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这样,陈平不但没有受到任何的影响,反而于第一时间攫取了吕后专政时期的至高权力,毫不客气地讲,陈平是一个非常厉害的“墙头草”。
在这里我可以给大家稍微剧透一下未来的一点点历史走向:吕后在未来的日子里大搞专权并大力起用吕氏家族的人,最后还是靠潜伏极深的陈平和周勃秘密联手一举,扳倒了吕后以及整个吕氏家族的势力,而陈平本人则收获了善终的完美结局。
当然,这里面的事儿还很复杂,故事也很精彩,具体的我们会放到后面慢慢地讲解。
在这里,笔者要做一个小小的特别说明,陈平刚才哭诉的那些话在《资治通鉴》里面是没有记录的,那是笔者基于“大事不虚,小事不拘”原则下的一点演绎,但是,笔者认为,陈平当时肯定会有很多精彩的、可以忽悠住吕雉的表演,而且其精彩程度远远大于笔者所演绎的内容。
陈平所经历的这一过程可谓是跌宕起伏,如果换做正在阅读本文的你不知道是否也会像陈平一样处理得如此完美,陈平的这种灵活以及危险局面突然出现时的平静和理性,可不是一般的职场人士所具备的,这正是我们要学习的地方。
当然,仅仅学习这些是不够的,因为这并不是陈平“智释樊哙”事件中被我们这些职场人士所能借鉴的最具干货的部分,本节故事内容中最具有探讨价值的是“墙头草”的问题。
通常情况下,在普通人的概念里,“墙头草”是贬义词,特指没有立场、见风使舵的投机主义分子。很多人在读完本节故事中陈平的经历之后也会觉得陈平是一个“墙头草”,这都是不正确的。
在现实职场中,“墙头草”分两个层次的理解。一个层次是“具有墙头草的心,当然也就有墙头草的行为”,还有一个层次是“没有墙头草的心,但是有墙头草的行为”。
前者其实就是大家通常所鄙视的见风使舵的投机主义分子,这种人无立场、无原则,为了个人利益随时随地都能出卖战友、恩人甚至亲人以求自保,这种人是小人,是每一个职场人士所深恶痛绝的。
后者其实是一种生存的智慧。他的骨子里面绝非“墙头草”式的人物,他为了实现一个光明的、正义的目的,不得不临时委曲求全于恶势力,为了保存个人实力以求将来寻找机会对恶势力予以打击,进而实现自己光明的、正义的目标。
本文中的陈平就是后者而非前者。如果他是前者,那么他在取得吕雉的信任之后,就应该醉心于所得到的安逸和地位,就不会在晚年向吕氏家族发起最后的反击进而全部消灭他们。可见,他向吕雉的投降和低头是临时的,是一种曲线救国的策略。
所以,陈平是一个值得肯定的人,更是一个非常具备职场策略和智慧的人,如果要把他的职场智慧用一句最最精炼的话来概括,不妨可以总结为:在残酷而现实的职场竞争中,你只有先保护好自己不被彻底打败才能有机会实现将来的全面逆袭,处处不肯低头的伪强者最后的结局就是被残酷淘汰出局。
强大,先从示弱开始。
当“小仁”遭遇“大爱”
通过前面的内容,大家对吕雉这个女人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本节就着重来聊一聊这个人。
吕雉是单父人,相当于现在的山东省菏泽市单县人,是中国历史上有记载的第一位皇后和皇太后,掌握汉朝政权长达十六年。本节并不想从历史的角度来讨论吕雉,我们不妨以一个相对温情的视角来看看这位独具特色的皇后。
吕雉和刘邦是如何相识并一起步入婚姻殿堂的呢?起初,吕雉的父亲吕文为了逃避仇家而不得不迁居刘邦所在的沛县。在一次宴会上,吕文被刘邦的外在气度所吸引,决定将女儿许配给时任秦朝政府亭长一职的刘邦。这一年,刘邦三十三岁,吕雉却仅仅十八岁,两人年纪相差整整十五岁,婚后她为刘邦生下了一儿一女,而且还亲自下地劳作,绝对算得上持家好女人。
公元前205年,因为战争的原因吕雉和刘邦的父母不得不沦为项羽手中的人质,这一别就是两年,或许这就是一个女人为了自己老公的事业发展所做出的牺牲吧。当然也就是在这个时间段内,寂寞空虚的刘邦偏偏又喜欢上了擅长跳舞的戚夫人,等到吕雉从项羽那里满怀期待地回到夫君刘邦身边的时候,等待她的却是一个身边已经有了小三儿的刘邦。
或许这时的吕雉心里会想:“我这两年去做人质,又是图的什么呢?”换位思考,如果读者您是吕雉,您的心里会是何等滋味?
当然,吕雉基本上还是很识大体的。她并没有因为刘邦的这种移情别恋和忘恩负义而对刘邦产生过于强烈的反弹情绪,恰恰相反,她依然在为刘邦的事业而动脑筋,当然她也是为了自己——她在刘邦不在的时候主动出手解决掉了有造反预谋的顶级战争天才韩信,稳定了朝廷的局势。
也许是慑于刘邦的威严,也许是因为吕雉城府很重,她并没有在刘邦活着的时候对皇家小三儿戚夫人母子表现出过于强烈的仇恨,但是,刘邦死后尤其是自己的儿子荣登皇帝大位之后,她的仇恨就没有必要刻意压制起来。
女人有个特点,凡是让她能够产生刻骨铭心的仇恨的人往往都是因为她曾经深深地爱过,爱之深,恨之切。仇恨是因为在乎,是因为曾经因爱而受伤。
大部分女人心中的恨往往来自感情受伤,大部分男人心中的恨往往来自名和利受伤。吕雉对戚夫人的恨越深,也就证明她对刘邦的爱越深。
刘邦驾崩之后,他和吕雉所生的儿子刘盈荣登大位,吕雉也就正式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有头有脸的皇太后,等到她的实权和地位得到充分的巩固之后,第一个要倒霉的就是戚夫人。
吕雉对戚夫人没啥可说的,直接下令把她关了起来。当然,只是关起来是无法发泄吕雉内心的愤恨的,她命人给戚夫人剃了个光头,让她穿上囚服戴上刑具。
如果只是这样蹲监狱的话,对戚夫人也还算是不错,毕竟每天还能吃上三顿填饱肚子的监狱伙食,没有了往日文化生活的她无非是感觉生活枯燥点儿而已,事实上吕雉是不会对她如此“客气”的——吕雉下令逼戚夫人每天做舂米的苦力,不指望她那养尊处优的小身板能够为大家创造多少的生产力,就是想好好折磨她而已。
解决掉戚夫人之后,紧接着要解决的就是戚夫人与刘邦所生的儿子刘如意,之前刘如意在刘邦活着的时候被封为赵王,而辅佐他的则是擅长举报揭发的周昌。
吕雉下令召赵王刘如意进宫面圣。聪明的周昌当然知道吕雉想要干什么,要说这周昌也是个纯爷们儿,他对吕雉派来的使者说道:“高帝(刘邦)生前把赵王嘱托给我,现如今赵王只是个小孩子,我听说皇太后已经囚禁了戚夫人并想杀死赵王以绝后患,我是断然不敢让赵王去面圣的。您回去就说赵王病了,不能前去。”
吕雉听完使者回来的汇报,一时激怒,再次派出使者前去召赵王刘如意前来面圣,岂料,对方再次以病重无法行动为由婉拒了吕雉的要求。
不好惹的吕雉第三次派出使者前去召赵王刘如意入宫,结果又以相同的理由被婉拒了。
吕雉这个人一方面脾气倔强,另外一方面智商挺高,等她稍稍平和之后,马上想到了新的对策:你刘如意不是说生病不能来吗,好,我就让你好好养你的“病”,姑奶奶我这一次不召你刘如意进宫,我召你周昌进宫,你周昌要是不来就是抗旨的死罪!
于是,吕雉马上下旨召周昌入宫。这一下周昌不敢不去,领到圣旨之后马上踏上了前往长安的旅程。周昌前脚刚走,吕雉的第二批使者就到了,这一次当然是召赵王刘如意进宫。
没有了主心骨的刘如意这一次竟然答应即刻前往。就在刘如意快要到达首都长安城的时候,有一个人实在是看不下去了,他决定站出来干预此事。此人不是旁人,正是吕雉的儿子、当今圣上刘盈(汉惠帝)。
刘盈这个人的性格和他的父亲、母亲差别都比较大,他秉性随和、善良,对人讲感情。刘盈之所以想要救刘如意,只有一个出发点:刘如意是他同父异母的弟弟,这是血浓于水、砸断骨头连着筋的亲情。
汉惠帝刘盈当然不会和他的母亲撕破脸,于是他颇有技巧性地提前亲自去迎接弟弟刘如意,兄弟二人在霸上见面后,刘盈带着刘如意回了自己的寝宫,从此无论吃饭、睡觉都让刘如意跟在身边。就这样,吕雉再也没有可以杀掉刘如意的机会了。
吕雉自然是不会因为这件事情对自己的亲生儿子刘盈采用暴力手段的,她只有选择忍耐,以等待可以下手的绝佳时机。吕雉就这样安静地忍着,直到有一天,机会真的来了。
这一年冬天的某天,刘盈想要出去打猎。他这一次想好好过过打猎的瘾,所以他想凌晨就走,而刘如意此时只是个年仅十四岁的少年,他很想赖在被窝里面睡觉,不想跟着刘盈一起去。
刘盈觉得,最近他的母后那边一直挺安静的,估计已经消气了,所以就决定让弟弟刘如意自己在寝宫里睡觉,自己领着人就去郊外打猎了。吕雉极其敏锐地于第一时间发现了这个绝佳的复仇机会,等到刘盈走远以后,马上派人来到刘如意的床前,硬生生灌下去一壶毒酒,等到刘盈狩猎归来时,刘如意早就七窍流血惨死在那已经不再温暖的被窝里。
历史再一次证明,大冬天的最好早起搞搞晨练,那些贪恋暖被窝睡懒觉的人说不定哪天就会惨死在自家的床上——哈哈,开个玩笑。
刘盈看到刘如意惨不忍睹的死相后,悲痛欲绝,就在他马上就要嚎啕大哭时,突然强忍了下来,因为他在那一刹那间想到一个更为恐怖的问题:大事不好!戚夫人恐怕性命不保!
想到这里,刘盈扭头就向关押戚夫人的监狱飞奔而去。
等到刘盈来到监狱的时候,戚夫人已经不在了,据下面的人汇报说,皇太后已经把戚夫人接走了。
吕雉把戚夫人接走是为了做什么呢?当然可以肯定的是,她绝对不会自掏腰包请她吃巴西烤肉、韩国料理、日本寿司、法国鹅肝、美国火鸡、天津狗不理、北京烤鸭、济南油旋儿、山西刀削面、西安凉皮以及吕雉老家山东菏泽单县的羊汤。吕雉把戚夫人接走的目的,是为了以行为艺术的方式完成她生命中最重要的一个夙愿——虐杀之!
吕雉招待戚夫人分如下几个步骤:
第一步,砍掉戚夫人的双臂;
第二步,砍掉戚夫人的双腿;
第三步,挖掉戚夫人的一双眼珠子;
第四步,弄聋戚夫人的耳朵;
第五步,给她灌毒药,让戚夫人丧失掉语言能力变成哑巴。
经过以上五步之后,戚夫人基本变成了一个只有主躯干外加一个脑袋的肉轱辘。即使是这样,吕雉觉得还不够过瘾,于是又把变成肉轱辘的戚夫人放进全是屎尿的厕所里泡了起来。大家可以想象一下屎尿和伤口接触的瞬间将会是何等滋味。
最后,吕后为自己这部行为艺术的作品取名为“人彘”。
这里做一个简单的说明,“彘”字和吕雉的“雉”发音相同,是猪的意思。换句话说,吕雉对戚夫人的羞辱不仅仅是肉体上的残酷虐待,还有精神上的羞辱和咒骂。
要说这戚夫人的生命力也够强的,几天之后竟然还有一口残存的气息。此时已经彻底丧心病狂到灵魂扭曲的吕雉竟然把自己的儿子汉惠帝刘盈邀请过来,让他一同欣赏这部艺术作品。
刘盈来了之后,看到这样一个人不人、猪不猪还喘着气的“动物”,很是诧异,忙问道:“母后,这是什么东西啊?怎么还泡在粪坑里面啊?”
吕雉不无得意而又一脸满足地说道:“你猜猜!我允许你走近瞧瞧。”
刘盈走近之后一看,一下就认出了戚夫人的脸庞,显示一脸惊愕,而后就吓得大哭起来。众人一看皇帝如此失态,赶紧搀扶着回了寝宫。
或许是因为悲伤,也或许是因为受到了较大的惊吓刺激,刘盈回去之后就生病了,在床上调养大约一年多的时间才能勉强起身。
在调养的日子里,刘盈派人给吕后送去口信说:“虽然您是我的母亲,但是儿子我还是要说一句,如此变态的事情可不是人能干出来的!我虽然是您最疼爱的儿子,但是我恐怕要让您失望了,我觉得我终究是治理不了这个国家了!要怪就怪我总是心太软,心太软,把所有问题都自己扛,登基总是简单,治国太难,不是我的就别再勉强……”
从此之后,刘盈渐渐不再关心朝政,每天躲在后宫喝酒淫乱,以期望用酒精和肉欲的刺激来满足自己空虚和颓废的灵魂。
关于这一问题,《资治通鉴》的作者司马光又站出来发表他的个人看法了。司马光说:“为人子者,父母有过则谏;谏而不听,则号泣而随之。安有守高祖之业,为天下之主,不忍母之残酷,遂弃国家而不恤,纵酒色以伤生!若孝惠者,可谓笃于小仁而未知大谊也。”
解释一下司马光的意思。司马光认为,刘盈作为儿子见到父母有过失就应该勇于劝谏,如果对方不听,即使是采用哭闹这种小孩子的手段也要让父母听进去。刘盈作为皇帝,继承了汉高皇帝刘邦的伟业,仅仅因为不忍心看到母亲的残酷便置整个国家不顾,更甚至放纵自己沉迷酒色,这是不对的。
最后司马光给出最终结论:像汉惠帝刘盈这样,属于固执于小仁而不懂得什么叫大爱。
读到这里,笔者直接提出三个最重要的问题。
问题一:“小仁”和“大爱”分别具体指什么?
问题二:“小仁”和“大爱”的区别在哪里?
问题三:也是最重要的一个问题,“小仁”和“大爱”如何在现实职场中加以应用并让职场人士真正受益?
以上三个问题以举例子的方式合并在一起解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