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海晨报社位于蓝海市中心新华大街188号,是个独门独院,又分为里外院。
外院中间原来有个祭坛,文革时被拆掉了,现在只是个空场地,当停车场用了;里院是个三路五进的四合院,即所有的房子纵向分为三列、横向分为五重,整座里院又分为十五个小院,屋顶覆盖着绿色琉璃瓦,据说原来是清朝某个宦官的王府。
陆峰的车在蓝海晨报社门口停了下来,因为他看到报社门口立了个牌子,上面写着:外单位车辆严禁入内!
这里是市中心,根本就没有地方停车。
他琢磨了一下,便硬着头皮将车直接开进蓝海晨报社院内。
传达室的万大爷拿着个本子追了出来,一看是警车,愣了一下神。
陆峰下了车,整了整自己的衣服。他穿的一身警服,在中午这强烈的阳关照射下显得格外威严。
陆峰给万大爷行了个礼,说:“老大爷,我是市局刑警队的,找您报社的郑雪贞谈点公事,我这车停这里行吗?”
“哦,行行,当然行!不过您得在我这里做个会客登记。”万大爷非常客气地说。
“那当然,这是必需的。”陆峰从万大爷手里接过《会客登记簿》,在上面填上了会见人姓名、时间,并签上自己的名字,然后把《会客登记簿》递给万大爷。
万大爷接过《会客登记簿》,认真看了看,然后微笑地对陆峰说,“请您出示一下您的证件。”
“您这儿还真严啊!”陆峰说着拿出自己的警官证递给万大爷。
“我们这都是例行公事。”万大爷看完陆峰的证件后,微笑着把证件还给陆峰。
“就应该这样。”陆峰微笑地说。
“您和郑记者约好了吗?”万大爷问。
“约好了。”陆峰说。
“那您去吧,您进了里院向右转,沿着长廊走第二个出口再右转,那边有个小院,门上有块金丝楠木的牌匾写着“天香庭院”,她就在那个院里办公。”万大爷说。
“好,谢谢您!”陆峰谢过万大爷后,便直奔里院而去。
郑雪贞是《蓝海晨报》的主任记者,又是蓝海市著名青年美女作家。她身材和长相特别像香港著名演员钟丽缇,不仅具有绝代姿色,而且具有超乎常人的文笔,专门从事悬疑小说创作,是蓝海市作家协会资深会员。
她从18岁即开始发表小说,同年获得“蓝海文坛文学新秀奖”。2002年长篇惊悚小说《谁在你身后》横空出世,从此一发而不可收,翱翔于心理悬疑之天地,至今已出版《毒气》、《老村里的幽灵》、《长途汽车》、《胎记》等数部长篇小说,其中《胎记》被拍摄成三十集电视连续剧《最后的疯狂》她有一种强烈的敬业精神,擅长挖掘各类热点题材,经常深入社会各阶层去采访收集各类素材。
有一次,为了搜集一个村里发生黄鼠狼附体事件的资料,她不辞辛苦,在村长的陪护下,挨家挨户地去敲门,去调查,去了解。后来她在《蓝海晨报》上发表了题为“说说黄鼠狼附体的那些事儿”的长篇报道获得当年“十大最具影响力新闻奖”。
门外传来敲门声,郑雪贞习惯性地说了句“请进”,又接着改自己的稿子,连来人是谁、长什么样都没顾上看。
陆峰走进她的办公室,看她依然低头改稿,气就不打一处来。他又敲了敲门。
郑雪贞又是“请进”,还是顾不上抬起头来。
“郑大记者真是个大忙人啊!”陆峰不得不说话了。
郑雪贞这才抬头看了看,问眼前这个人高马大的陆峰找谁。
“我是蓝海市公安局刑警大队队长陆峰,我让孙浩约您到局里,您说没时间,我这不只好登门拜访来了吗。”陆峰说。
“哟,是陆队长,不好意思,我正在改一篇稿子,主编等着要呢。”郑雪贞直道歉。
“没关系,我能理解。”陆峰说。
“您坐呀,我叫人给您倒杯水。”郑雪贞说着冲外屋喊人过来帮助倒水。
“免了,免了,大家都特别忙,就别兜圈子了。”陆峰说。
“好,那您说什么事。”郑雪贞说。
“今天晨报那篇有关‘午夜凶灵’的报道是您写的?”陆峰问。
“是我写的……我……”还没等郑雪贞说完话,陆峰就劈头盖脑地和她嚷嚷起来,“你这个记者怎么这么不负责任啊?!”
“谁不负责任了?”郑雪贞也不服软,“嗖”地从座位上站起,和陆峰理论。
“你们经谁同意就把都灵顿大厦的事情登报了?”陆峰严厉地说。
“先生,您学过新闻法吗?新闻自由。再说我们也是实事求是的报道。”郑雪贞据理力争。
“还好意思说实事求是!”陆峰说。
“怎么了?我们报道有什么不属实的地方吗?”郑雪贞问。
“就是你那‘午夜凶灵’这四个字,给市民造成多大的恐慌啊!什么‘凶灵’啊?你倒没说是那只猫把人推下楼的!”陆峰气愤地说。
“我也没那么说啊,我只是说是据未经证实的消息,就是还需要进一步调查啊。”郑雪贞说。
“未经证实的消息你们就发表,你们对读者太不负责任了!”陆峰说。
“正是因为对读者负责任,我们才特别注明这是未经证实的消息,因为有很多细节还需要你们警方提供。”郑雪贞说。
“你别做梦了,我不仅不会给你提供什么进一步的消息,我还要追究你和你们报社责任的!”陆峰说完起身摔门走了。
“切,不提供就不提供呗,干嘛发那么大火啊!”看着陆峰气哼哼离去的样子,她的心里突然复杂起来,犹如吊了十五只水桶,时而七上八下,时而八上七下。
(本章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