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革命的历史上,双翼机给规模并不大的革命武装带来的威胁印象直接影响到了1950年入朝前后的决策。不少高层的领导人物或其亲属都有过遭敌机轰炸负伤的经历。就对地攻击而言,速度越慢的飞机精度就越高。就连火控技术有很大进步的冷战中期,A1之类速度并不算突出的螺旋桨飞机依然曾在越南大行其道。在中国空军21世纪进入对地制导攻击时代以前,如果不是顾虑对手的防空威胁,理论上二三十年代的早期飞机攻击效率反而是整个空军历史上最高的。
起初很多红军用步枪直接瞄准飞机开火,大多似乎豪无作用。之后为了避免浪费子弹就极少组织对空射击了,敌机的威胁反而变的更大。
相比历史上自长征前整个土地革命战争形势转入被动时才开始重视防空训练的中央红军,张文精战支队当年还是新兵连的时候就开始定期或不定期的组织防空训练,从隐蔽和防御到对空射击,其中的许多理论和认识对于地面战也是大有用处的。到了占据重庆有对自身物质条件进行改善的时候,更是给不少轻机枪都配备了铁锹改造而来的单杆枪架,比起直接用人的双手做双脚架稳定性好了许多。
发现敌大型机群最初的几十秒内,各种轻重机枪还来不及做防空安排的时候,大部分普通步兵开始疏散隐蔽,在阵地上只留少数观察哨观测敌地面部队的动向。而在平时防空训练中最为突出百余名步枪手开始有组织的自左向右根据各自番号确定攻击目标组织步枪齐射攻击敌机群最前线的飞机。
敌机临空后一轮轮整齐的步枪齐射不断的让挂着风声的枪弹在距离敌机尽可能偏前的方向掠过。按照根据情报所掌握敌飞机型号的情况,攻击二三百米直射距离上的飞机提前两个身位,攻击一百米距离上。而实际上对于大多数步枪手来说这只是一个最低限度。因为人眼缺乏百米外的自然测距能力,提前量的要素也不是人脑在短时间内能够精确测算的,实际上步枪对敌机的威胁性射击仅仅是让敌机群重新爬升拉高组织队形重新选择攻击而已。
当敌机重新调整好队形从多个方向上俯冲进入的时候,近二百挺轻机枪组成的防空火力网已大部调整完毕并进入相应阵地。
只能打点射保证精度的轻机枪防空依然很难攻击那些远处横向飞过的目标。但当敌机沿阵地飞行投弹攻击或是俯冲攻击的时候,排规模阵地上的三四挺带支架轻机枪对那些双翼机的威胁就猛增起来,数轮连续打出去的百发子弹左右长点射往往能将弹幕覆盖到俯冲下来飞机的至少一角。
习惯了枪林弹雨和猛烈炮火的精战支队骨干们冒着众多敌机从不同方向俯冲下来的火力全身贯注的向敌机的机头前方打出一轮轮集火点射。第一轮连续在各个阵地上俯冲投弹的三十架道格拉斯O2MC在俯冲攻击中就接连有三架在攻击中被击落。
敌机第一轮攻击投下的上百枚十公斤级炸弹和万余发子弹也相对有效的造成了阵地上几十名战士的伤亡,多挺轻机枪被毁。
轻机枪在俯冲攻击时的抵御火力少见的没有遏止敌机再次攻击的意图。那些双翼机只是拉高了高度在机步枪的直射火力范围外开始进行俯冲投弹。
而此时,三十多挺重机枪早已已经在预定防空位置架好了枪架向着一百米高度和三百米距离的单兵枪械直射火力外的敌机开火。
重机枪的对空射击原则类似步枪和轻机枪,但因为更稳定的枪架和更连续的火力,在中远距离的提前量没有掌握好的情况下可以拉着火力线沿着敌机飞行的方向跟踪着进行连续的长点射。或是在过于靠前的情况下像一条拦阻线一般等待着速度并不是很快的敌机撞上火力线。
短短不过几十秒的时间在数千发子弹的射击下三百米高度内一里距离内的中低空上依然有一架敌机竟然在侧向飞行时被步兵连阵地上的多挺重机枪火力交叉命中而被击落。感受到威胁的敌机群企图向各个步兵连重机枪阵地做攻击的时候又再很短的时间内付出了两架飞机的代价。轻重机枪联合组成的防空火力下,第一批三十架道格拉斯O2MC组成的敌机在付出了六架飞机被击落的代价后只得拉高到云层般的高度将剩余的炸弹和枪弹应付差使似的投弹了事。
不过即便是如此,这种前赴后继的空袭态度在以往也是极为少见的。
“看这架势?怕是下了血本了吧?”即便是一连时代以来的老战士还是第一次见到这么猛烈的空袭。
“就不能是威胁性的督战?”在旧军队里有过经历的张德源似乎有不同的看法。
张文放下手中的望远镜,没有第一时间回答身边警卫员为缓解紧张压力的问题:“注意敌人可能趁着空袭之后要发动进攻了。我们的轻重机枪要继续留意防空,防御中的冲锋枪手注意配合迫炮攻击适时的开火。”但放松下来转念想了想,也笑着回到:“我想敌人应该清楚空军是可以自由叛逃的特殊兵种,未必采用陆军那种带兵办法的。这个血本要比你想象的大的多。”
敌人没有进行空地协同攻击的意识乃至联络手段,在敌人地面进攻将要展开的时候第二批几十架飞机又从远处飞了过来。
“似乎是日本海军的九二式战斗机?大家要注意了!”负责作战指挥协助的参谋长通过野战电话线提醒道。虽然根据情报这些飞机可能是去年年底以来日本向国民党新出售并新编练的部队,但在日军已经协助国民党参与关内战局的情况下谁也不敢保证那些飞机的飞行员是不上日本人。
这些新机型的速度似乎略快,在敌机近中远的三板斧攻击中积累了一些射击经验的轻重机枪手们也只击落了四架敌机,只有一架是侧向飞行时被击落的。但这些飞行员的对地攻击经验似乎更为欠缺,俯冲攻击时往往为了规避风险没有沿防线扫射,炸弹也投的并不准。
第二批敌机刚刚拉高还没有散去的时候,几十架性能似乎落后一些的DH-60蛾式教练机也敢着凑热闹。早已展开的重机枪火力网在较远的距离上就展开拦阻射击,击落了两架敌机后这些敌机看到阵地附近那些还在冒着烟残骸不敢再接近了。
虽然历史上长征时期各路红军取得的击落敌机战绩的总和不过六架,但如今的精战支队拥有的轻重机枪子弹实际上不逊色于困难时期各路红军的全部尖弹家底。又是在防御战中打比1935年左右稍落后些的双翼机,因此仅仅在不到一天的激烈交火中就以四万余发轻重机枪子在敌机近百架次的几百轮次攻击中击落敌机十二架之多,这还不包括未必能飞回兰州基地的飞机。
但当参谋长把防空伤亡人数统计上来的时候,虽然其他指挥员似乎没有多大反应。但张文却似乎沉思了片刻。“如今敌机的载弹量和攻击性能还十分有限,这近百架次的攻击就造成我们近二百人伤亡。近后如果在战场遇到列强更大规模的空袭,更先进的机群该如何?”
然而张文没有想到的是,当多年以后在战场上再次遇到这种局面的时候,对手今非夕比,精战支队所拥有的条件也已变的今非夕比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