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校企合作成人高等教育课程评价模式
校企合作成人高等教育课程评价的模式应该立足院校实际,吸取经典模式的精髓,创造适合我国成人教育课程评价现实的模式和方法程序。校企合作成人高等教育评价模式不可太繁琐,过于复杂会削弱其可操作性,不易推广实施;也不可太简单,过于简单笼统会影响其深刻性和切实性,无法为课程设计反馈有用的信息。校企合作成人高等教育课程评价总体倾向简单化,过多关注终结性评价,缺乏评价设计、过程评析、分类别分层次的质性判断分析和科学评价方法的运用,会影响课程评价对课程设计的反馈水平和参考价值。
5.校企合作成人高等教育课程评价程序
(1)课程评价设计:调查评价对象信息,划定评价范围,确定课程评价的标准与专题。
(2)课程实施过程评价:课程过程各阶段评价课程实施改进与课程方案修订。
(3)课程成果评价:课程差异比较;课程成效分析。
(4)程评价分析:评价信息分类分析,拟写专题报告与全面报告。
(5)课程评价反馈:专题反馈;全面反馈。
在评价设计环节中,校企合作成人高等教育课程要在调查基础上,抓住标准和专题两个关键,用分类区别方法制定评价方案。如课程评价标准上,要区分各类课程的不同特征。在专题选择时要针对课程设计者、课程实施者和课程学习者的不同需要,切近课程实际,使评价有用、有效。
在过程评价中,要抓住及时地改进课程实施和及时地修订课程方案两个关键。
过程评价中每个阶段的评价都会发现问题或成功之处,对大家公认的,明显的缺失,应随时改进修订,使评价随时推动提升课程水平。
在成果评价中,要抓住差异比较。差异比较要进行两种比较,一是课程方案与课程实现的比较,二是新设计的课程与原有课程或相近课程的比较,从而积累多方面的丰富信息,更全面地揭示课程设计的优劣。
在评价分析中,要抓住信息分类分析和整合分析两个关键,面对过程评价和成果评价中产生的丰富资料信息,要有深入到课程方案各个构成部分和评价对象不同关注的评价信息分析,也要有面对课程方案的整体关照,特别要留意在课程原设定目标之外的课程效果。
在评价反馈中,要注意反馈的方法。方法受目的的制约,校企合作成人高等教育课程评价的目的是改进课程设计和使成人学习者得到发展,课程评价是非评判性的评价,是一种合作性、建设性和服务性的评价。因而,评价反馈应该采取协商研讨的方法。在多元化的校企合作成人高等教育课程评价中的不同认识是必然的,只有通过沟通才能使评价反馈得到认可,给当事人启迪,达到完善课程设计和学习者更大发展的目的。
校企合作成人高等教育课程评价的策略:实行全程、全面和全员评价;采取多元目标、主体和方法;实现相互尊重、沟通和改进。
第三节校企合作成人高等教育评价课程设计的指标体系
根据评价目的建构课程设计评价指标体系,是课程设计评价的重要环节。它在评价课程设计的过程中,将直接影响评价的效果。而评价标准,则是课程设计评价的依据和衡量尺度。
一、评价指标体系建立原则
(1)方向性原则。校企合作成人高等教育课程设计评价指标体系应体现职业导向和能力本位培养的原则。成人高等教育是以服务为宗旨,以培养学员能力为导向,面向生产、管理和服务第一线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教育。建构校企合作成人高等教育课程评价指标体系,必须紧紧围绕这一办学定位。
(2)完整性原则。成人高等教育课程设计评价指标体系要完整、系统地反映课程设计质量目标,对课程设计的评价应做到全面、客观和公正。在逐级分解评价目标时,首先要深刻理解目标的内涵和外延,要把所有外显要素和内隐要素都分解出来列为评价指标。其次,要紧紧抓住反映评价对象和评价目标本质特性的主要指标。
(3)独立性原则。同一层级的指标之间必须是彼此独立的,每项指标都要有其特定的明确的含义,做到内涵明确、外延清楚、词意清晰、明白易懂,使评价者对指标理解无分歧;每项指标的含义重复。同一层次各指标之间逻辑上呈并列关系,避免出现交叉或因果关系。
(4)操作性原则。评价指标体系应具有可测性,指标分级要适当;同时标准应具有可操作化,指标体系具有可比性,并使评价指标的标准尺度在同质的基础上等距。
二、校企合作成人高等教育课程设计评价指标体系建构一个完整评价指标体系,一般应由指标、标准、量表和权重等多个要素构成。
评价指标是评价对象本质属性与特征的具体反映,是对评价的各个维度的界定;评价标准是对评价对象各个评价维度的定性或定量的要求,是衡量评价客观价值的准则;量表是衡量评价对象达到标准的程度的一种尺度;指标权重是标明各评价指标在整个指标体系中所占重要程度。一个完整的评价指标体系应能够描述评价对象的全貌。
对于校企合作成人高等教育课程设计的评价,可根据其基本属性和特征,从主体价值指标和客体价值指标两个维度分别展开,建构其指标体系,并规定各项指标的评价标准。下表为常用的校企合作成人高等教育课程设计评价指标体系和标准(可根据实际情况,设定相应的权重)。
第四节校企合作成人高等教育课程评价方法
一、评价方法
1.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相结合
长期以来,课程评价的主要方式是总结性评价。这是因为课程评价是从目标取向开始的。把课程活动的行为目标作为评价判断的依据,行为目标是结果化的,所以,必然要关注课程结果,采取总结性评价的方法。随着课程评价理论研究和评价实践的发展,在课程设计和实施中,课程目标本身也需要评价。课程实施过程中,由于实施者的观念素质,以及教学方法手段、资源条件等因素的影响,会出现课程目标之外的正面或负面的副产品,同时也会出现课程实施背离了课程设计的情况,必须动态把握课程设计和实施的过程,关注对实施过程各种情况和因素的评价。因而人们重视和更多地采用以过程评价为特征的形成性评价方法。
校企合作成人高等教育课程应更重视与应用形成性评价方法,除了上述原因外,主要是校企合作成人高等教育教育课程是以实践能力培养为导向的课程,实践能力培养是一个较长的连续的逐步内化的过程,需要及时有效的学习支持和帮助;而且校企合作成人高等教育课程改革起步晚,新的课程设计处于探索阶段,在课程实施过程中,需要不断地判断矫正;再加之教师和学习者的素质现状对校企合作成人高等教育课程模式还有一个适应过程;因此,运用总结性课程评价方法,满足不了校企合作成人高等教育课程对课程评价的需求。而形成性评价恰恰弥补了总结性评价的不足,有利于校企合作成人高等教育课程实践能力培养和课程改革的深化。当然,强调形成性评价方法的重要性,并不排斥总结性评价方面。要在以形成性评价为主的基础上,实现两种评价方法的有机结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