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结在河西走廊临泽县的马步芳部主力虽然在接到西宁危急的求援电报后迅速以主力回援,但庞大的部队却很在短时间内难翻越茫茫祁连群山,只能以马步銮、马忠义、马继援三个骑兵旅为先锋沿大道南下,自永登县沿湟水的人烟稠密带回援。步兵主力紧随其后,并以随行的各县保安团的主力严密封锁祁连山的一些关键出口。企图从后路将江北精战支队完全堵劫在青甘边界的高原群山之上。
关于以怎样的兵力在这里负责后方警戒,精战支队营指里也曾有过争论。兵力过少易遭回援敌人歼灭,而兵力要多大抵抗敌军主力回援的地步势必要影响到青海清剿行动。
面对这艰巨而危险的任务,请战的人有不少,为了不在战士们的心中留下阴影。张文最终决定以掷色子选择的方式将任务选派,而一连三排排长孙宏亮最终接下了这个任务。
“我已明确的指出这任务很危险,是在用鲜血和生命来和敌人做交换。你们排的战士们没有问题么?”
“营长,您这样说就是对我们一连的不信任了,您应该十分了解我们老一连一排官兵的实力。”
十月群山中的秋风凝聚在大山之间刮过从永登到民和县境内的宽阔山谷。当江北精战支队分散成数十支班排战斗群分散在以西宁为核心的青海核心地区执行清剿任务的时候。这里就成为拱卫精战支队后方的重要一环。
虽然此时永登县红古乡四周都有不少居高临下的山脉,但做为临时后卫步兵连连长的孙宏亮却明白当很可能面对兵力火力都居优势的对手时。依托山岭的防御未必是个好的选择,特别是此时的临时步兵连没有当年在腾州北山那样的工事准备条件的情况下。
“从乡南边的湟水到北面的群山,大概有多远的距离?”孙宏亮没有发现特别明显的参照物,因此问一连三排的一名善于测距的“老战士”道。
那名老战士观察了许久回道:“那山上的偶尔的树木已经要借助望远镜才能分辨清楚了,大概四五里的距离。从湟水到南面的山岭也有至少两里的距离。”
也就是说选做红古乡为部队临时阵地的连队至少可以在周边保证一公里以上被开阔出来的平川。敌人那里少有掌握出色重机枪技巧的人,在这个距离上即便是优势兵力敌人的密集射击,压力也会大大下降。
山谷间的宽阔平川虽然是青海海拔较低的地方,也有近两千米的高度。平时仅仅感觉到有些高爽的战士们修筑起工事当干起活来的时候才发现这里与内地的平川大不一样,强度不大的连续劳动都要时不时的大口喘气。一连三排是独立营中较有战斗力的骨干,选排而来的后勤队辅助人员也是较优秀的成员,没有人抱怨或是拖洋工。完善的带有被复的连级野战阵地还是在一周之内完工了。
“还要在村子里清除生活痕迹和构工痕迹。敌人的先遣侦察队伍一定会到这里大致侦察的。”孙宏亮叮嘱到。原本完善的一里半见方的环形阵地最终更加隐蔽化了。
做为青马先锋的骑兵第一旅旅长马步銮此时已率队伍来到了濒临青海的甘肃永登县境内。用队伍里为数不多的望远镜眺望着远处宽阔的山谷。
“放心吧旅长,这样宽阔的山谷就是六号装药的迫击炮炮弹都不一定能够横跨,敌人就是在两侧的山上埋伏那对我们也基本没有什么威胁。我们沿着大道行军,注意搜索前面的村庄就是了。”骑一旅的参谋长郭全梁看到这一路来荒芜残破的景象也不由的心惊。这一带的人口似乎绝大部分都已经被转移走了。这些土围村落里的武装枪支也有不少,并且自认为这里的民团与内地的那些性质完全不同。这次来青海的红军果真只有情报上说的那一个加强团吗?
骑一旅一团团长马正魁并不在意将队伍全部拥挤在一线显得更有气势些,在这平川荒野除非是小股散兵,大部队几乎不用便衣队就能远远的发现了。团搜索队开进红古乡及其附近的村庄后也发现了大队人马驻扎过的部分痕迹,不过很显然对方已经转移了。
“不用再看了,队伍全速前进。”做为先锋之首的马正魁下令道。
搜索队过后,正当牵着马儿行进以便节省马力的骑一旅一团大部队开始完全抵达红古乡隐蔽阵地及有效射程内的时候,孙洪亮迅速下达了开火命令。通过坑道部署就位的四挺临时连队的连属重机枪,还有临时加装了三脚架三十发弹夹供弹的九挺捷克式轻机枪短短十数秒的瞬间就斜向着大路上行军的敌纵队射出了数百发子弹,在射界内的敌人卧倒并做好有效掩蔽之内打到了八九十人。可那些伴随的马匹却无法像人一样在遭遇到突然情况的时候迅速卧倒,接连不断的被扫到在地。
在一处田垄下掩蔽的马正魁终于回过味来,这射来的机枪火力虽然准确可并不怎么密集:显然对手的人数并不多,充其量一个连而已。
“不要惊慌!机炮连快些展开,敌人没有多少人!”马正魁等骑一旅一团军官的鼓动下,愤怒的敌人凭借着人数上的优势开始向火力袭来的方向做对射压制。并不断的逼近过来。
除了轻重机枪手之外,孙宏亮指挥着三排骨干中的精确射手也在冒着不断射来的子弹向对手开火,机枪吸引了敌人大部分火力和注意力的情况下单发射击的精确射手反而取得了不小的战绩,接连又打倒了几十人。
骑一团的攻势为之一顿,但更加确信了对手人数并不多的事实。随着已经架设起来的迫炮连开始开炮。炮弹的落点虽然并不精准但也多多少少提供了一些心理支持和弹幕掩护。还没有接受过系统整训的马正魁部武装以不正规散兵线似的密集队形压到了距离孙宏亮部阵地很近的地方。
五十多支冲锋枪和近二十支自动手枪的火力从翻开被覆的坑道中冒了出来向敌群猛烈开火。密集枪声带来的巨大心理反差终于将敌人进攻的部队逼迫下去。
能被选为先锋的马正魁并非如其名称所给人的暗示那样莽撞,相反之所以能拥有青马部队骑兵部队番号之首的荣耀是因为他还算是这支相对骄横而难以管束的部队中稍稍那么胆大心细一点儿的人物。
马正魁在部队猛然间遭受了二百余人的严重伤亡后没有为了面子而继续进攻。而是理智的派遣通信兵通知报告了后面的大部队。
马继援看完通信兵送来的报告又听到了前面的枪声,知道先锋团碰上了硬钉子。但在他的印象与猜测中,那只不过是装备自动火器比较多的一股敌军精锐,靠伏击才给先锋团带来不少伤亡损失而已。
可当整个骑一旅的近五千部队栓好马匹徒步来到战场的时候才发现这股敌人的强悍之处完全不止在于其拥有的自动火力。
远处的敌人还有射出的火力越来越密集,人数也越聚越多。听着远方几乎是连成一片的枪声,还有雨点般在阵地四周及内部溅起烟尘的枪炮弹。孙宏亮开始制止战士们特别是那些勤务队补充入连的新战士们的盲目对射。仅仅是轮流负责探头值守观察各个方向上敌人的动向。而当敌人的步兵压到接近手榴弹有些射界边缘的时候,猛然露头开火的自动火力及火力排射出的低装药迫弹便给敌人以重大杀伤。激烈的攻防战足足持续了两三个小时。
骑着马跟着军主力一起行军的马步芳起初对前面传来的与敌人小股部队接战的消息并不在意,一个连的警戒兵力而已。又能给这次回援的大部队主力带来多少麻烦?
可随着与前方战场距离的接近,密集的自动枪声随着西风从宽阔的山谷传来的时候,不由的皱了皱眉:“殿臣他们怎么打了这么久?果真是只有一个加强连的敌人么?”
参谋长马步勋因为要在很多时候负责具体实物,到是早就对这支精锐的红军有所而闻:“殿臣这人我了解。不会夸大其词,自然也没有在战斗不利的时候满报对手实力的必要。
“军直炮兵营及100师各团团火力连抽掉人前去支援吧?”马步芳最终下定了将前面这颗钉子拿下的决心。
尽管战斗前孙宏亮带领战士们在村子外围及内部构筑了相对完整的连级阵地,猛烈的炮火和远处高山上盲目射下来的压制火力还是将阵地打的千疮百孔。敌人连续十余次的密集冲锋都被战士们以灵活的火力转移与战术击退了。
然而持续至黄昏前实力悬殊的消耗战不仅大量的杀伤了敌人,也给坚守的临时连队官兵们带来的严重的伤亡。
敌人猛烈火力的洗礼下,大多数躲避在简易坑道与战壕内的战士们也多负了伤。幸好之前在汉中补给使队伍里的药品并不缺乏,轻伤员也能够得到最基本的处理后继续投入一线参加战斗。
西面如血般夕阳将余辉撒满了山谷,有过不少战斗经历的一连三排的骨干们也大致判断出了战场的形势:敌人如果聚集兵力展开夜袭,那么全连如果能够坚守到明天也是个奇迹了。
“排长,你说营长他们已经得知敌人主力回援的消息了么?”一个战士并不忧虑自己的牺牲,却更加关心部队命运似的问道。
“你应该了解我的队伍,敌人主力这样大规模的动向,又和我们闹出这么大动静。又怎么会没有消息传递出去?如今正在清理敌人老巢的部队主力收拢部队也需要时间而已,我们坚持的越久,队伍主力的作战准备就会越充分。”孙宏亮与全连的战士大多已经心照不宣,知道这极有可能是最后的时日了。但他还是叮嘱战士们道:“如果面临绝境,大家知道该怎样做了么?”
“排长,不用在说了。我们绝不会在最后的时刻做赔本的买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