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书屋 > 其他 > 先秦古国志之吴越春秋全文阅读 > 第13章 季札挂剑(3)

第13章 季札挂剑(3)


  没想到干徵师前脚刚来,陈国公子胜后脚就到了。这个公子胜是陈哀公的第三个儿子,一见到楚灵王就痛哭流涕地说,大王一定要帮我父亲和我大哥报仇啊,是我叔公子招和公子过趁我父亲病危的时候,杀了我大哥偃师,才把我二哥扶上去的,我爹还被他们一伙逼得上吊自尽啊!

  原来还有这么个隐情啊,楚灵王决定借此机会教训陈国,先是把乱臣贼子陈君留的使者干徵师拉出去砍了,接着马上派弟弟公子弃疾带领大军压境,进攻陈国。

  陈国这个国家很有意思,从出娘胎开始好像就没有打过胜仗,和谁交火都是不堪一击。这一下又被楚军给灭亡了,但楚灵王却不像其祖楚庄王,消灭乱臣后能够帮助恢复陈国,而是直接把陈国并进了楚国的版图,让大夫穿封戌做陈公,守卫陈地。

  五、蔡公弃疾变造反先锋

  陈国被灭后,他的难兄难弟蔡国马上也要遭殃了。

  蔡国是陈国的邻国,也是中原火药桶里的一个三流国家。和陈国一样,其实更多日子都是亲附楚国的。但楚灵王不知道抽了哪根筋,居然设下鸿门宴,把赴宴的蔡灵侯一刀砍了。同年又攻灭蔡国,并把蔡太子像牲口一样宰了祭祀山神。

  灭了蔡国的楚灵王,让公子弃疾担任蔡公,并为抵御晋国而在陈蔡一线加紧筑城。当时大夫申无宇以“尾大不掉”这个成语来劝说灵王不要封公子弃疾,但灵王还是固执己见地认为楚都城墙高大深厚,毫无压力。正是这个决定,最后送了他狂妄一生的性命。

  同时,楚灵王又带领大军东进,驻扎在州来附近,派出荡子等五个将领率军包围徐国,自己则就地安闲地打起猎来。灵王目的再明显不过,是想通过震慑吴国,来起到攻破徐国的目的。

  但徐国也并不是这么好攻下的,或者说因为楚灵王不得人心,楚军的战斗力下降不少。就在此时,楚国内部酝酿已久的炸药桶终于爆发了。点燃这个炸药桶的人,叫作观从。

  这个观从,父亲就是之前提到被康王杀死的、令尹子南的宠臣观起。父亲死后他只身逃到蔡国,作为“楚才晋用”言论发表者公孙归生的儿子朝吴的部属。蔡国被灭后,朝吴自然成了没落贵族,观从也成了没落贵族的没落部属。为了改变自己的悲惨遭遇,观从找到朝吴,对他献计说此时正是恢复蔡国的最好时机。

  恢复蔡国,这么容易?那得先搞倒楚灵王!要搞倒楚灵王,首先一定要找一个主政的人出来。而这个人,观从心目中也早有最佳人选,就是逃往晋国的楚公子比,楚灵王的三弟。接着,观从还跟朝吴分析了楚国的现状和他的计划。

  朝吴思索一番后,与其做亡国奴,不如拼一把,做个复国英雄!于是,他以蔡县县公楚公子弃疾的名义,传信给在国外的公子比和公子黑肱,请他俩回来主持国政。

  自从楚灵王上台以来,公子比和公子黑肱就逃到别国去喝西北风,如今已经啃了十二年的北方麦子了。听说又能回湖北吃大米了,不禁欢天喜地,在晋国的支持下,杀往蔡县。

  与此同时,受过楚灵王欺压的楚国薳氏家族、斗氏家族,以及陈国、蔡国的遗老们,还有在各种会盟上被楚灵王欺负的越国人、许国人,这时候都站了起来,纷纷展开暴动,反抗楚灵王的极端统治。

  公子弃疾也是个聪明人,一看大事不妙,索性顺手推舟,开门放两位老兄进来,从蔡县的封疆大吏摇身一变成了造反先锋。当年楚灵王篡位成功后,公子比和公子黑肱都逃跑,就他不但活得好好的,居然还得到重用。现在又果断加入倒灵王的队伍。可见此人奸猾之极。

  这支鱼龙混杂的队伍很快杀到郢都郊外,陈蔡遗老受了灵王这么久的屈辱,这下终于扬眉吐气了!这群目无远见的家伙还在耍一回酷,在郢都外建立壁垒慢慢和城内的楚军消耗。这时,奸猾的公子弃疾又出来发话了:“我们必须行动迅速!打杂的也很累了,修点篱笆就行了!”

  于是公子弃疾派出了亲信务牟和史猈混入了郢都,刺杀了二哥的太子禄和公子罢敌,结果外面的部队轻而易举地进入了郢都大门。然后这三位楚共王的儿子开会,决定按照年龄排排坐:老三公子比为国家元首,老四公子黑肱为首相,老五公子弃疾为副首相兼国防部长。新的一套政府班子正式形成。

  接着,公子弃疾派观从前往楚灵王处,策反灵王的大部队,声称:“先回来的兄弟有重赏!后回来的家伙割鼻子!”灵王的人气值本来就不高,大家一听这个消息,纷纷争先恐后奔回郢都。

  估计灵王的死党令尹薳罢也死在乱军之中,灵王又听到了两个儿子的死讯,居然吓得从战车上摔了下来,而身边的军士又纷纷散去。这位昔日的盟主,今天居然成为了一名独夫!

  孤家寡人的灵王在山林中逃跑,三天没有吃东西,后来遇到了自己的侍从畴。又饿又累的灵王枕着畴的腿睡着了,但是畴乘他睡着后,用土块枕在他头下,自己逃跑了。逃到棘地,别人也不让他入城。逃到芋地,芋尹申亥才收留了这个落难国王,还把两个女儿嫁给了他。但这个时候的灵王,才真正的认识到了大势已去,别的国家不会容留自己、让弟弟们抓获自己也免不了一死,自己活着还有什么意思呢?

  余眜十五年(前529)五月二十五日,楚灵王用一根绳子结束了自己的生命,但他的死讯没有这么快就传到郢都。而现在的郢都也是混乱不堪,于是弃疾捕捉到了这个机会。

  这些日子,都城夜里经常有人大呼小叫:“王杀回来了!王杀回来了!”公子比和公子黑肱两个家伙本来就是十多年没待在国内,可谓一点形势都不懂,也没有自己的可靠班底。听说楚灵王要杀回来了,两人慌慌张张,不知该怎么办。某天夜里,又有人惊叫:“王进来了!”

  当天晚上,大夫斗成然找到了公子比和公子黑肱,对他们说:“大王回来了,还杀死了司马弃疾!你们还是早点自杀吧,还可以免受羞辱!”公子比和公子黑肱一下就傻了,然后两个二拔出宝剑来一齐往脖子上抹去——真是楚国最笨的一对国君和令尹,才上台两个月,就以这样的方式终结了生命。

  看着这对活宝的尸体,斗成然把另外一个人拥了进来,坐上了王位,这个人自然就是——公子弃疾。五兄弟里面最后的胜利者公子弃疾即位,是为楚平王,以大功臣斗成然为令尹。可怜的公子比被不以国君之礼下葬在訾,称作訾敖。

  对内,楚平王为了安定人心,他还抓了个囚犯杀了,让他穿上楚灵王当时的衣服,以表示是灵王和两个弟弟互相残杀而死,自己即位也是无可奈何。对外,他为了取得别国的支持,同意陈国、蔡国的恢复,还把灵王当年霸占郑国的土地给归还了。这一系列举措让平王顺利坐稳了王位。由此可见,平王耍阴谋的艺术确实一流。

  六、吴人立余眜之子州于

  灵王大军崩溃后,攻打徐国的五个将领也只好退兵。吴王余眜逮住了这个好机会,指挥吴军在豫章(安徽西部)大败这支远征军,五个将领都成了吴军的阶下囚。紧接着,余眜又下令吴军攻克了吴楚边境的重镇州来。

  面对咄咄逼人的吴国,令尹斗成然请求征伐,但阴险的楚平王为了安定民心,很可能也是害怕战败引来的动荡,居然舍车保帅,愿意先放弃州来。

  州来之战的两年后,吴王余眜也已经病重了。临终之时,他召见四弟季札,愿意把王位让给他。到这个时候,三个哥哥都差不多要死光了,可是季札仍然坚持自己的主张,不愿意接受君位,而是跑回自己的地盘延陵去了。

  富贵之于我,如秋风之过耳!这是季札的信念。

  余眜也没有完成父亲的遗愿,呼吸着生命中最后的空气,离开了人世,他实在不知道应该把王位再传给谁了。于是吴国王权一度真空,但因为余眜在位十七年非常得人心、同时对楚又连连胜利,所以吴国大臣一致推选余眜的儿子州于为王。

  公元前527年,吴王余眜病逝。这位吴国的第二十二任国君,多次应对霸主楚灵王以及多国联军的攻势下,居然大占优势,改变了吴王诸樊和吴王余祭时期受到楚康王压制的局面,是吴国历史上一位杰出的国君。

  州于这个名字大家可能不太熟悉,但一说他的尊号“僚”,那估计是无人不知了,当然主要是因为十三年后插在他小腹的那柄鱼肠剑。吴王僚打造的青铜器有著名的“王子戈”。学识渊博的读者可能会知道,《春秋公羊传》明言王僚是季札的庶兄,由此看来,王僚不是余眜的儿子,而是寿梦的庶子。此两说尚不好断定谁对谁错。

  不过,不管王僚是寿梦的庶子,还是余眜的儿子,自从他即位以来,有一个人就在内心大声喊:不公平!

  这人就是寿梦的嫡长孙,诸樊的长子公子光。

  说起来,公子光的身份和吴王僚一样,也有争议,因为根据《世本》记载,他是吴王余眜的儿子。不过我们这里也暂且从通说,认为他是诸樊的儿子。

  爷爷的遗训,是通过父亲和两个叔叔,兄终弟及传给四叔季札,但既然三叔都去世了,那么王位就应该回到父死子继的制度,让我这个嫡长孙来做啊!登上王位,不仅仅可以为父亲报仇,更重要的是,万众瞩目的宝座、炙手可热的权力,这怎么能轻易让别人得到呢?!

  公子光曾经无数次鄙夷地望着他的这位堂弟,这个脑满肠肥的小子,有什么资格赖在吴王的宝座上?但似乎没人支持他,大家只记得先王余眜的功绩,那支持余眜的儿子也很正常;而诸樊的时代却已慢慢淡忘,况且诸樊的功勋也并不显著。

  没人支持我,那我怎么除去这个家伙呢?这似乎也是一个不可能的问题,吴王僚两个同母弟弟掩余、烛庸,都是他的贴身心腹;吴王僚的儿子庆忌,更是一等一的壮士,据说他拽着九头牛的尾巴就能把牛拖着走。比九牛还牛,实在太牛了。

  更重要的是,吴国作为一个新兴国家,卿大夫势力并不像晋国、鲁国这么根深蒂固,从建国在现在,虽然被外国人砍了两位国王,但本国没有发生过一起弑君政变。作为后来居上的诸侯国,受周礼分封的约束少,故君主集权相对就比较好。这点吴、越和秦、楚都类似,但秦、楚又较早地吸收了华夏文明的养分,所以直到战国仍然是超级大国。

  当然,弑君绝对不是这么简单,拿邻国的楚平王来说,他在楚灵王手下也混得开、在公子比手下也混得开,这说明想要造反,一方面要个人素质过关,人缘要棒,而公子比和公子黑肱属于十多年没有回国的流浪汉,根本没有自己的亲信,这就说明还得反过来要求你的对手素质不高,人缘不好;另一方面造反是件高风险的事情,天时地利人和齐备了,运气也必不可少,所谓不入虎穴焉得虎子,魄力也很重要。

  那么,公子光,符合其中几条呢?除了有一把大刀闹革命的胆量,别的条件都没有。所以,公子光,暂时还太嫩了。

  但是,公子光在静静等待着机会。

  吴王僚上台的第一年,就面临了一件大事,那就是徐国被齐国征服了。

  楚灵王死后,霸主地位自然又回到了晋国君主晋昭公身上,但是作为东方大国的齐国在名君齐景公的统治下也蒸蒸日上。齐景公甚至还在和晋国洽谈的大国会议上宣称过要取代晋昭公的霸主地位。

  这次,齐景公明显是利用吴国更迭君主的时候,趁机发动对吴国属国徐国的战争。很让徐国人伤心的是,这位吴国新君居然坐视不救,以致徐国最终成为了齐国的势力范围。对于这次吴国不救援徐国的原因,可能还是和吴王僚个人的“贪而躁”,没有战略眼光有关。

  但等到徐国投靠齐国后,可能是吴王僚迫于国内的舆论压力确实清醒过来,也可能是由于执掌军政的公子光的怂恿,总之吴王僚也决定雄起一把,任命公子光为统帅,起兵伐楚。

  公子光走的是水路,溯长江而上。虽然吴国的战车技术还是由晋国引进的,但有所短必有所长,由于处在水网密布的长江下游,吴国的造船业已是非常发达了。当时吴国的军舰也有很多名目,比如大翼(相当于陆战的重型战车)、小翼(相当于陆战的轻型战车)、桥船(或相当于后来的轻骑兵)、突冒(相当于陆战的突袭队)以及楼船(相当于陆战的楼车)。其中,公子光乘坐的船更是做工精细、质地优美的豪华母舰,这艘船还是先王余眜的宝船,有个名头唤作“余皇”号,后来“余皇”一词还专指宝船。

  七、长岸之战反败为胜

  这个时候,楚国原令尹斗成然因为和养由基的家族养氏走得太近,已被奸猾毒辣的楚平王处死。继任的是令尹阳匄(字子瑕),主持军政的则是司马公子鲂(字子鱼)。

  阳匄,是楚庄王弟弟王子扬的孙子,阳氏家族以前都没提起过,可见是个小家族,扶持起阳匄是楚平王有意抑制大族的举措。听说吴军进攻的消息,阳匄就找了个大神先来占卜一下。

  阳匄用的是龟壳占卜法,没想到占卜的结果却是不吉利。旁边的司马子鱼有点急了,我们处在吴人的上游,水战应该是我们占优势,怎么会不吉利呢?但是聪明的子鱼没有直接反对这项占卜结果,而是对占卜的程序提出了异议:“按照本国的传统惯例,主持占卜的应该是司马而不是令尹,所以我请求重新占卜一次。”

  阳匄也觉得自己手气太臭,实际上这时是非战不可的,占卜也无非是图个鼓舞士气,于是阳匄便同意让子鱼重新占卜。子鱼拿着龟壳,天灵灵地灵灵,振振有辞祈祷道:“我率领部属在前方拼死力战,令尹率领大军在后面紧紧相随,希望能取得大胜。”然后一烧龟壳——裂开了;一看卦象——吉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