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书屋 > 其他 > 孝道智慧全文阅读 > 第6章 不孝失德,人生不顺利的根源(1)

第6章 不孝失德,人生不顺利的根源(1)


  人生,取决于种下的种子

  道家《太上感应篇》讲:“祸福无门,惟人自召;善恶之报,如影随形。”说的是一个人起心动念是善,想到的是别人,他所得到的便是福;起心动念为自己、自私自利,想的都是自己的名闻利养,或者是满足自己的欲望,而不顾伦理道德、不顾父母、不顾祖先。这种人得到的必定是灾祸。

  祸福,实际上没有门,门就在内心。“惟人自召”是我们自己招得的福或者祸,即感应所致。“善恶之报,如影随形”,一个人得善报还是得恶报,就像影子跟着身体一样,身体走到哪里,影子就跟到哪里,只要有光照射下来,影子马上就会显形;内心起什么样的念头,必定感得什么样的境界、果报,就像影子随时随地跟着身体一样。

  儒家十三经之一的《易经》讲“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这是说一个家庭如果是积不善的、造恶的、为富不仁的、自私自利的、损人利己的,就必定“有余殃”,即积恶之家必定会有灾殃。《尚书》也说:“作善,降之百祥;作不善,降之百殃。”如果一个人做善,以善感,天必定以福来应,天降百福,所谓“百福骈臻,千祥云集”,这是形容自己得到无量的福分。如果作恶,必定会招感上天降下灾殃。这个上天,实际讲的是自然之理,感应是自然的,不是人为创造的。

  生活中,我们常常会听到这样那样的抱怨。抱怨生活不幸福,抱怨工作不如意,抱怨儿女不听话,也抱怨社会不公平,仿佛这世界和他有很大的仇怨似的,什么灾难都往他头上放。事实真是如此吗?不见得。这是实话,我们常说这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亦没有无缘无故的恨,所有的一切其实都是自己内心的影射。就像老话讲的那样:种什么种子结什么果实。人生的幸福与否,追根究底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你在自己人生的土壤中种下了什么样的种子。

  很多走上犯罪道路的人,就是因为他们种下了不好的种子,而最终自食恶果。直接导致他们做出不法行为的原因是什么呢?是孝德的缺失。对父母没有感恩之心,让他们丧失了最后的德行。那么,这些人的命运就注定如此了吗?再也没有重新来过的机会吗?当然有。佛家讲:苦海无涯,回头是岸;放下屠刀,立地成佛。这些话就是用来劝解这些陷入迷途的人的。怎样让他们离苦得乐,改过自新?这其中究竟,就在孝道智慧中。孝道,就是改变命运的不二法门。

  海南省海口监狱借助《弟子规》中的孝道智慧,对服刑人员进行了感化教育,学习效果十分显著,为此,中央电视台还特别为海口监狱制作了专访节目。

  海口监狱的领导们很有智慧,在进行教育改造服刑人员的探索中,选择用传统文化来教化服刑人员。他们觉得过去说教式的、机械式的教育,对服刑人员的改造效果不佳,于是带着考察团去了汤池参观学习。安徽省庐江县的汤池镇有一个文化教育中心,这些领导们从这个中心把《弟子规》的教育带回海口监狱,并且聘请了中心的老师去担任教育的工作。

  教育从教孝开始,启发服刑人员的孝心。这些服刑人员听到孝道的故事,学习了《弟子规·入则孝》,深刻地认识到自己的大不孝。很多服刑人员觉得,自己的父母养育自己受了很多苦、很多累,而自己不仅没有好好孝养父母,反而做下这么多违法乱纪的事情,让父母伤心蒙羞。他们想到这些,感到非常悔恨,《弟子规》讲“德有伤,贻亲羞”,自己酿成这样的恶果是多么不应该啊,所以他们跟父母见面的时候,就跪在地上,流着眼泪向父母忏悔、认错。还有的给父母洗脚,见面和临走都向父母深深地鞠躬。在场的干警们,以及看到中央电视台专访镜头的很多人,都感动得流下了眼泪。

  这些服刑人员立志痛改前非、重新做人,他们的内心深处之所以有这样大的转化,都是得益于孝道教育。孝道教育,感化了服刑人员,并达到了如此良好的教育效果。“因天地教”遵循人性,就能够真正转化人心。一般人都认为服刑人员是社会上最难教化的群体,而他们都能够发生这样的改变,所以世上没有不能够教化好的人,只要我们重新回归传统文化的教育,回归到人性的根本——孝道,这一切都是可能改变的。因为我们的种子是美好的,是善念的,果实就一定是甘甜美好的。

  遵循德义的人,没有烦恼,身心健康。而利益指的是家庭和睦,社会和谐,世界和平,不是个人的自私自利。有自私自利的心,德义就没有了,根本利益就失去了。所以自私自利没有好处,最终带给人们的就是烦恼,就是身心不健康,甚至是灾难,天灾人祸都是从私心产生的。

  中国某地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

  东卅里铺有个冯家沟村。村子里有两兄弟,哥哥名叫冯积德,弟弟名叫冯厚德。一家人住在一起,相处得很和睦。后来母亲去世,父亲觉得两个儿子都已经成了家,索性就让他们分家单过。因为老大念过初中,是个木工,又娶了个能说会道的媳妇,就让他们另住到新庄里去了。老二有点痴呆,脚腿不灵活,但小媳妇却勤劳贤惠,老人想着自己就住在老二家,也能够计划调理农活等。

  就这样,两兄弟各自操持着各自的小家,日子一晃,过去了十余年。

  政策开放以后,村里土地承包了,家家又养牛羊又养猪,忙得是热火朝天。老大这时觉得自己家的人手不足,夫妻俩就对老二说:“父亲跟你苦苦地过了这么多年,也没享上什么福,现在我们的生活也好过了,该我们孝敬老人了。”可是老人不愿去老大家,而且老二夫妻俩也不愿让老父亲过去。但老大就天天带着媳妇到老二家故意生事吵闹,父亲觉得这样下去也不是个事,迫于无奈也就屈服了。老二见父亲点头了,也只好顺从。

  父亲流着泪到老大家以后,每天起早摸黑地喂牛喂猪,耕地割草,里里外外忙个不停。由于饭食没有定时,日子长了,老人得了胃病,内心忍着病痛,没几年身体就搞垮了。此时,老二的儿子考上大学,女孩进了中专,放假回家后,总要看望苦命的爷爷。日子又过三年,老人劳累成疾,腰也弯了,骨瘦如柴。老二和媳妇到老大家恳求把父亲接回去,结果被骂了一顿。几天过后,老父亲一病不起,吃不下五谷,农活家务自然不能做了,还要花费钱买药,要人料理。看病吃药可是个无底洞,老大媳妇这下可不愿意了,便让丈夫叫老二来把父亲接走。

  老二流着眼泪把父亲背回自家,打针吃药,按时吃喝,照料周到,老人的病一天天好转了,饭量也增加了,拐杖也不用了。天气暖和时,常在外与村里老汉说说笑笑。

  再说老大,虽然名叫积德,但他贪婪不孝,并没有积德。后来他的家境越来越差,不是牛死,就是猪亡,儿子也不务正业,赌博打麻将昼夜不归家……而老二心地善良,孝养老父,儿女也个个有出息,不仅日子过得顺遂幸福,就连整个村子的人都对他敬重有加,这也应了圣人的话厚德方能载物。兄弟俩的心术不一样,果报也不一样。

  老大的果报从哪里来的?是自己迷惑颠倒自己造成的,真的叫自作自受。我们看看现在这个社会,看看别人,看看自己,起心动念、言语造作是些什么?然后你冷静地去思考,你将来应该得什么样的果报,不就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了吗?无需去问别人了。

  如果我们希望别人对我们好,我们就先要对别人好。我们对别人好是造因,别人对我们好是果报;我们希望别人尊重我们,我们一定要先尊重别人;我们希望别人不要造谣生事毁谤我们,那我们首先就不能造谣生事、毁谤别人。种什么样的因,一定得什么样的果报。说到孝道上更是如此,如果我们连父母都不能孝养,我们还能奢望会有好的生活吗?不能。父母给了我们生命,养育我们成人,这是世间无上的恩德,我们只有感念这份恩德,从小就种下一粒感恩、报恩的种子,我们才可能接通祖辈的德行和福慧,为我们将来的生活注入正念的能量,我们的人生才能心想事成。

  自古以来我国就是以家为本位,所以家齐而后国治。中国人重视家庭,因为家庭是一个人一生当中最有力的保障。现在很多人生活得是很可怜,真的是无依无靠,而从前他是有依靠的。依靠什么?依靠家,家里有什么?有父母,有兄弟姐妹,有这些亲人在,他就觉得踏实。但随着孝道观念的日渐淡薄,我们的伦理意识没了,上慈下孝、兄弟和睦的传统丢了。大家都忙着为自己找好的出路,蝇营狗苟,自私自利,根本就忘记了自己还有家,还有父母、兄弟姐妹。时间久了,我们依靠的家就这样散了,我们的依靠也就不复存在了,一颗种子没有肥料的滋养,最终只能枯死。

  所以家庭教育的核心指的就是孝亲,父子有亲,这是亲爱,是滋养种子的养料。所以讲父慈子孝,终身不能改变。此外,我们还要把孝的范围扩大,从父子之爱扩大到爱兄弟,爱家属,爱亲戚朋友,爱邻里乡党,再扩充到爱社会,爱国家。总结起来,中国的教育就是孝道的教育、爱的教育,所以它是和平的。“长治久安,因果循环”,人生其实就是这样一个播下种子,收获果实的过程。

  上不慈下不孝的人伦错位

  《劝孝文》说:“我能孝,自无逆子。子能孝,自无逆孙。绳绳克继,叶叶永昌,善孰大焉,利孰厚焉。”

  意思是说,我自己能够孝顺父母,就不会有大逆不道的儿女,有的都是孝顺的儿女。因为种善因就有善果。道理是这样的,做父母的给儿女做好榜样,孝顺父母,真诚的孝顺,不是为了做给儿女看,他真的是孝心满怀,做得自然,所以教化的效果特别好。儿女看到了,内心受到感化,也自自然然就学会了,就不会成为逆子了。“子能孝”,儿女能孝,也就不会有悖逆的儿孙,如此形成孝悌之风,子子孙孙都很昌盛,所以“绳绳克继,叶叶永昌”。家风、家道传承下来,一直绵延下去,永远都是这样昌盛。

  “绳绳克继,叶叶永昌”,而在现代社会,这似乎成了一种很美好的寄望。父慈子孝,也成了陶渊明笔下难觅的桃源。更多的是儿女为家中那丁点财产逼得“老头儿”无路可走,而他们却浑然不知,这样人伦错位的行为,最终会给他们造成恶果。

  随着社会的发展,孝的思想好像渐渐离人们远去,各种不孝的行为似乎越来越多。剥削父母、不赡养父母、虐待父母甚至残害父母的事已不是天方夜谭。因此,在当代对人们进行孝道伦理教育是继承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的需要,也是现代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它可以使家庭和睦,促进社会和谐安定;它可以陶冶人性,有助于人的自我完善。要以孝德为起点,培养个人的善良品质,培养人们普世的人文关怀,培养人们敬畏生命、善待生命的生命观。

  孝,作为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和文化传统,是道德价值的基本点。一个对父母都不能尽孝的人,会怎样对待朋友,怎样对待社会呢?

  一个弘扬圣贤教育和传统文化的论坛曾分享过这样一个真实的故事,主人公声泪俱下的忏悔让数以万计的人动容和反省。在这里,我们把这位主人公的分享摘录了一段:

  我来自辽宁沈阳,我叫魏涛,是经营中药材生意的。我在没学习传统文化之前,做过不少恶事儿以及大逆不道的事情,曾经打过母亲,伤害岳父,我真是禽兽不如的人。

  我是1966年生人,从小生活在一个不幸的家庭。父亲是地质学院毕业的,被打成右派。儿时我随父亲下乡的生活非常苦,后来落实政策以后就回到城里了。父亲爱喝酒,和母亲经常吵架,后来他们也离婚了。父亲对我们,也是没有那种父子有亲——学习了传统文化知道了这些。记得在农村的时候,那土草房外面一下雨里面就漏,我记得有一次第二天还要走十几里地上学,很远,我那时好像是九岁,下雨这个房子漏,我们就睡不了觉了,就得起来,好像就是因为一点儿事,父亲就打我,把我打到外面。我没有穿衣服,在外面待了很长时间,外面还下着雨,黑天,一个小孩儿,对父亲就有一种仇恨感。

  父母离婚,我和弟弟没人管,也不上学,召集了一些社会上的坏孩子,有十几、二十个孩子,天天上我们家去。这些孩子有的打架,有的偷东西,什么都干。我们这些小孩出去会上饭店喝酒,看录像片,什么武打的,黑社会的,还跟录像片学偷东西。我自己不怎么做,但我看完告诉他们怎么做,净出坏主意。接触那些个坏孩子,那些个小偷儿,他们要偷不着东西,就上我家偷,所以我们家的东西经常会没。我从小净学坏,没学着好。看那个录像,觉得黑社会的人挺厉害,像偶像,我就觉得这人有能耐。我记得邻居有两个挺厉害的人打架,其中有一个人说的,我连我父亲都打,我还怕你?那人一听说,那你狠,你连你爸都打,你挺厉害!孩子不懂,但是我们听到了呢,就感觉这个人挺狠,他敢打他爸。父亲也经常说我,这些不三不四的人去我们家,他经常是破口大骂,但我就不爱听。有一回说我的时候,我就跟他吵起来了,那时候也喝点儿酒,父亲也喝酒,我没控制住,顺手就捅了父亲一刀,捅到父亲肋骨上了,缝了好几针。父亲非常伤心。

  父亲没过几年就因病去世了。临终的时候,我清楚地记得父亲看我的眼神,我感觉那种眼神儿特别无奈,他感觉没教育好孩子。养这个儿子还这样不孝,还给他一刀,他捂着那个伤疤,就瞅着我……这个事儿好几年就在我眼前,我心里也特别难受,其实这是大不孝,大逆不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