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无论怎样,这时候的武家应该说是彻底转运,摘掉了几辈子戴在头上的“贫农帽子”,武士彟也一跃成为新朝显贵。为了这一天的到来,武士彟等了太久,但他终究还是等来了光明;有的人穷尽一生在黑暗中摸索,却不得法门而入。
武士彟实现了他光耀门楣的梦想,用他自己的方式,不是偷抢扒拿,不是豆腐批发,靠的是商人的眼光,权术的厚黑。
大业十三年(公元617年)末,唐军攻破长安。次年四月,宇文化及在扬州缢死隋炀帝,隋朝灭亡。五月,李渊称帝建立唐朝,改元武德,于长安太极殿(即隋大兴殿)下诏书敕封开国元勋,武士彟是十六位“太原元谋勋效功臣”之一。
武德元年(公元618年)八月六日这一天,唐高祖李渊论功行赏,把太原起义跟着自己一起闹革命的功臣分为两个等级,均赐以“太原元谋勋效功臣”的勋号,其中一等功臣只有两个人,其余十四人为二等功臣,武士彟名列二等功臣。
当时武士彟的职位是中央最高行政机关尚书省兵部的库部郎,也就是兵部四司之一库部司的司长。库部司是执掌全国武器军备设施,属于正五品官员。由此可见,这时候的武士彟虽有“勋”,却未“贵”。库部郎,这个职位虽然不高,但却非常关键。当时国家刚刚建立,群雄并列,战争的硝烟还未散去。
两年后,武士彟升为正三品部长级的工部尚书。唐朝官僚制度,三品以上就是国之大臣,掌握大权的行政机构是尚书省,由尚书令、仆射和六部尚书组成权力核心,称为“八座”,工部尚书是尚书八座之一,可见武士彟这时候已经跻身政府高层。
这时候的“十二军”是唐朝政权的核心武力,而武士彟兼统其中一军,甚至又指挥右厢禁军,可见武士彟在唐高祖李渊心目中的位置。武士彟兄弟也分别得到皇帝的厚赏,甚至出现了一门三公——一国公、两郡公的盛况,这是武氏家族发展的一个高峰。也就是说,从武德三年(公元620年)以后,凭借着武士彟的地位,武氏家族已经成为“当世勋贵”。
武士彟在官场混得越来越得意,可他的家庭生活却在这时候出了些许状况。他在禁卫军中供职期间,留在原籍的夫人相里氏和一个儿子相继离世。
武士彟一心想把自己打造成大唐体制内爱岗敬业、勤于职守的模范官员,老婆和孩子的双双离世,都没有牵绊住他前行的步伐,甚至都没回家奔丧。有时他也会在心里问自己,跟着李渊奋斗了大半生,自己到底图的是什么?难道仅仅是为了一世的虚名?他有自己的原则,这个原则就是:凡事都要分个轻重缓急,不能以牺牲自己的官场利益为代价。
老婆死了,可以再续弦;孩子死了,可以再生养。如果前途丢了,能不能找回来就很难说了。要知道他当时正随帝国的一把手李渊在并州视察,离家也只是半天的路程,但他没有选择回家,而是选择了忠诚地守护在李渊的身边。
唐高祖李渊知道情况后,深受感动。特地下诏给予褒扬:此人忠节有余,去年儿夭,今日妇亡,相去非遥,未尝言及,遗身徇国,举无与比!他特下敕表彰,提拔武士彟为三品工部尚书,封为应国公。
相里氏死后为武士彟留下了两个儿子,他们分别是武元庆和武元爽。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升官、发财、死老婆”被誉为中国男人的三大幸事。自己的三品大员,怎么能够长期无妻室。唐朝人选择婚姻有三个标准——门第、财富和功名,而以门第为第一优先。李渊打算为武士彟续娶一位有贵族血统的媳妇,借以提高武氏的社会地位。
李渊决定自己来当这个媒婆,他认真地翻阅了《氏族志》,并向周围的皇亲国戚询问商议,经过再三斟酌,为武士彟圈定了一个人选。此女是前隋朝皇族的宗室,曾任过宰相的杨达的女儿。
隋亡后,杨达已过世,杨姓的社会地位也大不如从前,但毕竟位列《氏族志》前几名,乃天下名门,血统高贵而纯正,正是寒门新贵期待的择偶对象。但美中不足的是杨氏这时候已年过四十,并不是二十岁左右的黄花闺女。
李渊也不是强买强卖,而是将杨氏的情况大致介绍了一番并征求武士彟的个人意见。武士彟连忙跪地磕头谢恩,直觉眼圈潮湿,感动得直想哭。那时候讲究血统论,庶民有庶民的墓志铭,贵族有贵族的通行证。有钱难买血统,有钱难买贵族身份。李渊还是很了解武士彟这个老伙计的,一个精明的生意人最看重的是利益。
一个活在现实世界的老男人哪里还有追求风花雪月的心思,他们看重的是实用和经济。
杨氏是关中六大郡姓之一,门第之高连唐朝王室陇西李氏也不能比。娶了杨氏,就算是和天下一等豪门攀上了高亲,这是一笔好买卖啊。相当于为子孙进行了一次换血,最起码由纯粹的庶民身份,变成了半庶半贵。这种身份上的换血,对于身在官场的武氏中人,是很有必要的。
武德三年(公元620年),由唐高祖李渊亲自做媒,李世民的同母妹妹桂阳公主主婚,四十四岁的武士彟和四十岁的杨氏结了婚,结婚所花费的钱财也全部由国库支付。皇帝提亲、公主主婚、费用国家支付,这是历史上罕见的殊恩和殊荣,何等的荣耀!
武士彟很激动,也很满意。做人能做到这一步,夫复何求?
通过这场婚姻,武氏血统和社会地位焕然一新,身上的穷酸味和商人的铜臭味也淡了许多。武氏就这样完成了从富有到高贵的又一次人生飞跃。
善于商业运作的武士彟压根儿没料到,出生于社会最底层的自己,如今会官至大唐帝国工部尚书,又在天命之年娶上了前隋宰相、皇族宗室杨达的女儿。对于武士彟这样的寒门新贵来说,只能说是祖坟冒了青烟,天上掉下个杨妹妹。
武德七年(公元624年)立春,京城长安仍没有半点儿春天的气息,大小树木都阴郁着脸站立在街道两旁。这时候,长安东街的武府上下却忙作一团。年届四十的杨氏此时又到了怀胎期满、珠玉临盆的时候。
杨氏这时候已生有一个女儿,作为她的丈夫武士彟还是不满意。他娶杨氏的目的,很大程度上是为了抬高武家门户。只有杨氏生的儿子,才是士庶的完美结合。在血统论横行的年代里,他需要的是能够继承自己家产、延续武家香火的儿子,女儿早晚是嫁出去的人,泼出去的水。
已经年过四十的杨氏不负期望,结婚不久就怀了孕,枯杨生禾弟,只可惜头胎就生下个女儿。杨氏的年龄马上临界妇女的绝育期了,武士彟陡生了一种紧迫感,时不我待,须加紧时间,一定要让杨氏为武家再生一两个高贵血统的儿子来。
他丝毫没有顾惜自己老婆已经是四十岁的大龄产妇,不见儿子不罢休。等到再次怀孕时,杨氏自己一天到晚惴惴不安,成天烧香拜佛,祈求天降贵子。她没学过生物学,不懂得染色体决定生男生女。她只是觉得没有为丈夫生个儿子,是自己的肚子不争气。
一天晚上,杨氏依稀梦见一黑龙盘在前窗,首尾相见。俄而,又见天女散花,人言大罗天女来也。醒来后,她就把这事说给自己的丈夫听。武士彟也觉得这梦来得有些蹊跷,他让杨氏不要到处声张。
生孩子和买彩票差不多,不到开奖的时刻,谁也不知道会是怎样一种结果。
武士彟与其他商人不同之处在于,他喜欢读书,喜欢琢磨事儿,这也是他成功了而别人被淘汰出局的重要原因。他读过几本前朝皇帝诞生记之类的书,按照中国民间说法,只有皇帝诞生才可能有龙蛇之相。
武士彟找了几个算命先生摇了几次卦,他们一口咬定这一胎肯定是男孩。武士彟还是不放心,自己又穿着便衣悄悄地去白马寺求得一签,上写:君臣具体,朋友同志,市易有利,天地丈夫。
卦中藏有“丈夫二字,丈夫不就是男吗?看来老天这次要开眼,赐我一个麟儿。”
武士彟放下了一半心,觉得老婆这次肚子里的儿子是跑不了了。至于是不是皇帝,就当是天方夜谭吧。武士彟放心回家守着老婆,只等石破天惊的一声啼哭,武家又添一儿郎。
经过了漫长的十月怀胎,杨氏终于迎来了分娩的时刻。随着一声石破天惊的啼哭,武士彟先是激动,然后就坐着不动了。因为他还没动,接生婆已经把一个女婴抱到了他的面前。看了一眼,武士彟的屁股就像被吸在了太师椅上,半天动弹不得。
不知道武士彟有没有带人找到算卦先生讨回钱物,他从内心深处开始鄙视那些不守信用、满嘴跑火车的八卦人士。不是说好老天要赐一个“丈夫吗?怎么又是女儿!他将女婴抱在怀里久久凝视,难道眼前这个白白胖胖的女婴就是老婆肚子里的那条黑龙?这个玩笑开得有些大,他只有摇头苦笑的份儿。”
据史书记载,武则天生来方额广颐,一脸的福相。放到现在,应该算不上骨感美女。
当然武则天刚一生下来,并没有人称呼她为武则天,武则天这个名字主要来自于她的谥号“则天大圣皇后”。当然,影视剧看多的朋友还知道她有一个大家非常熟悉的名字叫“媚娘”,源于入宫之后太宗曾赐其名为“媚”。而“曌”(照)这个字,则是她自己生造出来的,意思是“日月当空光耀四方”。
或许是父母给的名字让自己不满意,或许是古今文人造出的字都无法传达自己内心的想法。总之,这都非她的本名。
有人根据当时地名的更改,来推测武则天到底叫什么名字。在中国封建社会,更改地名有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尊者回避”。就是说,地名和皇帝的名字不能撞车。大凡地名不巧与一位帝王的名字重了字,地名都要避讳改名。
皇帝的名字是上天所授,天授的一切都大过尘世的一切。
《新唐书》中明确记载:“华州华阴郡,上辅。义宁元年析京兆郡之郑、华阴置。垂拱二年避武氏讳曰大州,神龙元年复故名。”由此推断武则天的名讳为“华”。
《新唐书》在这里已经说得再清楚不过了,华州郡因“华”字要“避武氏讳”,所以不能叫“华州”而改称“大州”。由此我们可以推测,武则天的名字里面一定有个“华”字。其实这里也值得商榷,武则天爷爷名叫武华,“华”字“避武氏讳”,很大程度上可能是避她爷爷的讳。
武则天很小的时候,武士彟就任利州都督。唐朝最著名的相面大师袁天罡,有一次路过府上。中国的相术文化源远流长,直到今天,我们依旧能在路边摊上看到《麻衣相术》《相理衡真》之类的书热卖。袁天罡或许是中国历史上最有名的相术师,他和李淳风合编的《推背图》更是将自己推上了神坛。民间认为袁天罡乃是天罡星中智慧之星下凡。
袁天罡在这里说了一句神鬼莫测的话:“夫人您生得骨法不凡,家中必有贵子。”
杨氏看着眼前这位身着奇装异服的大师,心里暗自嘀咕:这家伙是在挖苦我,还是真不知道我生不出个儿子。
经袁天罡这么一忽悠,杨氏还是产生了好奇之心,她倒想听听袁天罡是怎么说的。千穿万穿,马屁不穿,哪个父母不喜欢别人夸自己的孩子。这个袁大师虽然说得有些玄乎,但是让人心生欢喜。
武士彟马上将袁天罡请到家中,问大师可不可以明示。也就是想让他看看到底哪个孩子是贵子?按照当时的习惯,先看的是儿子。武元庆和武元爽就被拉出来了,袁天罡看了看,说:“这两个郎君长相不错,以后是保家之子。”
接着,杨氏又把大女儿叫出来,也就是武则天的姐姐,后来的韩国夫人。袁天罡又仔细端详一番,说:“这个小娘子生得倒也不错,以后肯定是个贵夫人,可惜的是将来不利其夫。”也就是说她将来大福大贵之后,夫家得不到半点好处,是个克夫的命。
轮到武则天上场了,小家伙特精神。因为盼儿心切,武则天当时被父母打扮成男孩的模样,一身男孩的行头,发髻向上扎起来,看上去像《西游记》里的红孩儿。
袁天罡一看这粉嘟嘟的孩儿,脸色骤变,但很快又恢复了平静,接着又无奈地摇了摇头。他的眼神里充满了难以置信的疑惑,半天才说了一句话。她说:“你们把这孩子放下来,走两步让我看看。”
武则天就从奶妈的怀里秃噜下来,在地上四平八稳地走了两步,像模像样,龙骧虎步。小家伙忽闪着一双大眼睛盯着袁天罡。从武则天出现的那一刻,袁天罡的眼睛自始至终都没有离开武则天的那张脸。这时候,他说了一句令历史都为之震颤的话。他说:“这个郎君生得是龙睛凤颈,一副大福大贵的样子,他怎么会是个男孩呢?如果是个女孩,将来必为天下之主。”
袁天罡这句话让人费解,他既然认定武则天是个男孩,却还说如果这孩子是个女娃娃,将来必为天下之主。一切如果,皆是假设,这样的话说了也等于没说。女娃娃为天下之主,这句话本就荒谬之极。
袁天罡到武家帮忙看相的事应该是有的,但他有没有对武则天做过那样的一番预言,就不得而知了。不过试想,袁天罡正被大唐皇帝宠信的时候,怎么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地预言有人要代唐自立?这罪名足够诛九族的。
我们可以想象得到,就算没有袁天罡相面,凭着武则天后来的光辉事迹,在出生的时候做点玄而又玄的文章也符合史家的春秋笔法。中国几千年的历史虽然始终没有走出兴亡的铁律,但这种玄而又玄的宿命论却一直大有市场,追捧之人不在少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