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这样过了许多时日,暑气渐渐消了下去,中秋将近。
我依旧每天守着宫里繁琐的礼仪,每日清晨梳洗得当后到坤祥宫和景德宫请安。只是莞太后一直由于上次梁韵小产的事而怪罪我,所以每次到坤祥宫总是吃闭门羹。莞太后的闭门羹虽然让我难过,但是却又着实让我轻松了许多。毕竟不用每天花尽心思想着如何去面对一个对自己存有敌意的人。只是隆仁的身世一直悬在心头,压得我喘不过气来。
皇后依旧温婉和善,对我嘘寒问暖,还常常有意无意地在每日请安的时候对我说起一些隆仁的事。
心中对隆仁的期盼渐渐淡了下去,知道他依然在心中哽着那根刺。只是每每午夜梦回,握着他送的那块羊脂玉泪如雨下。
中秋节至。宫里越发地热闹起来,清早便在语花堂隐隐约约地听到了鼓乐之声。
我心中深知如今的自己已经非同往日,只是一个失了宠的下等妃嫔,所以请过安后便回到了语花堂,倚着窗静静地在窗前绣着白玉牡丹图打发时间。
素儿进了屋内两次都似乎要说什么,但看了看我又吞下了话默默地站在我的身后。
入夜,远处的崇明殿里传来了阵阵的锣鼓琴乐声,窗外灯火璀璨,我静静地站在院子里想起了端午晚宴那夜。不知不觉已经过去了数月。
“才人,今夜你当真不去参加晚宴了么?”素儿在身后轻声问道。
我转过身看着她:“如今不同往日,我想我还是留在语花堂比较好。”
“虽是如此,可是才人还是应当过去露个脸比较妥当。”朱嬷嬷从屋内拿了件披风为我轻轻地披上,“秋节到了,才人要小心身子。”
我望着朱嬷嬷心里微微悸动。
“奴婢陪才人过去吧。”朱嬷嬷望着我缓缓说道。
我点了点头。待素儿打好灯笼,我们三人便在夜色里朝崇明殿走去。
路上没有什么人,偶尔一两个掌灯的宫女和端着菜肴的内监从眼前晃过,剩下的便是内宫负责守卫的侍卫了。
好不容易到了崇明殿,我找了个不显眼的位置坐了下来。素儿和朱嬷嬷站在我的身后。
我朝殿上望去,泪水几乎要夺眶而出。
隆仁穿着金黄的龙袍端坐在高高的龙椅之上,目光炯炯,只是脸庞消瘦了许多,脸上满是落寞。他端着酒杯闷闷地喝着杯里的酒,皇后不时转过头同他低语几句。
莞太后身旁坐着梁韵,今夜两人都盛装打扮,梁韵更是明艳逼人。
我忍住了眼中的酸意,正要低头,却看见皇后环顾四周,一脸焦急似乎在寻找什么。我不由地想起了鲁阳王,四处看了一遍果然没有见到鲁阳王的影子。
今日这样盛大的节日,他怎会没有到场?
压下心头的疑惑,我端起了面前的酒杯缓缓饮下了杯中的酒。
这时,皇后似乎转身同皇上说了几句话,然后向太后行了个礼便急急地出了崇明殿。
我看着皇后速速离去的背影心里忽然隐隐地不安起来。正要起身却撞见了隆仁从殿上投来的目光。那目光里夹杂了太多的情感与询问,我竟不敢直视。我深深埋下了头,站起身缓缓地从偏门走了出去。背后隐约有什么在拉扯着我,但我却无法再转过身去。
素儿手里的灯笼发着黯淡的黄光,我默默地低着头走着。
八月十五。天上的明月犹如一个圆满的银盘闪着耀人的光芒,地上银辉一片。这个举家团圆的日子里,我显得异常的孤独。不知家中的亲人今夜是否也在望着这明亮的月儿在思念着我?
路过景德宫时本想进去看看皇后,却发现宫门紧闭。心里一阵疑惑,莫非皇后根本就没有回景德宫?那么,她去哪了呢?
我站在景德宫的门口,夜风将我薄薄的披风吹了起来,凉意穿过衣裙渗进皮肤里,我微微打了个寒颤。
这时,红色的宫门缓缓打开了,里面走出一个穿着红衣的宫女。她见我站在宫门前微微一愣便笑着朝我走了过来欠身行礼:“洛才人安好。”
“皇后今夜不适么?我正想进去问候娘娘呢。”我低声问道。
“哦,皇后娘娘昨儿染了风寒,今夜头疼得厉害已经睡下了。才人明日再来吧。”她见我询问便乖巧地答道。
我微微点了点头,便转身离开了景德宫。走了几步,待我再回头时只见那宫女并没有回景德宫。她似乎手里拿了什么东西急冲冲地朝着另一个方向走去。我心里的疑团越滚越大。
这时朱嬷嬷扶着我的手低声叫了起来:“才人,你的手怎么这么凉,小心着凉了,我们快些回去吧。”
天上的月光依旧皎洁如玉,只是今夜我全无赏月的心情。我们三人都加快了脚步向语花堂走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