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是人生福慧的根本
我们此生的福根联结在父母身上,我们必须把根浇灌好,才能有福报。通过孝敬父母联结上祖先的福脉,这就叫作接根。
接通福源慧根,上对得起列祖列宗,下对得起子孙后代。这里说的接根并不仅仅指与父母、祖父母,而是与千秋万代的祖先接气、接脉。怎样做起呢?那便要从孝敬父母开始。即便祖上有不孝的长辈也没有关系,只要我们孝顺父母,诚信敬意,便可感动祖先,便可顺利接脉。打通福脉后,我们就会发现有一股神奇的力量指引我们,这种力量可以护佑我们安然度过很多困境,并帮助我们找到正确的方向与成功的捷径。这也就是我们说的“怀孝心,百福皆至”。
事实上,一个人的力量极为有限,势单力薄、孤军奋战,若没有任何一种力量的加持和续借,想成就一番事业几乎是不可能的。
一个人得父母化育而成形,虽然在出生剪断脐带那一刻起便脱离母体转入后天,但在转入后天之后的漫长岁月里,身上仍然“全息”着父母双亲的生命信息,生命的根和气数还存留在父母那里。父母与我们的祖祖辈辈以及我们的后代组成了一条生命的信息链,我们便是这条链上的一个“结”。
如果我们要想成就一番大事业,就需要连接这条信息链,以借助我们祖先的力量。那么,如何才能连接呢?行孝便是与祖先接根的秘诀。行孝是大智慧。举个简单的例子,我们个人的能量就像笔记本电脑自身所储存的电量,待机时间不过五六个小时,时间一到,便会因为电量不足而关机。但如果接上电源,就会有源源不断的电量,而这电源便是我们祖先的力量,这种力量深厚强大,源源不断。有智慧的人善于接通先人的力量来成就自己的事业,因为他们十分清楚地认识到自己力量的局限性。
一个人如果只想到自己的利益,一切举止行动只考虑到自己的利益得失,那么结果也只能是自己反推自己。但如若是为了家族,为了父母,为了孩子和妻子,便会得到巨大的促进力。这种促进力很强,足以使这个人勇往直前,克服前进途中一切艰难险阻,最终一切阻碍势力都会为他让步。
中国的文字是世界上最有智慧的文字。我们还看这个“孝”字:上面是一个老字,下面是一个子字,老代表老一代,老一代还有老一代;子代表子一代,孩子还有孩子。老一辈的老一代和子一代跟我们的无尽的后裔是一体,这样的观念就叫作孝。无尽的后裔通过孝道跟我们无尽的祖先成为一个生命体,是一个生命,是通的,这就叫作孝。
由古至今,但凡大人物都是有名的孝子。
舜,传说中的远古帝王,五帝之一,姓姚,名重华,号有虞氏,史称虞舜。相传他的父亲、继母以及异母同胞的弟弟,多次想害死他:让舜修补谷仓仓顶时,在谷仓下放火,舜手持两个斗笠跳下逃脱;让舜掘井时,父亲与弟弟下土填井,舜掘地道逃脱。事后,舜毫不嫉恨,仍对父亲恭顺,对弟弟慈爱。
最终,他的孝行感动了天帝。舜在厉山耕种,大象替他耕地,鸟代他锄草。帝尧听说舜非常孝顺,有处理政事的才干,把两个女儿娥皇和女英嫁给他,经过多年观察和考验,选定舜做他的继承人。舜登天子位后,去看望父亲,仍然恭恭敬敬,并封弟弟为诸侯。孔子说:“舜其大孝也与!”他“尊为天子,富有四海之内”,为什么?因为“大德必得其位,必得其禄,必得其名,必得其寿”。
这就是舜的孝心感召来的福报,并使他成为一代圣贤明君。《太上感应篇》是道家的经典著作,儒释道三家的学者、文人,他们都是熟读这些经典的。自古以来,人们把《太上感应篇》称为“元宰必读书”,元也就是状元,宰就是宰相,状元、宰相必定要读的书,为什么?它帮助人们修福!当上状元,当上宰相那得多大的福报,所以,人们要懂得修善修福。《太上感应篇》讲因果,也是用“感应”两个字来讲的,里面有一句话:“其有曾行恶事,后自改悔,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久久必获吉庆,所谓转祸为福也。”
怎样转祸为福?过去如果做了恶事,招致的恶报那就是祸,想要转祸为福,就得断恶修善。所以曾经做过恶事,要改悔,改悔了以后,厄运也就改了。诸恶莫作,所有的恶事都不要做,众善奉行,一切善事都要去做。久久必获吉庆,做久了就自自然然得到吉庆,吉是吉利,庆就是福报。若要希望儿孙也能够孝顺,自己就要好好地行孝、行善。在修福、修善中最根本、最重要的就是行孝,所谓百善孝为先,孝悌传家,这是家门有福。
《劝孝文》说:“我能孝,自无逆子,子能孝,自无逆孙,绳绳克继,叶叶永昌,善孰大焉,利孰厚焉。”
《劝孝文》让我们从自身约束自己,当我们能做到孝顺父母时,子孙后代必定受我们感召,也会不由自主地学习我们的孝行,到我们老的时候,就会孝顺我们,这样一代代子孙都没有忤逆不孝的孩子,我们的家风家道就得以延续,长盛不衰,子孙后代因福德积累而繁荣昌盛,这样做的益处多么丰厚啊!
其实,这样的家庭也是我们每个人所渴望的,我们都想要获得生生世世的福报,那怎样才能心想事成呢?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怀孝心,敬父母。因为尽孝是顺应天道的事情,我们要尽己所能地行孝道,只有这样才可能实现道德的圆满自足,家庭的和谐美满和人生的百福临门。
厚德载物,孝为德之首
“德”是什么?德是道的相,道是德的体。道,虽然我们看不见摸不着,可是它能显现出来,显现出来就叫德。我们人类把道人格化了,也就是儒家讲的八德:“孝悌忠信礼义廉耻”,而八德就是人格化的道。此外,还有伦理化的道,也就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即人伦,是用五伦十义来体现道的方式,所谓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这是伦理化的道。把道显现出来,就是德。比如,大海中水是道,水是大海的本体,那个波,你能见得到。水波起来了,你看见波,就知道那是水。波是德,波能显现水,水是波的体。因此我们行德就能证道。我们能够做到的,能够看到的,能够用到的,那是德,知道德就是有道。
那么德的根本是什么呢?是孝,孝为德之首。在中国这块拥有数千年文明的土地上,没有不崇尚孝德的地方,也没有不崇尚孝德的人。孝是中华文化中的核心观念,具有原发性和综合性,也是中国文化精神的源头和出发点,堪为中华民族精神的渊薮。所谓“读尽天下书,无非是一个孝字”。
十九岁的大学生刘霆,他母亲患了尿毒症,要换肾,但是家里很穷,没有钱治疗。刘霆考上了浙江林学院,知道读不起书,就想在家里侍奉病床上的母亲,他说:“母亲含辛茹苦把我养大,我自然要力所能及地回报。”可是母亲说:“不行,你一定要去读书。”在母亲的强烈要求下,刘霆决定背着母亲到学校。不能住学校的宿舍,他就在外面租了一个很小的房子,跟母亲同住,白天读书上课,晚上回来做家务,照顾母亲。而且他决心要把自己的一个肾献给母亲,让母亲能够活下来。他鼓励母亲说:“妈妈,你一定要活着,只要你活着,我就能坚持下去。”
他的这种孝心孝行感动了很多人,社会上的热心人士纷纷解囊相助,拿钱来帮助他母亲治病。上海一家医院知情后,决定为他母亲提供肾源,并免费手术,刘霆也不需要为母捐肾了。
刘霆的这种举动是有人教他吗?没有。这种孝心没有人教他,自自然然就是这样的。“道”便以孝行的方式显现在了他身上,而这种德行就是道的人格化、伦理化,我们称它为天性。
一颗至诚的孝心唤起了无数的孝心,因为所有人皆有善心。当一个人在行孝的时候,他能与道相通,就能让所有人的孝心跟着显发出来。因为体是一样的,所以佛家讲“众生同体”,儒家讲“仁”,仁爱的仁,这都讲的是同体的爱心。既然是同体,就能互相感动,互相传递、开发这种孝德。
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孝经·开明宗义章第一》
孝是一切的根本,所有品行的教化都是由孝行派生出来的,也就是说,孝是我们的慧命,孝也是我们的善端。
曾子曰:“甚哉,孝之大也!”
孔子曰:“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孝经·三才章第七》
尽孝无论尊卑贵贱,有其行就能够成其德。所以孝是公理,孝是天经地义的,它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既然孝是人间永恒的法则,那么我们必须效法它,按照它去做。孝不仅是百德之首,也是天道自然的一个体现。孝道的博大精深,犹如天有它的规律一样,日月星辰的更迭运行有着永恒不变的法则;犹如地有它的规律一样,山川湖泽提供物产之利有着合乎道理的法则;而孝道则是一切品行中最根本的品行,是人必须遵守的道德,是人间永恒不变的法则。
圣人言:厚德方能载物。何为厚德?厚德就是大德,作为一个人来讲,首要具备的一种德行就是孝德。在我们五千年的历史传承中,孝道文化一直是百德之首,翻开历史,当我们细数那些古圣先贤的时候,无一不提及他们的孝德,如:周文王寝门视膳,孔子立身行道,虞舜耕田,仲由负米,闵损芦衣,黄香扇枕温衾,吴猛恣蚊饱血,等等。
这些故事尽管是几千年前的事情,可是到了今天,人们依然在传颂,依然在效仿,可见孝是恒常不变的大道。时代虽然有变迁,哪怕是金石都可能被销毁,但是孝亲的德行是永远不能够改变的。古人重孝,是因为他们知道孝是人和天地同参的重要枢纽。我们知道,三才是指天、地、人,人之所以能够和天地同参,是因为人有自己的道德。人之所以别于禽兽,也是因为我们有自己的道德。而人的道德从何处来?就是从孝开始的。
由此看来,孝德不仅是一种精神,也是一种行为。孝德文化以生命论为本质,以儒家思想为基础,作为中国文化的一个核心概念,体现出儒家亲亲、尊尊、长长的基本精神。纵观历史,我们不难看出,孝德既是纵贯天、地、人,祖先、父辈、己身、子孙,过去、现在与未来的纵向根脉,也是中国人际与社会关系得以形成的精神纽带。无论经历多少岁月的洗涤,经过多少世代的传承,经受多少次遗忘和重塑,孝德永远是民族认同的标记,民族凝聚力的源泉,中华文明的精髓,民族美德的荣耀,是永远不过时的价值观。
孝德是一个国家人伦道德的基石,更是传统文化中的一颗瑰宝,它永远闪烁着绚丽之光,照亮整个社会乃至世界,使社会和谐,世界和平,万众幸福平安。所以我们说孝亲是大德、大道,是不用任何人去教的,因为孝是道的显现,是自然而然发生的,是每个人与生俱来的能力。
仁孝有撼动上苍的力量
孝悌之至,通于神明,光于四海,无所不通。——《孝经》
俗话讲:举头三尺有神明。这世间真有神明吗?许多人认为这是一种迷信思想,其实不然。这世间有神明,不但有,还和我们密切相关。老人常说行善事,神明也会护佑。那么神明在哪里呢?其实神明就是我们的列祖列宗,他们是我们成就事业非常重要的保障。我们做事情做决策,一靠我们的智慧,二靠我们的运气,而运气很重要的一方面就是“神明”的作用。那么,如何让“神明”护航我们的生命呢?这就要借助孝道的力量。
千万不要忽视孝道的力量,只要我们诚心行孝,它就可以发射出撼动上苍的力量。
有一位聋哑人姓解,因为幼年时药物中毒导致聋哑,此后便一直靠手语跟外界交流。后来他成了家,生了一个女儿,女儿乖巧伶俐,学习也好,最后考上了湖北省旅游学校。女儿的学业虽然很忙,但她非常孝顺,每天都会抽出时间陪着老父亲,帮助父亲学讲话。对待聋哑的父亲,女儿很有耐心,从拼音开始教起,慢慢地、一点一点地教他去发音。
虽然聋哑人对于发音特别不敏感,有时候翘舌音、平舌音都不分,很难发得准,但女儿并没有因此中断对父亲的辅导。为了帮助父亲分清不同发音,她就用自己的手比作舌头来教父亲卷舌,而且很耐心地用夸张的口型来教父亲,一点点讲解发音的技巧。有时候父亲感到灰心丧气,自己都不想学了,女儿就一个劲儿地哭,说无论如何都不能放弃,她还想和父亲好好聊天说话呢。女儿的话让父亲非常感动,父亲暗自下定决心一定要学会讲话。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女儿坚持不懈整整教了十四年后,这位聋哑的老父亲真的会讲话了。成年的聋哑人还能够通过训练后开口说话,这都是因为孝女把“病则致其忧”真正落实到了行动当中,用孝心的力量感召了神明,这也是医学史上的一个奇迹。
我们不妨想想看,如果这位女儿放弃行孝,放弃十几年如一日地照顾并指导父亲,这位父亲会有重新说话的机会吗?答案是不会。人生于天地之间,本来与天地是一体的,我们孝心善念一经启动必定是感动天地。因为心里一动就会产生波动——心波,这心波一动可以传遍虚空法界,整个宇宙都传遍了。我们想象在遥远的星球上,如果有一个够灵敏的接收仪器,一定可以感应到这个心动的波。我们的心跟这宇宙是一体的,有感必有应,这就是感应的原理。
古人言:“修合无人见,存心有天知。”意思是说:一个人的作为,外人不一定能够尽知,但其动机好坏,冥冥上天,自会知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