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r
r
赵刚先从“11?25”案件说起,又把胡队长的案子联系在一起具体分析了两起案子的疑点和共同点。r
赵刚说“两起案发现场虽然在同一点,看上去是同一手法,但仔细对照还是有很多不一样的地方。比如,第一处不一样的是王峰身上所刻的字细而浅,似乎是害怕弄伤了王峰,所以那伤口流出的血很少;胡队长身上虽然也刻着相同的字,但那一笔一画却如屠户在削肉一般,线条粗重,字迹都被血染红了。照这点推理,可以绝对判断高架桥不是杀害胡队长的第一现场,因为被血染成那样的看不清字迹却没有一滴血滴在高架桥下,这一点就可以肯定。或许有人说,这是因为天气太冷,血还没有来的急滴下来就被冻住了。可是为什么王峰的现场却有血迹存在,虽然是很少。”r
“第二处不一样,是现场的证物一样,大家看。”r
赵刚拿过两段铁丝说:“这一段是吊王峰的,铁丝直径2毫米,长是9米;这段是吊胡队长的,铁丝直径1毫米,长13米。撑开他们嘴的那根铁棍,王峰的那根长8厘米,直径是厘米;而胡队长这根长6.3厘,直径是2.5厘米。”r
有一个人举手打断了赵刚的话问他:“这些铁丝市场上到处都有的卖,也许凶手这两次用的是不同的铁丝?”r
赵刚说:“不错,这也是有可有的,但一个贯犯,特别是自认为很聪明的犯罪份子,他在杀人的时候都不会有第二物件的选择,这是我培训时刑侦教授给我们讲过的关于连环凶杀犯的特征。所以他不会用别的工具,这样对他自己是一种不信任,这种连环凶手是非常自信和狂傲的。我们对比这铁丝和铁棍,给人的感觉是用在王峰那里的是经过挑选和截剪的,而用在胡队长那边的却是给人一种顺手拿过来用的。当然,这只是我的个人推论,也不能排除你提出的这种可能。第三处不同,是绿化带里的脚印,一个没有,一个不但有,而且还是两人以上。第四处不同,是监视器,王峰那视频虽然有些诡异,但终归是有,而胡队长这却没有,说坏了,为什么这么巧早不坏晚不坏却在胡队长遇害的那晚坏了?”r
市长打断了他的话:“你意思是有人为的可能?”r
赵刚点了点头,继续说:“是的,不过经技术人员分析,这是一起人为的数据丢失事件,我们已经扣压了那名交警。如果明天那数据能恢复,我们有理由起诉这名交警,而且也能从他嘴里得知是什么人让他这么做的。第五处不一样的是吊他们的护栏,从照片上可以看到承受吊王锋的护栏是没有划痕的,而承受胡队长却清晰地可以看到很深的划痕,巧的是他们吊在同一个护栏下,这点也是非常奇怪的。这虽然好解释胡队长是怎么被运上去的,但两个人的体重上下不差五公斤,却得到完全不同的又很明显的地方。”r
赵刚在这里把他之前的想法说了出来:“王峰尸体被吊起来的过程,应该是这样的:凶手先在高架桥下把事行准备好的铁丝套在被害人的脖子上,然后跑到那个路灯边拉铁丝的另一端,因为铁丝是从那个护栏里穿过来的,所以在拉的过程中,由于尸体本身很重再加上铁线与护栏紧密的摩擦从而导致铁丝深深地陷进护栏里。由于尸体是靠在高架桥下的圆柱上的,所以那圆柱上留下了王峰背后的血迹。也正因为字刻的浅,血还没有流下来就结成了冰,所以王峰尸体的下面是没有血迹的。这也就判断了杀王峰的那里有可能是第一现场,可如果是第一现场,为什么在视频里却看不到凶手行凶的过程,以及王峰是如何来到桥下的?如果我的推理成功,那护栏上为什么没有划痕?绿化带里为什么没有脚印?要知道路灯是在绿化带里的,它离省道还有近一米的距离,人站在路上是无法用手把铁丝系在路灯的柱子上的。”r
“而胡队长的现场却符合我的这一推论,由于摩擦铁丝深入了护栏,路灯的圆柱四周也有人的脚印,这些脚印,验证科的人正在对证,数据明天应该就可以出来了。但不巧的是监视器的数据丢失,我们无法看到那天晚上真实的一幕。。”r
市长打断了赵刚的话:“以你分析,这两起案件不是同一个人做的了?”r
赵刚迟疑了一下,点了点头说:“手法虽然一样,但却有太多的地方不同,我怀疑是一起访凶杀人。”r
局长问:“这样做,凶手有什么目的,”r
赵刚说:“凶手这样做是要迷惑公安侦察人员,让我们把这两起事件放在一起,从而逃避法律的制裁。可是,最后一点不同却暴露了凶手的真正目的,这点不同也是非常重要的。那就是两个人的死法不一样,王峰是被冻死的,在他死后,有人把他吊在了那儿。而胡队长却是被人勒断了脖子窒息而死的。这一点可能也是凶手没有想到的,所以这个人虽然聪明,却给我们留下了足够多的证据来证明案子背后可能性。那就是,这个凶手一定是熟悉第一起凶案现场的人。”r
赵刚这句话一出,现场一片哗然,因为这句话意味着凶手就是他们内部的人,《无间道》看多了,内鬼也就有生存的空间了。局长愣愣地看着他,要知道这句话的严重性,下面坐着可都是市委领导啊。局长觉得脸火辣辣的热。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