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报复当地计划全民皆兵的敌视,还有西北军阀在河西走廊上的背信弃义。血腥而暴力的扫荡从临夏县开始一路向西展开。为了更有效率的展开铁臂合围和清乡扫荡,精战支队从4个连战斗群分散成16个排战斗群,加后勤部队的必要辅助后形成16个左右的临时连群。每个临时连群由9挺轻机枪、40余挺冲锋枪、30余支自动手枪和步枪,2挺重机枪、1门中轻口径迫炮、2门50毫米掷弹筒或轻迫组成,人员近200人,马匹几十匹。携带有4。5万发各种子弹及600余发各种迫弹。
在教导员看来,这已经是最为冒险的行为了。这个规模的兵力即便以精战支队强悍的战斗力也只能很勉强的能抗衡对手万儿八千兵力。
“我们应该继续分兵,这样可以加快清理的效率。”张文思索了很久,还是在山脊边缘的一处临时指挥部内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再这样分兵下去,我们的小部队就有遭到歼灭危险的可能。根据不久前总部穿来的作战资料和情报。我们在山东新根据地的地方武装就曾经全歼过日军机枪火炮勤务分队加强过的特别治安中队。从战例分析来看,我部的人员战斗力当然比寻常日军高的多,但是这样做也太冒险了”营参谋长也同意教导员老王的看法。
“我们山东的地方部队要歼灭日军一个加强中队需要多少兵力?伤亡结果如何?如实说?”张文不知道此时新根据地红军地方部队的实力比抗战时期八路的正规军强些还是弱些,但印象里历史上的八路没有歼灭过那种加强版本治安中队。
“歼灭三四百全副武装机步炮齐全的日军,如果是我军新根据地地方部队至少需要出动五六个团万把人的兵力付出小两千的伤亡才有可能解决掉。”营参谋长回到。
“平时遭遇战消耗战,地方部队与日军差不多也是如此战损比吧?”
“是的。地方武装的人员战斗力和火力配备毕竟比装备改善后的红军主力逊色很多.”当讲到这里的时候,营部的指挥人员似乎明白了张文严酷的决心。精战支队的战士战斗力比日军强的多,绝境中的伤亡承受力也绝不会是大多数****那种死伤一半其余就投降的队伍。即便在不利或者绝境般的战局小,敌人若想吃掉我军小股部队也要付出相应的伤亡损失或时间。
教导员老王越来越觉得自从张文成为独立营营长之后,情感和思维也与以前有些不同了。思考了片刻,他还是问道:“难道我们就一定要在这里和他们做殊死的战斗和消耗,就不能有些变通的办法么?”
这些天来在前线的观察和经历越来越引证了张文所知的历史,所以对这个问题的回答没有犹豫:“如果是在宁甘边界的回民聚集区那里,那里的群众还比较开化。我们在苏区甚至南方少数民族地区那一套指导原则还是有效的。而在这里,你也看到那些人的目光,哪怕是多数平民。你觉得他们应该怎样去改变呢?要承认这世上是有些鬼无法变成人的。”张文想了想似乎话有些绝对,补充道:“当然,不论在那里都有受欺辱压迫充满怨恨的人。这些回汉杂居的地方就更不例外。所以我之前在任务中尽可能的主动迫使那些平日里受欺辱压迫的人做主动的反抗。也在全营相互推广了一些审讯和辨别经验。”
回想起解放后,当解放军进入青藏高原的时候,一开始也曾想对某些人施以统一战线那套温和些的办法。可最终还是不得不回到大规模的清剿叛乱的道路上来。仅仅五十年代牺牲在青海的军队官兵就有几千人,加上灭亡青马时的战争清洗,足足让这里的人口减少了相当比例才最终带来了长达七十年以上的民族和谐与稳定。
扫荡部队继续由以独立营战斗排为核心的连群分化为以战斗班为核心的排群,每个排战斗群由三挺机枪、十几支冲锋枪、七八支自动手枪,1挺重机枪或1门迫炮、近五十人和十几匹马组成,配有近一万一两千发子弹及二百余发各种迫弹。后勤分队与野战营之间的联系从来没有如此的紧密过。整个支队的可战兵力似乎真的由一千余人增加至三千余人。
可即便是五十人左右的这样一个小群,也对大多数人数不过千,枪支不过百的土围据点形成了压倒性的战斗力优势。
化隆县边界一个寻常的马家土围,此时早已风闻到临夏那边儿传来的风声。附近大大小小居民点的居民全部被动员迁移到土围之中准备应对来犯之敌。
“阿大(青海回民对父亲的称呼)他们居然就越过青甘边界的大山,还分散成小股队伍侵犯我青海地界,也太不把我们放在眼里了。要不要组织队伍出去教训他们几次?
围子里的人们当然并不了解红军精战部队的强悍,但是听到外面零星响起的枪声,几乎就没有多少单发火器。虽然在和藏民们过往的冲突中部族里的武装自信是有的。可马雷做为族长还是谨慎的叮嘱到:“配枪的全员在围墙上守,不要让那些汉地来的红匪靠近就可以了。县里的警备团用不了多久就会教训这些托大的孩子们。”
可当战斗真正打响的时候,原本以为自己有依托而对方无依托十拿九稳可以御敌的枪手们,却发现这些来袭人数并不多的对手并不浪费迫炮弹也能在近一里的距离上以捷克式轻机枪半自动点射就能让子弹从耳边能够感受到风声的距离内掠过。因为围墙内武装的大多数人如这时代的多数官兵一样都不会调节标尺射击,即便是瞄准了目标子弹往往也如埋入了黄土一般似乎无法给予对手丝毫的威胁。
墙头上的枪手们开始不断的出现死伤,点射的轻机枪和精确射手交替掩护下的红军冲锋枪步兵开始离墙头越来越近。
刚满十四岁被赐名马十七的男孩在大人们的逼迫下不得不接过那些老兵们的枪提其职守在城头。可不知怎得,萦绕在他心头的却不是完全的恐惧,还有那么一丝希望。做为被拐卖而来在这个集体中从来没有地位的他甚至更希望这伙据说是匪徒的人能平灭掉这里的所有人,哪怕自己也是殉葬品也值得了。想到这里,他便没有意思在认真射击了,虽然他并不害怕牺牲,可依然似乎做出很恐惧的样子将枪举过头顶开火。
“你不想活了么?再这样就把你推到墙外去!”一个严厉的声音在少年的身后响起,那是负责督战的族里丁装。
可这时在机枪和精确射手掩护而来的红军精战部队逼近到距离墙头四十多米的地方就将一排排手榴弹从手中的发射器依托地面准确的射了过来。
对于在卧姿的情况下能够把手榴弹投这么远,人们毫无防备。面对飞来的手榴弹群就连墙内督战的状丁们也都无心恋战,手榴弹群飞来的位置附近四散奔逃。
精悍的红军突击分队很轻松的就占领了墙头并控制了整个村庄。由于兵力太少,为了避免不必要伤亡的队伍没有像临夏县第一战那样深入村中进行逼迫敌人出来的巷战。而是直接把大量可燃物丢进了围墙内用火把点燃起来。遍布并不大村庄的烟雾很快就把村内的几乎所有人都赶了出来。
不少拿枪企图反抗的人刚刚涌出村口就遭到了射杀,更多的人只得放下武器徒手在村外集合。
马雷等族长首脑很快就在简单而直接的逼问下被甄别出来。
二连一排三班的班长学着营长的样子面带杀气的扫视过集合起来的人群:“除了我们,现在已经没有其他人能再对你们施展权威。你们有谁平日里受了压迫和欺辱的。如果能首先站出来对那些平日里做威做福的人动手,或许可以免遭今天的劫难。”
人群已经习惯了平日里的秩序和威慑,很多人犹豫不决却没有最终站出来。最终在一排三班战士们的挑选和逼迫下,几个被甄别出身为妾小的女性被强迫着站了出来。
马十三见此情况终于下定了决心站了出来:“还是让我来吧!”
战士们看到终于有人开始反叛这个愚昧而顽固的群体不由的欣慰起来,但却不敢放松警惕。最终在马十三的带动下,村中不少年和妇女特别是那些长期以来受压迫被迫改姓改信仰却得不到平等待遇的藏汉等族底层百姓终于站了出来。
从临夏到化隆再到民和,完全展开分散开来有组织行动的精战支队犹如包抄而来的铁臂一样扫荡着可能是国内最为************的温床。短短十几天的时间内便有近千个据点和土围遭到瓦解,几十万青马老巢地盘上的愚顽群体被临时组建的少年义勇队和妇女队彻底的整顿和控制起来。
为此精战支队也付出了一定代价,毙伤近两万七千多人歼灭四万余民团武装的同时。六十多个扫荡分队也付出了三百五十余战士伤亡的损失。可长期与一线战士得不到协同训练和考验的勤务队成员却在这种联合作战中变得越来越有战斗力起来。
此时,正在河西走廊临泽县围攻黄克诚精战团的几万青马主力才刚刚得到老巢面临危机的消息。
无线电台的通信被高大的祁连山所阻,当马步芳看完西宁看家的民团部队派转人送来的求救信后。狠狠的把水壶摔在了地上:“太猖狂了,这是要与我不死不休么?那就来吧:命令前线的部队停止战斗,准备东撤。并把这消息给东边的马鸿奎送去!”
