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盈来探视萧何的原因有二。其一,功臣病重,天子当然要来探望;其二,刘盈很想知道,万一萧何这一次无法扛过去,那么谁将是他的接班人,他首先需要充分听取萧何本人的意见。
君臣二人相见后寒暄部分略去不谈。随着君臣二人交谈的深入,刘盈渐渐地把话题引到了萧何去世之后的接班人问题。
刘盈直言不讳地问道:“请问先生,您觉得将来谁可以接替您的职位呢?”
萧何听了之后,脸上非但没有异样的表情,反而很轻松地笑了笑。
萧何对着刘盈很有深意地说道:“老臣以为,最了解臣下的恐怕还是皇上您!老臣倒想反问一下皇上,您觉得老臣会推荐谁呢?”
刘盈一看萧何此时此刻面对如此严肃的话题竟然还不忘跟自己开玩笑,便也放轻松了许多。刘盈看了一眼萧何,微笑地说道:“好。那我也不绕弯子了。我认为曹参是最佳人选。”
萧何听完,刚才脸上洋溢着的微笑突然消失得无影无踪,取而代之的是热泪盈眶:“皇上已经找到了既让自己满意又让老臣满意的人,老臣也就可以安心上路了……”
君臣二人的双手紧紧握在了一起。
当年的阴历七月初五,一代名相萧何去世,享年六十四岁,谥号“文终侯”。
这对时任当朝皇帝的刘盈无疑是一个重创!虽说已经找到了让他相对满意的接班人曹参,但是萧何作为全力支持他的老臣,要能力有能力,要资历有资历,要人品有人品,他的离世让刘盈的终极智囊团少了一个绝对主力,这也是毫无疑问的。
据无法考证的野史记载,萧何咽气以后,刘盈拉着萧何已经失去体温的手泣不成声,稍后又痛彻心扉且歇斯底里地大声哭诉出了这样的话,让现场的人无不动容:“我是不是你最疼爱的人,你为什么不说话?!握住是你冰冷的手,动也不动让我好难过!我是不是你最疼爱的人,你为什么不说话?!当我需要你的时候,你却沉默不说……”
在这里,有几件事情需要特别提一下。作为丞相的萧何活着的时候凡是买田置地都会挑选位于穷乡僻壤的非繁华地段,所盖的房子也都是不怎么高的矮房子,按照现代人的思维,大家也都能了解,偏僻地段的房价肯定要低得多。
很多人都不理解萧何这样做的理由,毕竟他的地位在那里摆着,虽说我们不鼓励当官的贪污腐败,但是萧何如此刻意节俭也确实有点不正常。
是不是萧何有故意作秀的嫌疑呢?
面对大众的质疑,萧何是这么阐述自己的理念的。萧何说:“如果我萧何的后代很成器,那么他们自然就会学习我俭朴的做法,留下很多的家产也就没有任何意义;如果我萧何的后代很不成器,留下过多的家产只会给这些败家子招来杀身之祸,我留下些劣质的不动产,也算是帮他们规避生命危险。”
萧何之所以有如此内敛、谨慎的做派,原因可能有二。
其一,这是萧何真实性情的流露,换句话说,他本来就是这么想的,所以也就是这么做的。
其二,这是之前刘邦“敲打”他的结果。吃了皮肉之苦的萧何,自然懂得了内敛的重要性,否则自己死后,后代遭遇不测的可能性将是极大的。简言之,要低调,小心驶得万年船。
不管怎么样,萧何的去世恰恰就是曹参平步青云的开始。
就在萧何去世的消息从互联网上以非官方渠道爆出的第一时间里,曹参就对自己的贴身小弟说:“兄弟们,快替哥哥我准备行装,哥们儿马上就要进京去做相国了。”
众兄弟听后都对曹参说道:“大哥,不是小弟不支持你的工作,也不是小弟否定你的能力,只是小弟觉着吧,这年头,微博上的消息你也能轻信?再说了,凭啥轮到你啊,你想过没有?”
曹参笑着说道:“赌一顿肉包子,如何?”
众兄弟一听,很是高兴,自知不久可以吃一顿好的,便痛快答应下来。
几天以后,让曹参的众兄弟们悲喜交加的事情发生了:朝廷派使者前来召曹参入朝,理由是,请曹参接已经去世的萧何的班!
于是,这个月的癸巳日(也就是农历二十七日),朝廷正式任命曹参为相国。当然,读者您肯定想象得到,曹参上任后的第一顿饭吃的肯定是薄皮大馅十八个褶的肉包子。据说,曹参吃过的那个包子铺把曹参当时点过的菜单取名为“相国套餐”,一时间附近百姓都来点此套餐,以期望跟着沾一下喜气。
一时间全国沸腾了,毕竟让曹参担任当朝相国是出乎绝大多数老百姓意料的。
要说这个曹参,还是有点意思的。当初他只是一介平民时,萧何就和他私交不错,这一点不得不说萧何在屌丝阶层里面识别人才的眼光确实毒辣,料想当年的韩信也是被萧何这个伯乐发掘的,虽然最终韩信表面死在萧何手里,其实其本质上还是死在自己的格局上,这一点前面已经有详论,此处不再赘述。
随着曹参的职位越来越高,他也有了独立的政治主张,而他的政治主张又慢慢地和萧何有所不同,所以,萧曹二人一度也产生了隔阂。
前面,读者朋友们也都看到了,萧何临死时并没有因为同曹参的隔阂而对他有所成见,相反,他在老大刘盈面前极力推荐曹参,可见萧何格局之宽广,这也从侧面反映出曹参个人能力之强大——强大到可以让老前辈忽略掉私人恩怨而力荐自己接班!
这时,全国上下都对这位同萧何政见有所不同的曹参相国有着极高的期待:就看你曹参上任之后将会搞什么样的大举动、大改革。
结果,这一次,曹参的表现真的让大家太吃惊了——大家并不是吃惊于曹参新官上任N把火,恰恰相反,而是吃惊于这哥们儿上任后的零改革!
话说,曹参接替萧何做了相国以后,对原有条令都不做任何的变更并严格遵照萧何当年做法来做。曹参上任后就做了一件勉强算是有点动作的事情,那就是他挑选了地方上为人质朴、敦厚、不擅长花言巧语的长者任命为丞相的属官,反而对那些言谈举止、追逐好名声的官员都统统予以辞退,清理出了公务员的队伍。
更要命的是,曹参本人并没有向公众展现出日理万机的形象,而是日夜只顾在家里就着几个小菜喝小酒,一幅市井人物小富即安并悠然自得的样子。
面对如此不着调的当朝相国,很多下级官员出于一片好心,纷纷前来拜访。当然,拜访是假,借机劝说曹参是真。
曹参倒是也挺客气,凡是来拜访的一律上酒桌先喝一顿再说。席间,曹参总是积极地劝这些官员们喝酒,即使这些官员利用喝酒间隙想插句话以表达自己的想法,曹参也会第一时间大声力劝他们再使劲喝,根本不给对方讲真心话的机会。
就这样,每日都有一大批官员来到曹参府上,当然,这一批人也无一例外地被曹参灌醉了后抬回家中,至于所谓的劝说,根本无从谈起。
久而久之,每天过来和曹参拼酒就成了常事。于是乎,堂堂相国府变成了大汉帝国最大的吃流水席的地方。更要命的是,在喝酒之外,面对下属犯有非原则性的小错误,曹参选择的是宽容对待,坚决反对严办。
读到这里,各位看官们觉得,这个时候最不能忍受曹参的人会是谁呢?相信很多读者都猜得到,当然是大汉帝国的现任带头大哥——刘盈。
刘盈决定侧面提醒一下曹参,毕竟曹参是当初自己和萧何一起认定的新相国的不二人选,他还是希望曹参能够有所作为,以实际的成绩和能力来服众。
聪明的刘盈决定从曹参的儿子曹窋(发“竹”音)身上寻找突破口。
刘盈宣曹窋秘密觐见。君臣二人简单寒暄过后,刘盈单刀直入,直接向曹窋表达了自己对其父亲上位之后的种种不满。
根据《资治通鉴》里面的记载,皇帝刘盈最后的话说得还是挺重的,刘盈对曹窋愤怒地说道:“你回家时替我问问你父亲,他如此这般作为,难道是欺负我这个新皇帝年轻吗?!”
《资治通鉴》原文是这么讲的,特摘录如下:
参子为中大夫,帝怪相国不治事,以为“岂少朕与?”使归,以其私问参。
大家看到了,这次刘盈是真急眼了。
曹窋一看刘盈真急了,当然不敢怠慢,赶紧一溜小跑跑回家找老爸曹参禀告,要知道,把皇帝惹怒了,可是要掉脑袋的!
曹窋回到曹参偌大的相国府中,找来找去并没有找到曹参的身影,曹窋心里明白得很,自己的老爸不知道这是又躲在家中的哪个角落里面喝酒呢!
曹窋一想到这里,更加紧张起来,一边四处寻找曹参的身影,一边大声喊着:“老爸,老爸,你到底去哪里呀?不要以为有酒在就天不怕、地不怕!老爸,老爸,皇帝是咱们家的大树,小心明天没命陪你一起看日出!”
正在曹窋有点萌地大声喊着他的老爸时,突然面前闪出一个人,径自过来,对着曹窋抡圆了就是一个嘴巴。只听见“啪”的一声,曹窋立马被扇得倒在了地下。
曹窋恼羞成怒,正要大声骂街,抬头一看,不是旁人,恰恰就是喝得酩酊大醉的曹参。在那一刹那,曹窋马上想明白了一个常见的做人道理:这人要是喝醉了,打人的时候下手真是没轻没重啊!
只见曹参踉踉跄跄地对着被打得趴在地上的儿子乐呵呵地笑道:“有没有觉得老爸很酷,三头六臂刀枪不入?”
曹窋一看老爸竟然醉成这样,心里可谓是又委屈又着急,眼睛里面立马噙满泪水,委屈地低声回复道:“你的手掌也有一点粗,扇得我不会走路!”
曹参拿起手里的酒壶,仰起脖子往朝天张着的大嘴巴里面倒了至少二两酒,然后问道:“听说你小子刚去皇上那里了,皇上有啥吩咐?”
曹窋再也抑制不住内心复杂的感情,放声痛哭起来:“老爸,你就听我一句劝吧!你整日这样只顾自己喝酒快活,对国家是极其的不负……”
没等曹窋“责”字说出口,曹参突然从屁股后面抽出一根茶碗粗的马鞭,对着曹窋就狠狠抽了起来,一边打一边喝斥道:“国家大事轮得着你来教训老子吗?!”
后面的家庭暴力环节实在是因为过于残忍,此处不再具体描述,总之,绝非一个“惨”字所能形容。
讲到这里,理性的读者都会明白,曹参如此毒打自己的儿子,皇帝刘盈是不可能不知道的,所以,第二天上朝的时候,刘盈和曹参之间的PK也将不可避免地精彩上演。
只是这一次,皇帝刘盈将会如何出招而相国曹参又将如何应对呢?我们继续往下看。
第二天上朝时,刘盈不打算绕弯子,作为当朝皇帝同时又是曹参的直接领导,在公开的会议上对曹参进行质疑和批评也无可厚非,更何况曹参如此嚣张,也该狠狠敲打他一下了。
于是,刘盈直接对曹参厉声责备道:“曹参,那天是我让曹窋劝你的,你对他如此毒打,莫非是针对朕?”
曹参一听,马上下跪“啪啪啪”三个响头磕在地下,行谢罪大礼,而后很谦卑地说道:“不敢!陛下冤枉臣了!”
刘盈听后,哼哼两声冷笑,继续问道:“好,我倒是要让你曹参在这大堂之上好好跟我说明白,我是怎么冤枉了你这位上任之后只知道躲在家里喝酒的相国?”
曹参跪在那里,头也不抬,轻声说道:“陛下,可否容臣先问您一个问题?”
刘盈怒斥道:“有屁快放!”
曹参问道:“请问陛下您觉得自己看人看事的眼光跟高帝刘邦相比,谁更厉害?”
刘盈被曹参这么一问,先是一愣,而后语气略有缓和地说道:“这个嘛……朕哪里敢比高帝!”
曹参又问道:“好!陛下是个实在人!那陛下再看我的才能和萧何比,谁更厉害?”
刘盈听到这里,很鄙视地冷笑道:“哼哼,你和他有可比性吗?笑话!”
曹参继续说道:“陛下说得太对了!高帝与萧何平定天下后,各种法令制定得非常全面、明确,如今陛下您垂手治国,我们做臣下的只要恭谨守职,咱们君臣一起老老实实地去遵守和执行,不要去随随便便地违反旧时法令,难道不就已经足够了吗?陛下您想啊,如果每上来一任新的领导,仅仅为了凸显他自己的存在感,便为了改革而改革,短期看,他的确有抱负、有策略,从长远看,被折腾的还是国家和民众啊!”
刘盈恍然大悟!尤其是曹参的最后一句话,说得恰恰就是以自己为代表的那些对新领导上任之后的改革存在惯性思维的人!
刘盈这才意识到一个严重的现实:跪在自己眼前的这位相国,是真正践行并且真的做到了“无为而治”的高人啊!原来听前辈们说过,管理的最高境界就是“无为而治”,没有想到,曹参竟然做到了,而且还做给我刘盈看,可惜我竟然浑然不知!啊,太后悔了,太后悔了!
刘盈激动地从自己的龙椅上站了起来,径直走向跪在大厅之中的曹参,轻轻将其扶起,眼睛里面有一种湿湿的、热热的东西在滚动。
刘盈说道:“爱卿,我错怪你了!”
曹参说道:“皇上,您说我该不该打我那不懂事的儿子曹窋呀?”
刘盈很文雅地拉起曹参的手,轻轻摇了摇头,一副皇帝所特有的气宇轩昂的气质跃然挂在脸上,声调温和而又稳重、缓慢地说道:“爱卿回家尽管给丫往死里揍,朕不再过问便是。”
值得一提的是,在曹参担任相国的时间里,国家在非常稳健的发展着,之前刘邦所一手制定的各种制度都得到了有效的贯彻执行,老百姓的生活也得到较大程度的提高,于国于民,可谓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根据《资治通鉴》的记载,老百姓在民间自发编了歌谣来赞美曹参:“萧何为法,较若画一。曹参代之,守而勿失;载其清净,民以宁壹。”
大概意思是说,萧何制定了法律,整齐划一,曹参作为萧何的继任者,坚守这些法律而没有让其有任何的损失,曹参的施政风格讲究清净无为,老百姓都安安心心地过上了好日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