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主席最近以来忙于政经济方面的事物,包括装备处在内军事方面的事物是由张国焘负责的。张国焘对于轻武器装备并不是多么内行的人,但贵在有自知之明,在这方面听取了精战部队以前所提的很多意见。
不过新一代以自动枪械及全新弹药为核心的武器系统研发进展并不十分顺利。对于从民国兵工起家、能够提供帮助的苏联老大哥也仅仅是刚刚培养出了自己的人才体系、并非是一流工业国的条件。最大的困难是兵工从业人员很多是缺乏完成文化体系的技术人员,对于很多事情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如果是有全套技术资料的研仿某一装备可以制造的毫不比一流列强逊色,而如果是全新开发新枪并量产则至少需要几年的时间。全新的枪械体系涉及到整个技术工艺的重新摸索。不过尽管如此,经过一年半时间的研究和摸索用于精战部队的验证型号枪械还是生产出来。
“你去郊外的靶场看看吧。”张国焘知道自己并非内行,兵器好不好只能让精战旅旅长张文同那些技术人员交流去了。
用于精战部队的自动步枪和轻重机枪的枪弹口径及枪弹型号被确定为6*50毫米,这是从很多方面综合考虑而最终确定的方案。
从部队以往的战斗经验来说,小口径步枪或许在中远程杀伤效能和威力上甚至弹道性能上存在这样或那样的缺点,但是战斗射速和连发稳定性上的优势加上携弹量上的优势可以完全弥补这一点儿了。特别是革命军队的精锐部队在作战行动中习惯于近战、夜战的情况下。然而就此时的工艺条件来说,生产出类似冷战后期至21世纪美军5。56毫米小口径枪械却是极为困难的。21世纪西方水准的小口径枪械往往在不到2000焦尔的枪口动能下膛压就与此时的全威力枪弹差不多,这么大的膛压连发下要保障小口径步枪连发的可靠性需要在枪管锻造技术上有很大的提高才行。或许二战时期的德国人在不计成本的情况下利用自身掌握的冷锻和冶金技术可以生产出与后世西方国家类似水准的小口径武器,中苏此时的条件缺达不到。小口径武器膛压突然增大的临界点差不多就在5。8毫米至6毫米之间,这也是后来79年前后的中国大陆选择5。8毫米枪弹的重要原因之一。而此时即便是苏联和中华民国所掌握的最优质兵工资源在精战武器领域能够承受的下限也只有6毫米。
“弹头6克、全弹质量16克、初速1000米每秒、枪口动能大约3000焦尔,可以满足从步枪到轻重机枪的需求。我们现在缺乏精确的测量仪器,枪弹指标是根据动量测量装置和靶场的情况测算出来的。”靶场上的技术人员解释到。
张文觉得性能指标上是还可以,大概以中间威力的后坐力能够达到全威力武器的动量,弹头也足够重并且中远程的弹道性能也未必比全威力枪弹差。可这后面的代价到底有多大?“枪管寿命大概多少?”张文直接问道。
那技术人员似有些气馁的说:“600毫米的枪管,560毫米的瞄准基线,在良好的情况下可以保证精度的子弹只有2000发左右,寿命顶多只有5000发。”
这个指标相比一般栓步或机枪以万发为单位的使用寿命来说差了很多,可想到战场上的实际情况,哪怕是精战部队在一个连队全员战斗伤亡的情况下又能打出多少发子弹呢?****在外战的时候一个士兵在战场上打出五六百发子弹就会伤亡,强调积极的进攻作战的革命军队其实要比****更容易在对外作战的战场上伤亡。朝战阵地战时期一般前线部队每打出250发子弹就会有一人伤亡。哪怕考虑到精战部队的枪械战斗射速火力六倍于朝战阵地战时期的志愿军、包括轻重机枪按打出的子弹六倍计,也不过打出1500发子弹就要伤亡一遍了。而且:精战部队里配置众多的轻重机枪是可以换枪管的。
张文把这些情况向技术员讲明并安慰到:“要是部队每人能带七百发子弹上战场,再配上这枪初速和弹道性能带来的效率优势,很多无谓的牺牲就能避免了。”
决定轻武器性能的除了枪弹型号枪本身的作用不可忽视。新的6毫米自动步枪采用双排双进的五十发直弹夹,在单手换弹夹的情况下整个动作可以在两秒内完成,明显快于弯弹夹的3秒。更不是DP轻机枪的弹盘或者RPK的单排长弹夹可以相提并论的。全枪的空枪重量也控制在了3。5千克左右。
依据精战部队在战场上的射击目标概率,大约三分之一左右是在百米内开火,三分之二在百米外开火,同二战时期的美国陆军类似。因为优秀的枪法和突出的发挥能力使的精战部队开火距离明显比运动战时期志愿军主力远很多。按照百米内中间威力弹可以三点射保证精度、百米外距离单发计算,这50发弹夹的自动步枪实战战斗射速将达到大致平均85发每分钟左右,仅普通步枪的步枪相当于建国初期****包括轻重机在内火力的3。4倍了。
做为组火力的轻机枪和实际上经常做为班火力来用的重机枪也是采用6毫米全威力枪弹,三人战斗小组的轻机枪空重最终控制在了类似81式轻机枪的5千克左右,在装上100发的超硬合金制作的可靠性较高的弹鼓后战斗全重也不过7。5千克。比以前做为小组火力的捷克式轻机枪小了很多,战术机动能力也更枪。
同样受益于6毫米全威力枪弹的还有重机枪。类似中间威力弹后座与弹重的重机枪在保证连射稳定性的情况也终于将战斗全重从五十千克左右降低到了三十几千克。在危急的情况下通常一个人就能迅速转移阵地,并像无后座力炮那样在最前沿起到作用。
哪怕平均每个营的后勤资源并不超过日军步兵大队,仅仅像日军步兵大队那样分配给重机枪4500至4600千克的武器弹药空间,按照2000发的建国初期大陆军队重机弹药基数标准(日军通常1万发)也足可以把营以内重机枪的数量提高到54挺,平均每个排获得的重机枪火力支持即相当于朝战时期中国军队一个营。
上述累计算起来,新的枪械体系可以使精战部队获得150至160发每个单兵的火力水平,大约六倍于朝战后期的中国军队火力水平。而且这是在考虑了部队机动战术需求下达到的。
除此之外,发射200克弹丸,初速度可以达到200米每秒的35毫米半自动榴弹发射器也被研制出来。高低压原理的自动发射器工程难度较大,而且从精战部队尚不算很好的后勤携行条件来看每个步兵班配备1名专人专械的半自动榴枪手和一名副射手外加160发榴弹是唯一能够发挥最大效率的选择。前线步兵使用半自动武器的战场伤亡前使用寿命平均也在至少二百以上的级别,这种级别的榴弹发射破甲弹时则具备了一定的反装甲能力。手持的一次性筒射手榴弹在改进后不仅减轻了质量提高了最大射程,还像高低压原理的掷弹筒那样可以调节射程。
在重武器和配属火力方面,新的精战旅并没有打算在建制内配属怎样的力量。因为很显然:精战旅在轻武器升级后的杀伤力战斗潜力已经远远超过了二战后期美国师,甚至比那些拥有相当规模舰炮支持的列强军队还要稍强些。即便是此时新中国为数不多的炮兵纵队全部配属给精战旅,在战斗中也只能起辅助作用。有效的与筹划中的装甲兵团、全新中国的联合航空部队进行策划周密的联合作战,从而在战斗中有效的压制对手的技术兵种支持,使双方形成以轻武器对轻武器的作战局面才是在面对更强对手时创造新的战争奇迹的根本出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