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书屋 > 其他 > 先有大格局,后有大事业全文阅读 > 第5章 一小步 = 一大步

第5章 一小步 = 一大步


  个人在格局上迈出一小步,真能促使人类向着文明迈出一大步吗?

  这年头的垃圾短信实在太多!如果每个人平均一天收到10条,在每条短信上平均被耽误30秒时间(听到提示音,拿起手机,打开短信息,阅读,恶狠狠地删除,生气……),加起来就是5分钟;中国约10亿手机用户,总共每天约有8000万个小时被相互耗费,这相当于1000万人的8小时工作日,按照一年250个工作日计算,相当于约有4万人一年的“全部工作”就是处理垃圾短信。真是既浪费资源,又破坏心情。垃圾短信就像城市牛皮癣一样,成了高科技产品的寄生虫,挥之不去。

  比普通垃圾短信更可恶的,就是诈骗短信了,最司空见惯的莫过于“请把款汇入××银行,账号×××,户名××”。我们该拿它们怎么办呢?

  魔高一尺,道高一丈。这是一场智力的较量。

  大格局中显智慧

  有这样一道智力题:小明有10个空饮料瓶,按照饮料公司的促销规定,3个空瓶可以免费兑换一瓶饮料。请问,小明用这10个空瓶,一共可以喝到几瓶饮料?

  请您先想一想!正确答案是:5瓶。怎么会是5瓶呢?

  10个空瓶,其中的9个,可以换3瓶。这3瓶喝完之后,又可以换1瓶,再喝完之后,总共剩下2个空瓶。然后,小明向小卖店老板赊了1瓶,喝完之后,把3个空瓶还给他,两不相欠。

  一个充满智慧的故事,也是一个大格局的故事。就像那位小卖店老板一样,格局稍微大一点点,对自己没什么损害,赠人玫瑰,手有余香,不也很好吗?而小明也足够智慧,他的思维方式是一种时间上的大格局,稍稍地借用一点将来,然后有借有还,在一段更长时间内保证了收支平衡。现在,让我们向这个故事学习:做个聪明人,格局大一点!

  做个聪明人,格局大一点让我们回到垃圾短信和诈骗短信问题上。相信很多人都收到过那样的诈骗短信,那么,您的反应是什么?

  不理它?那当然!显然那是诈骗。但也的确有人糊涂到给里面汇款(或许因为确实有几笔账需要汇,而自己又没有仔细核对信息),于是就给了诈骗者可乘之机。

  问题在于,虽然人们上当的概率很小,但诈骗“风险”同样也非常小:收到短信的人,基本是两种反应:不理它,或者汇款。

  但是,还有第三种选择:拨打110报案(只要格局稍稍大一些,就会选择这种方式)。

  诚然,由于公安机关警力有限,难以对所有此类案件一一回应,但如果警方能建立一个相关资料库,同一诈骗源被举报的次数多了,就应当引起更多重视并优先处置,那么发出诈骗短信越多的人,就意味着被举报和被惩处的风险也越大。

  当然,这种解决方案的实现前提是:收到诈骗短信的人们更多地提供“举手之劳”来报案。可是,因为报案的人不够多,所以这种已出现好几年的低级诈骗手段依然存在。

  同样的道理,如果有朝一日人们实在不堪广告类垃圾短信的困扰,也可以用这种方法来惩治它们(想做广告,其实还有很多合理的途径有待开发)。

  假如我们足够聪明,就会让自己的格局大一点,也让自己的生活变得更舒展!

  每人格局大一点,世界将会怎样?每人格局大一点──不用大太多,哪怕一点点就好啦!无论是一瓶汽水,还是一个举报电话,都不过是举手之劳。您可不要小看这“举手之劳”──有一个典型的正面案例就是“随手拍照解救被拐儿童”,这个倡议得到了广大民众的积极响应,并且确实产生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这些案例所共同揭示的规律是非常微妙的:大家都知道,互联网如何改变了我们的生活──在互联网出现之前,大家的信息相对闭塞,想要获取某些信息,不得不求助于图书馆或者专业人士,而当有了互联网之后,“获取信息”变成了一件十分容易的事,它的原理就在于“每个人只提供自己所拥有的信息”,然后所有的人便实现了共享。

  如果要对其效果给出一个数字,我认为“长尾理论”是比较合适的。

  什么是“长尾理论”呢?它和我们熟悉的一句话有关,就是“20%的人掌握80%的资源”——这也叫“80/20法则”或“帕累托法则”,它被证明是普遍有效的──那80%的人就像是长长的尾巴。

  安德森原本以为,根据80/20法则,正常的答案应该是20%。但是范·阿迪布说在数字产业中,这就有点不同了。所以安德森决定冒一冒险,猜是50%。但实际上,他的答案依然差得太远太远了。正确的答案是98%。

  虽说“长尾理论”和“帕累托法则”是两个不同的理论,但从上面这张图中不难看出,它们并不矛盾,只是关注点不同。

  图中深色的部分是20%的重点产品(或VIP客户),它们产生了80%的收益,这就是帕累托法则的“头部”。

  过去人们往往只关注曲线的“头部”,而将曲线的“尾部”忽略不计,因为“尾部”需要投入80%的精力,却只能产生20%的收益(这也就是多数商家会选择关注少数几个VIP客户,而无暇顾及大多数普通消费者的原因)。

  不过,在网络时代,情况发生了微妙却惊人的变化:由于“关注”的成本大大降低,人们能够以很低的成本“关注”正态分布曲线的“尾部”──在某些情况下,关注“尾部”产生的总体效益甚至可能超过“头部”。

  例如,某著名网站是世界上最大的网络广告商,它没有一个大客户,收入完全来自被其他广告商忽略的中小企业──因此,克里斯·安德森认为,网络时代是关注“长尾”、发挥“长尾”效益的时代。

  那么,“长尾理论”和“大格局”有什么关系呢?第一,长尾理论实现的前提是有无数网民的参与,也就是“多点式”的分布,每个人提供他个人所拥有的资源,这个资源无论多么“小众”或“冷门”,总有能用得上的时候,正如歌曲98%的点播率一样。

  第二,长尾理论意味着“关注成本的降低”,即不需要超大规模的仓库来储存货物,因为不同的产品分散在不同的提供者手里;同样,也不仅仅依靠某个职能部门来实现完全的管理──比如,要让公安机关去单独追踪某个特定的失踪儿童,花费的成本非常高;而每个公民留心自己身边的弃儿,其成本相对较低。正是由于关注成本降低,所以才能够带来长尾效应。

  第三,长尾理论揭示的比例是令人深思的:20%——虽然听上去只是少数,但如果像某些社会学家所认为的那样,整个社会正在走向“溃败”,那么,这20%或许就意味着由死向生的转变,意味着某种走向复苏的可能。套用一句众人皆知的名言:“个人的一小步,却是人类的一大步!”

  试着迈出一小步吧!

  您是否注意到,“步”字的上下结构,其大体意味着“止于少”?一小步本身并不大,但即便如此,很多人也不愿意迈出这一小步。而恰恰因为太多人迈不出这一小步,所以人类才难以迈出那一大步。

  古人所说的“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以及“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其实都是这个道理。

  龙应台曾在很多年前写了一篇著名的文章《中国人,你为什么不生气?》。她说:“不要以为你是大学教授,所以做研究比较重要;不要以为你是杀猪的,所以没有人会听你的话;也不要以为你是个学生,不够资格管社会的事。你今天不生气,不站出来说话,明天你──还有我、还有你我的下一代,就要成为沉默的牺牲者、受害人!如果你有种、有良心,你现在就去告诉你的公仆‘立法委员’、告诉卫生署、告诉环保局:你受够了,你很生气!你一定要很大声地说。”

  这就是一种“大格局”的呼吁了,这个呼吁出现在约30年前(该文曾经广为流传,可见这个“每个人迈出一小步”的方式是颇具诱惑力的),而现在的世界依然存在同样的问题(个人的“格局”依然不够大)。试想,每个人都多一点点责任感,这个世界会增添多少可能性?!

  不要犹豫,迈出这一小步吧!或者,如果您还缺少一些实实在在的动力去迈出这一步,可以接着往下阅读。

  我们有理由相信,一个人格局的大小,和他个人的幸福息息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