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书屋 > 历史 > 无双劲旅是怎样炼成的全文阅读 > 第179章 弹震症

第179章 弹震症


整个十月九日的空袭在短短的几个小时之内损失了十二架飞机近二十名飞行员和机组人员,还有数架飞机严重负伤勉强开回。对于尚未经历过抗战严酷考验的国民党空军主力来说这是有史以来最为严重的一次损失。

看着回到基地的飞行员们一个个沉默不语,又看了看上面下来的死命令和要求,被提前任命为航空委员会主任的周至柔都不知道应该怎样同飞行员们开口。这些人可是些特别的战士,难道像对陆军训话一样的开赏罚条件?

“日本人不是整天打着防共,剿共的旗号么?怎么不让他们去上?他们不是号称亚洲第一么”其中一位战斗机飞行员开口了。入选飞行队伍的人员大多是家境比较好关系比较广的名副其实的“少爷兵”但又不同于那些纨绔子弟。此时的航空即便是开民用飞机的也因为奇高的机械故障率是个高度危险的行当,此时加入这个行当的飞行员还算是些多有些理想志向而又勇敢和质朴的人。

周想了很久,终于开口问道:“敌人的防空火力很猛?”

“区区不过一个加强团就几乎像是拥有几百挺‘高射机枪’一样,这是我们在国外参观的时候也从未见过的”

“那么他们的火力在多高的距离上就没有威胁了呢?你们注意到了没有?”周又问

很多飞行员回忆起当时的场景心有余悸,也没注意到高度表,但是还是有一位飞行中队长仔细回忆起来:“我们也玩过枪,远以为他们那些临时改装枪械不过二三百米的有效直射射程,可没想到就是飞到五百米的高度那些火力线依然如鞭子一样追着我们。大概要到八百米至一千米的云层般高度他们才会放弃攻击。”

“如果他们在那个高度上开火,威胁大不大?”

“这个.航空机枪我们也经常接触,和他们用的是一种子弹。考虑作战斜距,在那么远的距离上就是重机枪的子弹不见得比我们最新驱逐机的最大表速快多少,还不如很多手枪的威力。我认为除非他们能在运动中藏有大量半英寸口径的高射机枪甚至小型高炮,不然是没有多大威胁的。”

“在那个高度上你们投弹攻击的效果会如何呢?”

虽然很多飞行员曾经在那个高度上把剩余的炸弹投下过,但大多数人在紧张之下根本没有去观察投弹效果,但上百飞行员中还是有几个有心人。一名九二式战斗机的飞行员回忆了许久才回道:“那能把炸弹投到敌人连排防御区内就算不错了,基本上不可能针对任何精确的目标扫射或攻击。”

周至柔沉默了很久,把一份军令文件计划交给在场所有的人过目,然后直截了当的说到:“大量的空勤物资已经通过租用的运输机转移到兰州,燃料费都是八国银行贷款。转场而来的日本海军航空兵联队马上已经准备出发起飞了,天黑之前的第二个波次你们能不能接?如果是傍晚返航的话-----不要求你们像以前那样硬闯防空网中低空攻击.”

一天之内执行两个波次的任务意味着即便没有战损出故障的可能性也大为增加,但了解了如何规避危险而又并非软弱的飞行人员还是走出了休息时,以行动做出了抉择。

“这个团真的值得我们下这么大本钱和赌注么?”有人问到。

“如果能配合82军歼灭这个屡屡给予我军严重威胁,让不少部队都产生恐慌心理的精战部队不仅在政治上和心理上是极为有利的。而且:不让对方重创青海地方势力以至于打通河西走廊对这场战争而言也具有战略意义。”

做为和高层有所联系本身有文化的人也不算少的特殊部队,国民党很多战略上的情报精战支队指挥机构都有所了解。大概百余架左右的航空兵就是其几乎全部家底了,日本航空兵即便干涉参战也不可能赶在同一天,可却没有想到敌人的飞机连绵不绝的发起了攻击。当国民党空军的第一波主力散去之后日本海军航空联队的飞机在不到一顿饭的间歇之后又接踵而来。

不过庆幸的是比起之前的国民党空军主力,此时的日本海航并没有表现出更高的对地攻击技能,毕竟高比例的优选加上长期内战的锻炼,使得****空军主力在对地攻击方面并不逊色于一流列强空军,在空袭经验方面反而略有逊色,连续近百架飞机的几百个俯冲攻击被击落十四架之多。

遭受了严重损失的敌航空部队在接下来的空袭之中不再贸然闯入低空领域,而是在几乎云层般的高度进行远距离的投弹轰炸。

敌机轮番空袭牵制住精战支队大部分机枪单位的时候,马步芳主力为了避免误炸还是没有敢于发起决定性的突围反击。不过在得到空军方面的空投援助的保障之后各部的山迫炮兵的底气似乎一下足了起来,不估家底儿似的针对东南面的临时团部营阵地展开了新一轮的击中轰击。

敌空炮火力轮番的轰炸让各处的阵地响起了此起彼伏的巨大爆炸,对于“见过世面”的原一连骨干来说敌人这样的火力还算不上无法承受。可是对于之前一直从是战斗辅助工作的很多补充兵来说那些不时落在近处的炸弹让很多人几乎条件反射的惊慌失措般离开原有的阵位甚至条件反射般的喊叫起来。个别遭遇了轻微震荡伤战士则变的消极和麻木起来,始终把头埋在战壕之下而没有抬起头来的勇气。

精战支队不是靠庸俗的军队文化和庸俗的荣誉感支撑起战斗力的部队,对于战场上的这些现象,做为革命军队中骨干的各级军官并没有什么从内心的鄙夷。就像在革命化的军队中“欺生”从来不是天经地义一样,哪怕不同时期入伍的战士之间也一样。可第一次出现这么多人或是惊慌失措或是消极麻木的现象还是让各级基层军官觉得是件棘手的问题,便通过各连指导员通报给临时团指挥机构。

“一共而二十多个不再暂时适合参加战斗的人,这数字准确么?”张文有些疑惑的问。几乎自诞生之日起,张文所部相比敌人始终有着巨大的战斗力优势和战损比差距,除了腾州北山从未面临过无法应对的绝境。强劲的战场自信、优秀的兵源及事实求是的政治教育带来的坚韧顽强的政治觉悟使的这支部队完全不同于一般部队。张文几乎忘了有战场疲劳和精神性减员这回事儿了。美英德等列强的“精神性伤员”视作战烈度一般占部队伤员总数的一成到四成之间。虽然此时精战支队的精神性减员远远不及伤员一成,但也成为了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从苏联留学回来又有过大量前世记忆的他了解在真正的工业化战场上,队伍将要承受什么样的考验。如今这点儿火力考验极有可能在未来的作战中成为家常便饭。

“应该是准确的,标准是凡是能够服从基本命令的都不包括在内。”临时团参谋长回到

“把人都集中到营部来吧。这个命令他们自己能够完成么?不行的话派人送来也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