某一行业的通用能力,而所有这些通用能力都是核心能力这个主干上,并共同支撑社会上林林总总的特殊职业能力。

  2.通用能力内容

  (1)自理和自律能力。指培养学员自我管理、自我调节、自我约束的能力。表现为学习、生活、工作各方面都保持独立性、计划性、有序性和高效率能力,以及遵纪守法、爱岗敬业的道德操守。自我管理、自我调节和自我约束能力是现代工业社会对职业人最基本的要求,也是学员在社会和职业场中独立工作和生活的重要素质。

  (2)学习和发展能力。指培养学员自我学习、自我发展的能力,包括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对成人学习者而言,掌握学习方法,除了掌握理论知识的识记、理解、迁移和运用的方法外,主要是掌握实践技能学习的一般规律,能对职业技能进行分解、归纳,并用来解决实际问题。此外,培养良好的学习态度、锲而不舍的学习精神,也是重要的方面。学习能力和发展能力是紧密联系的。有了学习的自觉性,并懂得怎样学习,就掌握了自我发展的主动权。培养学员具有学习和发展的能力,使他们能够自如地、及时地获取自己所需要的知识,拓宽自己的知识领域,为自己职业能力的迁移打下良好的基础,在未来激烈的职业场竞争中就会有较强的适应能力。

  (3)交流和合作能力。人际交流与团队合作能力包含相当广泛的内容。从人际交流看,有语言能力、表达能力、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等。在现代国际化环境中,语言能力应包括外语能力。表达能力除了通常理解的书面的、口头的表达外,还应包括运用现代通信工具以及各种非语言的表达方式。沟通能力则涵盖从组织内部到组织外部,从工作到生活方方面面的关系,包括与同事、朋友、顾客,乃至竞争对手之间的交流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包括在一个群体的融人、适应、协调和承担责任等方面的能力,健康向上的心理、乐于奉献的价值观念、合理的角色定位是团队合作能力的重要基础。善于交往、乐于合作、富有团队精神,这些良好的人际关系能力对高职学员毕业后胜任工作、成功发展,乃至开拓事业都有重要的意义。

  (4)收集和处理信息能力。它包括运用信息技术获取信息,对信息分析、判断、选择、整合,并有效地、创造性地使用信息为生产实践服务等方面。在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知识经济时代,信息可以创造财富,成为财富源泉。对成人学习者而言,较强的信息采集、鉴别和使用能力,不仅是增加了一条学习的渠道,通过获取更为广博的信息,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增强自己的职业适应能力,而且可以通过运用信息,寻求更多创新、发展的机会。

  (5)管理和完成任务能力。针对既定的任务目标,设计实施任务的方案,选择解决问题的途径,确定具体的方法和工具,并去实践、操作,在过程中不断修正方案,直至达到任务目标。在这一过程中,周密的调查研究、深入的分析思考、周全的统筹安排以及勇于实践的精神是重要的环节。无论从事技术性工作还是经营、管理类工作,管理、完成任务的能力始终是直接体现职业工作水平的基本能力,在整个能力体系中具有重要地位。

  (6)耐劳和耐挫能力。敬业爱岗,不怕艰苦,敢于拼搏,百折不挠,这样的能力要求,是一种精神、一种境界。任何一个职业、岗位的成功人士,对这一素质要求尤为重要。因此,让学员推到在生产经营活动第一线边工作边学习,劳其筋骨、强其体魄、善其心智,使他们吃得起艰苦、经得住挫折,具有良好的心态,提高学员自我调适能力,应该是成人高等教育最为重要的能力目标要求。

  (7)应急和应变能力。在实施和完成具体任务过程中,对突发事件、未能预期事件的即时处理能力,往往关系到整个任务的成败,而且很能反映一个人工作管理的潜能。相对而言,这是一种要求较高的能力培养目标,将其列人成人高等教育能力的目标范围,有利于提升实践教学的质量。

  (8)批判和创新能力。创新是对已有技术、经验、观点和理论的发展,是一定程度上的“否定之否定”,因此,批判是创新的前提。对现存的东西加以发展的眼光、科学的方法进行批判,创新才有基础。现代经济中,创新活动被认为是企业超额利润的源泉、社会进步的动力。成人高等教育有必要把培养学员批判性思维和创新,作为重要的能力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