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之,女人挑选老公也一样,不要只看外表,更要看他的性格是否适合你。
所以,一定要选择内在因素和你匹配的异性作为你的伴侣,物理学告诉我们:你们两个节拍一致的时候才会产生共振,而只有共振时,表现出来的能量才最大!
当领导的对错遭遇领导的威严
公元前191年,时任大汉帝国一把手的刘盈渐渐坐稳了皇位,也就可以有时间和心情来解决一下自己个人生活中的一些问题。
读过前面内容的读者应该知道,刘盈能够得到现在的皇位都亏了他的母亲吕雉,而且刘盈本身也是一个蛮孝顺的孩子,所以登基之后的刘盈无论工作多忙都会抽时间探视母后。然而,久而久之,刘盈就觉得有点麻烦了。
刘盈并不是觉得探视自己的母亲这件事情很麻烦,而是觉得探视的路上会浪费太多的时间,要知道对于日理万机的皇帝而言,其时间可以称得上是寸刻寸金。
思来想去,刘盈决定修一条所谓的空中通道,从自己的办公地点直达皇太后吕雉的寝宫,这样做好处有二:
第一,会极大地节省时间。
第二,自己去探视皇太后时,可以悄无声息地直接过去了。不需要再那么张扬,前面警车开路,后面城管尾随,免得老百姓老在微博上发图片骂自己腐败。
正在刘盈洋洋得意于自己的这一伟大构想时,前朝老臣叔孙通却很不识趣地站了出来,旗帜鲜明而又立场坚定地提出了反对意见。
叔孙通说:“陛下,这条路可修不得!”
刘盈很诧异,说道:“爱卿,何出此言啊?不瞒你说,已经动工了。”
叔孙通说:“陛下,容臣说句犯上的话,即使修好了,您也不能走!”
刘盈略有不快,愤愤地回道:“别绕弯子了,说你的理由。”
叔孙通稍微顿了一下,轻轻问道:“陛下,请问,这条路的原址是什么路?”
刘盈道:“是每月高帝出巡的道路。”
叔孙通微微一笑,说道:“所以呀,做子孙的怎么能够随随便便在祖宗走的路上乱走呢?”
刘盈一直是一个孝顺的孩子,同时也是一个极其遵从刘邦所制定的各种习俗和制度的皇帝,面对叔孙通所言,刘盈瞬间紧张起来,略带惶恐地说道:“天啊!差点犯错误,我马上下令拆掉!”
叔孙通这时又伸出手,在刘盈面前轻轻摆了一下,说道:“陛下莫急,在我看来,此时拆掉反而是不对的。”
刘盈这下又陷入了迷惑,问道:“嗯?拆掉也不行?那怎么办?难道让皇家第一工程变烂尾?要知道,这可是纳税人的钱啊!”
叔孙通又故作神秘地微微一笑,说道:“哈哈,当然不会。陛下,您是一国之君,在老百姓眼中,您永远都不会有错!”
听到这句话,刘盈第一时间刻意挺了挺腰板,伸出左手的大拇指和食指,手背向外、手心朝向胸口在下巴的前下方摆了大约五秒的pose。
叔孙通马上拿出手机啪啪狂拍,快速分享到“大汉忠臣微信群”。
不知道为何,叔孙通的手机特别卡,于是他一边让手机上传图片,一边说道:“现在路已经修了,老百姓也都知道了,您再拆掉,这不明显自降天子威严吗?我建议,陛下您这时仅仅需要在渭河北面再建个庙,建好后去庙里举行一次隆重的、全国直播的高帝衣冠出巡纪念仪式,这样性质就不同了,您就从‘不孝’一下变成了‘大孝’,当然,也就能够安安心心地踏上这条新修的直达快速路啦!”
刘盈一听,非常高兴,即刻传旨给有关部门按照叔孙通的建议再增修一座庙,与此同时,刘盈奖给叔孙通一部新款智能手机,当然明白人都知道,表面上是对叔孙通的奖励,其本质是为了让叔孙通在分享自己的酷图给各位大臣们时可以更流畅一些。
故事讲完了,故事结构本身并不复杂,但是叔孙通的逻辑大家千万不要忽略。
如果读者您倒回去再仔细看看叔孙通的观点就会发现,叔孙通持有这样一种观点:皇帝(或者说领导)即使犯了错误也不可以承认,即使想办法去弥补错误带来的损失也坚决不能在老百姓(相对于单位的领导,也就是所谓的非领导层,或者说基层员工)面前承认自己是错的。
读到这里,笔者想要问读者您一个问题:此时此刻,您脑海里面是否闪过一个成语呢?
估计很多读者跟我一样,脑子里面闪过的成语是:文过饰非。
更进一步讲,大家有没有觉得叔孙通这孙子有点忒不要脸了?说白了,他为了拍皇帝的马屁,已经到了颠倒黑白对错的程度,更要命的是他竟然把文过饰非这种行为鼓吹为必须要干的事情!
不知道读者您所在的现实工作环境中,是否也有不少类似的人像苍蝇一样围绕在领导的身边,每天以替领导文过饰非为荣呢?
其实,不仅仅是你我,就连《资治通鉴》的作者司马光同志都受不了啦,他在这里加入了自己的批注。
司马光的原话是这么说的:
“过者,人之所必不免也;惟圣贤为能知而改之。古之圣王,患其有过而不自知也,故设诽谤之木,置敢谏之鼓;岂畏百姓之闻其过哉!是以仲虺美成汤曰:‘改过不吝。’傅说戒高宗曰:‘无耻过作非。’由是观之,则为人君者,固不以无过为贤,而以改过为美也。今叔孙通谏孝惠,乃云‘人主无过举’,是教人君以文过遂非也,岂不缪哉!”
司马光这段话大概表达的意思是说,人人都无法避免会犯错,但是只有圣贤之人能在知道自己的错误之后改正错误。古代圣明的君主,害怕自己有错误而无法自知,还专门设置了批评自己的诽谤木和劝阻君主的敢谏鼓,以鼓励大家指出自己的错误,这种圣君哪里会害怕下属和老百姓知道自己的过错呢?
由此而见,真正聪明的领导,从来就不以不犯错误为追求的目标,而是以改正错误作为追求的美德。
最终,司马光也明确指出,叔孙通劝谏汉惠帝刘盈说什么所谓的“天子没有错误的举动”这样的话,其本质就是在教唆做君主(也就是做领导的)的文过饰非,这是极其荒谬的错误举动。
总之,司马光的立场很明确,他认为叔孙通这样做是错误的。
分析到这里,我们得出了看上去很正能量的结论,该批判的也批判了,似乎也应该划上句号了,但是,如果真的就这样草草收尾,那就有点太可惜了。
难道还有什么地方是值得商量和讨论的吗?
答案是肯定的。
到底哪一点需要我们再二次讨论呢?
叔孙通的观点!
不卖关子,直接上干货。
按照上面的分析,叔孙通有文过饰非的嫌疑,但是,彻底否定并批判叔孙通是不对的,至少不完全正确。
在本书的前面章节中,我们曾经表述并提倡过这样的基本观点:读书是为了真正的指导实践,而不仅仅是流于文字表面的唱高调,这无异于自我欺骗。
就以叔孙通为例。叔孙通的出发点到底是什么,我们无从考查,毕竟我们谁也不能知道当事人当时真实的内心世界,仅就职场实践的角度来讲,叔孙通的话还真不是错的,甚至有其相当的可取之处。
在现实职场中,做领导的必须兼顾两点:
第一点,高度注意其所作决策和行为的正确与否。
第二点,高度注意在下属心目中的领导威严的培养和树立。
如果领导做的决策是错误的,导致的结果往往是集体或者说组织利益的受损;如果做领导的没有树立足够的威严,导致的结果往往是其领导地位的不保。
这样说可能略显抽象,特举例说明。
例如,某个企业的老板作为公司的最高领导错误地投资了一个项目,最终这个项目占用了公司相当多的现金流并以巨额亏损收尾,年底公司上下所有人的奖金和福利待遇不得不大打折扣,这就是典型的领导决策失误导致了集体和组织每一个成员利益的受损,当然也是集体和组织整体利益的受损。
这是对第一点的举例,关于第二点我们再举个例子。
例如,某企业某领导平时开会时或者和员工吃饭、唱歌时,经常严肃地向员工训诫,说自己最讨厌的就是乱搞男女关系的人,而且此领导曾经不止一次在公开场合表明,凡是有人私下乱搞男女关系被他发现,不管此人业务能力多么优秀,一律开除,理由是他最看不起乱搞男女关系的人。
然而,有一天突然有一风骚少妇来公司找这位领导骂街,原因是这位风骚少妇和这位领导保持婚姻外的男女关系已有数年,最近此女在同该领导在某一次“春风狂度玉门关”时不小心怀孕,希望该领导早日兑现与原配离婚并和她结婚的承诺,但该领导始终不予兑现,最后二人撕破脸,二奶狗急跳墙来公司大闹,以图鱼死网破。
于是乎,该领导的诸位下属一时哗然:原来这孙子是个奥斯卡影帝级的伪君子啊!
从此之后,该领导的威严也就荡然无存了,不管他部署什么也没有人愿意听。没办法,一个人演技再好,没有愿意看你的观众捧场,一切皆是枉然。
这就是领导威严的重要性。
我们再来说说叔孙通。
叔孙通给刘盈提出这样的建议,不排除有拍领导马屁、教唆领导文过饰非的嫌疑,但是,如果领导(尤其是刘盈这种天子,其个人威严要比现在的企业领导金贵的多)不顾及对自己威严的保护,也是不对的。
所以说,叔孙通的这个做法有他正确的一面。
讲到这里,有一部分比较聪明的读者肯定会提出这样的问题:难道当领导的犯了错误就不能被批评吗?或者说,凭什么领导为了保护他自己的威严就可以掩饰自己所犯的错误呢?
这个问题问得很犀利,但是没有具体的意义。
不考虑社会环境和职场现实,提出该问题的读者其出发点是正确的,也是值得提倡的,但是一旦考虑进社会环境和职场现实,提出该问题的读者有可能在现实生活中受很大的伤害。
因为,在现实生活中,你的领导和你之间的关系不是彻底平等的关系,说得更加直白一点,如果你事事、处处都把你领导所犯的错误大张旗鼓地揭露在大众视线之内,你极有可能会被你的领导打击和报复。
原因很简单:你的领导不是圣人,而是一个人性善和恶的混合体。只要你的领导不是百分之百无任何人性阴暗面的圣人,你就不可以做上面幼稚的举动。
用最通俗也最实在的话讲,你跟着你的领导是为了混口饭吃,而不是被领导花钱请来逼他修炼当圣人的。
这样讲,或许让书生意气很浓厚的人有点别扭,但是这就是最现实的社会,也是最现实的职场,书本中的理论和现实社会中的实践有着巨大的差距!
总之,你可以很鄙视叔孙通,但是你也要承认一点,那就是往往在现实职场中最吃香的恰恰就是叔孙通这类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