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兰州的武腾信义在得到前线的消息后起初根本难以确信,但在天黑之前终于核实了来自前线的消息。指挥部里在经历了最初的震惊后在巨大的压力下迅速的运转起来。
“电令临近的第二师团迅速前往增援,其他师团的野战炮兵联队也迅速向第六师团战区的预定地点集结!”一向稳重的武腾信义急切的在野战电话中下令道。他似乎意识到,如果搞不好这将是自明治维信以来令皇军乃至整个日本颜面扫地的一战。原本做为拥有自裁豁免权的高级将领在这种情况下会不会得已善终都很难说了。
“要不要通知其他师团的步兵联队也前去赶往支援?”援华派遣军总参谋长小矶国昭询问道。武腾信义艰难的思索了片刻:从自满洲的实战乃至入关以来的一系列实战表现来看,第二、第六、第五师团是17个日本现役师团中战斗力明显出类拔粹的王牌。但这一事实暂时还没有被总参谋部乃至上层所明确认可,如果这几个王牌师团都抵挡不住对手精战步兵的进攻,那么其他步兵联队上去又有什么意义呢?就算消耗掉对手的精战部队整个西北的战局都将改变了,而自己将要为此承担巨大的风险。
此时正在武南镇以东河东乡的坂本政右卫门早已了解到了第五师团溃败的实际情况。当在高倍望远镜中看到那一切的第一时间他就想请求前去增援。但看到后来压倒性的战局便觉得不安起来,没有再冲动的向兰州总部请示。面对这样强的对手就是拼消耗也应该利用已有的暗堡工事及伏击圈发挥最大的作用。另外他一直有一种看法:所谓中国军队中的精锐和强悍的战斗力不过是落后的农业文明相对于已经习惯了半工业文明社会日本在日常生活中因面对更多生存压力而体现出的意志顽强和战场心理素质过硬而已。就像历史上的蒙古、女真等贫困草原上的少数民族相对于更为富裕安逸的的中原及中亚各民族有先天的战斗力优势一样。最多不过是射击等军事天赋上经过挑选和集中训练比较好一些。而因为他们的文化障碍,在夜战等战术素养上必然不是在这方面有完善准备和训练的帝国陆军的对手。
趁着夜色渐渐暗淡下来但还没有完全黑下来刚刚完成整补的两个红军精战团连同部分勤务部队快速而有秩的向东以战斗队形逐次开进。
原本张文以为在大部队渡冰河的时候会遭到第六师团日军的顽抗,至少对方极有可能玩什么半过而击之的把戏。所以很多战士都临时准备了相关用具以备不测。可对手除了骑兵联队象征性的零星机动抵御之外似乎并没有真正想在这一带建立防御的意思。
“连这条冰河都不打算防御,这是要请君入瓮啊。部队还要继续前进么?”精战一团政委钟万林也觉得有些不对劲。
张文想了想下令到:“既然如此,让勤务队及团炮营携带骡马等辎重过河吧,把剩余的子弹及山迫炮弹也带上步兵部队注意在外围展开保护即可。”
冰河的东面原本是人烟相对稠密的平川农田,但在这隆冬战区之际这里的居民早已被日军赶走。当精战团的零星侦察力量前去那些居民点查探的时候马上不少队伍都遭到了埋伏在那里的日军重兵的袭击。
天色完全暗下来的时候,早已隐蔽在工事中的第六师团便展开了第一次大规模的夜袭反攻。坂井德太郎的第11旅团第13联队及第47联队分别向越过冰河的两个红军精战团在宽广的正面上发起了反朴。
相比红军主力中的精锐,日军官兵及兵兵之间往往因为森严的等级而缺乏相互之间的熟悉,又缺乏长期夜间作战的经验,在官兵之间的熟悉度及配合方面存在缺陷。但是完善的军哨、回光灯、甚至经过长期训练能够在夜间保持短距联络的军鸽或军犬则形成了完整的通信体系使得各部队在夜间依然大致能够按照战术队形和要求展开攻击作战并有初步的敌我识别能力。
虽然在之前星星峡的集训时通信联络及夜战也是补课的重点,但因为缺乏专门的相关联络攻击,精战团做为最一线的突击步兵与日军交手的时候还是感到了相比白天的种种不适。
张文等精战团指挥层并非没有预料到这种情况,见日军夜间反扑给一线部队带来了不小的压力转入就地防御的命令便迅速通过烟花信号系统传递下去。原本在白天的作战中并非处于一线的前精战支队残余骨干此时终于不能再袖手旁观式的作战了。
“捷克式半自动步枪及相关配件上次作战之后的情况怎么样?全团现在精确射手还有多少,都是我们前精战支队的老战士么?”张文问身边的张德源道。
“全团六十个精确射手,包括我们在内的话近七十个。都有相关的改装,大多是我们以前的骨干”
“迅速行动!”张文没有多说什么,以独有的信号系统发出命令,装有消焰装置的捷克式半自动步枪从二百米到四百米不等距离的中原距离上像渗透突击的日军展开了射击。
幸好在这西北地区就是在冬夏两季阴天乃至多云也不常见,夜晚的月光及星光照耀下敌人的刺刀在很远的距离上就偶儿反射出光芒。加上日军信号联络系统的声音及灯光,使快速在一线部署到位的包括张文在内的精确射手们很快的就找到了窍门展开了有序的射击。
张文利用安装在步枪瞄准具上安装的此时还稍有放射性的手表中取下的物质,不断的向中远距离上可疑的刀光或明显的步枪开火时的光亮处进行压制射击,并不断的变换方位。虽然难以确信具体战绩但他相信对面的敌人对子弹不是免疫的。
日军不少渗透到精战一团的突击步兵被消灭后整个攻势为之一顿,开始有所慌乱的其他部队也纷纷想起夜战中的要领和窍门,将冲锋枪或自动步枪以停歇时间尽可能长的单发射击为主,双方部队很快陷入了抵节奏的夜间作战之中。
敌人因为缺乏相关的经验及装备乃至战斗力本身上的问题在中距离的夜间对射明显吃亏后又迅速改变了战术。不少日军将带着刺刀的步枪反向携带,摸到极近的距离上再以手榴弹掩护刺刀冲锋,着实给并没有装备多少刺刀的精战团以不小的压力。
但即便在极近的距离,自动手枪冲锋枪相比敌人的手榴弹和刺刀还是显现出明显的优势,加之日军没有当初青甘边界作战时青马那样的兵力优势进攻又一次被粉碎了。
战场压力逐渐降下来之后张文不由的做了一翻比较:日军和类似于后来志愿军那样的****野战部队谁的夜战实力谁更强?凭心而论,如果是面对拥有极强炮火实力的列强交战,大多数日军能够在夜间作战中以更稀疏的队形保持有效的联络从而降低敌人在炮火中的杀伤。可这些东西就像日军在训练场上相比中国军的优势一样是能够通过改进和训练逐步提高的,而日军因为从军官到士兵缺乏真正意义上的道德信仰及价值观凝聚力,森严的传统军队等级关系新老兵关系缺乏相互之间的尊重与信任,使他们很难拥有革命化军队那样相互之间的默契与配合。在没有监督的情况下更缺乏必要的作战觉悟,即便是日军精锐也不例外。因此,即便在刚入朝的时候有些志愿军官兵夜间作战能力达不到日军水平,邸平里那样的事儿也曾经有过。但随着建国初期军队正规化的展开和训练与文化短板的逐渐弥补,到了朝战后期就连15军45师这样的二三流作战师也完全不逊色太战时期最优秀的日军表现了,少数精锐主力更是明显的层次性超越之。可以用同等兵力在进攻中打拥有坚固阵地美军的歼灭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