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书屋 > 其他 > 校企合作成人高等教育课程设计研究全文阅读 > 第19章 校企合作成人高等教育课程开发理论(3)

第19章 校企合作成人高等教育课程开发理论(3)


  1.企业专家的角色

  企业专家的角色定位主要是咨询和评价。所谓咨询,就是为学校教师课程开发中遇到的问题提供答案;所谓评价,就是评价教师最终开发的课程是否与企业实际情况相吻合。校企合作成人高等教育课程开发要在课程设置、课程标准编写、项目设计等环节反复征求企业意见。

  当然,企业专家只是企业的专家,他们所熟悉的只是工作过程本身,对教育规律,尤其是项目课程开发这个高度专业化的领域并不熟悉,他们所拥有的教育知识或来源其受教育经历,或来源于日常所见所闻,并不具备专业水平。企业专家发挥的作用主要在于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以及教材编写。尤其对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能发挥关键作用,提供工作过程所要完成的任务,及完成这些任务所需要的职业能力的意见;教材编写方面,企业专家能就具体问题,如操作过程是否规范,所选设备和技术是否符合企业实际等提供意见。企业专家发挥的作用,需要有学校教师预先设计的引导性问题为条件。

  2.学校教师的角色

  课程专家所能提供的只是课程开发的一般原理与方法,以及具体开发中可能采取的方案。学校教师由于熟悉教育教学领域的专业知识,以及学生可能接受程度与学习特点,因此,最终的课程只能由学校教师来完成。教学不是操作工的简单重复工作,而是一项创造性较强的工作。教师教学水平很大程度取决他们对课程理解,参与校企合作成人高等教育课程开发的教师应更好理解课程,并创造性地实施课程。需要意识到的是,课程开发是多层面的,如既有原创性课程,又有实践性课程,不同层次和类型的课程开发使不同能力水平的教师都能参与课程开发。

  二、组织课程幵发过程

  校企合作成人高等教育课程开发设计的主体较多,如何协调不同主体之间课程开发工作,如何使学校教师能够主动进行课程开发,并取得成效,是组织课程开发过程中应该思考的问题。为使课程开发这种实践有效进行,应确定整个开发过程的清晰工作模型,明确每一步骤承担主体以及角色作用的发挥。

  强调行政驱动、专家引领在课程开发中的重要作用,但同时注重课程开发的主体是学校教师。当然,在具体课程开发过程中,为有效实施每个步骤,应根据需要对模式进行适时调整,设计符合特定情境的工作模式,才能真正有效推进课程开发实践。

  三、提升课程幵发质量

  1.课程开发面临的质量困境

  (1)培养目标定位过于宏观。人们在确定校企合作开展成人高等教育过程中,就人才培养定位而言,往往只从宏观角度出发,总体加以描述,这对确定课程改革总体方向是有价值的,但对具体课程开发,基本是无价值的,因为课程开发更关注的是理念在操作中的技术实现方式。为此,用人才培养模式中的人才类型思维方式来定位培养目标,会对具体的微观内容模糊不清,是许多课程开发难以深人的主要原因。在方法上,培养目标应当通过其所面向的岗位来定位。校企合作开展成人高等教育是面向职业的教育,职业岗位纵横交错构成复杂体系,因而校企合作成人高等教育课程开发应使用“工作岗位”作为参照点来定义课程目标,要求课程开发者首先要细致分析、明确定位专业所面向的职业岗位。

  (2)工作任务分析笼统粗糙。课程开发重要技术是工作任务分析,分析结果的质量高低,很大程度上影响校企合作成人高等教育课程开发成效。常常因为任务分析只是获得几个简单模块,没有进一步分析任务之间的逻辑关系,使课程设计者难以明晰课程的具体内容,通过这样的工作任务分析所确定的课程体系,不能满足校企合作开展成人高等教育的需要。

  (3)课程设置拘泥学科框架。20世纪90年代实践的能力为本的课程,常常拘泥学科框架,关注如何以工作任务为依据重新选择课程内容,而没有认识重新设置课程和确定新课程结构的重要性。同时,教师受其职业习惯影响,也往往只关注教学生什么是知识、技能,不能认识到围绕什么来教这些知识和技能的重要性。重新设置课程在课程模式转换中具有关键意义。课程设置不仅仅是课程名称确定,不同的课程设置反映课程设计者不同的课程内容分割思想。课程设置是组织课程内容的第一环节,如何设置课程,直接决定这门课程内容采取的组织方式。如果课程本身是依据学科边界设置的,那么要以任务为中心来组织这门课程的内容基本是不可能的。

  (4)课程内容任务相关度低。校企合作成人高等教育课程要求依据工作任务选择知识,以提高课程内容的岗位针对性,达到有效培养学员职业能力的目的。而目前困境在于,依据工作任务选择知识,只是以工作任务为中心改变原有学科知识,所学内容没有实质变化,使课程改革成为了知识游戏,降低了课程改革成效。为此,课程改革不应仅仅改变学科知识,而是要开发新的课程内容体系,增加课程知识内容和工作任务的关联度。具体讲:①课程内容应当是完成工作岗位任务时所实际用到的、非常必需而有用的知识。校企合作成人高等教育课程改革要削弱学科知识,相应增加新知识,尤其是实践知识。②课程内容不能仅仅是技术知识,还应包括资源、信息、交往技能、系统和技术。③校企合作成人高等教育课程不排除学科知识,但要从工作岗位任务角度阐述学科知识。为此,校企合作成人高等教育课程内容改革,要求课程开发组织者既要认识到课程内容改革重要性与可能的改革空间,又要善于组织课程内容的改革过程,以切实取得课程改革成效。

  2.提升课程开发质量的策略

  提升校企合作成人高等教育课程开发质量,除有效调动教师积极性,鼓励更多优秀教师参与课程改革外,应着重关注以下4方面:

  (1)确立课程开发研究意识。首先,必须改变课程开发的工作方式,把课程理念研究与课程产品开发结合起来,用创造性思维完成每一步开发工作,着力树立课程开发研究意识。其次,要注重每一个专业、乃至每门课程的理念建设,形成各具体专业及其各门课程所特有的课程理念和设计框架,这是课程是否成熟的重要标志。目前校企合作成人高等教育课程理论研究尚停留于整体层面,其进一步发展重要方向便是要形成各专业和课程的具体理念,唯有发展到这一阶段,校企合作成人高等教育课程才能丰富多彩,充满活力和社会生命力。

  (2)提高课程开发精细要求。精细管理是现代管理的重要发展方向,其重要思想是可知性,就是通过工作细化,让管理者真正了解工作或流程的每一环节或每个可能影响最终结果的因素,从而认识其规律,达到可控目的。校企合作成人高等教育课程开发只有加强精细性,才能提高对每个环节的意识,才能把粗的要求细化成最终可执行的教学方案。做到精细化,除按照精细管理思想要求改变工作态度外,还必须加强对课程开发者的指导,在课程开发专家引领下通过课程开发提升学校教师的分析思维能力。

  (3)加强课程开发过程控制。在校企合作成人高等教育课程开发前,应详细制订课程开发方案,细化课程开发过程,确立每个环节质量标准。在课程开发过程中要实施过程控制,努力控制每一个环节质量。针对校企合作成人高等教育课程开发是一个螺旋上升过程,往往是当教师完成后面开发步骤后,回过来更好地修改先前完成的步骤。因此,加强对课程开发过程的控制,不能机械理解为要按严格要求完成一个步骤后才能进行后一个步骤,而是要清楚意识到每一步的质量标准。

  (4)建立深度校企合作机制。由于校企合作成人高等教育的许多课程开发环节需要企业专家的深度参与,以及课程体系的建立需要企业支持,建立深度的校企合作机制对深化校企合作成人高等教育课程开发具有非常重要作用。

  一定程度上讲,课程改革往往比教学改革复杂得多,教学改革一般是个体局部 行为,而课程改革却是多种主体参与的、能产生整体影响行为。为此,校企合作成人高等教育课程开发能否顺利进行,能否取得高质量课程产品,不仅仅取决于校企合作成人高等教育课程的理念和方法是否得到足够清晰阐述,也取决于能否有效组织课程开发过程并控制其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