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书屋 > 其他 > 校企合作成人高等教育课程设计研究全文阅读 > 第31章 校企合作成人高等教育课程评价(4)

第31章 校企合作成人高等教育课程评价(4)


  2.质性评价与量化评价相结合

  课程是一种复杂的教育现象,校企合作成人高等教育课程因其课程目标、课程对象、课程内容和课程模式的多元化以及实施过程的变动性,更呈现出复杂与丰富的面貌。因而一方面为保证评价的客观性,提高评价的效率,简单明了、高效的量化评价是一种不可或缺的手段。另一方面,对课程设计和实施中难以量化的指标,如课程观念、课程内容的科学性、课程模式的效益机制,特别是课程要素中人的能力素质的建构活动进行深入的全面的解读分析,运用质性评价的方法。在校企合作成人高等教育课程评价中,质性评价方法占据主导地位,结合量化评价方法已成为必然趋势。

  校企合作成人高等教育课程质性评价方法有个案研究、访谈、听证、观察和问卷等。

  校企合作成人高等教育课程量化评价方法有客观测量、实验设计、统计推论、随机取样和查阅档案等。

  3.学校评价和企业评价相结合

  校企合作成人高等教育课程大都植根于学校并由学校主持设计实施的校本课程,学校评价是不可少的评价。同时校企合作成人高等教育课程具有鲜明的职业性和社会关联性,要保持课程与企业需求和社会发展的适应性,应邀请企业人员参与评价,或在企业生产现场的情境中评价。因而,实现学校与企业相结合的课程评价方法是校企合作成人高等教育课程的自然选择。

  学校与企业相结合的评价首先要体现在评价组织的构建上。目前校企合作成人高等教育课程的评价主要由学校主持建立专门的组织实施课程评价。因而切实可行的办法是以课程设计项目为依托,建立相应的评价组织。课程评价组织以“多元参与,相对独立”为构建原则。“多方参加”即吸收未直接参与课程设计的相关人员和直接参与课程设计的人员代表共同组成评价小组;“相对独立”即评价小组可分为主要成员和参与成员,主要成员系未直接参与课程设计的相关专家、企业代表和学员代表,以保证课程评价的独立、客观、公正、深刻;其他参与人员大多也是评价对象,他们参与其中有利于沟通、协商,改进课程设计和课程实施。评价小组架构大致为:课程评价小组主要成员,学校由课程教学专家(如资深教师、督导、专业负责人)、学员代表、教学管理人员参加;企业由技术和管理骨干或专家介入。课程评价小组参与成员,一般则由学校课程评价专家、合作企业、课程设计人员代表、课程实施人员代表和课程辅导人员代表等组成。

  期间,人员的选择要考虑参与课程过程评价的可能性,即便企业人员,也要尽可能阶段性参与或关键环节参与。把学员代表放入主要成员之中,是要强化以学习为中心的课程设计的意图,更好地在课程评价中听取学员的意见。学员了解课程设计和课程评价的精髓导向,也有利于学生的课程学习和自身发展。

  4.评价反馈与设计修订相结合

  课程评价作为课程设计的构成部分,课程评价的关注转向对课程的整体理解和解读。课程评价的反馈不再是结果性的,要为评价听取人提供课程过程的描述和课程效果的分析,实际上是对课程设计的全面分析。这种对课程的解读和分析就为课程的修订改进提供了依据。

  课程评价反馈与课程设计修订的结合不能停留在传达分析和解读上。评价小组成员是各个方面的代表,反映了不同视角的思路;同时,评价人员往往不受课程设计思想的束缚,思维更为开阔、活跃,往往会对课程设计的修订提出新的构想、有价值的建议。因而评价小组还应该为课程设计的改进提出意见、方案和措施,这样结合就更有实际效能。

  校企合作成人高等教育课程评价,是合作式的研讨。通过平等的沟通,促进评价者和被评价者之间的相互理解,促进自我反思,使评价反馈与设计修改和谐结合,成为提升课程设计水平的助动力,建立起课程评价和课程设计之间良性的循环往复关系。

  二、评价程序

  校企合作成人高等教育课程设计评价程序包括评价准备(制订评价计划等)与正式评价的一系列程序。

  1.评价准备

  (1)确定评价任务,应该具体、明确、可行。

  (2)分析受评价影响者,包括评价对象及其他受评价影响者。

  (3)分析影响评价的环境因素,包括:社会文化背景,时代精神,课程改革趋势;课程负责人的意向;专业氛围;相关组织机构;经济环境;人力财力资源;沟通的社会模式。对这些因素要有具体的分析与把握,利用它们的积极影响,避免其消极作用,以利于提高课程评价质量和效果。

  (4)制定收集信息计划:编制评价信息收集用具(问卷、调查表、访谈提纲、测试题;确定收集信息的关键问题);确定信息来源(学习者、教师、课程管理者、企业代表和有关人士等);准备信息收集设备设施以及收集信息的具体事项安排。

  (5)制定信息分析计划:信息的整理与分类;定性信息分析法及使用细则;定量信息分析与统计处理;方案与数据解释策略;信息分析工具与仪器设备的准备等。

  (6)选择报告策略、制定评价管理计划和评价指标体系与标准。

  2.收集评价信息

  (1)收集评价的总体要求应做到准确、及时、可信、可实践、易分析、客观、明晰、范围适当、可用、有用和均衡等。

  (2)利用材料查阅、现场记录等调查与测试法,从信息内容、信息载体和信息来源等多方面、多渠道收集评价信息。

  3.信息资料整理与处理

  (1)整理资料:对资料的核实与剔选;分类和分组;判断资料是否充足,不充足,需补充;存储资料。

  (2)处理评价信息。数据类资料要分类分组、编号排序、编制简单图表;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进行推断性统计分析。非数据类信息,要进行记录再现,内容分析处理,深层思维加工。最后,要对两类信息资料整合,作出全面的分析处理。

  4.报告评价结果

  (1)评价报告的任务,主要有:①说明课程达标程度和实施状况;②发现课程设计与实施中存在的问题与成就,为课程决策和改革提供依据;③证实评价前所预想的或初步了解的情况,为课程决策和改革服务;④为师生及其他工作提供指导;⑤公布评价结果,让有关人员了解课程开发或改革情况,促进理解;⑥为课程进一步研究提供信息资料和依据;⑦动员更多的人参与或关心校企合作成人高等教育课程的改革、重构或开发;⑧保留文档,记录课程设计的经历和经验。

  (2)评价报告的内容结构,主要包括:①标题;②阐述评价工作基本情况和过程;③内容目录,便于查阅;④引言,即正文开始;⑤主体部分,包括评价的指导思想、目标、内容、指标体系、方法、评价过程和结果分析等;⑥结论和建议;⑦相关解释;⑧附录,如评价中使用的问卷、访谈提纲和数据统计资料等。

  (3)评价报告的形式,主要有书面报告、口头报告、音像报告和网络报告等,或以上几种报告形式的结合。

  (4)评价报告要求:紧扣目标、突出重点、材料充分、内容真实、根据确凿、结构紧凑、思路清晰、言简意赅和报送及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