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企业里面有个员工,人品很差,业务能力也不行,领导多次找其谈心希望他能够踏踏实实做好自己的工作,此人每次都是在谈心时满口答应,实则偏激地从心里认为领导是在针对他,刻意挤兑他。于是该员工在和领导谈话结束之后非但不反省和提高自己,反而到处传播谣言,对身边的同事说不利于公司团结的话,以进行最大限度的挑拨离间。
领导对此人干过的这些勾当了如指掌,遂动了劝其离开公司的想法,但是迟迟不能下决心。因为,此人家庭经济条件很差,父母没有退休金且长年身体不好,妻子刚刚生完孩子在家哺乳,全家的唯一收入都来自此员工的工资。
领导考虑到,如果换成别人劝其离开是很正常的事情,但是此人的确是太可怜了,虽然他有性格上的问题,但是如果此时让他离开就真把一个家庭给毁了,而且此人的态度和业务能力决定了他离开本公司之后必然不可能很快找到可以养家的工作,于是乎,领导决定暂时先忍一下。
可是偏偏此人就是一个不知恩图报的人,在未来的两三个月内,他上蹿下跳、挑拨离间,尤其是对刚刚进入公司不久的没有经验的大学毕业生说了很多公司的坏话,很多的人陆续辞职了。
此时领导猛然发现,当初不开除他是一个巨大的错误:你好心好意地去为他考虑,他偏偏是个不知恩图报的狭隘小人,反而把你给他的机会当成他对你疯狂报复的绝佳资本。
在这个案例中,此领导的做法就是“小仁”。他只考虑到对一个人负责,而且还是一个不值得为其负责的人负责。此领导的决定最终导致整个集体的人力资源成本受到损失,很多无辜的人被其伤害。所以说,承担让那些不该辞职的人才流失之责任的应该是该领导,而不是那个挑拨离间的小人。
在其位,就要谋其政。不管你是一个管着不足10人的小团队领导,还是一个管着上万甚至上亿人的大团队的领导,你都要首先对团队整体负责,其次才对其中每个人的个性化情况负责。对团队整体负责,就是“大爱”,以牺牲绝大多数人利益为代价而保全一个人私利的做法就是“小仁”。
“小仁”不可取!
《道德经》有句话,“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关于这句话各种各样的解释都有,其字面意思大致理解为:天地是不仁慈的,把天地间的每一个事物都拿着当狗一样看待。
从这一角度来讲,天地似乎是无情的。如果我们把“天地”二字理解为这个世界上的自然规律的话,自然规律真的就是无情的。
不管你是穷人还是富人,经常熬夜就是要生病;不管你是好人还是坏人,多吃肥肉不运动就是对血液质量不好;不管你是帅哥还是美女,浓硫酸泼脸上以后就是要比不泼的时候漂亮,浓硫酸的强氧化性和你是什么样的人没关系。
同样,对于自然界而言,优秀的物种就要胜出,低劣的物种就要淘汰,这与该物种是否看上去可爱,是否脾气温顺等等都没有任何关系。
同样,对于市场而言,把消费者需求看得很重的企业就会有核心竞争力,就能够胜出,拿着消费者当傻子坑蒙拐骗的人在经历过消费者或长或短的觉醒期之后,就要被淘汰,这与这家企业的创业期多么艰难,这家企业的老板多么不容易等等没有任何关系。
我们再回归到所举的案例上来。该领导纵容那个小人猛一看是仁慈的,是有爱心的,最终导致的却是对团队中的其他很多人不负责的结果,最终收获了一个“一颗老鼠屎坏了一锅汤”的结局。
该领导最正确的做法应该是根据该员工的职场表现来决定他的去与留,如果他真的表现不好那就果断予以辞退,如果该领导是个心善之人而觉得过意不去的话,完全可以在辞退他的时候多发一点补助,但是他不能让这个人继续留在团队中。
说得再直白一点,该领导的做法就是前面讲到的“妇人之仁”,属于“小仁”。
总之,对整体负责就是“大爱”,以牺牲整体为代价满足一个成员的私利那就是“小仁”,当“小仁”遭遇“大爱”之时,果断放弃“小仁”选择“大爱”才是一个团队领袖负责任的体现,也是符合中国人所谓的“天道”、外国人所谓的“自然规律”的科学做法。
怎么送礼是个大学问
本节开始之前,先八卦一段刘邦同志的风流往事。
刘邦在和吕雉结婚之前是有一个老相好的,姓曹,史书称之为曹氏。
刘邦在没有同曹氏结婚的情况下就把人家的肚子搞大了,而曹氏也算是上辈子欠他刘邦的,硬是为刘邦生了一个大胖小子。后来刘邦和曹氏到底怎么分手的以及曹氏又是怎么死的,《资治通鉴》里面没有什么具体的记载,我们只需要知道汉惠帝刘盈有个同父异母的亲哥哥就行了。这位公子的名字特别具有喜感,叫“刘肥”。
讲到这里,补充一个小小的知识点。
现实生活中很多民营企业的暴发户都感慨:“要是回到封建社会的一夫多妻制多好啊,我的那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奶也能受法律保护。”在这里,需要纠正一个小小的错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搞婚姻制度的还真不是“一夫多妻制”,他们搞的是“一夫一妻多妾制”。
换句话说,古人是很重视“妻”的地位的,把“妻”之后娶的老婆统统称为“妾”,对于皇帝而言,皇后只有一个,妃嫔则可以有多个。所以,“妻”的地位是比较高的,她代表了正统,用现代人的话讲,这叫“正室范儿”。
刘邦和曹氏相识肯定要早于吕雉,曹氏所生的刘肥也是刘邦生命中的第一个孩子,但是刘邦和曹氏是没有结婚的,吕雉才是刘邦真正意义上的妻子,所以刘肥只能算是庶出,等到刘邦立太子的时候首选不应该是刘肥,而应该是刘盈。
纲常归纲常,良心归良心,刘邦这样出卖曹氏的爱,逼着她离开,我们能够想象得到,最后知道真相的曹氏肯定会眼泪掉下来。刘邦出卖曹氏的爱,也肯定背了良心债,就算付出再多感情也再买不回来。更要命的是,当初是刘邦要分开,分开就分开,现在又要用真爱把孩子哄回来,爱情不是他想买想买就能买,最后还让她挣开,让她明白,放手刘邦的爱。
等到刘邦登基之后,他就把对曹氏的这份愧疚弥补在了刘肥的身上。
汉高祖六年(公元前201年),刘邦正式封刘肥为齐王,直接给予的封地多达七十座城池,老百姓凡是有齐国口音的都统统归属齐王统辖,刘邦对曹氏的愧疚以及对刘肥的照顾可见一斑。
等到刘盈登基之后,按照礼数,作为哥哥的刘肥是要进宫朝见新皇帝的,而作为弟弟的刘盈则必须设酒宴请刘肥吃饭,既算是家庭团聚,又可以彰显君威。
酒宴开始的时候,刘盈以齐王刘肥是自己的兄长为由,请他坐上座,而刘肥也没有想太多,乐呵呵地坐了上去。可是这一细节却被敏感的吕雉看在眼里、怒在心中,她认为刘肥这是不把刘盈这个新皇帝放在眼里,顷刻间,吕雉做了一个决定:择日不如撞日,今天就直接杀死刘肥!
吕雉私下里吩咐手下给刘肥倒了一壶毒酒呈了上去,让她出乎意料的是,皇帝刘盈竟然主动抢了过去给自己斟起酒来。吕雉一看大事不妙,也顾不得周围的人怎么看了,噌地一下冲了上去,直接用手把刘盈手里的酒壶和酒杯打翻在地,洒在地上的酒则于第一时间“嗞嗞”冒起了白泡——在场的每一个人瞬间就明白了整个事情的来龙去脉。
正当吕雉和刘盈很尴尬地站在那里时,刘肥抢在众人面前第一个开口说话了。刘肥说道:“哎呀,怪我,怪我,一见到酒就控制不住自己这张馋嘴,你看我都醉成这样了,连个酒杯和酒壶都拿不稳了。还请皇上和皇太后不要怪我啊!我看天色不早了,再喝下去可真要去医院打吊瓶了,我先回去休息了,咱哥俩改日再喝!”
吕雉一看刘肥并没有撕破脸,反而在替她圆场,也就只好顺着刘肥所铺的台阶就坡下驴,适当地礼节性挽留刘肥之后便派人送刘肥回齐国了。
回到齐国之后,刘肥就像热锅上的蚂蚁一样,一方面他为之前差点喝了毒酒而后怕,更多的则是为未来忧虑:没有想到吕雉竟然连他都要除掉!
正当刘肥苦思冥想下一步的对策时,他手下的一个谋士听说了刘肥在长安的遭遇后主动来找刘肥谏言谏策。
这个谋士说道:“齐王,我倒是有个建议保您渡过此劫。您可以主动联系吕后的女儿鲁元公主,您告诉她您愿意献出城阳郡的全部税赋送给她私有,就算是给她点零花钱。吕后知道您的做法之后,会发现您还是很在意皇上和鲁元公主他们兄妹的,误会自然消除。”
刘肥果断采纳了他的建议。不久吕雉听说了刘肥给鲁元公主送大礼的消息,内心里面很是开心,于是决定放刘肥一马,而刘肥同学从此也过上了平平安安的生活,在没有购买任何一份人身安全保险的前提下,很难得地善终在自己所统辖的富庶领土内。
在整个过程中,刘肥因失礼而差点丢掉性命,又因为送礼而力挽狂澜,可见送礼是一件很有讲究的事情。在这里我们不妨谈谈送礼的玄机。
不敢浪费广大读者的宝贵时间,直接上干货。
送礼共有一低一高两个层次的做法,特阐述如下:
低档次的是“以礼取人”,高档次的是“以人取人”。
先解释什么是“以礼取人”。所谓的“以礼取人”是指送礼的人抱着一个让收礼的人拿你钱财进而替你消灾(办事)的心态去送礼。在现实生活中,这是绝大部分送礼之人的心态。
换句话说,送礼者和收礼者之间是金钱驱动的关系。当然,所谓的“礼”未必只局限于现金,还有房子、车子、字画甚至女人等等一切或者合法或者违法的东西,这些东西的本质无非就是一个字:钱。
这是送礼的第一档次,也是较低档次——纯拿钱砸。
但是,凡是有过送礼经验的人几乎都有一个体会,那就是有的人你要想送礼给他,没有中间人牵线搭桥,无论你给对方多大的物质诱惑,对方都未必收你的礼。送过礼的读者,请你说句实话,现实社会中有没有这种情况?岂止是有,简直太普遍了。
这又是为何?
这就引发出了送礼的第二档次,也就是较高档次——“以人取人”,当然也可以换个词,叫“拿人砸”。
所谓的“拿人砸”,不强调送礼者所送礼物的贵重,不强调所送礼物是否真的让收礼者喜欢,而是强调送礼人在收礼人的眼中是否有值得交往的价值,强调送礼人在收礼人的眼中是否有将来可以为其所用的能力和人脉。
请读者你再次读一下笔者刚刚写到的两个“强调”。第二档次跟第一档次比,把送礼这一事物的主要矛盾从礼物转移到送礼者本身上来。
我们再来回顾一下刘肥同学送礼的全过程。吕后因为刘肥送礼做得好,所以才对刘肥放弃了置之死地的想法,在这里,笔者提出一个最关键的问题供读者您思考:请问,让吕后扭转念头的真的是刘肥送的那些物质利益吗?换句话说,吕后真的缺刘肥送的那点儿钱吗?
答案是否定的。让吕后扭转念头的原因绝非所送的礼物本身,而是通过刘肥主动给鲁元公主送礼这一举动,让吕后意识到刘肥对鲁元公主是讲究兄妹之情的,对吕后自然而然也是当成一家人来看的。
简言之,是刘肥送礼的举动打动了吕后,而不是刘肥所送的具体的礼物诱惑并满足了吕后。
所以,在刘肥送礼的整个过程中,打动吕后的不是那点儿钱,而是刘肥这个人!
再谈谈现实职场和社会生活。
社会地位低、个人能力差、人脉狭窄的人给社会地位高、个人能力强、人脉广泛的人送礼,往往只能靠拿钱砸。为什么呢?因为送礼方的“人”的因素太差,不得不按照前面提到的“第一档次”的送礼方式来完成送礼的行为。
送礼者的社会地位、个人能力和人脉如果和收礼者属于一个档次更甚至前者大于后者,那么,所送礼物本身就不再重要,因为此时的送礼将不再是送礼,而是一种“交朋友”、“开拓人脉”。
此时收礼的人更希望和送礼的人借此机会认识一下,毕竟大家都有不俗的社会能量,今日我帮你,他日说不定你也能帮我,极有可能收礼者根本不会要送礼者所送的礼物也会为其办事,因为大家已经由陌生人变成朋友了嘛!
读到这里,大家知道为什么社会地位低、个人能力差、人脉狭窄的人给社会地位高、个人能力强、人脉广泛的人送礼时,往往需要找个中间人穿针引线了吧?
不为别的,就因为前者和后者社会地位不均等,找个中间人牵线搭桥,尽量弥补这种差距带来的距离感。
伟大领袖毛主席教导我们说:“落后就要挨打!”毛主席这句话是指的国家与国家之间,只要你的实力比别人差,你在同别人的交往中就会被动。这句话也同样适用于现实职场和社会中的个人——只要你的实力比较差,你送礼人家都不搭理你!
综上所述,送礼的关键不在于礼物本身,而是送礼者的个人实力与收礼者对比的结果。
所以,人在社会上混,应该以尽量提高自己的综合实力为关键,因为“落后就要挨打”!
“萧规曹随”背后的职场干货
前面讲到,刘邦去世之前把他认为可能存在潜在“安全隐患”的功臣们逐一进行了铲除,其中有一个既可以看作幸运又可以看作不怎么幸运的人,那就是萧何。之所以说他是幸运的,是因为跟其他好几个功臣们(比如韩信)比,他捡了一条命;之所以说他是不幸运的,是因为他毕竟遭遇了一场牢狱之灾并饱尝皮肉之苦。
公元前193年,萧何的身体状态每况愈下,随着病情的加重,汉惠帝刘盈决定亲自前去探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