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就出在庞秀最小的妹妹身上,她叫庞肖,名字很有意思。庞肖不知是杂交了还是基因突变,一个阵的上学,最后读了硕士。最后分配回家乡当了科级干部。
这样子,庞家除了两个不挣气的儿子外,终于有一个有学问、有身份、有地位的人了。庞秀有时说话就骂张富贵,能什么能,有能耐也当个国家干部。
庞肖的名字原来叫庞小的,庞二狗子生了她后,就随意起了个小名叫小小。她求学后,擅自改成肖了,美好的意思。
到这时候,庞家家族里才算是让人刮目相看了。庞秀找了个当村支书的男人也好,她两个妹妹凭着有些姿色,又加上她娘用心良苦地找了两个有钱的婆家,可都是农村里的人。
没有人能与庞肖比,在大城市上过学,据说男朋友的爹妈都是高干,到镇上也就是做做样子,以后还要重用的,当个市长什么都不成问题。因为对市长,村里人也就是这些年从电视见见讲话、开开会的样子。
其实。庞肖离副县长也就一步遥了。她读研究生时的导师是个培养了农业技术推广与研究硕士研究生的知名教授,马亮思教授此生最得意的是教出了很多有出息的高干。在省内,他走到哪里都有主一方大权的得意门生,当然这些门生的学历无不是在他关照下成功获取的。
当时庞肖跟男朋友在大学初次认识时,还没有那想法,可当分配工作后,与现在的男朋友在学校里教学。都感到没有出息。
她男朋友的老爸在组织部门工作,知道信息早,听说要重用一批高学历的知识分子到基层担任县处级干部,就让她男朋友王仁伟快去读马亮思的硕士研究生,不要管专业。两年半就拿到学历了,先是长工资200元,单位好的还报销大半的学费。
这等到好事,庞肖也随后跟着去了。于是一来而去的跟在男朋友身边好上了。马亮思的强项就是有办法,让读他研究生的学生们互相认识,有权没时间读书的拿钱请客,或者拿来土特产,有时间没权没钱的学生就管吃,帮着替替考,完完毕业论文。吃上,马亮思说这是杀富济贫,互帮互助,联盟共赢。
不管谁到地方任职,马亮思都会及里跟过去,看望的同时,把他在当地的学生们拢到一起,互相认识,成为一家人。马亮思在农业大学是为数不多的混得开、吃得开的活络教授,他桃李遍天下说不上,但遍全省是真真切切的。
他喝酒时,常对友人吹嘘:我是三十之前糊涂,四十之后才懂事,五十之后觉悟些,到六十时我就会知天命。
马亮思自己当时读的是工农兵大学生,表现积极留校做校务工作,一直混到三十岁还是个跑脚的。但马亮思有他的过人之处,他善于沟通,说穿了就是察言观色,见风使舵。
这一点成就了马亮思,他终天在家乡里市委书记来大学里读硕十研究生时,跟着搞上服务了,把个书记侍候的高兴了。一次喝酒后把马亮思叫上,与他的导师常务副校长一起吃饭,在桌上为老乡马亮思鸣不平。
常务副校长见马亮思也是个明白人,有意把他拉到自己人身边来,就点破了迹底,在大学要有职称,有教授知识。这样才有地位有分量。
马亮思马上读了常务副院长的博士生,正读着马亮思评上了副教授,还兼着教务处处长,教授的课程就是软科学农业技术推广与研究,专门为想求学历的高官们开办的。就这样,马亮思英雄有了用武之地,如鱼得水,风风火火在大学里活了出个知名教授样子。
庞肖与王仁伟读马亮思教授的专业,同学大部分来县级以上的官员,有大量的是陪读,真需要学历的角都是逢考试来校做做样子,请马亮思等教授们喝喝酒,送上些意思。
那段时间,农业大学里象过节一样,老乡们相聚,大官大聚,小官小聚,好不热闹。农业大学的学生大部分要到基层一线工作,他们很多人会当官,因为没有谁会真的一心扑在那些种不完种不出大效益的地里干一辈子,他们大部分会当技术员,再成分管副镇长、镇长、书记,进而分管副县长什么的。
最次的也会混个副科级,进入农业局或林业局什么的,当个局领导,他们大部分人就这样在农村里打基础,中年到县城里安家,老年时再借年轻时的基础搞些农业林业项目,这辈子也就功德圆满了。
可是人在旅途,不到终点谁也不会甘心。王仁伟不会,庞肖也不会,他们都在挖空心思地钻营着,想的更高更上一层楼,没几个愿意服输的。同学们之间互相联系着,也互相比着,互相借力,也互相提防。
马亮思没有这些事情纠缠,就愿意帮这个帮那个,不管帮谁成功了,他都在好处。就连学生们之间的婚恋,他也愿意牵线搭桥,他说成的媒全是科级以上的干部。他们工作忙碌,又处在基层,互相难有机会认识交流。
在一个单位的,怕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极少有结对的,除非不想再进步了。这几乎成了一个规律。
庞肖当时的想法也是读个研究生好改变一下在学校那种死气沉沉的生活,她与她娘一样是不安分的。只是她表现的不那么直接,她毕竟受过高等教育了。可当她在洗澡时突然袭击来的感觉,让她感受到还是她娘那种行事方式来得让人更快乐。
庞肖就这样在读硕士研究生认识从市里到县里大大小小的“父母官们”,他们真的很关心庞肖的每一个进步,就连庞肖分配到哪里早就打听出来,提前透露给庞肖,邀功请赏似的。
庞肖任由他们摆布,逐渐地适应着,并用心地学着这一切。王仁伟开始还需要教她怎么做,可越来越多的时候需要她教王仁伟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