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书屋 > 其他 > 先秦古国志之吴越春秋全文阅读 > 第15章 季札挂剑(5)

第15章 季札挂剑(5)


  太子建既然已经逃走,那更是谋反证据确凿。现在需要处理伍奢了。伍奢有两个有名的儿子,大儿子叫伍尚,小儿子叫伍员(字子胥)(《清华简·系年》还有个伍鸡)。两人都是在楚国政坛青壮一辈中颇有名声的人物。其中伍尚还担任棠地长官。

  为了不让楚才晋用的优良传统继续,费无极又对楚平王说:“这哥俩都是有大才的人物,如果逃到了吴国,后果则不堪设想,不如,大王您用赦免伍奢老贼的名义来召回他们!”

  楚平王于是亲自到牢里探监,告诉伍奢说:“写信给你的儿子们,让他们回来,我就赦免你!否则,我就杀你!”伍奢虽然忠厚,人却不笨,说:“臣大儿子伍尚为人慈孝,肯定会回来的;但小儿子伍员能够忍辱负重,他知道回来以后就会被擒杀,肯定是不会回来的!”

  中肯地说,这个捕杀计划水准确实差了点,但老奸巨猾的楚平王也不是傻子,他知道要一手软一手硬,如果伍氏兄弟不肯回来,就让使者将他们就地逮捕!于是楚平王严刑拷打逼着伍奢用枯老的手在竹简上刻下了家书。

  这个蹩脚的行动连老实人伍奢都能看出来,又怎么能瞒住精明的伍子胥?得知消息后,伍子胥拦住了准备赴京的哥哥伍尚,说:“大王现在之所以不敢杀父亲,就是害怕我们兄弟逃到敌国去。如果我们回去了,肯定就会与父亲一同被杀的!这样又有什么好处呢?不如现在就逃到别的国家吧,以后借助别的国家为父亲报仇!”

  其实,哥哥伍尚怎么又不明白其中的玄机呢?他对弟弟说:“我知道回去是不能保全父亲的性命,但是既然是父亲的意思,我如果不回去,岂不是不孝,从而让天下人耻笑?弟弟,我的才能是远远不如你的。你去吴国吧!以后为父亲报仇,就靠你了!我们都是父亲的儿子,有应该为父亲尽孝道的儿子,也有应该为父亲报仇的儿子,我们还是互相不要勉强吧!”

  伍尚的选择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他是楚国的大臣,所以他必须也对楚王尽忠,而伍子胥此时没有官职,在当时的观念只需要对家长尽忠。伍子胥握着哥哥的手,紧盯着哥哥坚毅的面庞,泪水从眼眶中滑了下来。他明白哥哥的意思,他没有再劝哥哥。只是这一别,终是永恒。

  仇恨的火焰,在这一刻点燃。终将烧毁整个郢都。

  那几位钦差大人早已等得不耐烦了,冲进来准备逮捕伍尚和伍子胥。伍尚把双手一伸,配合上铐;轮到伍子胥的时候,伍子胥也是双手一伸,不过手上居然变出一副弓箭,谁敢过来!

  说起伍子胥,大家都知道的是他卓越的政治才能、军事谋略以及忠心不二的品质。其实,伍子胥可以说是当时最全能的人才,不仅武艺了得,而且还有军事著作《伍子胥》,其中还创造性地介绍了水战理论,可惜这本书没有流传下来,只有存在于其他史书中的零星记载。

  这厢伍子胥挽雕弓如满月,几位钦差都吓坏了,于是伍子胥一边搭箭,一边撤退,终于一溜烟跑出了门。使者想追,但忌惮伍子胥箭法厉害,结果就这样让伍子胥逃脱了。

  牢狱里的伍奢,看到了自己前来尽孝的大儿子,同时听说自己的小儿子跑出国外了。不禁叹气道:“从此大王和大臣们,恐怕都不能按时吃饭睡觉了!”知子莫如父,而楚平王明显没有意识到这个逃亡年轻人的可怕,恼羞成怒地下令把伍奢和伍尚拖出去,一刀一个,都给杀了。随即下令追杀伍子胥。

  血债,是要血偿的!愤怒的伍子胥歇斯里底地朝着郢都呐喊。他计划先去中原的宋国,投奔同样落难的、关系一直不错的原楚太子建。在去宋国的路上,他碰到了一位老友。

  十、太子建为晋顷公策反

  这位老朋友叫申包胥,这位仁兄的大名可能知道的人不多,但说起他的一位后人那是鼎鼎大名——包青天是也!申包胥是楚王鼢冒的后代,属于王室远支,也是个颇有名望的才子,和伍子胥一直关系不错。

  两人聊完这件事的前因后果后,申包胥自然知道了楚政府对伍子胥的通缉令,同时他也知道朋友确实是冤枉的。这时伍子胥叹气说:“唉!楚王杀我父兄,我应该怎么办呢?”申包胥说:“如果我支持你报仇,就是对祖国不忠;如果我阻止你报仇,就是让你陷于不孝。你自己走吧!我不多说什么。”

  伍子胥咬牙切齿地说:“那我一定要借助他国力量,来灭了楚国!”这时,一直和颜悦色的申包胥忽然严肃起来,一个个字铿锵有力说道:“虽然有你伍子胥在,能灭亡楚国;但是有我申包胥在,一定能复兴楚国!”

  当年的好兄弟,在这一别之后,也注定要成为敌人了,伍子胥叹了口气,大步前行到了宋国,找到了同样愤懑的太子建,于是这对难兄难弟日夜商量着如何反攻郢都,活剐费无极。

  但好景不长,两人的东道主宋国也发生了暴乱。原因是宋国贵族华氏和向氏劫持了宋元公,宋元公就向他们请求交换人质求和,没想到老宋一恢复自由,马上就派部队攻打华向两家,也不管人质的死活了。华向两家也不示弱,甚至联合了吴王僚,一起攻打宋元公,结果元公拉上了晋国、齐国、郑国、曹国助拳,你杀我我杀你,好不热闹。吴国的公子苦雂和偃州员被宋齐联军所俘虏。

  太子建和伍子胥生怕被打打杀杀给误伤了,又往西跑到了郑国。郑国当时的老板是郑定公,总裁是名相子产,对太子建都客客气气的。但没想到的是,太子建有一次去晋国玩,居然和晋顷公勾搭上了。

  晋顷公,是“强弩之末”霸主晋平公的孙子,晋昭公的儿子。作为一个没落三代的霸主,晋顷公还是有点想法的,他狮子大开口地和太子建商量,想让太子建做晋国的间谍,里应外合吞了郑国。之后晋国一定把郑地封给太子建。

  太子建答应了,笔者相信秉性淳厚的他一定反复纠结过,出卖收留自己的人是极不厚道的,即使成功也会遭到天下人的唾弃。但太子建似乎别无选择,为了复仇,为了杀死那个陷害自己的小人,为了夺回属于自己的储君之位,他放弃了自己的良心。仅仅为了晋国人的一句口头承诺。

  但可悲的是,在太子建返回郑国后,因为他惩罚了一名属下,这名属下怀恨在心,把太子建的全盘计划告诉给了子产,雷厉风行的子产首相立马逮捕了太子建,就地正法。可怜的太子建,曾经一度超级大国的储君,曾经一度品性忠良的男子,就这样在身败名裂地被处死在异国他乡。

  太子建之死,最应该怨谁?是郑国吗?是晋国吗?是他自己吗?

  是楚国!没有楚平王的倒行逆施,没有费无极的阴狠毒辣,太子建能够顺理成章成为国君的。太子建之死,也同样燃烧了一个孩子幼小而充满童稚的眼睛。这个孩子是他儿子,叫做王孙胜。

  眼看郑国也待不下去了,那要去哪里呢?没有了太子建,伍子胥终于能独立决定了,除了楚国之外,算得上大国的只有晋国、齐国、秦国和吴国了。晋国实力虽然最强,但大夫忙于内斗,谁有空搭理你?齐国实力不弱,但比起楚国还是有段差距的,当年巫臣都不屑于去呢!秦国呢?人家可是楚国的连襟之国,搞不好会被引渡!难道要去陌生的吴国吗?伍子胥迷茫了。

  伍子胥就这样懵懵懂懂到了许国,许公也摆酷朝东南吐口水——暗示伍子胥去吴国。那么,别无选择了,就去吴国吧!那个迅猛崛起的大国,那个让费无极害怕的大国,那个重用人才的大国,只有它能为我报仇!

  然而,从许国到吴国的道路,并不是那么好走,它必须经过楚国边境的一道关卡——昭关(今安徽含山北)。当时的安检制度和技术虽然远远不如现在先进,但毕竟也是个重兵把守的关塞,伍子胥虽然吓吓那几个使者绰绰有余,但面对训练有素的部队可不是闹着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