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书屋 > 仙侠 > 无双吕布之群雄逐鹿全文阅读 > 第1卷 4、末将徐晃

第1卷 4、末将徐晃


  天空有几只不具名的鸟,时尔醉落墙顶,时而掠过苍穹,好不自在。

  若是在草原,吕布不吝纵马飞弓射它几只,他可是猎雁高手。

  长安最高的地方是未央宫,位于长安西城,也称西宫,是目前的皇宫,除了皇家还有部分大臣也居住于此。

  董卓于洛阳迁都长安时,王允曾提前负责对久废不用的未央宫进行整修。

  两重高大的宫墙围着未央宫,而内墙四面设司马门,其中有数十座宫殿,上百亭台楼阁,错落有致,外墙就只立有东阙和北阙作为大门。

  今日吕布上朝,未着盔甲佩剑,却是穿着一套夏朱朝服,也没和尚书王允一道,而是提前前往未央宫。

  这时路上也已有上朝的人,光禄大夫杨彪和司隶校尉黄琬见之,黄琬面露奇色,与杨彪对视一眼。

  “温侯,今着夏朱,朝会尚早,可是有喜庆之事报于朝廷?”杨彪略带笑意问道。

  “见过杨公和黄公,”吕布见礼笑曰:“确有好事告之天子!”

  吕布与往日不同,职位不比二人低,身段却放的很低,这让两人都有疑惑,却也感到被尊重。

  “不知是何好事?将军不与王尚书一道前来。”黄琬好奇的问道。

  “王尚书每日操持政事,而布只关心军事,不与他同来也正常,”吕布转向黄琬,心中寻思,他这话中有话呀:“也算不得是新事,两位必然也获得消息,关东诸侯互相乱打起来了。”

  董卓被王允和吕布干掉后,每日朝会,他必与王允一道。今日之举,不免令人寻思。

  “关东那些人,不思上报国家下安百姓,为了地盘,妄动兵戈,以致战火弥漫、百姓受苦。”杨彪一脸正色,眼中带了丝皎洁,“此乃祸事啊!”

  “他们打的越激烈,朝廷也就越有机会!”吕布忽然笑道。

  两人闻言,心中惊讶,吕布有这等见识,只是他口中说的这个机会,是朝廷的机会,还是他自身的机会?

  “见过几位大人!”东阙门的守卫抱拳施礼,是一位威武不凡的浓眉大眼国字脸的校尉当值,这是他调过来的第一天,运气很好,能见到这几日百姓口中的吕将军。

  吕布见之,这人只比他低半个头,恭敬之中掩藏不住由内而外的威武气质。

  杨彪与黄琬先走一步,吕布停了下来。

  “你是何人?之前没有见过。”吕布问道,从武将的角度看,以他的眼力,这个人不一般。

  那人心中滚动,这可是吕布,据说是天下无双的吕布,又是斩杀国贼董卓的吕布。

  “末将徐晃,”徐晃有些紧张激动,“上官杨中郎新调在下,前来职守东阙门。”

  杨中郎将?御林军拱卫未央宫,难道是车骑将军皇甫嵩新调派过来的杨奉。

  “你说的杨中郎将可是杨奉。”由于杨彪的威望与关系,同族的杨奉受到皇甫嵩重视也就理所应当了。

  “正是。”

  “吾观公明一身正气,武艺必然不凡,守卫宫门,不免屈才。”

  “温侯过奖了,能够守卫皇宫重地是末将的职责与荣耀,不敢有丝毫疏忽。”徐晃没想到高高在上的吕布,会这般和他说话,也很诧异他怎知他的字号。

  “不错,有公明守卫宫门,必然能让天子安稳,日后当表功。”吕布拍了拍徐晃的肩膀,用了三分力道,“改日可得来我军营切磋下技艺。”

  “多谢,多谢将军厚爱!晃岂敢班门弄斧。”徐晃只感觉一股大力自左肩传来,吕布只是随意一拍,竟然有如此力道。

  吕布见徐晃纹丝不动、面不改色,嘴角微笑,然后径直往前殿而去。

  在城门与守卫说话太久,可是会引起人的注意。

  吕布显然很高兴,能发现徐晃这样的猛将,日后当招揽到麾下。曾经他与徐晃交手过,不仅作战勇敢,而且足智多谋,手下将领赵庶、李邹都被徐晃给招降了。

  前殿太和殿,天子与大臣朝会的地方,十一岁身穿龙袍却撑不全袍子的天子刘协,俊秀中带着三分稚气,端坐于龙椅上。

  刘协的气色比之前好多了,许是这几日不用担心害怕的缘故。

  董卓时期,他全然就是个傀儡。他的哥哥刘辨,前不久就被害了,他怕何时就会轮到他,时常战战兢兢、如履薄冰。

  吕布站在车骑将军皇甫嵩的后面,与皇甫嵩在交流什么。倒是引得文官们一阵私语,不是他站的位置不对,他站在皇甫将军之后,谁又敢说什么。武将着文服,是体现他文武兼备,想效仿前朝霍骠骑吗!

  以往吕布上朝,方天画戟在手,佩剑在腰,那时谁敢违背董卓的意志,随时都会身首异处;今日之举,倒是给了天子和群臣一个好的印象。

  王允已经兼任尚书,臣工们的一些提议,不少都被他处理了,刘协觉得他德高望重,似乎并无不妥,象征性的发了发话。

  这令一些人心中不快!

  场面有点尴尬,吕布适时站出来。

  “启禀吾皇,臣有两件好事要禀报。”

  “吕将军,是有何喜事?”刘协从新端坐向前倾了下,吕布最近两天,对他比较尊重。

  “关东那些不臣,开始互相攻伐,据说刘荆州击杀了孙坚,袁绍窃取冀州赶走韩馥,曹操斩杀了兖州刺史刘岱,其他人也互有矛盾攻伐。”

  什么,孙文台战死了?韩馥无能,袁绍代之;大厅一时交语纷纷,有高兴的,有疑惑的,也有气恼,也有默不作声的。连王允都有些诧异,某些消息发生并不久,吕布是如何知晓的。

  “他们互相攻伐,必然有人做大,岂不是尾大不掉,威胁社稷?”

  “那些人打的越凶,朝廷就越有理由和能力收拾他们,”吕布自信满满的回道,“吾皇可以百姓安危为重,行调停之策,令各地诸侯和大臣前来长安。”

  吕布话说一半,不少大臣都已经心领神会。吕布这条计策不错,虽不是首次出现,确是很适合当下,问题是他们会来长安吗?

  “他们若是借故不来长安朝见呢?”

  “无论他们来不来,或是来多少,对朝廷都有利。”

  “能够前来的大臣,必是心怀大汉之人,陛下可重用之;若是不来的,必然心怀不轨或是所图非小,可令周边群起攻击之。”吕布解释道。

  妙啊,这是明谋!

  “陛下,此计可行。”皇甫嵩和黄琬都出列表示赞同,一些心向袁绍等关东诸侯的人也不敢站出来反对了。

  吕布何以有这等智谋了,不少大臣和武将都心下感叹,难道这计是王允想出来,让吕布代为献出,可是看王允复杂的表情,又似乎不全然。

  确实,王允心中比他们还惊讶,但毕竟吕布是自己人,见没人出来反对,他也就默不作声。

  “好,将军之言,令朕豁然开朗,”刘协很高兴,“大汉有吕将军,是大汉之福啊。”

  “还有一件喜事是什么?”

  吕布不管其他人是什么样的眼神和心态,他自有他的目的。

  “查抄董卓财物已经统计出来了,数额巨大,黄金三万二千两,白银九万斤,粮草十二万五千石。”

  粮草十二万石之多!够当下长安所用数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